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广立
b6!?K!imT 博士,高学历的代名词,也是未来科技的生力军。他们中有许多人在自己日夜奋斗的研究领域,披星戴月,早起晚归。顶着来自学业、家庭甚至社会上的压力,博士们时刻提醒自己“再逼自己一把”。
;zI;oY#.y “书读了二十多年,竟然身无长物,学的都是些屠龙之术,安身立命都困难。”有感于读博时的痛苦,科学网博主
吴楷喆在他的博文《
博士为什么会有种失落感》中这样写道。
RW
23lRA6 农村出身的吴楷喆像极了此前流传甚久《小强与小明的故事》中现实版的小明,与没上过大学的小强相比,高学历的小明处处凄凉。他认为高学历并没有给小明带来幸福、给命运带来转折:“他的一生追求的是什么?他得到了么吗?”
` +]9+:tS 一石激起千层浪。该博文于4月14日在科学网博客发布后,迅速引发大量阅读和讨论(迄今阅读数已逾4.3万次,各方评论210条)。尽管热议者众,也不乏分析问题、摆事实讲道理者,但吴楷喆对“什么阻碍了年轻人的科研梦”仍感困惑。
NC::;e 这个群体的生存状况究竟如何?为此,《中国科学报》记者作了一组处于不同科研阶段的博士群像采访,这其中,或许也有你的影子。
?}^e,.M0?s 小凡:太费劲了,不大值 jM1|+o*Wr 专业方向:
环境科学
@=x=dL( 状态:博士二年级,已婚
w#_xV
= 《中国科学报》:博士二年级了,你觉得现在忙吗?累吗?辛苦吗?
ehj&A+Ip 小凡:简单说吧,都是肯定的。
==I:>+_^| 《中国科学报》:那你后悔吗?
OI B~W 小凡:有点。就是觉得(读下来)太费劲了,不大值。
0hcrQ^BB!b 《中国科学报》:待遇不够好?
B]]_rl, 小凡:不是待遇的事,就是觉得投入和回报不是很满意。
1vQf=t%lw 《中国科学报》:你有没有想过,自己是不是不适合做科研?
Fc>W]1 小凡:有想过。就是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无法实现,我觉得不是自己或科研本身的原因。
%,%s09tO 《中国科学报》:你觉得阻碍你实现目标的原因是什么?
dUeM+(s1 小凡:什么都得听“老板”的,让干什么就得干什么,要想有点进展或成果好像就是人家的施舍,动不动就“延期”“别毕业了”威胁你,好像我们欠他们的,一点话语权和主动权都没有。
~Bn#AkL 《中国科学报》:如果遇到一个好的
导师,给一个自由的环境,会不会好很多?
cl{x5>.'# 小凡:或许吧。
;hNnF&l 文小刀:没着没落的感觉让人更脆弱 R{)Sv| +` 专业方向:食品安全快速检测
?,NZ/n 状态:博士二年级,未婚
KZeRbq2jJ 《中国科学报》:博士二年级应该是最忙的时候,又要做实验,又要写论文。现在感觉到有压力吗?论文进展如何了?
X<ZIeZBn 文小刀:压力当然会有,现在发了一篇。
x- ) D@dw< 《中国科学报》:平时怎么排解压力?
[qlq& ?" 文小刀:撸串、玩游戏、和女朋友一起吃大餐,总之就是各种“嗨”。
ORlz1&hW 《中国科学报》:你这个专业,就业压力应该不大吧?有什么规划?
{'G@- +K 文小刀:也有,就看想不想得开。我们有点偏应用,去高校没有太大竞争力,去事业单位还可以,也可以去企业。
iyrUY 《中国科学报》:许多单位提供给博士的岗位,一般都会有安家费的吧。
MGX %U6 文小刀:要看地方和学校吧,听说去深圳的话政府还有补助。
F>2t=r*9 《中国科学报》:打算留北京吗?
