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BW>f@;egg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 p[QF3)9F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是我校材料加工专业博士生入学考试课程之一。它的评价标准是合格硕士生应达到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较好的CAD/CAM基础。 Q-[^!RAK?
考试对象为参加2005年博士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eTc0u;{V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VK+#!!Ha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w@Pc7$EP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We%{4V
(三)各部分内容的考试比例
>mT< AQ
基础知识 25% :;u~M(R
基础工作及发展现状 25% Kt%`]Wp
编程 50% W39R)sra
(四)题型比例 saH +C@_,
简答题 约 50% wovWEtVBU
编程题 约 50% `@{qnCNQ
(五)参考书目 BZqb
o `9
1.孙家广 《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基础》(第二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 Ed|7E_v
2.潭浩强 《C程序设计》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年 P
7 [p$Z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一、基础知识 zxCxGT\;
1. CAD/CAM的软件与硬件 %D z|p]49!
2. CAD交互技术基础 ;o\0:fzr
3. 图形绘制基础 #(
@dN+
4. 图形变换基础 S8" h9|
5. 产品造型与设计基础 $Q|66/S^
6. 参数化设计基础 .1MXQLy
7. 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基础 H BmjB
=
8. 计算机辅助制造基础 s&vOwPmV
9. 计算机辅助有限元分析基础 Gq;0j:?CC
10. 产品数据管理 pTmG\w
A~$
二、基础工作及发展现状 bTKzwNx
1. 所从事过的CAD/CAM研究工作 9Dd/g7
2. 所开发过的CAD/CAM系统 (~{7 e/)r
3.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概况 qO>BF/)a(
4. 网络技术的应用概况 XaD}J:X q
5. 集成化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R\yw9!ESd
6. 国内外著名CAD/CAM系统的概况和比较 +98~OInySZ
三、编程 /NLpk7r[\q
1. C语言的综合运用 x!!:jL'L
2. C++语言的初步运用 9n!3yZVSe
1kl4X3q6
2004.7.7 &e[/F@\%
(转载自:Freekaobo.com) p=9G)VO
y{K~g<VL
时间:2005-06-21 12:08 [ OMcSd|nf
ZWmmFKFG.
-------------------------------------------------------------------------------- Y cOtPS%
|!I# T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金属材料冶金学 nb'],({:9
0?SdAF[:z
一、考试性质及对象 RIl%p~
v"_hWJ)
本课程考试是为材料加工工程专业招收博士生而设置,其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硕士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考试对象是参加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具有硕士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历的在职人员。 }RDhI1x[mk
]t7<$L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 QS_"fsyN:
$}W=O:L+D
应考范围:液态金属的结构与性质、金属熔炼原理与精炼、金属结晶过程度控制与变质、金属的合金化、固态相变过程及控制、焊接与连接过程的冶金现象和理论问题。 (EuHQ&<^9
Gt\F),@
三、评价目标 K-k;`s#
Jh M.P9
考查考生了解和初步掌握运用近代物理冶金学和金属熔炼的基本原理描述金属材料的熔炼、合金化、液态金属精炼、结晶、变质、相变过程的组织控制和性能强化等问题。 3HFsR)
(Pc:A!}
1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
: B$
d
2 答题时间:180分钟; _hA p@?
