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坚教授,男,1984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系本科。师承我国著名的口腔颌面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邱蔚六教授,1996年获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博士学位。现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口腔医学研究所口腔颌面外科研究室主任,担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肿瘤学组成员,《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口腔颌面外科杂志》、《上海口腔医学》杂志常务编委,《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特约审稿专家。擅长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大型缺损的修复与器官功能性重建,显微外科吻合成功率达98%以上。在口腔颌面部肿瘤诊治,尤其是口腔颌面部难度较大、特大型手术方面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临床经验。1997年赴法国地中海/埃克斯第二大学,师承法国著名的Jean Louis Blanc教授,完成关于上颌骨外形及咀嚼功能重建的课题,并于1998年在法国亚眠皮卡大学医学院附属北区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师承法国著名的Bernard Devauchelle教授,学习颈动脉重建术及CAD/CAM关键技术。学成回国后,将功能性外科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技术紧密地与我国具体情况相结合,率先在国内成功开展了多项高难度、开创性手术如:对恶性肿瘤侵犯高位颈动脉患者施行肿瘤颅外扩大根治,同期行颈动脉重建以及肌皮瓣瓦合整复口内外缺损;CAD/CAM三维塑形钛支架同期植入联合复合组织瓣修复上下颌骨肿瘤术后缺损以及恶性肿瘤累及颅后凹的联合根治术等。2000~2004年间,分别赴法国马赛地中海大学Timone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以及荷兰Utretch大学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等进修与交流,进一步拓展了思路,扩大了我们的影响。并主办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功能性外科在口腔颌面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与他人共同主编国内第一本《颌面功能外科学》专著,较为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功能性外科在口腔颌面疾患中的应用,将此理念及技术加以推广。 BeCWa>54i
研究方向: ilK-?@u+
主要从事于口腔颌面部肿瘤和功能性修复外科方面的临床与科研,进行了一系列诸如恶性肿瘤侵犯高位颈动脉的切除与重建、颅后凹-颌面联合根治术、上颌骨大型缺损的功能性重建及重建斜方肌功能等课题的攻关。 rJFc({ 0
1998年在国内率先采用内转流技术开展了恶性头颈部肿瘤侵犯高位颈动脉的切除与重建手术,并获得成功,同时提出了该类手术的适应症和手术前后颈动脉客观评价手段及其标准(如颈动脉球囊阻断试验、选择性颈动脉造影、残端动脉压测定、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等),并摸索出一整套的操作程序,现已成为临床操作常规。 dlU'2Cl7d
2001年独立开展了口腔颌面部晚期恶性肿瘤侵犯后凹的颅颌面联合根治的高难度手术,使以往口腔颌面外科领域无法手术的病人,重新获得宝贵的手术机会,扩大了晚期口腔癌的根治性手术的适应症范围,与此同时在手术同期采用大型血管化的游离复合组织瓣对颅内外的缺损进行即刻修复,不仅解决了缺损修复和改善外形的问题,而且大大降低了手术的并发症,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qe #P?[
2002年领衔市教委课题“上颌骨大型缺损的功能性重建的临床研究”,应用显微外科手段结合CAD/CAM计算机辅助设计制作程序,自行设计、采用游离骨肌皮瓣和骨肌瓣串联软组织皮瓣结合钛网支架进行上颌骨软硬组织三维功能性重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种植牙技术以提高患者咀嚼、语音、吞咽、通气功能,这一成果得到了国内专家的一致好评。 tcI}Ca>u
2003年领衔并完成了市教委课题“根治性颈清术重建斜方肌功能的比较研究”。初步阐明了副神经、颈丛C3、C4、C7神经与斜方肌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保留颈3、颈4到副神经的分支和副神经—颈7神经根后股移位移植术的方法进行斜方肌功能的重建和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头颈部肿瘤患者颈清术后斜方肌功能障碍(肩胛综合症)和形成了一整套斜方肌功能手术前后的主客观评价手段和标准,该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J~%K_~Li
科研成果: ktK_e
(一)论文 MWI4Y@1bS
1. 孙坚, 王英, 邱蔚六, 等. 猕猴舌下--舌神经移位移植的病理学研究.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1999, 13(2): 81-83. Ys
-T0
2. 孙坚, 林国础. 猕猴舌下--舌神经显微解剖的图像处理与测量分析.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1999, 15(2): 89-91. RbCPmiZcH
3. 孙坚,孙弘. 显微外科舌再造术的临床评价.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1999, 22(2): 158-159. Z?pnj8h
-&
4. Sun Jian, F. Cheynet, M. Amrouche, et al. Rehabilitation maxillaire pre implantaire: etude de 55 cas avec greffe de comblement par os autologue. Rev. Stomatol. Chir. Maxillofac, 1999, 100(5): 214-220. [v$0[IuY,
5. 孙坚,李军,陈万涛. 口腔颌面部脂肪肉瘤临床分析.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1999,9(4):358-359. T_X6Ulp
6. 孙坚,李军,叶为民. 上颌骨全切除术改良的手术径路.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0,10(3):203-205. bfA=3S"0
7. 孙坚,张志愿,王伟,等. 面颈部异位脑膜瘤的临床研究. 口腔医学纵横杂志,2000,16(1):28-20. <WjF*x p
8. 胡永杰,孙坚,张志愿. 528例老年人涎腺肿瘤的构成比分析. 上海口腔医学,2000,9(4):210-249. V?Z.
