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VIP 上传考博资料 您的流量 增加流量 考博报班 每日签到
   
主题 : 四川大学外科考博局部解剖学名词解释汇总
级别: 初级博友
显示用户信息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0   
来源于 考博资料 分类

四川大学外科考博局部解剖学名词解释汇总

下肢 ZklO9Ox(  
隐静脉裂孔(卵圆窝):阔筋膜在腹股沟韧带中,内1/3交界处的下方约一横指处或趾骨结节下外方约3到4厘米处,形成一个卵圆形的薄弱区,称为~。有大隐静脉,小血管,淋巴管等通过。 K bQXH!J  
另有卵圆窝:自右心房观察房间隔,可见在下腔静脉入口的左上方,有一椭圆形的浅凹,名卵圆窝,是房间隔最薄弱处。 E-^(VZ_Xj  
横韧带:伸肌支持带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位于踝部前方的称为横韧带。 ,8zJD&HMx  
屈肌支持带:又分为裂韧带;附于内踝与跟骨内侧面之间 bLS10^g5  
股鞘:是腹部筋膜延伸到股部形成的漏斗形筋膜鞘。包裹股动脉 股静脉上端 腹股沟深淋巴结。上宽下窄。前壁由腹部筋膜延伸。后壁为髂筋膜。股鞘长3~4厘米;被两个纵隔分为外中内三格。外侧格容纳股动脉;中间股静脉;内侧格形成股管。 oAifM1*0  
股环:前界腹股沟韧带 后界耻骨肌及筋膜 内侧陷窝韧带 外侧 股静脉 Cgln@Rz  
股管femoral canal:是个漏斗形间隙;下端为盲端,上端开口于腹腔,称为股环。股管内含有疏松结蒂组织;淋巴管和一个淋巴结。 j|8!gW  
股三角 femoral triangle :位于股前部上1/3;为底朝上;尖朝下的三角形凹陷。上界(腹股沟韧带)外侧界(缝匠肌内侧缘)内侧界(长收肌内侧缘)前壁(阔筋膜)后壁(髂腰肌、耻骨肌、长收肌)内容(神经动脉静脉及其分支,还有股管等结构) %h(%M'm?  
收肌管(缝匠肌下管):前壁(缝匠肌肌腱膜)外侧(股内侧肌)后壁(长收肌及大收肌)上口界(股三角尖)下口(内收肌腱裂口)内容(股动脉、股静脉、隐神经、股神经内侧肌肌支、膝降动脉) 7Cp /{l;d  
腘窝:上外侧(股二头肌)上内侧(半腱肌半膜肌)下内下外(腓肠肌内外侧头)底(股骨、膝关节囊、腘肌及筋膜)顶(腘筋膜) 内容[(浅到深)胫神经、腓总神经、腘静脉、腘动脉] D5xQ  
踝管: 屈肌支持带与内踝,跟骨内侧共同形成踝管 内容由前到后(胫骨后肌腱、趾长屈肌腱、胫后动静脉胫神经、姆长屈肌腱) 02J(*_o  
大隐静脉:为全身最长的浅静脉,长约76厘米。起足背静脉弓内侧端 经过内踝前方、股骨内侧髁的后方、隐静脉裂孔,最后穿隐静脉裂孔汇入股静脉。5支属支旋髂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股内侧浅静脉、股外侧浅静脉。结扎大隐静脉属支防止静脉曲张复发,防止静脉血回流 sMAj?]hI$  
腹股沟淋巴结:约10-13个。排列:t字,横群(上外侧上内侧)收集腹前壁下部、臀部、会阴部、肛门外生殖器子宫底;纵群(下外侧下内侧)足、小腿内侧、大腿浅部。 (`slC~"  
小腿前区浅层皮神经:小腿内侧有隐神经,外下方有腓浅神经、腓深神经分支趾背神经、腓浅分支足背内侧皮神经、足背中间皮神经、腓肠神经延续、足背外侧皮神经 59$PWfi-\  
股前内侧肌群:1)缝匠肌:屈并外旋大腿,协助屈小腿且使小腿稍微内旋,由股神经支配2)股四头肌:股神经支配,伸小腿,协助屈髋3)股内侧肌群:耻骨肌、长收肌、股薄肌、大收肌、短收肌。闭孔神经支配。 wZ0bD&B  
股动脉:来自髂外动脉在腹股沟中点位置表浅,分为:腹壁浅、旋髂浅、阴部外、膝降、股深(旋股外动脉、旋股内动脉、穿动脉) NRG06M  
腓总神经:分为腓浅神经(行于腓骨长肌与腓骨短肌)和腓深神经。腓总损伤后,小腿前肌群、外侧肌群运动障碍,足下垂足内翻,形成跨阈步态。感觉障碍见于小腿前外侧和足背。 E$z-|-{>  
坐骨神经:发自骶丛,全身最大,由梨状肌下孔出盆至臀,易受肌肉压迫,是出现梨状肌综合征的原因之一。于掴窝上角处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两终支。 :~R a}  
臀肌的名称作用及神经支配:臀大肌(后深并外旋大腿,下肢固定,防止骨盆前倾;臀下神经支配)梨状肌(使大腿外旋)臀中肌(受臀上神经支配;外展髋关节,前部纤维内旋大腿,后部纤维外旋大腿)臀小肌(同臀中肌) O13]H"O_  
梨状肌上下孔:上孔(臀上神经动脉静脉)下孔(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臀下神经动脉静脉)由梨状肌下孔出盆;随即又通过坐骨小孔分布于会阴部的有阴部神经;阴部内动脉静脉。 <V}q8k  
小腿后肌群:均由胫神经支配;浅层(腓肠肌、比目鱼肌、跖肌)深层(腘肌、趾长屈肌、胫骨后肌、姆长屈肌) %5+X   
胫神经:延续坐骨神经。皮支(腓肠内侧皮神经,与小隐静脉伴行)肌支(到邻近的腓肠肌内外侧头,比目鱼肌、腘肌)关节支(膝关节) D1+1j:m  
LN (\B:wAY  
头部 7bbFUUUG"  
腮腺床:腮腺的深面与颈突诸肌及深部血管神经相邻,这些血管神经包括颈内动、静脉,舌咽、迷走、副及舌下神经。它们共同形成腮腺床,紧贴腮腺的深面,并借茎突于位于其浅面的颈外动脉分开。 Q=%W-  
腮腺的位置:位于面侧区, 上缘临颧弓,外耳道,颞下颌关节,下达下颌角,前临咬肌,下颌支和翼内肌后缘 浅部向前延伸,覆盖于咬肌后份的浅面;后缘邻接乳突前缘及胸锁乳突肌前缘的上份。 |AE{rvP{@  
穿过腮腺的结构及位置关系:纵行的(颈外动脉、颞浅动脉、静脉、下颌后静脉、耳颞神经)横行(上颌动脉静脉、面横动脉静脉、面神经分支)上述结构由浅入深依次为:面神经分支、下颌后静脉、颈外动脉及耳颞神经。 ~9APc{"A  
腮腺管的走行:在腮腺浅部前缘发出,在颧弓下一横指处,横行越过咬肌表面,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相对出的颊粘膜。 XPf{R619  
三叉神经面部分支: 眶上神经分布于颅顶;眶下神经分布于下睑、鼻被外侧、上唇皮肤;颏神经出颏孔,分布于下唇及颏区的皮肤。 *w. ":\P]  
额顶枕区的软组织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皮下组织)、帽状键膜及枕额肌、键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和颅骨外膜。浅部三层连接紧密,难以分开,合称“头皮”。 {HM[ )t0  
键膜下间隙多发生头皮撕脱伤。 'bLP#TAzf  
面静脉(危险三角):(1)经眼静脉直接与海绵窦交通(2)借面深静脉经翼丛与海绵窦交通。口角平面的一段面静脉常无瓣膜,面肌的收缩可促使血液逆流。所以两侧口角与鼻根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区若发生感染易行至海绵窦,形成颅内感染,因此有面部“危险三角”之称。 -1B.A  
额顶枕区浅入深:皮肤、浅筋膜(前组:滑车上动脉静脉、眶上动脉静脉神经;外侧组:颞浅动脉静脉、耳颞神经、耳后动脉、耳大枕小神经;后组: 枕静脉 枕大神经 导静脉)帽状腱膜、枕额肌、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颅骨外膜。 1yz%ud-l  
颞区的层次及血管神经:皮肤、浅筋膜(耳前组:颞浅动脉静脉、耳颞神经;耳后组:耳后动脉静脉、枕小神经)颞筋膜、颞肌、骨膜。 z.SKawm6T  
颈部 >WZbb d-  
境界:上界以下颌骨下缘、下颌角、乳突尖、上项线和枕外隆突的连线与头部为界;下界以胸骨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锁骨上缘和肩峰至第7颈椎棘突的连线,分别与胸部和上肢为界。 At<MY`ka  
颈部的层次结构: b==jlYa=  
(一)皮肤和浅筋膜:浅筋膜中有颈阔肌,该肌起自胸大肌和三角肌筋膜,越过锁骨斜向上内方;前部纤维附于下颌骨下缘,后部纤维附于腮腺咬肌管,并移行于降下唇肌和笑肌。肌三角内侧部和枕三角上部未被此肌覆盖。1.浅静脉有颈前静脉和颈外静脉2.皮神经(1)颈从皮支: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横神经、锁骨上神经A.枕小神经:勾绕副神经,沿胸锁乳突肌后缘行向后上,分布于枕部皮肤B.耳大神经:沿胸锁乳突肌表面伴颈外静脉上行,分布于腮腺区皮肤C.颈横神经: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横行向前,穿颈阔肌分布于颈前区皮肤D.锁骨上神经:分为3支,在锁骨上缘浅出,越过锁骨,分布于颈前外测部、胸上部、肩部(2)面神经颈支 3O4lG e#u  
(二)颈筋膜分为浅层、气管前层和椎前层:颈筋膜间隙1.胸骨上间隙:是颈筋膜浅层在距锁骨柄上缘3-4厘米处分为两层,分别附着于胸骨柄的前后缘所形成的筋膜间隙。内有胸锁乳突肌胸骨头、颈前静脉下段、颈静脉弓、淋巴结和脂肪组织。2.锁骨上间隙:是颈筋膜浅层在锁骨上方分为两层所形成的间隙,经胸锁乳突肌后方与胸骨上间隙相通,内有颈前静脉、颈外静脉末段及蜂窝组织3 .气管前间隙:位于气管前筋膜与气管颈部之间。内有器官前淋巴结、甲状腺下静脉、甲状腺奇静脉从、甲状腺最下动脉、头臂干及左头臂静脉。4.咽后间隙:位于椎前筋膜与颊咽筋膜之间,内有淋巴结及疏松结缔组织。5.椎前间隙prevertebral space :位于脊柱颈部与椎前筋膜之间。上达颅底,下至第三胸椎,该间隙感染除局限于此范围。 lr;ubBbT  
下颌下三角:位于下颌骨下缘与二腹肌前、后腹之间。此三角浅面有皮肤、浅筋膜、颈阔肌和颈筋膜浅层,深面由浅入深依次为下颌舌骨肌、舌骨舌肌和咽中缩肌。内容有下颌下腺、淋巴结及血管神经 $Yu'B_E6p  
颈浅层麻醉的部位: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 3B%7SX  
颈深层麻醉的穿刺层次:皮肤、浅筋膜、颈阔肌、深筋膜、椎前肌及其筋膜、颈椎棘突。 -,;w oOG  
颈动脉三角:位于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和二腹肌后腹之间,其浅面有皮肤、浅筋膜、颈阔肌及颈筋膜浅层;深面为椎前筋膜;内侧为咽侧壁及其筋膜。内容:颈内静脉及其属支、颈总动脉及其分支、末三对脑神经及其分支以及颈深淋巴结。 2`;XcY4A  
肌三角:由颈前正中线、胸锁乳突肌下份前缘和肩胛舌骨肌上腹围成。内容有甲状腺、甲状旁腺、喉与气管颈部,以及他们的血管神经淋巴结。 h]~FYY  
甲状腺的前面由浅入深有皮肤、浅筋膜、颈筋膜浅层、舌骨下肌群及气管前筋膜 5Hj/7~ =  
甲状腺的动脉有甲状腺上动脉、甲状腺下动脉、甲状腺最下动脉 静脉为同名静脉  ? .SiT5  
甲状腺的神经有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 -le^ 5M7  
胸锁乳突肌由甲状腺上动脉发支营养,由副神经及第2、3颈神经前支支配 Z@x&  