Zu:cF+hl 文小刀:暂时没有,找工作时再看看,尽量不在北京。我倾向去沿海地区,以后要享受生活和工作。
HY9H?T 《中国科学报》:现在不享受?
+pc_KR 文小刀:起码在北京没有感觉到舒服和自在。现在一个月只有3000块钱怎么享受?一个固定的住处都没有怎么安定和舒服?
d6,%P
6 《中国科学报》:据我了解,你这个待遇还算不错的。
WaF<qhu* 文小刀:博士不只是承担了科研上的压力,还有社会压力、家庭压力。二十八九岁的人了,有时候也特别想拥有一个温馨的家的感觉。
U*,8,C 《中国科学报》:其实工作之后也同样有这些压力。
?mS798=f 文小刀:但是现在这样没着没落的感觉让人更脆弱。
)mxY]W+ 《中国科学报》:所以就看是不是享受读博士这个过程。
g}|a- 文小刀:享受?我猜你去问几十个博士,估计也就一两个性格上的确适合的哥们会说享受吧。
IV_uf Dylan:算是个科研民工,累点 -%
PUY( 专业方向:物理海洋学
k=H{gt
状态:博士四年级,已婚
ST)l0c+Y> 《中国科学报》:今年博四了?延期一年吗?
Pk[f_%0 Dylan:我是第一年在国内,然后去美国待了两年,回来开始写相关研究论文,今年六月份正式毕业。
:Y(Yk5 《中国科学报》:你的博士生涯听上去挺有趣的,平时忙吗?你觉得你博士读得累吗?觉得辛苦吗?
+cM; d4 Dylan:忙、累,但还算不上辛苦,挺开心的。
<|k!wfHL 《中国科学报》:为什么?
6Z
~>d;&9 Dylan:比我们这一行更辛苦、更累的有很多,我觉得我的工作还是很有意义的,自己也感兴趣。
W!.UMmw` 《中国科学报》:所以你认为读博这段经历还是很令人回味的是吧?
,W5pe#n Dylan:这个也分人吧,有的同学读得看起来挺开心,当然也有很多像我这样,整天蹲在办公室(调代码)。算是个科研民工吧,就是累点,但是不用风吹雨淋、饥一顿饱一顿的。
l!Z>QE`.S 《中国科学报》:但是想出成果,不就得坐得住、沉得下吗?付出才会有回报。
KMhoG.$Ra Dylan:科研工作可能与其他工作不太一样。一般工作可能下午下了班能回家看看电视,谁像我们半夜三更的还在这提交脚本。
~ Y
O') 《中国科学报》:以你的经历,关于读博还是工作,你给你师弟师妹们的
建议是什么?
|^C?~g Dylan:男生的话无所谓,因为我没听说过找不到工作的男博士,特别是物理海洋专业的;女生的话,还是慎重读博吧。
"w=p@/C 小中哥:“熬”过来的感觉挺好 ?`AzgM[I 专业方向:环境科学(研究方向为分析
化学)
?+D_*'65D 状态:博士三年级,未婚
lg&"=VXx51 《中国科学报》:你的微信头像是用“脸萌”做的卡通形象,上边还有一句“论文论文,我要发论文”。发论文的压力给你带来很大困扰吗?
!;pmql 小中哥:是啊。博二的时候非常辛苦,不瞒你说,基本上每篇论文都要被拒4~5次,真是太悲惨了,那段时间一直失眠。
]o$Kh$~5 《中国科学报》:想过放弃吗?
,~X^8oY 小中哥:怎么放弃?没有那个勇气啊!放弃也没有退路。
M3K+;-n^ 《中国科学报》:那你是怎么熬过那段岁月的?
[{6]i
J 小中哥:我就每天早上起来去跑步,靠跑步提高自己的状态。每天跑完步精神状态就会好,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运动完了心情也会好点。如果哪天没有去锻炼,会感觉比较萎靡。
K:z|1V 《中国科学报》:压力大的时候,会不会想如果不读博士,可能不会过这样的生活?或者你身边同龄的人可能已经成家立业了,而你还在为发论文而苦恼不堪。会不会后悔?
