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贸易保护主义 :hMuxHr
y|MW-|0=!
一、 贸易保护的演变及原因 !5A
nr
贸易保护主义的最早理论渊源是源于重商主义,18世纪末期,西方资本主义兴起,自由贸易政策占主导地位,一直维持到1929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德国和美国,则在汉密尔顿和李斯特的保护贸易思想影响下,基于他们特定的对外竞争条件,主张运用贸易政策保护国内的幼稚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传统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年代主要是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贸易兴起和发展以及繁荣和衰落交替的年代。其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以关税壁垒为主要的政策工具。 ).ugMuk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能源危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高失业率,给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以沉重的打击,使各国转而重新考虑国内市场的保护问题,以维持国内的就业率和国内其它政治经济形势的稳定。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遭到多边贸易体制的逐步限制之后,关税壁垒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xY!]eLZ)&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后,新贸易保护主义主要以绿色壁垒、技术壁垒以及社会责任壁垒作为其政策工具。这些贸易壁垒所标榜的某些目标和弘扬的某种精神恰恰是WTO所倡导的。发达国家以三大壁垒提高其市场准入标准,同时降低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达到保护发达国家“夕阳产业”的目的。 ~7~nU>Vv
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新贸易保护主义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1)在继续利用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的同时,逐步强化社会责任壁垒的功能。(2)利用WTO的例外条款和规则进行贸易保护。3)利用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保护成员国的利益。现阶段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隐蔽性、手段上的欺骗性等特点,并朝着战略上的进攻性这一趋势发展。 c7
iu[vE'+
由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贸易利益分配的不均匀,各国之间同时存在着明显的利益冲突和矛盾,使全球化的的浪潮在席卷全球的同时也伴随着反全球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北北矛盾”和“南北矛盾”、“南南矛盾”使得围绕着多边贸易体制和规则的斗争变得异常复杂。纯粹的贸易保护主义或者纯粹的自由贸易政策都不会轻易成为一国的政策选择。各国都倾向于在国际贸易中保护本国的特定产业。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景气,全球性的贸易保护主义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iicrRGp3
1、 经济全球化尊重国家主权,强调国家利益至上的内在属性为一国实施贸易保护提供了政治和伦理基础。 (9cIU2e
2、 国际竞争加剧竞争已不再作为单纯的“手段”或“工具”存在,而逐步演变成为主权国家和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动机,成为实现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的重要手段。 q>Q|:g&:
3、 国际性或区域性经济运行规则和超国家经济组织,是影响一国贸易自由与贸易保护关系的外部制约因素。 &0>{mq}p,:
4、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发展改变了国际贸易差额的分布。跨国公司通过内部分工和核算体系,在内部贸易中获得了较为稳定的收益,但却把各国账面上贸易差额的此消彼长以及由此引发的贸易摩擦甩给了各国政府。 &Uz
ZE17R
5、 贸易自由上的相对平等性决定了贸易保护上的针对性和歧视性。贸易集团对内实行贸易自由、公平竞争的政策,对外实行歧视性的贸易保护政策。发达国家推行贸易自由化的领域通常是其具有绝对优势至少是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如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智力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等。而仍在不断地针对发展中国家大宗产品出口设置贸易障碍。 .IKK.G
6、 “中国威胁论”。 认为中国的强大将挑战现有的国际秩序,挑战国际格局,为各国限制中国的出口提供了舆论的基础。新的形式是利用中国产品和人民币汇率做文章,对中国的贸易政策和货币政策兴师问罪。 Np/[MC
二、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基础 +i)1 jX<
新贸易保护主义理论主要来自凯恩斯主义与新福利经济学两大源泉,此外也吸取了其他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中的保护主义论据。其理论特点是采用个量与总量、静态与动态相结合,且通过设立模型来进行数理分析,该理论批评了高关税政策,主张实行最适关税率,非关税措施兼而有之。 U3z
a}3
一、 新福利经济学的影响 x(t}H8q
1、 功利主义的哲学思想 y!v $5wi
由于现实中存在不完全竞争,需要政府干预经济,使资源最优利用,社会福利最大化。这种功利主义思想后来成了新贸易保护理论衡量贸易政策的基础。 4uu*&B
2、 最适度原理 ;l`8w3fDt
新福利经济学发展了“帕累托最优”的思想,提出交换与生产的最适度条件。交换的最适度条件是交易的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相等;而生产的最适度条件是某种产品的边际生产成本等于产品的价格,或者两种产品的边际产品交换率相等。新贸易保护论者则倾向最适度关税率,其公式为:t'=1/(ε'-1),最优关税率(t')就是外国进口需求弹性(ε')减1的倒数。 Pu9.Uwx
3、 补偿原理 Q`//HOM,
由于最适度条件未必存在于现实中,新福利经济学家提出“补偿原理”, 即增加社会福利允许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政府在其中应采取适当政策使受损者得到补偿。新贸易保护理论据此指出贸易利益分配是极不平均的,为此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对受损者予以补偿和救济。 Z2$-},i
二、 凯恩斯主义的影响 N7;E 2 X
1、 贸易顺差论 .4^Paxz
与重商主义不同,凯恩斯主义将贸易顺差与就业理论联系在一起。认为一国的贸易顺差可以为该国带来黄金,扩大支付手段,从而压低利息率,刺激物价上涨,扩大投资,缓和国内经济危机,扩大就业。一国外贸顺差或逆差对于该国的经济盛衰起着重要的作用。 ]7VK&YfN
2、 外贸乘数论 ?&X6VNbU
凯恩斯主义认为投资增长与国民收入扩大之间存在着一种倍数关系。一国的出口与国内投资一样,也具有乘数效果。一国输出商品和劳务,从国外得到的货币会使进口部门收入增加,消费也随之增加。这必然引起其他部门生产增长,就业和收入也随之增加。如此反复,国民收入增加就会是出口增加量的倍数。进口则正相反。 XBr>K>(
3、 国家干预论 7P \sn<
在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市场机制已不能充分发挥自动调节经济的作用,因此需要发挥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作用。主要目的是增加有效需求,扩大就业,是出于反危机的需要。干预的手段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金融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以及对外经济政策等一系列宏观经济管理和调节措施。据此,新贸易保护主义要求政府加强进口管制,同时采取措施鼓励出口,保护和促进国内生产,实现充分就业目的。 T4f:0r;^f*
三、 其他国际贸易理论的影响 v$mA7|(t!