颈襻:由第1-3颈神经前支构成,第1颈神经前支的部分纤维随舌下神经走行,在颈动脉三角离开此神经沿颈内动脉及颈总动脉前面下行称为颈襻上根。第2、3颈神经前支的纤维经过颈丛联合发出降支称为颈襻下根。上、下根在平环状软骨弓处合成颈襻。 ami>Pp  
枕三角:位于胸锁乳突肌后缘、斜方肌前缘和肩胛舌骨肌下腹上缘之间   内容有副神经、肩胛背神经、肩胛上神经和胸长神经。 |Fze9kZO  
锁骨上三角:位于锁骨上缘中1/3上方,由胸锁乳突肌后缘、肩胛舌骨肌下腹和锁骨围成,其前面依次为:皮肤浅、筋膜及位于其中的锁骨上神经、颈外静脉末端,颈阔肌及颈筋膜浅层,其深面为斜角肌下分及椎前筋膜。内容:膈神经,锁骨下动、静脉,锁骨上淋巴结、臂丛、胸导管和右淋巴导管、迷走神经和胸膜顶。 Z/:yYSq  
甲状腺切除接扎动静脉要点:上(紧贴甲状腺上极,在囊内进行,避免损伤喉上神经喉外支);下(距腺侧较远处接扎,避免损伤喉返神经) r|ZB3L|7  
甲状腺的位置形态及毗邻:呈H行分左右两个侧页,中间以峡部相连,位于喉下部和气管上部的前外侧,上极平甲状软骨的中点,下极至第六气管软骨,峡位于第二至四气管软骨的前方。甲状腺的前面是有皮肤浅筋膜、颈筋膜浅层舌骨下肌群及气管浅筋膜。侧页后内方邻接喉与气管,咽与食管以及喉反神经。后外侧与颈动脉鞘及鞘内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迷走神经以及位于椎前筋膜深面的颈交感干相邻。 wDoCc:  
气管颈部的毗邻:前面皮肤浅筋膜,颈筋膜前层,胸部上间隙,以及颈静脉弓,舌骨下肌群及气管前筋膜。甲状腺峡位于2至4气管软骨环前方,峡下方有甲状腺下静脉,甲状腺奇静脉丛和可能存在的甲状腺最下动脉。两侧甲状腺侧页后方:食管,两者之间的气管食管旁沟有喉返N。后外侧颈动脉鞘和颈交感干。 dVMl;{  
食管颈部的毗邻:前方是气管稍左偏,后外侧,膈椎前筋膜与颈交感干,后方与颈长肌和脊柱相连,两侧是甲状腺侧页和甲状腺鞘。 (>u1O V  
舌骨上肌群:二腹肌,下颌舌骨肌,茎突舌骨肌,颏舌骨肌。 MD1X1,fk  
上肢 % YF /=l  
女性乳房的位置:成年女性乳房位于第2—6肋高度,浅筋膜浅深两层之间,胸肌的表面,其范围内侧至胸骨侧缘,外侧几乎接近腋中线。 yp=sL' E  
女性乳房结构特点:乳房内有乳腺和脂肪,乳腺被结缔组织分隔为若干腺叶,每个腺叶内有一输乳管,以乳头为中心作放射状排列,其末端扩大形成输乳管窦。乳房脓肿切开引流时,常以乳头为中心作放射状切口,以免损伤输乳管。 T>1#SWQ/9  
乳房的淋巴引流:(1)乳房外侧部和中央部的淋巴管汇入腋淋巴结的胸肌淋巴结(2)乳房上部的淋巴管汇入尖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3)乳房内侧部的淋巴管汇入胸骨旁淋巴结,并与对侧乳房的淋巴管吻合(4)乳房内下部的淋巴管注入膈上淋巴结,并与腹前壁和膈下的淋巴管相吻合,从而间接的与肝上面的淋巴管相联系(5)乳房深部的淋巴管经乳房后隙,再穿胸大肌注入胸肌间淋巴结。 91&=UUkK ?  
胸大肌位于胸前区,由胸内侧,外侧神经支配。分为锁骨部,胸肋部和腹部,分别起自骨内侧半,胸骨前面和第1—6肋软骨,以及腹直肌鞘,止于肱骨大结节嵴。作用:屈,内收和内旋肩关节。当上臂固定时,可引体向上。 OPq|4 xu  
锁胸筋膜:胸壁深筋膜的深层张于喙突,锁骨下肌与胸小肌之间的部分称为锁胸筋膜,其深面是到上肢的血管神经鞘,胸内,外侧神经和胸肩峰动脉的分支穿出锁胸筋膜后至胸大,小肌;头静脉和淋巴管由此筋膜穿入至腋窝。 3I}AA.h'00  
腋窝:又称腋区,位于肩关节的下方,臂和胸上部之间。境界:由四壁一顶一底组成。四壁:(1)腋前壁由胸大肌,胸小肌和锁胸筋膜组成(2)内侧壁由前锯肌的上数个肌齿和它覆盖的四个间隙组成(3)后壁为肩胛下肌,背阔肌,大圆肌以及肩胛骨。顶:又称腋尖,由锁骨中1/3,第1肋和肩胛骨上缘围成,与颈根部相通。底:由皮肤,浅筋膜和深筋膜围成。内容:腋动脉及其分支,腋静脉及其属支,臂丛锁骨下部及其分支以及腋淋巴结和脂肪组织等。 rmvrv.$3  
腋淋巴结:位于腋窝蜂窝脂肪组织中,分为5群。(1)胸肌淋巴结,在胸小肌下缘沿胸外侧血管排列(2)外侧淋巴结,沿腋静脉远端排列(3)肩胛下淋巴结,位于腋后壁沿肩胛下血管和神经排列(4)中央淋巴结,居腋底的脂肪组织中(5)尖淋巴结,位于胸小肌和锁骨之间,锁胸筋膜的深面,沿腋静脉近段排列直达腋尖。 G.XxlI}  
腋动脉:锁骨下动脉经第一肋外侧缘移行为腋动脉而进入腋部,经腋窝内侧壁行向外侧壁,再沿着外侧壁下降至大圆肌下缘移行为肱动脉。腋动脉被胸小肌分为三段:第一段,胸小肌上缘以上的部分;第二段,位于胸小肌后方,分支为胸肩峰动脉和胸外侧动脉;第三段,在胸小肌下缘和大圆肌下缘肌之间,分支为肩胛下动脉和旋肱前,后动脉,其中肩胛下动脉又分为胸背动脉和旋肩胛动脉。上肢外展90度,掌心向上,从锁骨中点至肘前横纹中点远侧2cm处的连线为腋动脉和肱动脉的体表投影。大圆肌以上为腋动脉,以下为肱动脉。 H*0g*(  
臂丛:臂丛经斜角肌间隙进入腋窝后,围绕腋动脉第2段周围形成内侧束,外侧束和后束,分别位于腋动脉的内侧,外侧和后方。(1)内侧束的分支:胸外侧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外侧根(2)内侧束的分支:胸内侧皮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正中神经内侧根(3)肩胛下神经,胸背神经,饶神经,腋神经。 {P?DkUO}  
头静脉:起自手背静脉网的外侧端,行于前臂外侧缘,后沿肱二头肌外侧沟上行,经三角肌胸大肌三角,跨越胸小肌穿锁胸筋膜汇入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 ph(LsPT-  
贵要静脉:起自手背静脉弓的内侧端,经前臂尺侧上行至肘前区,继在肱二头肌的内侧沟上升,到臂中部穿深筋膜,伴肱动脉及其并行静脉,至腋窝成为腋静脉。 W}D[9zo/  
臂前群肌:(1)肱二头肌:以长短头起始,长头起自肩胛盂上粗隆短头起自喙突,止端成健于桡骨粗隆,另借二头肌腱膜连于前臂筋膜,由肌皮神经支配(2)喙肱肌:位于肱二头肌短头内侧,起于肩胛骨喙突,止于肱骨内侧缘中份。由肌皮神经支配。(3)肱肌:位于肱二头肌深面,以肌性起于肱骨下半前面的骨面,止于尺骨粗隆,由肌皮神经支配。 3 Z SU^v  
前臂肌群:前臂前群肌主要为屈腕,屈指和前臂旋前肌,可分为浅深两层。(1)浅层肌,从桡侧向尺侧依次为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指浅屈肌和尺侧腕屈肌,除肱桡肌由饶神经,尺侧腕屈肌由尺神经支配外,其余均由正中神经支配。(2)深层肌:桡侧为拇长屈肌(正中神经),尺侧为指深屈肌(尺神经),两肌远端的深面为旋前方肌(正中神经)。 Fv/{)H<:y  
前臂后肌群:浅层: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尺侧腕伸肌。深层:旋后肌、拇长展肌、拇短伸肌、拇长伸肌、示指伸肌。所有肌肉均收桡神经支配。 zN+jn  
肘窝:是肘前区的尖端向下的三角形凹陷,其上界为肱骨内外髁的连线,下外侧界为肱桡肌,下内侧界为旋前圆肌。内容:肱二头肌健肱动脉及其终支(桡尺动脉的起始段)、正中神经和桡神经以及肘深淋巴结等。 5)k/ 4l '  
肱动脉:在大圆肌的下缘与腋动脉相续,与正中神经伴随沿肱二头肌内侧沟下行,在桡骨颈平面分为桡动脉与尺动脉终支。沿肱二头肌内侧沟全长都能摸到肱动脉的搏动,在压迫止血时该动脉的行程在臂中分,应将血管压向外侧既压向肱骨骨面。分支:肱深动脉,尺侧上副动脉,尺侧下副动脉。 d1^5r 31  
尺动脉:平桡骨颈处发自肱动脉,先经旋前圆肌行向下内侧经指浅屈肌健弓深面到前壁前区。分支:尺侧返动脉骨间总动脉:骨间前后动脉,骨间后动脉发出骨间返动脉。 5gx;Bp^_  
桡动脉:在肘窝内正对桡骨颈前方起自肱动脉由两条桡静脉伴行。分支:桡侧返动脉,掌浅支。体表投影:从肘前横纹中点远侧两厘米处分别至桡骨茎突前方和豌豆骨桡侧的连线为桡尺动脉的体表投影。 g.:ZMV  
肌皮神经:穿入喙肱肌发出分支分布于喙肱肌,肱二头肌和肱肌。 @*op 5qVw  
桡神经浅支:在肱桡肌健的后缘穿出深筋膜,下行于手背,分布于手背和手指皮肤。 KU+u.J  
尺神经:手背尺侧半的皮肤,尺侧腕屈肌尺侧半。 mpDxJk!   
正中神经:分布于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指浅屈肌,拇长屈肌,旋前方肌。出腕管后,立即分出返支,绕屈肌支持带下缘进入鱼际,分布于鱼际肌。 |4aU&OX  
腕管:屈肌支持带与深面的腕骨沟共同构成腕管。腕管里有指浅、深屈肌腱和拇长屈肌腱,分别被屈肌总腱鞘或尺侧囊和拇长屈肌腱鞘或桡侧囊包绕。正中神经由两者之间进入手掌。 !.@:t`w  
指腱鞘包括腱纤维鞘、腱滑膜鞘。 BUh(pS:  
手肌分为:1、外侧群(鱼际):拇短展肌、拇短屈肌、拇对掌肌、拇收肌。拇短屈肌由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双重支配,拇收肌由尺神经支配,其余两肌由正中神经支配。2、中间群 :蚓状肌、骨间掌侧肌、骨间背侧肌。第1、2蚓状肌。3、内侧群(小鱼际):小指展肌、小指短屈肌、小指对掌肌。尺神经深支支配。 V~o'L#a  
掌浅弓:位于掌腱膜深面,指屈肌腱及屈肌总腱鞘和正中神经浅面。 O6-';H:I]L  
掌中间隙:位于中间尺侧半。间隙的前界为中、环、小指的屈肌腱及2-4蚓状肌;后界为覆盖于第3-5掌骨及掌间肌前面的骨间掌侧腱膜;外侧界为掌中间隔与鱼际间隙相隔;内侧界为掌内侧肌间隔与小鱼际分开;其近侧经腕管与前臂屈肌后间隙相通;其远侧经第2-4蚓状肌鞘达第2-4指蹼间隙,并与指背相交通。 ZS_  z  
鱼际间隙:位于中间鞘的桡侧半。其前界为示指的指屈肌腱、第1蚓状肌和掌中隔;后界为拇收肌筋膜;外侧界为掌外侧肌间隔与鱼际分开;内侧界为掌中隔与掌中间隙相隔。其外侧为盲端,远侧端为第1蚓状肌鞘与示指背侧相通。 ^eRbp?H*T  
斜方肌:起于上项线、枕外隆凸、项韧带、第7颈椎棘突和全部胸椎的棘上韧带。向外侧止于锁骨的外侧和肩胛冈。作用:上部纤维收缩时提肩胛骨,如耸肩;下部纤维收缩时降肩胛骨。由副神经和第3、4颈神经支配。 NgxJz ]b  
背阔肌:借胸腰筋膜起自下6个胸椎和全部腰椎棘突、骶正中嵴及其棘上韧带和髂嵴后部;止端成腱,经大圆肌下缘的前方附着于肱骨小结节嵴。作用:使肩关节后伸、内收和内旋,当上肢上举被固定时,可引体向上。由胸背神经支配。 KV{  
三角肌:起于肩胛冈、肩峰和锁骨外侧1/3、肌纤维由前、外、后三个方向包绕肩关节,止于肱骨的三角肌粗隆。作用:使肱骨外展,前部纤维可屈肩关节,后部纤维可伸肩关节。由腋神经支配。 W Kd:O)J  
肩胛上动脉:营养冈上、下肌和肩胛骨。 yG#x*\9  
旋肩胛动脉:营养冈下窝邻近诸肌。 5X]f}6kT  
肩胛上神经:发自臂丛上干,经肩胛切迹进入冈上窝,再绕肩胛冈外侧缘进入冈下窝,分支支配冈上、下肌。 VeFfkg4  
腋神经:发自臂丛后束,与旋肱后动脉伴行,穿四边间隙至背侧,分布于三角肌、小圆肌,其终末支在三角肌后缘中点处穿筋膜,分布于臂外侧的皮肤。 &;vMJ   
肱三头肌:长头起自肩胛骨的盂下结节,外侧头起自肱骨背侧面桡神经沟以上的骨面,内侧头起自桡神经沟以下的骨面。作用:主要伸肘关节。受桡神经支配。 q8e]{sT'!  