\~
9. 孙坚,张志愿,叶为民,等. 恶性肿瘤侵犯高位颈动脉切除与重建术. 中国临床医学,2000,7(3):268-269. [~kdPk
10. 孙坚,张志愿,邱蔚六,等. 颅颌面联合切除术后大型缺损的游离组织瓣修复.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1,7(1):36-38. $BkubWM
11. 孙坚,何悦,李军. 1808例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构成比分析. 中国肿瘤,2001,10(9):522-524. 8i|w(5m;
12. 孙坚,孙弘. 外耳后进路手术治疗下颌角与咬肌肥大. 中国美容医学,2001,10(1):29-32. Y7#-Fra0W
13. 孙坚,李军,张志愿. 背阔肌、前锯肌单蒂双岛肌皮瓣修复上颌骨大型缺损. 口腔医学纵横杂志,2001,17(1):130-131. CSGz3uC2D
14. C J Kerawala, Sun Jian, Zhang Zhi-yuan, et al. The pectoralis major myocutaneous flap: is the subclavicular route safe?. Head&Neck,2001,10:879-884. RletL)
15. 孙坚,李军,张志愿,等. 钛网与前臂游离皮瓣闭合式三维重建上颌骨缺损. 实用口腔医学,2002,18(4):291-293. w
j[\B*$?
16. 孙坚,张志愿,叶为民,等.头颈癌累及颈动脉的切除与重建.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2,20(1):24-26. '\Jj8oJQj
17. 孙坚,李军,何悦,等. 骨肌瓣重建下颌骨术后超声监测血供的应用价值.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2,16(2):136-137. #O$
18. 林国础,邱蔚六, 孙坚,等. 舌体癌的手术治疗方法探讨.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2,9(4):223-227. P~s$EJL*
19. 林国础,邱蔚六, 孙坚,等. 舌体鳞癌cN_0患者颈淋巴转移相关因素分析及其处理.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3,38(1):5-8. nl(WJKq'
20. 李军,孙坚,马宏涛.个体化钛支架在构筑颌骨三维形态中的应用价值.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3,13(1):17-20.
c1$ngH0
21. 孙坚,李军,张志愿,等. 上颌骨大型缺损的个体化三维闭合式功能性重建.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3,1(1):3-7. 6(]tYcC
22. 孙坚,何悦,李军,等. 2123例老年人口腔颌面部疾病分析探讨.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3,22(12):762-763. Pt@%4 :&-h
23. 李军,孙坚,张志愿. 舌骨上咽侧进路切除舌根部肿瘤对舌体功能保存的价值.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3,17(6):512-514. [
,K.*ZQi
24. 竺涵光,张陈平,孙坚,等. 腓骨肌皮瓣重建下颌骨的方法和经验.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3,13(2):158-161. <&&SX
;
25. 马宏涛,孙坚,李军. 上颌骨三维重建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比较.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3,13(4):317-319. uch>AuF:
26. 叶为民,张志愿,孙坚,等. 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瓣危象的观察和处理:附44例报告. 上海口腔医学,2004,13(2):91-94. JC}f-%H?K
(二)专著 t6,wjN-J
1. 孙弘,孙坚. 颧骨外科学. 第一版.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0. -b9;5eS!
2. 邱蔚六,刘正,孙坚,等. 老年口腔医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N<.?%Kf
3. 张志愿,孙坚,等. 口腔颌面肿瘤手术彩色图谱. 第一版. 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U|'
4. 孙弘,孙坚. 颌面功能性外科学. 第一版.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3. yfjK2
5. 张志愿,张陈平,孙坚. 口腔颌面肿瘤学. 第一版. 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U3izvM
(三)获奖情况 !eAo
1999年参与课题“颅颌面联合切除治疗口腔颌面部晚期恶性肿瘤”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课题“颌面部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的分类选择综合治疗研究”分获2002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2003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图片:200562017525728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