M
h&[]B*BLr
3 题 型:问答和分析题; z930Wi{@
&'c1"%*%8>
四、考查要点 y!mjZR,&
VoWlBH
液态金属的结构与性质 t~Cul+
金属熔炼原理与精炼 e6
QUe.S
铸铁熔炼的基本要求,冲天炉熔炼铸铁时炉内冶金变化,铸铁的炉外脱硫。 <k6Zx-6X<
感应电炉加热及熔化原理,铸钢的感应电炉熔炼,低碳及超低碳钢的炉外精炼。 p_)V@7
铸造铝合金的熔炼及其精炼,镁合金的熔炼。 >j|.pi
金属结晶过程度控制与变质 ]j~V01p/e
铸铁的结晶与组织的形成,灰铸铁基本成分对组织与性能的影响,铸铁的孕育处理,球墨铸铁的石墨球化处理及石墨球化机理,球铁的组织与性能,稀土及微量元素对铸铁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7^ITedW@
铸造碳钢的结晶过程,铸造碳钢的结晶组织对性能的影响,铸造碳钢化学成分对钢性能的影响。 !WR(H&uBr\
铝硅合金的变质,铝硅合金的组织与性能,铝镁合金的晶粒细化处理,高强度镁合金。 nQa5e_q!u
铸态组织的控制途径 4=%Uv^M
金属的合金化 Og Y4J|<
铸铁的合金化,合金化的作用,合金元素对组织性能的影响,抗磨铸铁的组织与性 能,耐热铸铁的组织与性能,耐蚀铸铁的组织及性能。 w\:-lX w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我国常用的铸造低合金钢及提高强韧性的途径,铸造不锈钢及提高其性能途径,铸造高锰钢及其加工硬化机理。 }'b3'/MJ
铸造铝硅合金的合金化。 ?76Wg::
固态相变过程及控制 o6'I%Gs
金属材料热处理原理,淬火、正火、回火等的工艺特点。 *}-X
'_
热处理对碳钢的组织和性能影响,铸造低合金钢的热处理。 <_dyUiT$J
铸造铝合金的热处理强化原理。 `M6!V
6. 焊接过程冶金学 N&]v\MjI62
\ExM.T
高能束加工中快速加热和快速凝固。 9gZMfP
提高焊缝金属韧性的途径。 /!=uM.
固态连接冶金问题。 m$ )yd~
各种焊接方法焊接接头区组织变化。 jr|(K*;
.0:BgM
2004.7.7 %[u6<
1XSA3;ZEc
A[
9
@:z
(转载自:Freekaobo.com) GpMKOjVm|
HgvgO\`]
时间:2005-06-21 12:08 y>Zvos e
1P.
W 34
-------------------------------------------------------------------------------- 4v_?i@,L
o@>{kzCx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微机原理及应用2005-5-12 14:41:20 华中科技大学 考研共济网 w<3}(1
?&I gD.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ZF"f.aV8)
L>5VnzS I
一、考试性质 l
TY%,s
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博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是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的任选科目之一。它的评价标准是相关学科的优良工学/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及毕业研究生能达到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微机原理及其应用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系统设计能力,有利于电气工程一级学科下属各二级学科专业择优选拔博士研究生。 vA2@Db}
%jdV8D#Q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 a*REx_gLG
《微机原理及应用》的考试范围包括:微机基础知识(含微机运算基础,典型CPU、存储器等主要元器件结构、特性,微机系统电路及I/O操作原理,指令系统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等),I/O接口电路基础知识(含并行与串行接口原理、电路及典型芯片,定时/计数器等),微机外围接口电路与技术(含开关量、模拟量I/O接口,外设接口及通信网络接口等),微机测控系统的原理与设计(含测控系统构成,数字信号处理原理,测控原理和实现方法等),微机原理及其应用方面的技术发展趋势和技术现状。 a/;u:"
考查要点详见本大纲第二部分。 $/90('D
a% |[m,FvP
三、评价目标 f{xR
s-u]
在考查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生应能: fu?5gzT+b
1. 深刻理解和准确掌握微机原理及其应用方面的基本概念、理论、技术和设计方法。 Rp4EB:*
2. 熟悉典型元器件的性能和应用特点,熟悉汇编语言和程序流程。 z~Ph=1O>p
3. 能综合运用微机硬软件技术、接口技术、信号处理技术和测控原理,正确解答相关应用问题,具备提出微机测控系统的设计方案和进行技术评价的能力。 X|K"p(N
4. 比较广泛地了解微机原理及其应用方面的技术发展趋势和技术现状,以及与微机测控应用相关的硬软件新技术的中英文名词、特点和应用领域。 .F:qJ6E
1@q~(1-o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9r-]@6;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试卷所列题目全部为必答题。 lTJ1]7)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T
=35?