肱骨肌管:由肱三头肌3个头与肱骨中部后面形成的管道,内有桡神经及肱深血管经过。 G [yI[7=d  
桡神经:发自臂丛后束,在腋窝位于腋动脉的后方,随肱深动脉进入肱骨肌管,在臂中、下1/3交界处与桡侧副动脉一起穿外侧肌间隔进入肘前区,继续在肱桡肌与肱肌之间下行。 K7qR  
胸部 90<a'<\|  
cooper韧带(乳房悬韧带):连于乳腺叶周围的结缔组织纤维束,向浅层附着于皮肤,向深层连于胸肌筋膜,乳腺癌时易受累缩短,皮肤表面形成凹陷呈橘皮样变。 U?:?NC=1{  
剑肋角:剑突与肋弓构成剑肋角,左侧剑肋角是心包穿刺常用进针部位之一。 [NGq$5  
胸骨角:是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向前微突的角,两侧连接第二肋软骨,是计数肋的标志。 <\ ".6=E#W  
胸锁筋膜:胸壁深筋膜的深层,位于喙突、锁骨下肌和胸小肌之间的为胸锁筋膜。 ;t.)A3 PL  
胸肋三角:为膈肌的胸骨部和肋部之间的一个三角形薄弱区,有腹壁上血管和来自腹壁和肝上面的淋巴管通过,是膈疝好发部位。 56Lt "Z F  
腰肋三角:为膈的肌性部腰部与肋部之间的一个三角形薄弱区,前方与肾、后方与肋隔隐窝相邻,是膈疝好发部位。 $O;a~/T  
肋膈隐窝:肋胸膜与膈胸膜相互移行转折处形成的半环形凹陷,即使深吸起时肺下缘也不能进入期间。 mLHl]xs4  
胸腺三角:两侧胸膜前界在第2-4胸肋关节高度靠近,上端分开形成一个无胸膜的三角区,称胸腺三角,内有胸腺。 =}+xD|T  
心包裸区:两侧胸膜前界在第2-4胸肋关节高度靠近,下段分开,形成一个无胸膜的三角区,称心包裸区,内有心和心包。 AY9#{c>X  
食管上三角:纵膈左侧面,由左锁骨下动脉、脊柱和主动脉弓围成食管上三角,内有胸导管和食管上份。 }?U #@ h  
食管下三角:纵膈左侧面由心包、胸主动脉和膈围成食管下三角,内有食管下份。 A;;OGJ,!\  
动脉导管三角ductus arteriosus triangle:位于主动脉工左前方的一个三角区,由左膈神经、左迷走神经和左肺动脉围成,内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和心浅丛,是手术时寻找动脉导管的标志。 urD{'FQf  
动脉韧带:系连于主动脉弓下缘与左肺动脉起始处之间的一纤维结缔组织索,是胚胎时期动脉导管闭锁后的遗迹。 [&p/7  
气管杈:其管下段于胸骨水平分为左、右主支气管,分叉处为气管杈。 #J$z0%P  
食管后隐窝:右侧纵膈胸膜在肺根以下突入食管与奇静脉和胸导管之间,形成食管后隐窝,食管下段手术经左胸入路,可破如右侧胸膜腔导致气胸。 clT[ ?8*  
胸导管:起自第12胸椎体前方的乳糜池的淋巴导管,由左右腰干和一条肠干汇合而成。 -}>H3hr  
心包横窦transverse sinus of pericardium:在心包腔内,位于升主动脉、肺动脉与上腔静脉、左心房之间的部分。其大小可容一指,是心血管手术暂时阻断血流的部位。  zK:2.4  
心包斜窦:是位于两侧肺上、下静脉,下腔静脉、左心房后壁与心包后壁之间的心包腔部分,是心的后方浆膜心包脏、壁层之间及两者互相反折所形成的盲腔,为心包积液的常见部位。 bg*@N  
主动脉峡:新生儿主动脉弓在锁骨下动脉与左经总动脉起始部之间至动脉导管相对的部位常有一明显的窄带,称主动脉峡,其位置平对第3胸椎。 }A<fCm7  
胸壁层次(第3肋间):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胸大肌、胸小肌、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胸横肌、胸内筋膜、胸壁膜。 t1o_x}z4.  
胸膜顶:突至颈根部,其投影呈一高出锁骨内侧1/3上缘2-3cm的弧形线,其前内方有锁骨下血管、膈神经和迷走神经;前外方有斜角肌群;后方有颈交感干和第1胸神经前支;有胸膜顶的内侧有头臂干、右头臂静脉和气管,左胸膜顶内侧有左锁骨下动脉和左头臂静脉相邻;上面负以胸膜上膜。 uHt@;$9A  
肋间血管:1、2肋间隙动脉来自锁骨下动脉的肋颈干;3-11肋间隙肋间后动脉和12肋下方肋下动脉都来自胸主动脉。 '81Wog H:  
肺根:出入肺门的结构(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静脉、神经、淋巴管)被结缔组织包绕连于纵隔称肺根,肺根对肺起固定、支持作用。1、前到后(肺上静脉、肺动脉、主支气管、肺下静脉)2、上到下左侧(肺动脉、主支气管、肺上静脉、肺下静脉)右侧(上叶支气管、肺动脉、中下叶支气管、肺上静脉、肺下静脉) S"Ag7i  
肺门hilus of lung:肺的内侧面中央有一椭圆形的凹陷称为肺门,是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以及支气管动脉、静脉、淋巴管和神经进出的地方。  1W>0  
胸膜腔穿刺所经结构: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肌层、肋间软组织、胸内筋膜、壁胸膜 @l~MY *hp  
胸膜腔plerural cavity:位于肺的周围,是脏胸膜与壁胸膜在肺根处相互转折、移行,形成密闭的潜在性的腔隙,内有少量浆液,起润滑作用。腔内呈负压。 d]^\qeG^p  
纵隔:前界(胸骨和肋软骨一部分)后界(脊柱胸段)两侧界(纵隔胸膜)上界(胸廓上口)下界(隔) _&$nJu  
隔神经:左:与心包隔血管伴行,主动脉左前方下降,经肺根前方延心包侧壁至隔;右:与心包隔血管伴行,经上腔静脉右侧肺根前方,紧贴心包右侧壁下行至隔。 }Szs9-Wns  
心体表投影:左右2肋间距胸骨1cm,左5肋间距锁骨中线1-2cm,右第6胸肋关节。 t)l^$j !h@  
心包穿刺胸骨下穿刺所经结构: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腹直肌、膈肌胸肋部、膈胸膜筋膜、纤维性心包、壁层浆膜性心包 )!l1   
心包穿刺胸骨旁穿刺所经结构: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胸大肌、肋间外韧带、肋间内肌、胸内筋膜、纤维性心包、壁层浆膜性心包 \r\wqz7  
腹部 E@)9'?q  
腹膜:是贴附于腹壁内面和腹腔脏器表面的浆膜,贴在腹壁内面的称为壁腹膜,附在腹腔脏器表面的称为脏腹膜。 -lI6!a^  
腹膜腔:腹膜囊内的空间,腔内有少量浆液,浆液有减少摩擦的作用。 +?C7(-U>  
腹股沟三角(Hesselbach三角):由腹壁下动脉、腹直肌外侧缘和腹股沟韧带内侧半围成的三角形区域。 SrvC34<7  
腹股沟管:为腹前外侧壁的一个潜在性裂隙,长约4-5cm,平行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1.5cm处。男性有精索通过,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 v ,)vW5jGI  
网膜孔:位于小网膜(或肝十二指肠韧带)游离缘的后方,是网膜囊通向腹膜腔的唯一通道。前界是肝十二指肠韧带,后界是下腔静脉表面的腹膜,上界是肝尾叶,下界是十二指肠上部。 -+ Mh( 'K  
小网膜:由肝门至胃小弯和十二指肠上部之间的双层腹膜形成,分为左侧的肝胃韧带和右侧的肝十二指肠韧带。 D{iPsH6};5  
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韧带):连于十二指肠空肠曲与右膈脚之间的腹膜皱襞,内有十二指肠悬肌,对十二指肠空肠曲有固定作用,是手术时确定空场起始部的标志。 2P VQSwW:  
十二指肠空肠曲:十二指肠升部末端与空肠起始部形成一个向上的弯曲,位于第二腰椎的左侧,是上、下消化道的分界处。 8G_KbS  
Oddi括约肌(肝胰壶腹括约肌):存在于肝胰壶腹、胆总管末端和胰管末端的括约肌,有控制胆汁排出的作用。 l|  QQ  
胆囊三角(Calot三角):由胆总管、肝总管及肝的脏面三者围成,是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M}!E :bv'  
乳糜池:为胸导管的起始部,位于第1-2腰椎水平,腹主动脉右后方。左右腰干和肠干会与乳糜池。 #}nDX4jI  
肾门:肾内侧缘的中部凹陷,由肾静脉、肾动脉、肾盂、神经和淋巴管等进出。肾门的体表投影称肾区,位于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的夹角处。 ZTi KU)  
腹股沟镰:腹内斜肌腱膜和腹横肌腱膜的下缘均呈弓状,越过精索的上内侧,在腹直肌外侧缘呈腱性联合,也称联合腱。 pm'i4!mY<P  
幽门平面:脐与胸剑结合处连线的中点平面,在此平面上有幽门、肾门、胆囊底和胰体等。 MVe4[<  
皮下环(浅环):腹外斜肌腱膜在耻骨结节外上方形成的一个三角形裂隙,为腹股沟的浅环。 ?lQ-HOAw  
腹环(深环):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1.5cm处,为腹横筋膜向外突出而形成的一个卵圆形裂孔。 h[j(@P  
肝蒂:为出入肝门的肝管、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淋巴管和神经等的总称。 o<i\1<eI  
