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我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如何才能做出好的学问的问题。 Gi_X+os
[9Hm][|Ph
经过硕士和博士阶段的学习,博士后阶段与合作导师的共同研究,再加上这几年自己进行的科学研究,通过为自动化学报、电子学报、电子与信息学报学术期刊做审稿人,颇受启发。 3gXUfv2ID
'n`$c{N<tM
其主要观点可以概述如下: C
/VXyl@o
#.K&]OV/88
1.Introduction Xc<9[@
x?$Y<=vT
选好一个学术方向后,对此方向上的已有成果进行阅读,分析,分类, 搞清楚已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现存的难点是什么,热点是什么, 写出综述报告。 ? 7dDQI7^(
(bXp1*0 ;
2. Problem formulation gC:E38u
X*;p;N
把所要研究的具有实际工程背景的学术问题进行描述,并转化成数学问题。 +1A<kJ
cA^7}}?e
3. Main contributions :
\cJvm
找到适当的数学工具,给出上述问题的理论上的解决方案,得到理论上的结果, 并用定理的形式进行阐述。 \p|!=H@
;<Q_4
V
4. Simulations or experiments "@Fxfd+Ot
通过计算机仿真或实验研究进行上述理论成果的验证。 {uG_)G Fr0
L 32ki}2
5. Conclusions `hhG^O_
给出一般性的结论,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u<+tV
由上述做学问的5个阶段可以看出,这实际上也是一篇有价值的学术文章的5个部分;能做出好的学问,是能写出好的文章的必要条件。 因此,那些只想快速写出好的文章,而不做高深的学问的人,是不可能写出好文章的。 反之,即使做出了高深学问的人也不一定能写出好的文章,这牵涉到了如何把自己的成果“卖出去”的问题。 只有那些既会做学问,又会卖学问的人,才能得到学术界的承认。 Q?q
m~wD
L*38T\
上述做学问的5个阶段对做学位论文特别有启发作用。在历史上绝大多数好的学问都是在博士生阶段做出来的。一篇好的学位论文的水平高低,最主要体现在能否找到比较先进的数学工具,在理论上解决一些前人还没有解决的具有实际工程背景的学术问题。因此,其前提是找到问题,找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一个连问题都找不到的人怎么能知道该如何着手? k#M W>
IVKE dwA
因此,寻找问题是做学位论文的第一步,在这一阶段,导师只能给出大致的方向,具体的题目,问题只能由博士生自己来找。找到了有价值的问题,写出了综述,并已解决了部分问题后,就可以进行博士论文开题了。通不过这一阶段的博士生也就只就能拿硕士学位了,因为连其本人也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做博士论文。这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博士生都能拿到博士学位,这也是国际惯例。 `_
L|Is=n
vUNE!j
当然,我希望本课题组的博士生都能拿到博士学位。 2HNS|GHb&
sa?;D
创新问题 kDQXPp
新问题,新方法 ^6n]@
4P
新问题,传统方法 hkxZ=l
老问题,新方法 }2
{#=Elh
老问题,老方法(不行) 2;tp>,G9d
XQPJ(.G
不同阶段的要求 D%btlw?{
本科阶段 老师给问题,有答案 PGDlSB^O
硕士阶段 老师给问题,有参考答案 Y_
B(R
博士阶段 老师给参考问题,没有答案 G Kr
L
博士后阶段 没有问题,也没有答案 >XN&QVE
自己开展独立研究,自己找问题,自己觉得答案对与不对 #e[5O|V~
我在不同阶段的座右铭 M9nYt~vHX
;8UHPDnst
中学阶段:做人要做“人上人”(唯心论) 4k8 @u
大学阶段:吃得到千方苦,获得一世甜 xe'*%3-v)
硕士、博士阶段:王国维三个境界 q.4DwY5 L
立志:昨夜西风雕壁树,独上高楼,忘望尽天涯路 M*Xzr .6
求索:衣带渐 终不悔,为尹人 "#%T*c{Tf0
成果:重里寻她千百度,默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Vl
H9ap
y!j1xnzki
博士后阶段:知识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