1、 工资差异论 19=Dd#Nf
哈根认为所谓比较利益,是指一国边际转换率与进口品相对价格的比较。本国生产的工业制成品与农产品相比较,尽管其价格高于外来品,但可以增加国民的经济福利。因此,这类工业只有在保护政策下才能生存。新贸易保护理论认为各国工资水平有所不同,如果自由进口,发达国家会在大量廉价品的冲击下,难以维持较高的工资和生产水平。所以有必要对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密集性产品实行贸易限制。 j2\G1@05
2、 贸易条件论 ##n\9ipD
阿根廷经济学家普雷维什把世界经济体系分为中心——外围国两部分,由于技术进步的利益不能在所有国家平均分配,以及制成品市场被中心地带国家所垄断,外围地带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外围国保护工业的后果不过是矫正其初级产品与工业品收入需求的弹性差异,不会阻碍国际贸易进步;而中心国若取消保护,会增加外围国输入中心国的能力,由此使中心国本身受益。因此,在贸易谈判中不应要求外围国对等地削减关税,而且外围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因进口结构的变化,保护措施也应发生变化。新贸易保护主义吸取了普雷维什在论证发展中国家贸易保护的必要性时对改善贸易条件的分析,并用于改善进口国贸易条件的分析上。提出对进口品课征关税或实行数量限制,能够促使出口国价格下跌,从而改善进口国的贸易条件。 )8k6GO8|
3、 市场扭曲论 Kp&d9e{
Yc
市场扭曲是指阻碍市场机制达到“帕累托最优”状况的一切制度上的原因,包括不完全竞争与市场机制失败两种情况。最佳政策就是直接干预产生扭曲的市场。这种干预政策便是对国外市场扭曲采取征收关税;对国内市场扭曲采取非关税措施。 S\X_!|
4、 新贸易理论 UbYKiLDF)
传统贸易理论假定即自由竞争、市场机制决定价格和规模收益不变。事实上,现代许多工业具有规模收益递增的特点。不完全竞争前提下的国际贸易理论修正了古典与新古典的自由竞争贸易理论,明确提出国家干预贸易的必要性。 :5Vu.\,1
5、 公司内贸易理论 9z-"JnM
当市场的交易成本高于企业内的运作成本时,企业便倾向于通过内部交易取代外部的市场交易。公司内贸易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贸易双方高度默契,以母公司总体利益最大化为基本目标进行具体的贸易活动。子公司之间上下游产品的有偿供给与承接要求供给方提供的产品必须完全符合承接方的标准和要求。这种要求和标准有时也同时向外部市场公布,以便外部市场交易成本较低时转向外部市场交易,或在外部市场保持一定比例的交易。这样,外部市场的供给者就必须跨越森严的各种技术壁垒和质量标准壁垒。 \agC Q&
6、 环境有限论 h]=chz
主要表现在借保护世界环境之名限制国外产品的进口,保护本国衰退的劣势产业,应该优先考虑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为了保护环境任何国家都可以设置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控制污染产品进出口,同时任何产品都应将环境和资源费用计入成本,使环境和资源成本内在化。 [cH/Y2[
7、 地区经济主义 6S8l
新贸易保护主义主张:首先要加强地区间合作,实施新型的地区主义。实行地区性贸易保护主义后,既可以利用本地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增加福利,又可以保护环境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需要一国根据预期的出口量控制进口量并且要使两者严格平衡,并制定高标准的进出口限制规则。 y~d W=zO
8、 经济民族主义 vx4&
;2
每个国家都应该把追求更多的超额利润以满足本民族国家的需求当做最重要的政治目标之一。不应该为抽象的世界福利而牺牲本国利益。这一理念往往认同一个民族国家经济地位的上升要以牺牲另一个民族国家经济为代价的残酷现实。于是,争取在多边贸易体制中处于更主动、更有力的位置,并力图以目前多边贸易体制所允许的方法和手段扶持和保护国内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以维护自身的经济安全,就成为大多数国家的贸易政策选择。 nph{
四、 对自由贸易和传统保护理论的批判 'v,W
gPe