第三肝门third porta of liver:位于腔静脉窝下段处,该处见有右半肝或尾状叶的一些小短静脉有至少3~4条,多至 7~8条小静脉注入下腔静脉,其中常有大支如右后下静脉收集右肝后下段静脉血回流,该静脉出现率很高。 sFonc  
直肠子宫陷凹Rectouterine pouch:又称Douglas腔。盆腔内直肠与子宫之间的腹膜腔陷凹,是站立位或坐位时,女性腹膜腔最低位,经阴道后穹隆穿刺可达到此陷凹。 Y -:dPc{  
腹部常用的体表标志:白线,脐,腹直肌,耻骨联合,耻骨结节,髂嵴,腹股沟。 bc*CP0t|  
腹前外侧壁的层次、肌纤维走向、血管神经分布规律:1.皮肤2.浅筋膜1)皮血管:腹壁浅动脉,在腹股沟韧带下方,自股动脉下方发出,滋养腹壁皮肤的范围较大;旋髂浅动脉,在腹股沟韧带下方,直接由股动脉发出,分布于皮肤和筋膜;腹壁浅静脉,引流腹壁下部的浅静脉血,向下经大隐静脉汇入股静脉;胸腹壁静脉,位于胸腹壁的外侧,向下注入腋静脉。2)皮神经:前皮支:肋间神经的前皮支分布于耻骨联合上约3-4厘米以上的皮肤,髂腹下神经的前皮支分布于耻骨联合上方的皮肤,髂腹股沟神经的前皮支分布于腹股沟及阴囊大阴唇区的皮肤;外侧皮支:下5对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分布于腹壁的侧面,肋下神经和髂腹下神经的外侧皮支分布于臀部。3.肌层:1)腹外斜肌:居腹前外侧壁的最外层。纤维斜向外下方,其后部止于髂嵴,其余部分移行为腱膜,参与腹直肌鞘的组成。2)腹内斜肌:位于腹外斜肌及其腱膜的深面。起于腹股沟韧带外侧、髂嵴和胸腰筋膜,其纤维向上前、前、下前呈扇形散开,其腱膜参与腹直肌鞘的组成3)腹横肌:位于腹内斜肌深面。肌纤维横行向前移行为腱膜参与腹直肌鞘。4)腹直肌: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侧。肌纤维纵行向上,全长有3-4条横行的腱划。4)腹直肌鞘5)白线。4. 腹横筋膜5. 腹膜下横膜6. 腹壁膜 \Qe`>nA  
腹股沟管的位置、构成和内容: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是由外上方向内下方斜行的肌肉、筋膜裂隙,长约4-5厘米,有精索或子宫圆韧带通过。腹股沟管有四壁两口。前壁为腹外斜肌腱膜,在外侧1/3处尚有腹内斜肌的起始部;后壁为腹横筋膜,在内侧1/3处尚有腹股沟镰;上壁为腹内斜肌及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壁为腹股沟韧带。内口为腹股沟管深环,其内侧有腹壁下动脉,浅面有腹内斜肌斜过,深部为腹壁膜所遮蔽。外口为腹股沟管浅环。 q `^5<  
腹壁前正中切口、旁正中切口、右下腹斜切口层次:1. 腹壁前正中切口:皮肤、浅筋膜、白线、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腹壁膜;旁正中切口:皮肤、浅筋膜、肌层、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腹壁膜;右下腹斜切口:皮肤、浅筋膜、肌层、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腹壁膜 oa8xuFu(n  
腹股沟斜疝与直疝的区别:斜疝与直疝的区别为腹壁下动脉,前者内容物自动脉外侧疝出,后者则是在动脉内侧疝出。从年龄上看,斜疝多见于年轻人,直疝多见于老年人。 ]s^Pw>/`  
腹膜腔各区相互间的交通:结肠上区与结肠下区借大网膜与腹前壁之间的间隙相交通。还可以通过右结肠旁沟与右肝下间隙或右肝上间隙的延续而相通。当腹膜腔内有脓液时,脓液的扩散与各间隙之间的交通情况有关。脓液可在肝上间隙、肝下间隙、右结肠外侧沟和盆腔之间扩散,也可以在左肠系膜窦与盆腔之间扩散。而右肠系膜窦几乎是封闭的,脓液不易扩散到其他间隙而在肠间积蓄。 0^zp*u  
肠系膜间丛:主动脉丛介于肠系膜上下动脉起始处的部分。腹腔丛纤维伴腹主动脉的分支走行,沿血管分布于相应的腹腔脏器,从而形成胃丛、脾丛、胰丛、肠系膜上丛和肠系膜下丛等若干亚从。其中肠系膜间丛即是肠系膜上下丛之间的亚丛。 j<_)Y(x>  
腹膜形成的网膜、系膜、韧带、陷凹和皱襞:1.与肝连接形成的结构:肝镰状韧带,肝冠状韧带,三角韧带2.与胃连接形成的结构:小网膜,大网膜,胃脾韧带,胃膈韧带3.与脾连接形成的结构:脾肾韧带,膈脾韧带,脾结肠韧带4.与小肠连接形成的结构:十二指肠悬韧带,十二指肠空肠隐窝,小肠系膜5.与大肠连接形成的结构:盲肠后隐窝,阑尾系膜,横结肠系膜,乙状结肠系膜,乙状结肠间隐窝6.网膜囊7. 腹前壁下部的腹膜结构:脐正中襞,脐内侧襞,脐外策襞,膀胱上窝,腹股沟内侧窝,腹股沟外侧窝。 WRfhxl  
胃的位置:胃 中等度充盈时,3/4位于左季肋部,1/4位于腹部,喷门位于11胸椎体左侧,幽门位于一腰椎体高度中线右侧 胃大弯最低点在脐上三指。胃高度充盈最低点平脐。 hG lRf_{  
胃的毗邻:前壁:左肋弓,肝左叶。中间为胃三角。后壁与许多脏器相邻,它们共同构成胃床。胃床上有隔、脾、左肾上腺,下有胰、横结肠、横结肠系膜。 5jK9cF$>  
胃的血供:大部分来自腹腔干。胃上动脉弓由胃左动脉和胃右动脉在小网膜两层间延胃小弯吻合而成;胃下动脉弓位于胃下方,由胃网膜左右动脉在大网膜前两层之间,延胃大弯吻合而成;胃底和胃体上部的后壁由胃短动脉和胃后动脉供应,胃的血液还可通过胰十二指肠上下动脉的吻合建立侧支循环而供应。 S"Mm_<A$@  
胃的神经:交感纤维来自腹腔神经节的节后纤维;副交感纤维来自迷走神经的胃前支和胃后支,它们由贲门延胃小弯排列,并发出四到六个分支分布于胃前壁和胃后壁,最后在角切迹附近以鸦爪形分支分布于幽门部;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时,应切断迷走神经胃前后支的所有胃壁支,但需保留鸦爪,以不影响胃的排空功能。 ];au! _ o  
胃的淋巴引流:1、胃上淋巴结即分布于胃左右动脉周围的胃左淋巴结和胃右淋巴结,收纳胃小弯近测2/3的淋巴。2胃下淋巴结即分布于胃网膜左右动脉周围的胃网膜左淋巴结和胃网膜右淋巴结,收纳胃大弯远测2/3的淋巴。3幽门淋巴结位于幽门上下方,收纳幽门和胃小弯远测1/3的淋巴。4、脾胰淋巴结位于脾门和胰尾附近,收纳胃底大部分和胃大弯近测1/3的淋巴。以上四组淋巴管的输出管,最后均注入腹腔干周围的腹腔淋巴结。 J+0T8 ?A  
十二指肠的位置:是小肠上部的一部分,上始于幽门,下端至十二指肠空肠曲连续空肠。除始、末两端外,均在腹膜后方,紧贴妇后壁第1-3腰椎的右前方。分为上部,降部,水平部,升部。 dpI! {'"M  
十二指肠的血供:胰十二指肠上前、后动脉,胰十二指肠下动脉,十二指肠上动脉,十二指肠后动脉。 SOo}}a0  
肝的位置: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小部分左季肋区。右隔面与右肋隔隐窝和右肺底相邻,脏面与右肾上腺,右肾,十二指肠上部及结肠右曲相邻。左隔面与心下相邻,后缘接触食管,脏面与胃小弯侧相邻。体表投影:3个标志点:右锁骨中线与5肋相交处、右腋中线与十肋下1.5cm相交处,左6肋距前正中线5cm处,其连线分别是肝上界、肝右缘、肝下缘。 IRB BLXv7\  
胆囊的位置:位于肝下面的胆囊窝内,上方是肝,下方是横结肠和十二指肠,左侧是胃幽门,右侧是结肠右曲,前方是腹前壁。 ~<Sb:I zld  
胆囊的体表投影:胆囊底的投影点是在右锁骨中线与第9肋软骨的交点处或是右肋弓与腹直肌外缘的交点。 *S{fyYyM  
胰的位置:位于腹上区和左季肋区,横过1、2腰椎前方,在网膜囊后形成胃床大部,右侧环绕着十二指肠,左侧靠近脾门,分为头、颈、体、尾。 WxI_wRKx  
脾的位置:位于左季肋区左后方,紧贴隔肌左后部,相当于左侧胸后壁9 10 11肋的深面。长轴与10肋一致。 G}p* oz~  
腹腔动脉干的主要分支的走行、分支和分布:平第12胸椎,发自腹主动脉前壁,为一短干,分为胃左、脾、肝总动脉 G7d)X^q!xS  
腹膜内位器官:四周均为腹膜包绕的器官。胃、十二指肠上部、空肠、回肠、盲肠、阑尾、横结肠、乙状结肠、脾、卵巢、输卵管。 ":,J<|Oy  
腹膜间位器官:三面或大部被腹膜包绕的器官。肝、胆囊、升结肠、降结肠、子宫、膀胱、直肠上段。 !O*uQB  
腹膜外位器官:仅一面被腹膜包绕的器官。十二指肠降部、水平部和升部、胰、肾、肾上腺、输尿管、直肠下段。 n>:|K0u"  
胃大部切除术的解剖学基础:胃网膜左右动脉相互吻合所构成的动脉弓,沿胃大弯行走,由此弓发出分支,以相同的距离垂直分布到胃壁,唯在胃网膜左右动脉相接处,所发两分支间的距离较大,该处可看作为胃大弯的中点。临床利用此点作为胃壁适量切除的依据。胃短动脉和胃网膜左动脉的分支,行向胃壁的方向不同,两组分支之间在胃壁形成一个无血管区,也可利用这一点与胃左动脉分支点的连线来估计胃壁适量切除的依据。 P`!31P#]L  