(三)题型:名词解释题、计算分析题、电路设计题和问答题。 :*gYzk8
m(>_C~r
GN
五、参考书目 Rn~FCj,-
1. 肖广润 周惠领 张鄂亮,《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8051、8098单片机应用基础》,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nv1'iSEeOl
2. 方建淳,《8098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技术》,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eZWN9#p2
3. 刘振安、张裕仁,《MSC-96系列单片微机原理与实践》,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2 yn<H^c
4. 王福瑞等,《单片微机测控系统设计大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9 8:;_MBt
b/Y9fQn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 3p{N7/z(
XIh2Y\33ys
一、微机基础知识 <8Ek-aNNt
(一)数字代码运算基础 /tl/%:U*.
数制和码制,数制转换,数字代码运算,字长扩展,各种编码的意义与应用。 lA {
(二)典型CPU结构和特点 ^0"NcOzzxl
以MSC-51/96/98系列为主,允许其它型号CPU。 Kdh(vNB>
(三)存储器等主要元器件 )QE7
$|s
存储器:随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电可改写的存储器等;数字集成电路逻辑和时序控制器件(如门电路、触发器、锁存器、译码器等),中断控制器,可编程接口器件等。 wLC!vX.S
(四)I/O操作及中断控制 4@OnMj{M
(五)微机系统构成与电路原理。 LO]D
XW 9
(六)指令系统 -QjdL9\[c7
指令的作用、构成与分类:传送数据类指令,算术和逻辑运算、移位类指令,控制转移类指令等。 7)$U>|=
(七)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X).UvPZ/
汇编语言的语句格式,汇编语言的语句格式,伪指令、宏指令(以及可执行指令及机器语言)的概念与应用;程序设计及程序流程。 w]GoeIg({
(八)开发系统及使用 1}#v<b$
3xef>Xv=
二、I/O接口电路基础知识 :,"dno7OQ
(一)并行与串行接口原理、典型芯片及电路 6TJ5G8z_
(二)定时/计数器 8^M5k%P
(三)单片机I/O接口 3Yf%M66t
xEQ2iCeC
三、微机外围接口电路与技术 j)ZvlRi,
(一)信号隔离与信号调理 ?g|K"P<1
(二)A/D接口 %41dVnWB^4
(三)D/A接口 &i"33.#]
(四)开关量I/O接口
c+?L?s`"
(五)LED/LCD接口 6cz%>@
(六)键盘接口 #Z<pks2
y
(七)打印机接口 %y.9S=,v,
(八)通信网络等接口 -B:Z(]3#\
XRXKO>4q
四、微机测控系统的原理与设计 #S2LQ5U
(一)测控系统构成 w,TyV%b[_
(二)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与算法 o_&.R
(三)基本测控原理和实现方法等 *}R5=r0
9qD/q?Hh$
五、技术发展新知识 3S1V^C-eBx
微机原理及其应用方面的技术发展趋势和技术现状,以及与微机测控应用相关的硬软件新技术的中英文名词、特点和应用领域。 #3u3WTk+
(转载自:Freekaobo.com) oc'
#sE
*V#v6r7<Y/
时间:2005-06-21 12:09 g`)3m,\
vE/g{~[5
-------------------------------------------------------------------------------- [W=%L:Ea
h95C4jBE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电工数学2005-5-12 14:47:13 华中科技大学 考研共济网 SF+ ^dPwj
G&:[G>iSm^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VOwt2&mZ
z:9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Dntcv|%u
(三)各部分内容的考查比例 T[a1S ?_*T
%8/Gs
u;
线性代数约 30% //@_`.