1、 对自由贸易的批判 dHu]wog
首先,市场的非完美性表现在产品市场与生产要素市场可能发生扭曲,自由贸易政策可能使一国福利水平降低,而以关税来弥补的政策并非最优政策,最优的政策是通过非关税措施的混合使用来调整扭曲,以达到经济福利的目标。 F0!r9U((
其次,当要素市场发生扭曲时,经济结构的调整也存在困难,由此产生结构性失业。假如失业带来的损失大于自由贸易带来的利益,那还不如唯持原有的保护贸易状态。 O]Hg4">f
2、 对传统保护理论的批判 vbFAS:Y:+
传统贸易保护论者把重点放在保护工业与增加收入上,而新贸易保护主义论者则把重点放在福利、就业和平衡收支上。 q"cFw${
新贸易保护主义者强调关税保护的实际效应,这就是确定关税的有效保护率。同时认为非关税措施同样也起到改善贸易条件的效果,且负作用很小。 1dq.UW\
三、 与传统贸易保护主义的区别 *H$nydQ:
在本质上都是寻求某种手段对国内特定的产业进行保护,以达到某种具体的经济目的或实现长远的政治战略。 t.zSJ|T_&O
1、 性质上。 oO|^
[b#
传统贸易保护主义是经济较落后国家通过保护幼稚产业,发展本国民族经济、实现工业化目标。其最后趋向是走上自由贸易之路;新贸易保护主义是经济发达国家通过广泛实行保护措施来维持经济优势地位和政治与经济利益。前者在贸易政策行为上不改变国际贸易政策总趋向,而后者则可能影响到国际贸易政策的总趋向。 u,p
m\
2、 对象上。 }+B7C2_\
传统贸易保护主义保护的是幼稚工业或弱小的新兴工业;新贸易保护主义保护的主要是陷入结构性危机的产业部门。农业作为一个特殊产业在大多数国家的任何时期都受保护。 @<2pYIi8
3、 范围上。 /}VQzF
传统贸易保护主义主要在商品贸易与资本贸易领域,而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保护领域扩展到了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领域,服务与技术已成为发达国家国际贸易中的主要因素。 lz*PNT{E
4、 措施上。 P]TT
传统贸易保护主义主要采用关税壁垒,重点在限制进口;而新贸易保护主义主要采用非关税壁垒,包括自动出口限制,技术、行政与其他法规限制、国际卡塔尔、倾销、进出口补贴等,重点在鼓励出口。 ?1{`~)"
发达国家采用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变化,由公开转向隐蔽,由固定转向灵活,由通过贸易政策保护转向寻求国内产业政策保护,从促进出口转向对进口保护的重新重视等。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vW_A.iI"e
第一类:加大使用传统贸易壁垒限制措施的力度。反倾销和所谓的非市场经济地位、特保条款,以及纺织品出口措施等; T'V(%\w
第二类:转向采用隐蔽性较强的以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等形式为主的非关税贸易壁垒措施。这些非关税措施都是针对特定国家的,具有明显的歧视性。由于新贸易保护主义一方面通过各种歧视性非关税措施使国内工业避开国际竞争,另一方面又通过补贴手段促使本国产品占领其他国家的市场。 ;L[9[uQ[C
第三类:维护其技术和产业的垄断地位,频繁使用知识产权保护手段进行贸易保护。 70NHU
;&N
第四类:各种贸易手段轮番使用。反倾销手段打的是“价格”牌,特保措施打的是“数量”牌,技术性贸易壁垒打的是“质量”牌。同时,绿色贸易壁垒作为新的限制手段,打的是“环保”牌。 BOWTH{KR<<
第五类:从单纯的贸易政策转向综合的经济、竞争政策甚至社会政策。主要表现:(1)以“公平贸易”为由,消除对方企业的垄断地位,(2)管制对方国家政府利用行政权力防碍竞争的行为,特别是出口补贴;(3)干预对方国家的经济政策;(4)从对方国内的社会政策寻求借口,如强制推广SA8000标准认证。这是全球第一个将贸易保护政策扩展到社会责任的认证标准,直接影响到大量劳动密集型产品向美国的出口。 J.&q[
5、 区域上。 -r2cK{Hhp&
传统贸易保护主义以国家贸易壁垒为基础,而新贸易保护主义趋向区域性贸易壁垒,即由一国贸易保护演变为区域性贸易保护。在区域范围内,国家之间仍实行自由贸易,而对区域外国家则实行共同的关税壁垒。如欧洲经济共同体的贸易政策,从而影响到美国的出口利益,助长美国国内新保护主义思潮。 7mjj%
四、 对中国的影响和对策 sV6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