阑尾的位置、如何寻找、易发炎症的因素:阑尾根部位置较固定,在右下腹部的髂窝内,连于盲肠内侧壁的后下方,沿盲肠表面的结肠韧带向下追踪就能到达阑尾的根部,其体表投影是脐和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间和外侧1/3的交界点。阑尾尖端游离有五种:①回肠前位,阑尾在回肠末部前方,尖向左上。右下腹压痛②盆位:阑尾跨腰大肌前部入盆腔,尖端可触及闭孔内肌或盆腔脏器。刺激腰大肌或膀胱直肠症状③盲肠后位:阑尾在盲肠后边,髂肌前边,尖端向上。阑尾炎发作时症状不明显,但常刺激髂肌,影响伸髋,有时形成腹膜后脓肿④回肠后位:阑尾在回肠末部后方,尖向左上,炎症时腹壁体征出现较晚,容易引起弥漫性腹膜炎⑤盲肠下位:阑尾在盲肠后下,尖端向右下。盲肠位置变化,阑尾位置相应变化。高位阑尾可达肝下,低位阑尾可完全降到盆腔。阑尾炎的解剖因素:①阑尾壁内有大量的淋巴组织,易招致血液和肠道的感染因子。②阑尾腔狭窄,引流不畅,管腔更狭小形成阑尾梗阻③阑尾是盲管,细长的管腔容易被寄生虫、食物残渣及异物所滞留、堆积、继发感染④阑尾末端游离,活动度大,易损伤和招惹周围的感染灶⑤阑尾本身弯曲多变,当胃肠道功能紊乱时,可引起阑尾肌反射性痉挛,促成阑尾叠套、扭转等疾病⑥阑尾动脉是终末支血管,痉挛时阑尾血运障碍,甚至形成血管内栓塞,容易导致阑尾坏死和穿孔。 *HXx;:  
门静脉的组成、主要属支及结构特点,有哪些侧枝循环途径,门静脉高压时的症状及体征:门静脉主要有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汇合而成。属支主要有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胃左静脉、肠系膜下静脉。此外还有胃右静脉,胆囊静脉,附脐静脉除胆囊静脉附脐静脉为数条细小静脉外,属支基本与各自的同名动脉伴行。四支侧枝循环途径为①通过食管静脉丛在食管下段及胃的贲门附近形成肝门静脉与上腔静脉的吻合,其交通途径为:胃左静脉与奇静脉相交通②通过直肠静脉丛形成吻合,交通路径为直肠上静脉经直肠静脉丛与直肠下静脉及肛静脉相交通③通过脐周静脉网形成吻合④通过脊柱静脉丛形成吻合。门脉高压时可造成吻合部位的细小静脉曲张甚至破裂。 xO2CgqEb  
两肾静脉有何不同,精索静脉曲张何以多见左 23~KzC  
侧?肾静脉多有一支少数有两支或三支,且多数在右侧;肾静脉的平均长度左侧为6.47右侧为2.75;其外近两侧也不同,左侧为1.4cm,右侧为1.1cm两侧肾静脉的数值不同;右肾静脉通常无肾外属支汇入,左肾静脉收纳肾上腺静脉,左睾丸(卵巢)静脉,其属支还与周围静脉有吻合。左右睾丸静脉分别沿,两侧腰大肌前面上行。右睾丸静脉到第二腰椎高度斜向内侧,与下腔静脉主干成锐角直接注入下腔静脉;左睾丸静脉成直角注入左肾静脉,经左肾静脉再回流到下腔静脉,相比之下,左睾丸静脉比右睾丸静脉更易造成回流不畅,故睾丸静脉曲张左侧比右侧多见。 Q=Y1kcTOn  
盆部及会阴 Mg76v<mv<  
盆部:以骨盆为支架,由覆于其内的盆壁肌,盆底肌及其筋膜共同围成的盆腔内脏器组成。前面以耻骨结节,腹股沟,和髂嵴前分连线区别腹部;后面以髂嵴后份和髂后上棘至尾骨尖连线与腰区及骶尾区分界。骨盆上口为盆腔上口,与固有腹腔相通,下口由盆隔封闭。 15tT%TC  
腹膜形成直肠子宫陷凹、直肠膀胱陷凹、膀胱子宫陷凹。 m*Q*{M_e  
盆隔的组成:由肛提肌,尾骨肌及其覆盖于两肌上下面的盆隔上下筋膜组成。 ;Alw`'  
子宫:位于盆腔中央,前临膀胱,后依直肠,呈前曲前倾。主要靠子宫韧带,盆隔,尿生殖隔,会阴中心腱等结构维持 %+e% RZ3  
子宫动脉:髂内动脉-盆侧壁下行-阔韧带基部-子宫主韧带上方至子宫颈两侧,距其2cm处跨过输尿管前上方,于子宫阔韧带内延子宫侧缘分别上下行走,分布于子宫,卵巢,输卵管,阴道。 O[/l';i  
子宫的淋巴回流:上部腰淋巴结,底部回流到腹股沟淋巴结,下部和子宫颈部回流到髂内外淋巴结和骶淋巴结。 tX *}l|;(  
卵巢:位于髂内,外动脉分叉起始部之间,即卵巢窝内。以卵巢系膜连于阔韧带,上有悬韧带连于盆侧壁,下有固有韧带连于子宫 w,v~  
直肠:在第3骶椎高度续于乙状结肠。向下穿过盆隔续为肛管,长约11.7cm 由直肠上、下动脉及骶正中动脉分布,上部淋巴管沿直肠上血管注入肠系膜下淋巴结,下部向两侧汇入髂内淋巴结和骶淋巴结。 AEr8^6  
男性直肠比邻:前部是膀胱底部,前列腺,精囊,输精管末端。女性是阴道后壁。 =`%"-A  
直肠手术须注意保护:输尿管,适当保留直肠下段,保留直肠上段的血供。 B2DWSp-8*  
坐骨直肠窝:窝尖为盆隔下筋膜与闭孔内肌筋膜交接处,窝底为肛区皮肤及浅筋膜。内侧壁为肛提肌和肛门外括约肌,外侧壁为坐骨结节,闭孔内肌前壁为尿生殖隔,后壁为臀大肌和骶结节韧带。 xD3Y-d9  
阴部管:位于坐骨直肠窝外侧壁,坐骨结节上方3-4cm处。为闭孔筋膜和会阴浅筋膜共同围成的管状裂隙。通过阴部内动脉,肛动脉,会阴动脉,阴茎动脉(阴蒂)阴部内静脉 肛静脉,阴部神经。 X9 oxni#  
肛门外括约肌:为环绕肛门内括约肌周围的横纹肌,按其纤维所在位置分为下部、浅部、深部。 :*MqYny&  
肛直肠环:浅部,深部 耻骨直肠肌肛门内括约肌以及直肠壁纵行肌层下部在肛管与直肠移行处外围,共同构成强大肌环,用与控制大便。 ~99DE78  
会阴浅隙:位于会阴浅筋膜和尿生殖隔下筋膜之间。会阴肌浅层、阴部神经、阴部内动脉静脉,男性(尿道海绵体、阴茎脚、尿道球、尿道球腺导管 )女性(尿道、阴道下部、阴蒂脚、前庭球及前庭大腺) tV5U z&:b  
会阴深隙:位于尿生殖隔上下筋膜间,除会阴肌深层,阴部神经内动脉静脉外,男性(尿道膜部、尿道球腺)女性(尿道、阴道下部) &m J +#vT  
尿生殖隔的组成:会阴肌深层以及覆盖它的尿生殖隔上下筋膜 WC<K(PP  
会阴中心腱的组成:在男性位于肛管与阴茎跟之间,女性位于肛管与阴道前庭后端之间。有肛门外括约肌,球海绵体肌,会阴浅横肌,会阴深横肌,尿道括约肌,肛提肌附着于中心腱。 a2tRmil  
阴囊的层次:皮肤 肉膜 精索外筋膜 提睾肌 精索内筋膜 脂肪 睾丸鞘膜 {D9m>B3"{  
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在坐骨结节与肛管连线的中点刺向坐骨棘下方。 BQTibd  
直肠肛管周为有5个间隙:直肠后隙,坐骨直肠窝(2个),骨盆直肠间隙(2个),感染可向这些间隙中扩散或造成肛瘘。 mcB8xE  
脊柱 \uT y\KA  
腰椎穿刺所经过的层次:皮肤,筋膜,棘间韧带,黄韧带,进入椎管,再穿硬脊膜和脊髓蛛网膜而到达终池。 cun&'JOH?U  
硬膜外隙穿刺由浅入深:皮肤,浅筋膜,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进入硬膜外隙。 ?6=u[))M&  
脊肋角的位置和临床意义:位于竖脊肌外侧缘第12肋下缘之间的夹角,肾脏位于该角的深部,是肾囊封闭的常用进针部位。 =A< Fcl\Rz  
胸腰筋模:是背部深筋膜的深层,前层位于腰方肌前面,中层位于竖脊肌与腰方肌之间,后层位于竖脊肌后面。 !uwZ%Ux z  
听诊三角:位于肩胛骨下角内侧,下界为背阔肌,内上界为斜方肌,外侧界为肩胛肌,底为第六肋间隙,脂肪组织,筋膜,是背部听诊呼吸音最清楚的地方。 >PBP:s1f4>  
枕下三角:的内上界为头后大直,外上界为头上斜肌,外下界为头下斜肌,内有枕下神经椎动脉枕大神经通过。 ,m)k;co^  
腰上三角:位于第12肋下方,内侧界为竖脊肌,外下界为腹内斜肌,上界为下后锯肌,底为腹横肌腱膜,三角内自上而下有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通过。肾脏手术腹膜外路必经此三角,也是腰疝好发部位。 ;@R=CQ6  
腰下三角:位于腰部下方,下界为髂嵴,外上界为腹外斜肌后缘,内上界为背阔肌前下缘,底为腹内斜肌,此三角是腹后壁的一薄弱区,易形成腰疝。 6bXR?0$*M.  
2001-2007已考名解  1ae,s{|  
纵膈:纵膈是左右纵膈胸膜及其间所夹的器官和组织的总称,其间有心脏及出入心脏的大血管、食管、气管、胸腺、神经及淋巴组织等。其前界为胸骨,后界为脊柱胸段,两侧是纵膈胸膜,向上达胸廓上口,向下抵膈。成人纵膈的位置略偏左侧,下部较上部宽大。通常以胸骨角和第4胸椎下缘的假想平面,将纵膈分为上纵隔和下纵隔。下纵隔又以心包为界,分为前纵膈、中纵膈、后纵隔3部分。前纵隔为胸骨和心包之间的狭窄区域;后纵隔位于心包与脊柱之间;中纵膈即心包所在的位置。 X>W2aDuEZ  
翼点Pterion: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相交处所形成的“H”形骨缝,其深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且深面有运动性语言中枢(中央前回三分之一)。 lPywr TG0  
胸导管:thoracic duct是全身最大的淋巴管,长30~40cm,该管的直径约3mm,管腔内瓣膜较少,收纳约占全身3/4部位的淋巴。 'q_^28rK  
鼻旁窦(parannasal sinuses),又称副鼻窦或鼻窦,为鼻腔周围颅骨(额骨、蝶骨、上颌骨、筛骨)内的含气空腔,均有窦口与鼻腔相通。对发音起共鸣作用。鼻窦左右成对,共四对,分别称为额窦、上颌窦、蝶窦和筛窦。 D; bHX  
胃床:胃后壁隔网膜囊与胰、左肾上腺、左肾、脾、横结肠及其系膜相毗邻,这些器官共同形成胃床。 -J<{NF  
膀胱三角:(trigone of bladder)在膀胱底的内面,位于两侧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形区域。此区粘膜与肌层紧密相连,缺少粘膜下层组织。无论膀胱处于空虚或充盈时,粘膜都保持平滑状态。此区是膀胱结核和肿瘤的好发部位。 (WISf}[l;  
齿状线:肛管皮肤与直肠粘膜相连合处,可见到一条由肛瓣的边缘和肛柱下端连接所围成的一个锯齿形环形线,叫做齿状线。 X*^^W_LH.  
