“当年选择来青海,有人说我脑子进水了。如果重新选择,我还会这样。”日前,青海师范大学科技楼7楼一间实验室内,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常华进平静地对记者说。圆片近视镜后,眼神清澈而笃定。 [f {qb\
常华进结缘青海师大有点偶然。他本科、硕士都在兰州大学完成,而且本科期间就光荣入党。2006年他到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读博士。2008年11月,青海组团到北京招人,常华进去逛招聘会,青海师大的招聘老师看了他的简历后当场说:“学校很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7l/ZRz}1
~s-gnp
次年3月,学校通知他去面试,他没多想就去了。这是他第一次到青海,尽管此前对这所西部学校已有“心理铺垫”,但当跨入图书馆时,心还是“凉透了”——图书馆墙壁斑驳,桌椅像一堆古董,“我想过西部学校条件差,但没想到能差成这样!” {A< 9 61
6~jAh@-
面试结束,学校拿出就业协议书时,他略微一愣:我就这么把自己“卖”了?他的博士同学可大多选择留在大城市,到西部也是石化企业,收入丰厚。签完协议,回到北京,中科院研究生院的老师希望他留下做博士后,每年津贴有10万余元。面对这些,常华进也有过犹豫,但作为党员,他说“到艰苦的地方去也是应该的”,答应了青海师大,就去干吧! LibQlNW\
PRUl-v
告别北京,先到兰州;收拾行李,举家西进。毕竟长期在内地生活,强烈的高原反应让他措手不及。由于缺氧,他经常失眠,浑身没劲。两岁的儿子也常流鼻血。他在内地爬7层楼,能一路小跑;在西宁,即便慢慢走到3楼,都气喘吁吁。每次从内地出差回来,他都要经受一番“折磨”,重新适应。 iF
+@
aA
)\D{5j
第一年寒假结束,回到西宁上课,高原反应再次缠身。常华进头疼得厉害,根本没力气讲课。院里课程安排是一个整体,学生都在那里等着,不能随便调,他强忍着上好每一节课。从那以后,每次寒暑假,他都提前一周返校,先适应一下。 ?[.8A/:5
lw~
V
常华进到学校时,正逢院里筹建地理学科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那时院里实验室条件较差,一些仪器设备堆放在地下室。为补齐这个“短腿”,他常利用课余和其他师生一起,忙活实验室的事。一台岩石切割仪器重几百斤,他和10多个学生,硬是从地下室抬了出来。一些老师看他太累,就劝他:“你也太实诚了,干这些跟一个老师有什么关系?”可他觉得,事情总得有人做,自己是党员,总该多出点力吧! 7BIN
qVS&
v,*C>u\3s
2012年底,他们顺利通过教育部评审,这是学校历史上首批三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之一。近年来,常华进主持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校级精品课一门,32岁就被评为教授。 -l_B;Sb:
e
`9^+KK "
眼下正是大学生毕业季节,一些学生为求职而纠结。常华进常听一些学生说,最理想的工作是“钱多、事少、离家近”。按照这个标准,他几乎一条都不占。 uh.;Jj;
“找工作首先要考虑自己的职业兴趣和发展前景,不一定非要去一线城市,不要太顾及面子。”常华进说,“北上广”的确吸引人,但他考虑更多的是,青海师大很有诚意,也急需他这样的人。自己是搞地质学的,不一定要挤到大城市。西部一所省属师范院校平台虽小一些,但也更容易“画出新画”,也更能收获“存在感”。 ,W
[J@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