I?J$";A 小中哥:你说的这些肯定也有想过,但是倒没觉得后悔。当时一个想法就是,总会熬过来、总会毕业的,只是最终结局好坏的问题。
>*,Zc 《中国科学报》:马上就要毕业了,感觉如何?
# Fw<R'c 小中哥:感觉这一路是挺辛苦的,但熬过来感觉还是挺好。有得必有失,选择了总要放弃一点什么是吧。或者说,总要付出点什么,才能得到点什么。
M
ioS 《中国科学报》:你觉得读博士这几年,你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T.K< 小中哥:最大改变是更加自信了,有勇气应对未来的挑战,承受力更强了,遇到困难也不怕了。
zOLt)2-< 《中国科学报》:很多人反映博士生待遇不高,你有这方面的感触吗?
G'MYTq 小中哥:还行吧,勉强养活自己。比以前(硕士研究生)好多了,我个人比较知足。
xE;4#+_I 《中国科学报》:你这个心态很赞。工作现在怎么样了?
[X#bDO<t 小中哥:准备陕西一所大学食品学院的科研教学岗,除了做科研,还讲点课。
-9} ]J\ 《中国科学报》:有安家费吧?觉得还满意吗?
8? W\kf$ 小中哥:有,也有科研启动经费,不过数额都不大,西安那边给的都不多。
rVzjLkN^ 安雯:作为女博士,我觉得值 a^iefwsNc 专业方向:分析化学
RQy|W}d_ 状态:博士毕业2年,现在H省
医学院从事科研工作,已婚
g v&xC 6> 《中国科学报》:从你的履历上看起来,硕士然后博士,接连发了好几篇不错的文章,你当年的科研工作应该很顺利。你有这样觉得吗?
OQ
5{# 安雯:嗯,这要说起来真的很感谢我的硕士生导师,作为她的第一个学生,她为我付出了很多,也教会我很多。我们经常一起做实验,从她那儿学会了很多科研技能,可以说,是她手把手把我领上科研这条路的。
$V]D7kDph* 《中国科学报》:这么说来,你应该很少感觉到压力。
@za?<G>!'e 安雯:压力当然还是有的,特别是在博士期间。在我们课题组,基本上人人都有压力。
~)tIO<$U 《中国科学报》:作为一位女博士,你有没有羡慕过那些早早成家的女孩子?
$ n`<,;^l 安雯:我刚开始上研究生的时候就打算要读博士了,所以这方面还真的没有感觉到过失落。
w?Nvm?_] 《中国科学报》:工作后你还在继续自己的科研课题吗?
cm%QV? 安雯:差不多。不过还没完全开始,这边实验条件还有些欠缺,需要自己慢慢搭平台。
9j49#wG0"B 《中国科学报》:相比你现在的收入水平,你觉得读博的时候实验室给你的待遇怎么样?
*hF5cM[ 安雯:我觉得还可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p
W:[Q\rSj 《中国科学报》:所以你应该是没理由放弃科研。没有过放弃的念头吧?
G<4H~1?P 安雯:的确没有。我一直心里憋着股劲儿,心想一定要做出点东西,后来也算如愿了。
&w*.S@ ; 《中国科学报》:你觉得从事科研给你生活带来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 Y 安雯:我觉得性格完整了,也变得更加自信了,觉得凡事只要付出,即使结果不那么满意,也值了。
R/~j <.s3P 《中国科学报》:你在读博士的经历中,哪件事情最让你难以忘怀或者对你触动最大?
)$P!7$C- 安雯:我的第一篇文章发表,当时心里美极了。
LZ|G" 5X[ 《中国科学报》:结合你的硕博经历,你觉得什么样的人适合搞科研?给科研路上的师弟师妹一点建议吧。
C;oP"K]4= 安雯:能坐得住的人才适合搞科研。一旦选择这条路,要多看文献、腿勤快点、嘴甜一点,多向师兄师姐和老师请教,少走弯路。
+V
dYT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