肩袖:肩袖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的肌腱组成,附着于肱骨大结节和肱骨解剖颈的边缘,其内面与关节囊紧密相连,外面为三角肌下滑囊。 &Is}<Ew  
腹直肌鞘:包裹腹直肌,前层有腹外斜肌膜与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愈合而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与腹横肌腱膜愈合而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与腹横肌腱膜愈合而成。在脐下4-5cm以下,构成鞘后层的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和腹横肌的腱膜,完全转至腹直肌前面,参与构成鞘的前层,所以此处缺乏鞘的后层。 /#C}1emK  
主动脉裂孔:位于12胸椎体之前,略偏左侧,由左右膈脚内侧缘互相汇合并与12胸椎体前面构成,内容:降主动脉和右侧胸导管。 Tt.#O~2:9  
肺段:肺段支气管是肺叶支气管的分支,每一肺段支气管及其分支和它所属的肺组织共同构成支气管肺段,简称肺段 K#e&yY  
右肺分为10段,左肺分8-10段。每一段都呈楔形,底在肺表面,尖在肺根。每一肺段都有自己的动脉和支气管,相邻两个肺段共用一条静脉。 ?b8  :  
阴道穹Fornix vaginae:亦作阴道穹隆,是女性内生殖器的一部份,位於阴道的尽头,包围着子宫颈。阴道的上端包绕子宫颈阴道部,二者间形成的环形凹陷称阴道穹,可分前部、后部和2个侧部。其中,以阴道穹后部最深并与直肠子宫陷凹紧密相邻。 EL?6x  
输尿管间襞纵隔:两个输尿管口之间的皱襞称输尿管间襞interureteric fold,膀胱镜下所见为一苍白带,是临床寻找输尿管口的标志。 .a0]1IkatV  
肝胰壶腹括约肌:胆总管末端和胰管末端的环形平滑肌与胆胰壶腹周围的环形平滑肌Oddi括约肌一起合称为Oddi括约肌,又称胆胰壶腹括约肌,具有控制胆汁和胰液排放的作用。进食时,Oddi括约肌松弛,胆汁和胰液流入十二指肠;不进食时Oddi括约肌收缩,关闭其围绕的管道。 fUg<+|v*  
隔缘肉柱:在右心室流入道(固有心腔)的心壁有许多纵横交错的肌性隆起,称肉柱,其基部附着于室壁,尖端突入心室腔的锥体形肌隆起,称乳头肌,分为前,后,隔侧三群,其中前乳头肌根部有一条肌束横过室腔至室间隔的下部,称隔缘肉柱(节制索),形成右心室流入道的下界,有防止心室过度扩张的功能。房室束的右束支及供应前乳头肌的血管可通过隔缘肉柱达前乳头肌,在右心室手术时,要防止损伤隔缘肉柱,以免发生右束支传导阻滞。 m'b9 f6  
颈动脉鞘:carotic sheath,是颈筋膜在颈部大血管和迷走神经周围形成的筋膜鞘。上起自颅底,下续连纵膈。鞘内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等。 /YLHg5n8+  
骨髓:骨髓是存在于长骨(如肱骨、股骨)的骨髓腔,扁平骨(如胸骨、肋骨)和不规则骨(髂骨、脊椎骨等)的松质骨间网眼中的一种海绵状的组织,能产生血细胞的骨髓略呈红色,称为红骨髓。 $q iY)RE  
椎间孔intervertebral foramina:由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迹围成,内有脊神经。 ]"2;x  
盆膈:称盆底,由肛提肌、尾骨肌及覆盖于两肌上、下面的盆膈上筋膜和盆膈下筋膜所构成。 T|%pvTIe  
肾蒂renal pedicle:出入肾门的结构,即肾动、静脉、肾盂、淋巴管和神经,合称肾蒂kidney pedicle。 为出入肾门的肾血管、淋巴管、神经、肾盂和结缔组织的总称,其主要结构由前向后依次排列为:肾静脉、肾动脉和肾盂末端:从上向下则依次为肾动脉、肾静脉和肾盂。右侧肾蒂较左侧者短。 L^{1dVGWNa  
肾窦renal sinus:由肾门深入到肾实质内的盲囊状腔隙,其内有肾动脉的分支、肾静脉的属支,肾小盏、肾大盏、肾盂、神经、淋巴管和脂肪组织。 UBm L:Qv  
肋膈窦costodiaphragmatic Recess:是指肋肌和膈肌联接形成的一个空隙,叫肋膈窦 C;UqLMrOI  
喙肩弓coracoacromial arch:由喙突、肩峰与喙肩韧带(连于喙突与肩峰之间的三角形韧带)构成,可以从上方保护肩关节。 =sYUzYm  
卵巢悬韧带:又称为骨盆漏斗韧带。为卵巢的固定装置之一,是腹膜形成的皱襞,自骨盆缘至卵巢的输卵管端,内含卵巢血管、淋巴管、神经丛、结缔组织和平滑肌纤维,为手术时寻找卵巢血管的标志。 :"~SKJm  
尿生殖膈:由尿生殖膈上、下筋膜及其间的会阴深横肌、尿道括约肌组成的结构称尿生殖膈。封闭尿生殖三角,男性有尿道,女性有尿道和阴道通过。加强盆底,协助承托盆腔脏器。 =Lc!L !(,b  
颈动脉窦:internal carotid sinus: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处的膨大部分,位于平甲状软骨上缘处。其管壁的外膜下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末梢膨大,在电镜下呈若干层的椭圆形结构,一般称为压力感受器,与血压调节功能有关。 EDA%qNd]j  
直肠膀胱陷凹:腹膜在直肠与膀胱之间形成的深窝,称为直肠膀胱陷凹,距肛门约7cm。腹膜腔的渗出液或脓液,常因重力作用聚集于各陷凹中。故临床上可经直肠前壁处作穿刺或切开引流。 P5K=S.g  
静脉角venous angle:同侧的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在胸锁关节的后方汇合而成头臂静脉(又称无名静脉),汇合处的夹角称静脉角。静脉角共有两个,左侧有胸导管注入,右侧有右淋巴导管注入。锁骨下静脉在第1肋的外侧缘续于腋静脉,伴同名动脉走行。此处的血液走向是将颈内静脉血液和锁骨下静脉血液汇集为头臂静脉,送入上腔静脉,再进入右心房。 L/Ytkag  
边缘动脉Marginal atery of he colon:是由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的分支形成的围绕结肠和乙状结肠的门型动脉弓。边缘动脉发出很多直动脉,后者又分为长短支,短枝多起自长支,在系膜带处穿入肠壁;长支在浆膜下环绕肠管,在另外两条结肠带附近分支入肠脂垂后,穿入肠壁。 q9h 3/uTv  
Investing fascla: ]VCVV!G_=n  
咽峡: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咽峡isthmus of fauces,它是口腔和咽之间的狭窄部,也是两者的分界。 ev'` K=n8  
内囊:internal capsule,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的白质板。在水平切面上呈向外开放的“V”字形,分内囊前肢、内囊膝和内囊后肢3部。内囊前肢(又称额部)伸向前外,位于豆状核与尾状核之间。内囊后肢(又称枕部)伸向后外,分为丘脑豆状核部(豆状核与丘脑之间)、豆状核后部和豆状核下部。内囊膝介于前、后肢之间,即“V”字形转角处。 ~\oF}7l$  
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s,是连接上下椎体相对面的纤维软骨板,其厚度因人而异,腰部的椎间盘最厚,颈部次之,中胸部最薄。全部椎间盘的总厚度约占脊柱长度的1/4,成人有23个椎间盘。由中央的髓核和外围的纤维环构成。 aob+ _9o  
腹股沟韧带:inguinal ligament,由腹外斜肌腱膜下缘伸张于髂前上棘至耻骨结节间,向后卷曲反折增厚形成。其内侧端的一小部分纤维向下后方,并向外侧转折,形成腔隙韧带(陷窝韧带),腔隙韧带向外侧延续附着于耻骨梳的部分,称为耻骨梳韧带(Cooper韧带)。这些韧带在腹股沟疝和股疝的修补术中都有重要意义。 4m:D8&D_M  
Omental foramen:网膜孔(Winslow孔)的高度约在第12胸椎至第2腰椎体的前方,成人可容l~2指通过。其上界为肝尾状叶,下界为十二指肠上部,前界为肝十二指肠韧带,后界为覆盖在下腔静脉表面的腹膜。手术时,遇有外伤性肝破裂或肝门附近动脉出血,可将示指伸入孔内,拇指在小网膜游离缘前方加压,进行暂时止血。 yd|roG/  
Prevertebral space:椎前间隙,位于脊柱颈段、颈深肌群与椎前筋膜之间。颈椎结核脓液多积于此间隙并经腋鞘扩散至腋窝。当脓肿破溃后,可经咽后间隙向下至后纵隔。 Z0'&@P$  
Costodiaphragmatic Recess:肋膈隐窝,是肋胸膜和膈胸膜反折形成的潜在性腔隙在,呈半环形,自剑突向后下至脊柱两侧,后部较深,平静呼吸时的深度约为5cm,是人体处于站立位或坐位是胸膜腔的最低点,各种原因引起的胸膜腔积液首先聚集于此。 #B!HPlrv  
sinus of vena cava:腔静脉窦右心房 right atrium可分前、后二部。前部由原始心房衍变而来,称固有心房,其前上部的锥体形盲囊突出部称右心耳 right auricle;后部由原始静脉窦发育而成,称腔静脉窦。 &}y?Lt  
内侧丘系:内侧丘脑系位于延髓椎体束背面、中线两旁上行,经脑桥、中脑止于背侧丘脑。 7G \a5  
Perneal membrance RDSkFK( D  
一、头部 ;(3!#4`q(]  
1、    翼点 _ 10 pterion lZr}F.7  
为额、顶、颞、蝶四骨汇合之处,位于颧弓重点上方约两横指(约3.8cm)处,多呈H形。翼点是颅骨的薄弱环节,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沟,沟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受暴力打击时,易发生骨折,并常伴有上述动脉的撕裂出血,形成硬膜外血肿。 CiNOGSlDj  
2、    鼻旁窦 _(parannasal sinuses) 又称副鼻窦或鼻窦 P{ K;vEp  
为鼻腔周围颅骨(额骨、蝶骨、上颌骨、筛骨)内的含气空腔,均有窦口与鼻腔相通。对发音起共鸣作用。此外,鼻旁窦具有丰富的血管,可协助调节吸入空气的温度和湿度。鼻窦左右成对,共四对,分别称为额窦、上颌窦、蝶窦和筛窦(重复1次)。 JE * d-  
3、    颈动脉鞘 _ 45及53  carotic sheath, zCe[+F  
是颈筋膜向两侧扩展,包绕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等形成的筋膜鞘。颈动脉鞘上起自颅底,下续纵膈。鞘内全长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鞘内上部有颈内动脉,下部为颈总动脉。~~~ VrIR!9% :  
4、    颈静脉窦 _ ib\_ MNIb  
5、    颈动脉窦 47 (carotid sinus), E Xxv  
位于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部的管腔膨大部位,窦壁上有压力感受器,能感受血压并根据血压波动调节心率和血压,使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 }WV}in0  
6、    封套筋膜 43 investing fascia PrKH{nyJk  
向上附于头颈交界处,向下附于颈、胸和上肢交界线,向前在颈前正中线处左右相延续,向两侧包绕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并形成两肌的鞘,向后附于项韧带和第7颈椎棘突,形成完整的封套结构。在舌骨上部,此筋膜分为浅深两层,包裹二腹肌前腹和下颌下腺,在面后部,深浅两侧包裹腮腺。在颈静脉切迹上方,分为深浅两层,向下分别附着于颈静脉切迹的前后缘。 8-PHW,1@a3  
7、    环状软骨 criotid cartilage X=KC +1e  
位于甲状软骨下方,环状软骨弓两侧平对第6颈椎横突,是喉和气管、咽及食管的分界标志,可做为计数气管环和甲状腺触诊的标志。 mz|p=[lR|  
8、    咽峡: ~Jh1$O,9o  
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咽峡isthmus of fauces,它是口腔和咽之间的狭窄部,也是两者的分界(重复1次)。 F;L8FL-  
9、    面部危险三角区 _12 y}U}AUt  
面静脉位置表浅,起自内眦静脉,在面动脉的后方伴其斜行向外下。在下颌角下方接受下颌后静脉的前支,在舌骨大角附近注入颈内静脉。面静脉收纳面前部软组织的血液。面静脉在口角平面以上缺少静脉瓣,并借内眦静脉、眼静脉与颅内海绵窦相交通,亦可经面深静脉、翼静脉丛、眼下静脉与颅内海绵窦交通。因此,当面部,尤其是鼻根至两侧口角间的三角区发生感染处理不当时,病菌可经上述感染颅内,临床上称此三角间的区域为危险三角区。(重复1次)。 ^)UX#D3b  
10、    内囊:internal capsule ='t}d>l  
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的白质板。在水平切面上呈向外开放的“V”字形,分内囊前肢、内囊膝和内囊后肢3部。内囊前肢(又称额部)伸向前外,位于豆状核与尾状核之间。内囊后肢(又称枕部)伸向后外,分为丘脑豆状核部(豆状核与丘脑之间)、豆状核后部和豆状核下部。内囊膝介于前、后肢之间,即“V”字形转角处(重复1次)。 !+u K@z&G  
11、    海绵窦:27 cavernous sinus 海绵窦位于蝶鞍的两侧,前达眶上裂内侧部,后至颞骨岩部的尖端,为一对重要的硬脑膜静脉窦,由硬脑膜两侧腔隙构成。窦内有颈内动脉和展神经通行。两侧海绵窦经鞍膈前、后的海绵间窦相交通,故一侧海绵窦的感染可蔓延至对侧。 Ii&\LJ  
12、    静脉角 58 jugular angle yu>o7ie+;Y  
锁骨下静脉在前斜角肌内侧与颈内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二者汇合处形成向外上开放的角,称为静脉角。胸导管和右淋巴导管分别注入左右静脉角。 x']Fe7nv  
13、    内侧丘系 ri%j*Kn  
pft-.1py  
hS1I ;*t  
14、    椎体交叉 L++qMRk9  
q5G`q&O5  
neQ~h4U"  
二、胸部 akF T 0@9  
1、    纵隔 _ 80 mediastinum #U(kK(uO  
是左、右纵膈胸膜之间所有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纵膈呈矢状位,位于胸腔正中偏左,这是由于出生后心向左侧偏移所致,上窄下宽,前短后长。纵膈的前界为胸骨,后界为脊柱,两侧为纵膈胸膜,上为胸廓上口,下为隔。纵膈分隔左、右胸膜腔,纵膈内器官借疏松结缔组织相连,正常吸气时膈下降,纵膈被拉长。正常情况下,纵膈的位置固定;病理情况下,如发生气胸时,两侧胸膜腔内压力不等,纵膈可向对侧移位。 ^ -4~pDv^  
解剖学通畅采用四分法,以胸骨角和第4胸椎体下缘的平面,将纵膈分为上纵膈和下纵膈,下纵膈又以心包的前、后壁为界分为前纵膈、中纵膈和后纵膈。 6f:uAFwG  
临床上多采用三分法,以气管和支气管的前壁以及心包后壁为界分为前纵膈和后纵膈,前纵膈又以胸骨角平面分为上纵膈和下纵膈。 \10KIAQ  
2、    胸导管 _88 thoracic duct(胸部) j5[Y0)pV\  
平第12胸椎下缘高度起自乳糜池,经主动脉裂孔进入胸腔,于胸主动脉与奇静脉之间上行,至第5胸椎高度经食管与脊柱之间向左侧斜行,然后经食管与左侧纵膈胸膜之间上行至颈部,注入左静脉角。胸导管上段和下段与纵膈胸膜相贴,当胸导管上段或下段损伤并伴有纵膈胸膜破损时,可引起左侧或右侧乳糜胸。 jU-aa+  
胸导管-55  thoracic duct):经胸廓上口入颈根部,先沿食管颈部左缘上升,在第7颈椎高度向左呈弓装跨过胸膜顶,形成胸导管弓;经颈动脉鞘后方,椎血管的交感干前方,弯向下内注入左静脉角。注入口处有一对瓣膜,有阻止血液入胸导管的作用。胸导管注入静脉的部位不恒定,多数注入左静脉角,也可注入左颈内静脉或左锁骨下静脉。左颈干、左锁骨下干及左支气管纵隔干通常注入胸导管末端。 !zfKj0^  
3、    动脉导管三角 位于主动脉弓的左前方,其前界为左膈神经,后界为左迷走神经,下界为左肺动脉,其内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和心浅丛,该三角是手术中寻找动脉导管的标志。(实地175) iB|htH'T  
4、    主动脉裂孔 _ 74 aortic hiatus /9=r.Vxh  
在膈左、右脚和脊柱之间,平第12胸椎,正中线稍偏左侧,有主动脉、胸导管和来自胸壁的淋巴管通过。奇静脉和半奇静脉也可通过主动脉裂孔。 J&iSS9c  
5、    肺段:_   79  segmental bronchus支气管肺段 bronchopulmonary segments,简称肺段pulmonary segment  W7. +  
是每一肺段支气管及其分支分布区的全部肺组织的总称。支气管肺段呈圆锥形,尖端朝向肺门,底朝向肺的表面,构成肺的形态学和功能学的基本单位。通常左、右肺各有10个肺段。有时因左肺出现共干肺段支气管,例如后段与尖段、前底段与内侧底段支气管发生共干,此时左肺只有8个支气管肺段。每个支气管肺段由一个肺段支气管分布,相邻支气管肺段间隔以肺静脉属支及疏松结缔组织。由于支气管肺段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独立性,临床常以支气管肺段为单位进行手术切除(重复3次)。 S=gb y  
6、    乳房悬韧带 _ 70 suspensory ligament of breast 或称cooper 韧带 U:z5`z!  
