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政协十届三次会议进行分组审议。福州景城大酒店二楼会议室内,来自全省教育界别的委员们,围绕教育话题展开讨论。“研究生、博士生教育本应是培养各行业的尖端人才,可如今,各高校的培养数量上去了,但质量却不容乐观!”省政协委员、福建农林大学教授陈伟发言时的“开篇语”,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3 By7BZgj
5^GrG|~
记者了解到,近几年,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张,博士研究生的学术质量问题日益彰显,博士培养的“过度教育现象”,已经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0D^c4[Y'l
!l#n.Fx&3
委员观点 博士毕业后一半人当了公务员
xSZ+6R|
Qon>[<]B
会议现场,陈伟委员引用了一组数据———2008年中国大陆拥有博士授权资格的高校超过310所,美国只有253所;从单个大学看,美国大学中博士学位授予数量超过700人的只有2所,超过600人的只有6所,而我国已经有多所高校博士生招生数超过1000人,最多的超过了1400人。由此,我国已超越美国成为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家。 sGFC?1r?\
APL #-`XC
“一边是博士研究生数量迅速增长,另一边是教育质量问题日益突显。”陈伟说,以前,博士生毕业后,九成以上都会选择留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工作,但现在,博士的就业出现新动向,半数以上进入政府,当上了公务员。这样的择业意向,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许多博士生在校期间不可能安心钻研学术,而是忙着为今后的工作找出路。同时,学校方面,学术权力现在有行政化的倾向,高校普遍存在学术评价偏离甚至脱离学术发展方向的现象。 vS+E`[
$|!@$A j
此外,我国博士生的教育质量评价标准过低,手段简单,也是导致博士质量上不去的一大主因。陈伟认为,长期以来的博士生“零淘汰”,使许多人认为博士生培养是“严进宽出”,有人还说“只有考不上的博士生,没有毕不了业的博士生”,个别高校甚至是“宽进宽出”,这些现象都应该引起关注。 'n4
iW
Nd61ns(N
记者调查 读研读博因为工作不好找? ev%}\^Vl[
">
"
B
记者了解到,眼下,国内各地学生考研、考博的热情一直居高不下。以今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报考人数为例,有数据显示,其总量达到了140万人,比2009年增加了13%。 jL9to6 Hmr
jij-pDQnv
福建师范大学大四年级的陈同学告诉记者,从大三开始,她就着手准备考研,同宿舍的6位舍友中,含她在内有4人准备参加研究生考试,另外2人打算报考公务员。究其考研动机,陈同学坦言,现在的就业形势太严峻,以留校政策为例,如今高校的辅导员岗位至少需要本科学历,如果想登上讲台,最低也得是研究生。然而,现实竞争更激烈,由于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加上往年沉淀下来的师兄师姐,学校的选择面太广了,因此,很多最终当上辅导员的人,不少已经是研究生学历了,“如果不去考研,根本没有竞争力可言,要是研究生还不行,那就再去读博士,反正研究生考博士也不难,只要论文能过关,毕业也就不成问题。”她说。 gqQ"'SRw
f|-%.,
“很多人读研究生、博士生,最根本的动机,就在于通过一张高文凭找工作,真正想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寥寥无几。”省内某高校的一位在读博士告诉记者,他是去年刚刚读博的,从研究生开始,他就基本靠自学学习,导师只是偶尔辅导一下,平时连见面的机会都很少。这主要是因为老师们手上有很多科研项目,尤其是那些名师,手下要带的学生又很多,根本没空逐一指导。身边有一些同学,经常和导师接触的,也基本都在帮“老板”做项目,潜心做研究的人,很少。 W)m\q}]FYz
<&p0:S7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校教授评价说,与过去相比,研究生、博士生的含金量低了很多,别说搞科研了,有的毕业生连论文都写不清楚。 '"o&BmF
Wd/m]]W8Q
破解之道 博士生培养规模须科学确定 \} +b_J6-
''~#tK
f
“研究生、博士生培养的关键是质量。”省政协委员、福建农林大学教授陈伟提出,必须科学确定博士生的培养规模及招生名额的配置方式,高校应从自身培养能力、人才市场需求、战略发展需要三方面考虑制定上限规模、适宜规模、战略规模。 \XT~5N6
)6
[d'2
而在质量评价体系方面,陈伟认为,我国博士生教育的质量标准还太单一,其实,对不同学科、不同类型的博士生,应该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同时要建立独立的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机构。 8:)it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