矢量分析与场论 约30% ehCc
N4V(
数学物理方程 约40% +EG.p
+P|$T:b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 z/ T|
acB,u&
一、线性代数 g*t.g@B<2
(1)行列式及其性质 ^T'+dGU`
二阶、三阶和多阶行列式。 mmY~V:,Kd
(2)向量空间 )ZzwD]
平面和空间的向量。N维向量空间。向量的线性相关性。基底与坐标。子空间。向量空间。 +f\tqucI3
(3)线性变换与矩阵 n-,~Bp
[
线性变换的概念及其表示式。线性变换及矩阵的运算。逆变换和逆矩阵。线性变换对于不同基底的矩阵。分块矩阵。 nhk +9
(4)矩阵的秩和线性方程组 m#,
F%s
矩阵的秩和初等变换。线性方程组解的存在定理和结构定理。初等矩阵和初等变换的求逆矩阵。 g-mK(kY4p
(5)内积与正交变换 h 7kyz
向量的内积与向量的正交性。标准的正交基。正交变换。 W#e:r z8=
(6)二次型 l*_b)&CH
二次型与对称矩阵。化二次型为法式。用正交变换将二次型化为法式。惯性律与正定二次型。 Q9K
Gf;
(7)酉矩阵 ec1snMY
酉矩阵的概念。酉矩阵在电工技术中的应用。 $f>WR_F
yN{Yb
p
二、矢量分析与场论 dge58A)Q
(1)矢量分析 ~/3cQN^
矢性函数。矢性函数的导数与微分。矢性函数的积分。 ""Drf=]
(2)场的概念 ;}f%b E
数量场的等值面。矢量场的矢量线。平行平面场。 TuIeaH% x
(3)数量场的方向导数和梯度 a9QaF s"
(4)矢量场的通量及散度 i+(`"8W
(5)矢量场的环量及旋度 HH^{,53%
(6)几种重要的矢量场 +hjc~|RK
有势场、管形场和调和场。 U{>!`RN
(7)梯度、散度、旋度与调和量在正交曲线坐标系中的表示式 l[ @\!;|
曲线坐标。正交曲线坐标系中的弧微分。梯度、散度、旋度与调和量在柱面坐标系和球面坐标系中的表示式 ih+kh7J-
(8)矢量分析与场论中的恒等式 !}1n?~]`
uO[4 WZ
三、数学物理方程 7MGc+M(p
(1)数学模型与定解条件 /
6gRoQ%j
波动方程、热传导方程和拉普拉斯方程。狄里赫莱问题和聂曼问题。
\SLYqJ~m
(2)分离变量法 _rs#h)
拉普拉斯方程和热传导方程的分离变量法。 /cI]Z^&
(3)贝塞尔函数 Y%=A>~s*c:
贝塞尔方程的级数解。第二类贝塞尔函数。贝塞尔函数的递推公式。半奇数阶贝塞尔函数。函数展成贝塞尔函数的级数。虚宗量的贝塞尔函数。 S^x9 2&!
(4)勒让德函数 }ZYK3F
勒让德方程和勒让德多项式。勒让德多项式的微分表示。勒让德多项式的递推公式。函数展成勒让德多项式的级数。连带勒让德函数。 _
R5^4 -Qe
(5)本征值问题 ,\=u(Y\I[
Sturm-Liouville系统。本征函数、贝塞尔函数和勒让德函数。奇异Sturm-Liouville系统。格林函数及其结构。广义格林函数。本征值问题和格林函数。 <mm}IdH
(6)边值问题 w-\fCp )
长方体上的拉普拉斯问题和热传导问题。圆柱体上的拉普拉斯问题和热传导问题。球体上的拉普拉斯问题和热传导问题。 8L=QfKr
(转载自:Freekaobo.com) ?: meix
p{-1%jQ}]
时间:2005-06-21 12:09 '6 /uc:zv
Fa/i./V2
-------------------------------------------------------------------------------- wfZ'T#1
6]rrj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现代控制理论 ?QuFRl,ZJ
kW,yZ.?f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f>y"T+1
Q z/pz_}
一、考试性质 hD$U8~zK
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博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其中,现代控制理论课由招收学校命题考试。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硕士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现代控制理论基础,并有利于学校在专业上择优录取。 g|+G(~=e|
L>L4%?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 olYSr .Q`
应考范围包括:线性系统基本理论、动态系统数学模型、可控性、可观性与稳定性、状态观测器与状态估计反馈、最优控制理论、线性最优调节器、系统辨识与卡曼滤波、自适应控制系统。 )Z;Y,g
考查要点详见本大纲第二部分;考试样题参见本大纲第三部分。 =x^I 5Pn
三、评价目标
#!hpe^t