乳房结缔组织中有许多纤维束,两端分别附着于皮肤和胸肌筋膜,成为乳房悬韧带。 F{4v[WP)  
乳房悬韧带(suspensory ligaments of breast):乳腺周围的纤维组织发出许多细小的纤维束,向深面连于胸筋膜,向浅面连于皮肤和乳头,对乳房起支持和固定作用,称为乳房悬韧带,或Cooper韧带。即把乳腺固定在胸壁上的一组弓形纤维,这些纤维结缔组织对乳房起固定和支持作用,使人站立时乳房不致下垂。患乳房癌时,乳房悬韧带因受侵而缩短,皮肤表面凹陷呈现“酒窝征”改变。 !S%0#d2  
7、    肺根 _ 77 root of lung \,fa"^8  
为出入肺门的结构被胸膜包绕而形成。肺根内的结构的排列自前向后为上肺静脉、肺动脉、主支气管和下肺静脉。至上而下,左肺根内结构的排列为左肺静脉、左主支气管、左上肺静脉和左下静脉;右肺根为右肺上叶支气管、右肺动脉、中间支气管和右下肺静脉。  l 5 ]  
8、    肺门 77 hilum of lung :..WL;gC  
位于肺纵膈面的中部,为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脉、支气管静脉、淋巴管和神经出入的部位,又称为第一肺门。 ah%Ws#&  
9、    动脉导管三角:83 ductus arteriosus triangle $ x:N/mMu`  
位于主动脉弓的左前方,前界为左膈神经,后界为左迷走神经,下界为左肺动脉。三角内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和心浅丛。该三角是临床手术寻找动脉导管的标志。 zE<Iv\Q  
10、    心包横窦:84 transverse sinus of pericardium :}yT?LIyP  
位于升主动脉、肺动脉与上腔静脉、左心房前壁之间的隐窝。其大小可容纳一指,心脏及大血管手术阻断血流,可经心包横窦钳夹升主动脉及肺动脉干。 t.dr<  
11、    心包斜窦:oblique sinus of pericardium R +U$;r8l  
位于左肺静脉、右肺静脉、下腔静脉、左心房后壁和心包后壁之间的间隙成为心包斜窦。 $}.+}'7$  
h!ogH >S~  
位于心包前壁与下壁反折处的间隙称心包前下窦,深1-2cm,是心包腔的最低部位,心包积液首先积聚于此。Anteroinferior sinus of pericardium。 "%)g^Atp>  
12、    卵圆窝(实地185 fossa ovalis): ]BUirJ,2  
右心房的后内侧壁主要由房间隔构成,其后下部的卵圆形浅凹称为卵圆窝,此处薄弱,为胚胎时期连通左右心房的卵圆孔的遗迹。 ZSs@9ej  
13、    肋膈隐窝 75  Costodiaphragmatic Recess: Rpv[rvK'  
是肋胸膜和膈胸膜反折形成的潜在性腔隙在,呈半环形,自剑突向后下至脊柱两侧,后部较深,平静呼吸时的深度约为5cm,是胸膜腔的最低部位,各种原因引起的胸膜腔积液首先聚集于此。  4=ovm[  
14、    腔静脉窦 sinus of vena cava:实地185 >[Wjzg  
右心房以界嵴为界可分前、后二部。前部由原始心房衍变而来,称固有心房,其前上部的锥体形向前突出部,称右心耳 right auricle;后部称腔静脉窦,由原始静脉窦发育而成,内面光滑,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和冠状窦的开口。 _-lE$ O  
15、    隔缘肉柱(septomarginal trabecula): )|vy}Jf7  
右心室流入道内壁有许多交错排列的肌性隆起,称为肉柱,故腔内凹入不平,其中一粗大肌束从右心室前壁的前乳头肌连至室间隔下部,即隔缘肉柱,或节制索,有防止心室过度扩张的功能。房室束的右束支及供应前乳头肌的血管可通过隔缘肉柱达乳头肌。在右心室手术时,要防止损伤隔缘肉柱,以免发生右束支传导阻滞。 8]Tv1Wc  
16、    室上嵴:supraventricular crest 185 右心室腔内有弓形的肌性隆起,称为室上嵴。其作用是在心室收缩时帮助缩窄右房室口。右心室由室上嵴分为流入道和流出道两部。 Ix6\5}.c9  
17、    冠状窦(coronary sinus)实地183 8>t,n,k  
位于冠状沟的后部,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长约4-5cm,主要接受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心小静脉的静脉血回流,最终经冠状窦注入右心房。 !6 L!%Oi  
18、    胸膜腔(75 pleural cavity)脏胸膜和壁胸膜之间形成的潜在性间隙,胸膜腔左右各一,内为负压,含有少量浆液。当气胸、胸膜腔积液或胸膜粘连时,会影响呼吸功能。 ^~.AV]t|  
19、    肋纵膈胸膜 壁胸膜贴附于胸内筋膜内面,纵膈侧面称为肋纵膈,纵膈胸膜。 [{Jo(X  
20、    胸锁上筋膜 /IG{j}  
1C8xJ6F  
0F@~[W|2  
FGx) ?  
}L)[>  
pa1<=w  
K^U ="  
三、腹部 = V2Rq(jH  
1、    胃床 _ 107 Ga5*tWj  
胃后壁隔网膜囊与胰、左肾上腺、左肾、脾、横结肠及其系膜相毗邻,这些器官共同形成胃床。 l)vC=V6MG  
2、    腹直肌鞘 _ 104 sheath of rectus abdominis L?j0t*do  
包裹腹直肌和锥状肌的纤维结缔组织,由3块扁肌的腱膜组成。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腱  膜的前层组成。后层则由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和腹横肌腱膜组成。腹直肌鞘容纳腹直肌、锥状肌、腹壁上下血管和下位肋间神经的末端。 [9${4=Kq  
3、    十二指肠悬韧带 _ 114 suspensory muscle of duodenum X2@Ef2EkM  
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韧带, ?a3 wBy  
十二指肠悬韧带位于十二指肠上襞右上方深部,由纤维组织和肌组织构成,从十二指肠空肠曲上面向上连至右膈脚,有上提和固定十二指肠空肠曲的作用。又称屈氏韧带,是区分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的标志。 Yr/$92(  
4、    肾蒂 _144 renal pedicle I09 W=  
由出入肾门的肾血管、肾盂、神经和淋巴管等结构组成。肾蒂内主要结构的排列规律是:由前向后为肾静脉、肾动脉和肾盂;由上向下为肾动脉、肾静脉和肾盂。 0#9H;j<Op  
5、    肾窦 renal sinus _ 143 Ik$$Tn&;  
自肾门深入肾内并由肾实质所围成的腔隙称肾窦,被肾血管、肾盂、肾大盏、肾小盏、神经、淋巴管和脂肪等占据,肾窦的出口为肾门。 n2bhCd]j<b  
6、    肾门 143 renal hilum 肾内侧缘中部凹陷处称为肾门,有肾血管、肾盂以及神经和淋巴管等出入。肾门的边缘成为肾唇,有前唇和后唇,具有一定的弹性。 \Q|-Npw  
7、    胆囊三角:127 Calot's triangle? Yi%lWbr  
解剖学上将胆囊管、肝总管及肝脏下面三者构成的三角形区域称为胆囊三角。该三角内常有发自肝右动脉的胆囊动脉经过,并常见胆囊颈部的淋巴结。胆囊三角是临床解剖上的主要标志,在行胆囊切除时要在该三角内寻找胆囊动脉并加以结扎切断,要辨认清楚而不可伤及较粗的肝右动脉,以免发生出血或结扎而引起右半肝缺血。胆囊动脉常发生变异,应特别予以注意。该三角区域是外科手术极易发生误伤的部位(重复2次)。 5[Vr {^)  
8、    门静脉:120 hepatic portal vein OUi;f_*[r  
由肝门静脉及其属支组成,收集腹盆部消化道(包括食管腹段,但齿状线以下肛管除外)、脾、胰和胆囊的静脉血。起始端和末端与毛细血管相连,无瓣膜。 ]]PNYa  
   肝门静脉hepatic portal vein:多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在胰头和胰体交界处的后方汇合而成,向右上方经下腔静脉前方进入肝十二指肠韧带,在肝固有动脉和胆总管的后方上行至肝门,分为两支,分别进入肝左叶和肝右叶。肝门静脉在肝内反复分支,最终注入肝血窦。长约6-8cm,直径约1.0-1.2cm,一般分为横部、角部、矢状部和囊部,正常压力位13-24cmH2o,平均为18 cmH2o(重复1次)。 bRxI7 '  
bE/|&8  
#QoWne Z  
YWK0.F,8a  
^A@f{g$KB+  
ZOEe-XW  
9、    网膜孔:Omental foramen:(Winslow孔) \R<MQ# x  
网膜孔的高度约在第12胸椎至第2腰椎体的前方,成人可容l~2指通过。其上界为肝尾状叶,下界为十二指肠上部,前界为肝十二指肠韧带,后界为覆盖在下腔静脉表面的腹膜。手术时,遇有外伤性肝破裂或肝门附近动脉出血,可将示指伸入孔内,拇指在小网膜游离缘前方加压,进行暂时止血。 k9}8xpH  
10、    边缘动脉:Marginal atery of he colon: R%WY!I8C  
是由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的分支形成的围绕结肠和乙状结肠的门型动脉弓。边缘动脉发出很多直动脉,后者又分为长短支,短支多起自长支,在系膜带处穿入肠壁;长支在浆膜下环绕肠管,在另外两条结肠带附近分支入肠脂垂后,穿入肠壁。 -lhIL}mGf  
11、    肝胰壶腹括约肌(sphincter of hepatopancreatic ampulla ampullae): + +}!Gfc?s  
胆总管末端和胰管末端的环形平滑肌与肝胰壶腹周围的环形平滑肌一起合称为肝胰壶腹括约肌,又称Oddi括约肌,具有控制胆汁和胰液排放的作用。进食时,Oddi括约肌松弛,胆汁和胰液流入十二指肠;不进食时Oddi括约肌收缩,关闭其围绕的管道。 |reA`&<q  
12、    肠系膜间丛 {s mk<NL  
13、    The third hepatic porta 第三肝门 T/3LJGnY  
在腔静脉沟下部,肝右后下静脉和尾状叶静脉出肝处称第三肝门。 <a"(B*bBd  
14、     [=>=5'-  
15、     ,p d -hu  
:hZM$4  
bFG~08Z ,d  
W~ ~'  
KV_/fa~Ry  
=xo0T 6  
|fgUW .  
四、盆部及会阴 >9{?&#]x  
1、    膀胱三角 _(trigone of bladder): % "(&a'B  
位于膀胱底粘膜面,由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所围成的三角形区域,此区无粘膜下层,黏膜光滑无皱襞,是肿瘤和结核的好发部位。 iwK.*07+  
2、    阴道穹 _ 179  Fornix vaginae, m.K cTM%j  
阴道的上端宽阔,包绕子宫颈阴道部,两者之间的环形凹陷称阴道穹。阴道穹分为互相连通的前部、后部和侧部,以阴道穹后部最深,其后上方即为直肠子宫陷凹,两者间仅隔以阴道后壁和覆盖其上的腹膜。临床上可经阴道后穹穿刺以引流直肠子宫陷凹内的积液或积血,进行诊断和治疗(重复1次)。 xsH1)  
3、    直肠子宫陷凹: 3=.YQE0!dx  
子宫后面的腹膜从子宫体向下覆盖子宫颈,再转至阴道后穹的上面,然后返折至直肠的前面,形成一个较深的直肠子宫陷凹rectouterine pouch,又称Douglas腔。凹底距肛门约3.5 cm,与阴道后穹之间仅隔以阴道后壁和腹膜。站立或坐位时,男性的直肠膀胱陷凹和女性的直肠子宫陷凹是腹膜腔的最低部位,故腹膜腔内的积液多聚积于此。临床上可进行直肠穿刺和阴道后穹穿刺以进行诊断和治疗(重复2次)。 7l53&,s   
4、    腹股沟韧带:inguinal ligament +Uq|Yh'Q  
由腹外斜肌腱膜下缘伸张于髂前上棘至耻骨结节间,向后卷曲反折增厚形成。其内侧端的一小部分纤维向下后方,并向外侧转折,形成腔隙韧带(陷窝韧带),腔隙韧带向外侧延续附着于耻骨梳的部分,称为耻骨梳韧带(Cooper韧带)。这些韧带在腹股沟疝和股疝的修补术中都有重要意义(重复1次)。 ,.<mj !YE  
5、    膀胱直肠陷凹 rectovesical pouch 169: PFJ$Ia|  
位于直肠与膀胱之间的腹膜转折处,是男性腹膜腔最低的部分,腹膜腔积液(如腹水、出血),多集存于此。 aJ+V]WmA  
在男性,腹膜至腹前壁内侧面向下至盆腔并转向后,覆盖与膀胱体上面、下外侧壁上部及底部之上,并覆盖输精管壶腹及精囊的后上面,然后反折至直肠而形成直肠膀胱陷凹。 ;:6\w!fc  
6、    卵巢悬韧带_ 171 suspensory ligament of ovary: Z mJ<h&  
是腹膜包绕卵巢动、静脉等形成的隆起皱襞,起自骨盆上口上方髂外动脉前面,向下达卵巢上端虚于子宫阔韧带。卵巢悬韧带是寻找卵巢血管的标志。 pa!BJ]~  
是卵巢的固定装置之一,卵巢的上端与输卵管的伞相接,并以卵巢悬韧带连接于骨盆缘,卵巢悬韧带内有卵巢动静脉、淋巴结及神经丛等至卵巢。 t8*Jdd^3Z/  
7、    齿状线(dentate line): cyCh^- <l@  
位于肛管内面,直肠与肛管交界处,是由肛瓣和肛柱下端所围成的一个锯齿形环形线,它是粘膜和皮肤的分界线,其上、下的组织来源、血供、静脉回流、淋巴引流以及神经管理均不同(重复1次)。 wo@ T@Ve~  
8、    输尿管间劈(interureteral ligament): MNu0t\`p4  
两侧输尿管口之间的横行皱襞,镜检呈苍白带,是寻找输尿管口的标志。 nJ;^Sz17Q  
9、    输尿管间襞纵隔 _ C8-7XQ=B:b  
10、    阴部管 pudendal canal 180 M6g8+sio  
阴部管位于坐骨直肠窝外侧壁,坐骨结节上方3~4cm处,为阴部内血管和阴部神经穿经闭孔筋膜的裂隙。在管内,阴部内动脉发出2-3条肛动脉,分布于肛管以及肛门周围的肌和皮肤。行至阴部前端时,阴部内动脉分为会阴动脉和阴茎动脉进入尿生殖区。 %>m.Z#R(  
11、    盆膈_ pelvic diaphragm 162 又称盆底 m{Q #f\<  
它由提肛肌和尾骨肌及覆盖其上、下面的筋膜构成。上表面的筋膜称为盆膈上筋膜,下表面的筋膜称为盆膈下筋膜。盆膈封闭骨盆下口的大部分,仅在其前方两侧提肛肌的前内侧缘之间留有一狭窄裂隙。称盆膈裂孔,由下方的尿生殖膈封闭。盆膈有支持和固定盆内脏器的作用,并可与腹肌和膈协同增加腹内压。 ?9~^QRLT  
12、    下腹下丛 inferior hypogastric plexus 168 {,%&}kd>  
腹主动脉丛向下延续的上腹上丛,向下发出左右腹下发出左右腹下神经,行至第3骶椎高度,与盆内脏神经和骶交感干的节后纤维共同组成左右下腹下丛。盆丛位于直肠、精囊和前列腺的两侧,其纤维随髂内动脉的分支到达盆内脏器。 q}LDFsU  
13、    直肠子宫陷凹 _169 rectouterine pouch  : oXm !  
临床上成Douglas,位于直肠与子宫之间的腹膜转折处。凹底与阴道后穹之间仅隔以阴道壁。该陷凹的女性腹膜腔最低处,腹膜腔内的积液积血 ,常聚集于此,可经阴道后穹穿刺抽取液体。 WE) *~5  
14、    会阴 perineum 179 1&MCS%UTL  
指两股内侧之间,盆膈以下封闭骨盆下口的全部软组织。境界略呈菱形,前为耻骨联合下缘及耻骨弓状韧带,两侧角为耻骨弓、坐骨结节和骶结节韧带,后为尾骨尖。 RDdnOzx  
  狭义的会阴在男性是指阴囊根部与肛门之间的软组织,在女性是指阴道前庭后端与肛门之间的软组织,又称为产科会阴。 +bznKy!  
15、    尿生殖膈:(urogenital diaphragm)183 3]*Kz*i  
在会阴深隙内,尿道括约肌和会阴深横肌与覆盖在它们上、下面的尿生殖膈上、下筋膜共同构成尿生殖膈,具有封闭盆膈裂孔、加固盆底的作用。 :{%[6lE^G  
17、 ~IhM(Q*mO!  
,jY:@<n  
JN wI{  
18、 #gC [L=01  
-#ZLu.  
cB uuq  
k6b ct@7  
vG_R( ]d  
G Aj%o]}u  
Y9^l|,bm5  
%/A>'p,~  
五、脊柱 }t^wa\   
1、    骨髓 _(bone marrow): 1/97_:M0~F  
是含有各期发育不等的血细胞的网状结缔组织,位于骨松质的间隙内和长骨的骨髓腔内,可分为红、黄骨髓,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在一定条件下红、黄骨髓可相互转化,松质骨内终生保持红骨髓。 roQI;gq^  
2、    椎间孔 _201 inferverbebral foramen a`' >VCg  
上界为相邻上位椎骨椎弓根的下切迹,下界为相邻下位椎骨椎弓根的上切迹,前方有椎间盘和相邻椎骨椎体的后面,后方为下关节突、上关节突,关节突关节的关节囊和黄韧带的外侧缘。椎间孔是骨纤维性通道,有椎神经穿过,任何骨性或者纤维性病变都可造成椎间孔的狭窄,压迫脊神经。 v5M4Rs&t  
3、    椎间盘:201 intervertebral discs? GB$`b'x@S  
是连接上下椎体相对面的纤维软骨板,其厚度因人而异,腰部的椎间盘最厚,颈部次之,中胸部最薄。全部椎间盘的总厚度约占脊柱长度的1/4,成人有23个椎间盘。由中央的髓核和外围的纤维环构成。 (  cs  
4、    椎前间隙:Prevertebral space: -qP)L;n  
位于脊柱颈段、颈深肌群与椎前筋膜之间。颈椎结核脓液多积于此间隙,并经腋鞘扩散至腋窝。当脓肿破溃后,可经咽后间隙向下至后纵隔。 w % Hj'  
5、     => (g_\  
Eg)24C R 4  
~0p8joOH  
.)tv'V/  
bLg!LZ|S0s  
hL3up]pZ  
1 m'.wh|  
x {NBhq(4  
)J 'F]s  
eke[{%L   
@6 "MhF  
Q Gpj$ _b  
O<$w-(  
q9vND[BQ  
六、    上肢 b\"F6TF:  
1、    腕管:232 carpal canal NMkP#s7.y  
由屈肌支持带与腕骨沟共同围成。管内有屈肌总腱鞘包裹的指浅、深屈肌腱及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和正中神经。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呈扁平状,紧贴屈肌支持带外侧端的深面,腕骨骨折时可压迫正中神经,导致腕管综合症。表现为首先从桡侧三个手指端麻木或疼痛,持物无力,以中指为甚。夜间或清晨症状最重,适当抖动手腕症状可以减轻。 +ay C 0  
2、    肌腱袖 musculotendinous cuff 220(又称肩袖或旋转轴):指肩带肌中的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联合形成腱板状结构。从包绕肩关节的上、后和前方,并与肩关节囊愈着,是肩关节的重要稳定装置。肩关节脱位或扭伤,常导致肌腱袖破裂。 S>dHBR#AD  
3、    喙肩弓 s&E,$|80  
AOg'4  
QP'sS*saJ  
h ;uzbu  
4、    将手掌恢复到向前而手背转向后方的运动,称旋后supination 3 P0z$jh"H  
Osqk#Oh  
EGD{nE  
c^w ^'<  
HAH\ #WE  
七、下肢 j& 7>ph  
1、    股管 _ 259 femoral canal }Q`+hJ0  
为股鞘内侧份漏斗状的筋膜间隙,平均长约1.3cm,其前壁为:腹股沟韧带、腹横筋膜、阔筋膜、隐静脉裂孔镰状缘的上端和筛筋膜;后壁为:髂腰筋膜、耻骨梳韧带、耻骨肌及其筋膜;内侧壁为腔隙韧带及股鞘内侧壁;外侧壁为股静脉内侧的纤维隔。股管下端为盲端,称股管下角。上口为股环。股管内含有1-2个腹股沟深淋巴结及脂肪组织。 % f;v$rsZ  
2、    股鞘_ 259 femoral sheath {gzQ/|}#z-  
为腹横筋膜及髂筋膜向下延续,包绕股动、静脉上段的筋膜鞘,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阔筋膜的神秘按。呈漏斗形,长3~4cm,向下与股血管的外膜融合,移行为股血管鞘。股鞘内有两条纵行的纤维隔,将鞘分为三个腔:外侧容纳股动脉,中间容纳股静脉,内侧形成股管,内有腹股沟深淋巴结和脂肪。 mPA)G,^  
3、    股三角:femoral triangle 259 .gy:Pl]w  
位于股前内侧区上1/3部,呈一底向上、尖向下的倒三角形凹陷,向下与收肌管相续。 h?TIxo:6/  
境界: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下界为缝匠肌内侧缘,内下界为长收肌内侧缘,前壁为阔筋膜,后壁凹陷,自外侧向内侧分别为髂腰肌、耻骨肌和长收肌及其筋膜。股三角内的结构由外侧向内侧依次为股神经、股鞘及其包含的股动脉、股静脉、股管及股深淋巴结。这种关系便于临床上股动脉压迫止血,股动静脉穿刺及股神经麻醉的定位。 uYebRCdR  
4、    股环 259 femoral ring S5JM t;O  
股管的上口称股环。卵圆形,其内侧界为腔隙韧带,后界为耻骨梳韧带,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侧界为股静脉内侧的纤维隔。股环是股管上通腹腔的通道,被薄层疏松结缔组织覆盖,称股环隔,上面衬有腹膜。腹压增高时,腹腔脏器可被推向股凹,经股环至股管,最后由隐静脉裂孔处突出,形成股疝。 :0@0muo  
5、     ?Q_ @@)  
]ttF''lH  
UI=v| <'-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相关话题
描述
快速回复

验证问题:
免费考博论坛网址是什么? 正确答案:freekaobo.com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