现代控制理论考试在考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意考查运用控制理论的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生应能: l+N?:E$5=%
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有关现代控制理论的基本知识; ivagS\Q
2、运用现代控制理论的基本原理,计算分析控制系统问题; 4p-$
5Fk8}
3、运用现代控制理论的基本原理,建立控制系统状态空间方程,并分析其可控性、可观性与稳定性; .xk<7^ZD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UwM}!K7)G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所列题目全部为必答题。 ag+ML1#)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q:h
(三)各部分内容的考查比例:(满分为100分) NV91{o(-7
动态系统数学模型 约20% ^Qr
P.l#pZ
可控性、可观性与稳定性 约20% AnyFg)a<
状态观测器与状态估计反馈 约20% tEEhSG)s%
最优控制理论与线性最优调节器 约20% 2h:f6=)r/u
系统辨识与卡曼滤波 约10% ~XxD
[T5
自适应控制系统 约10% cwD0 ~B
(四)题型比例 7L\GI`y
综合分析题 约10% 2$Ji4`p}S
计算分析题 约70% 0F3>kp4u
简答辨析题 约20% I{AU,
(五)参考书目 1Efl|lV
1 于长官,《现代控制理论》(第二版),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 XVLuhwi
2 常春馨,《现代控制理论概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2 %1<p1u'r?#
3 刘豹,《现代控制理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3 6vjB;uS[
B~aOs>1
S]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 4l1=l#\S
~p
A;j7*
一、现代控制理论概论 ]EcZ|c7o9y
1. 背景与发展 '?>eW2d
2. 主要特点 bSR<d
3. 问题提法 8k1r|s@d
二、动态系统的数学模型 7
b.-&,
1. 动态系统 Fa!)$eb7
2. 状态转移矩阵与状态转移函数 IX*S:7S[
3. 线性离散时间系统 \O8f~zA{G
三、可控性、可观性与状态反馈 GufP[|7b-
1. 时变线性动态系统的可控性 t(Zs
*c(
2. 定常线性动态系统的可控性 (rG1_lUDu
3. 离散线性动态系统的可达到性
b:QFD|
4. 时变连续线性动态系统的可观测性 HV9SdJOf
5. 状态反馈系统的可控性 >h[!gXL^
6. 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动态系统的状态反馈 H|)1T-%
四、状态观测器与状态估计反馈 :]^P^khK
1. 状态观测器 8$v7|S6 z
2. 线性动态系统的全维状态观测器 KYu(H[a
3. 构造降维状态观测器 T"H)g
4. 采用状态估计的反馈控制系统 $vLV<
y07
五、系统的稳定 {g- DM}q
1. 平衡状态 <VU4rk^=
2. 李雅普若夫稳定性的概念 B-~&6D,
3. 李雅普若夫稳定性定理 !ix<|F5
4. 自治系统的稳定性 kNj3!u$
5. 线性时变系统的稳定性
;Zq~w
6. 线性定常系统的稳定性 Hm
VTfH'
六、最优控制 ?GNF=#=M
1. 最优控制概论 yJ8}*Gj&
2. 极值搜索问题 /HuYduGdP
3. 变分法在最优控制的应用 qysa!B
4. 庞德里亚京极小值原理 jN%p5nZ^EK
5. 离散系统的极小值原理 *sB-scD
6. 动态规划法在最优控制的应用 mp,e9Nd;
七、线性最优调节器问题 =b<<5N s
1. 线性动态系统和二次型性能泛函 qX+gG",8
2. 黎卡提方程的解 v"r9|m~ '
3. 线性定常系统 48CI8[T
4. 线性系统的最小能耗问题 V`\f+Uu
5. 线性系统的最佳追踪问题 v]T(zL|
6. 微分对策 aw/7Z`
八、卡曼滤波 VS9]po>=
1. 线性状态估计问题概述 rj,K`HD
2. 离散系统的卡曼滤波 Y#lk!#\Y
九、自适应控制系统 Aw4?y[{H
1. 自适应控制概论 M%&A.j[
2. 随机自适应控制系统 0TO
_1 0D
3.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系统 t0bhXFaiE
4. 自校正调节器 ~`2&'8
5. 自适应控制理论及其应用 [v0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