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和2005年我两度参加了武汉大学的博士生入学考试,报考的是法学院
X@Zt4)2# 国际公法方向,以下是这两次考博的经历。
aQY.96yo Gf.xr%mUZr 为便于读者理清关系,对涉及的人物作一简介。
'Pn:10; !H c6$ 博导:
ouo IbA9X 杨泽伟(下简称杨),1968年生,1997武汉大学法学博士毕业,主要从事国
/FW$)w2{j 际公法研究,1997—2004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任教,职称一直由讲师评到教授,
;Z"Iv 2004年调到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下称国际法所)任教授,同年开始招博士,
;H71A[M
T 2004年、2005年我连续2年报考他的博士。
qQo*:3/]; 曾令良(下简称曾),国际法所教授,主要从事国际公法研究,WTO争端解
N~`r;E 决机构专家组中国大陆的三名专家之一,武汉大学法学院院长。
U Lq`!1{
黄进,国际法所教授,中国国际私法学会会长,武汉大学副校长。
/J!hKK^k 肖永平,国际法所教授,主要从事国际私法研究,武大国际法所所长。
}> C?Zx* 周叶中,武大法学院宪法学教授,武大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4PU@W o :AuK Q`c 考生:
sMJa4P>O@ TOSk+2P 我,夏世德,现在黄埔海关隶属太平海关工作,2000年7月研究生毕业于中
) 54cG 南财经政法大学,获国际法学硕士学位。
|6Iw\YU 肖兴利,女,长沙某大学的教师,2004年7月研究生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
hA&m G33 学,硕士导师杨泽伟。
[,~;n@jz 高林,女,2004年7月东北某大学硕士毕业,武大在读国际法博士生,导师
XC/M:2$ 杨泽伟。
QT1oU P#* 钟继军,广东南海某法院工作,后辞职,武大在读国际法博士生,导师杨泽
q="ymx~ 伟,硕导也为杨泽伟。
>w\3.6A 汪洪,女,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2002年7月研究生毕业于中南财经政
md : Wx 法大学,获国际法硕士学位。
"zFTPL" 温树斌,北京大学在职硕士,广东肇庆大学教师。
>7W8_6sC< 肖健明,西南政法大学硕士毕业,东莞市商业银行工作。
._'.F'd 曾皓,湖南师范大学应届法学硕士。
l]IQjjJ` .^rsVNG 其他:
v:9Vp{) ET6}V"UD 谢某某,男,武大研究生院办公室秘书。
<2I<Z'B,e 石某某,女,武大研究生院博士生招生办公室工作人员。
nC9xN 我的同学,武大在读法学博士生。
;,B $lgF h61BIc@> 班别:
jrYA5>=># U,~Z 2L 校内班,即校本部,武昌珞伽山的那个。
%#lJn.o Qu|<1CrZj] 校外班,法学院2002年始开始在深圳开办校外班,承诺发双证(学位证、学
?NUDHUn_ 历证),2002年、2003年单独命题单独考试,深受好学在职工薪阶层欢迎,学制
=G1
5eZW 4年,学费年1.8万左右。2004年始,校外班和校内班统一考试。2005年广州、北
;J?zD9 京又开设校外班,言传南京、汕头、惠州也开有此班。
R"JT+m Q$^Kf]pD 一、 2004年的考博之旅。
<\5E{/7Tl 9%bqY
9NFd 3月,我参加了初试(笔试)。4月中旬,经查初试成绩为238分(英语71、
/m*+N9) 专业一国际法88、专业二现代国际关系79),在杨的近20名考生中居第三。第一
1\if XJ 名高林246分,第二名钟继军242分,第四名肖兴利(肖以应届生身份参考),第
,*{9
g6 五名汪洪(报考深圳班)。我的初试成绩,在国际公法的五名博导(曾令良,余
+"SYG 敏友、万鄂湘、邵沙平及杨)的考生中居第六。
&^b mZj! G\o*j| 出成绩的当晚,打电话给杨,杨说根据惯例,一名博导一般招三四名,我这
FTZaN1%` 样的成绩不会不被录取。过了两周左右,忽听武大的同学说,2004年法学院校内
B)(ZRH 班名额要缩减。打电话给杨,杨说学校分给他三个名额,校内两名校外一名。四
"_36W
X 月底再次打电话给杨,他说定于五月初复试,虽说录我的希望很小,但还是把我
$+Vp> 的名字报上去了,让我到时参加复试。因觉希望渺茫,不想去参加复试,杨说武
RS1c+]rr 大每年博士招生还有第二批扩招机会,参加复试也许还有希望,不参加复试一点
N'e3< 希望没有。我于是问他复试时要注意什么事项,他说复试只是走个程序,最终排
KZt4 dr 名还是按初试成绩来。
dQH9NsV7g #[aHKq:?b 复试是在五一黄金周后的一个下午进行的,参加复试的除初试前三名外,还
xr'gi(.o 有排名第四的肖兴利、第五的汪洪。复试分两批进行,先是曾令良的考生复试,
V
sMTzGr 后是杨的考生复试。复试导师有曾令良、余敏友和杨。
u'Ua ++a\ dAj;g9N/h 复试当晚,打电话给杨,他说表现尚好,我的总成绩还是第三位,名额有限
G^=C#9c.m 没有将我报到预录取名单中去。他问我有没有熟人,能否通过关系弄到名额,他
j6{9XIRo_ 愿意带我。我说没有关系,无法搞到名额。杨抱怨说汪洪复试表现太差,令他生
@u}1 S1 气,连英文的大陆架都不认识,考虑她报考的是深圳班,又很熟,还是将她报上
A ^wIsAxT 预录取名单之列。
mU3 @|a/@0 ,Rh6(I 我郁闷地回到广东,专心工作,计划来年再考。后来了解,是有一批扩招名
i[d@qp!H= 额,法学院的诸多博导校内都扩招了一名。杨仍招3名,校内2名(高林、钟继
0qUBt9rA 军),深圳班1名(汪洪)。
.G|9:b )FnJLd 二、 2005年的考博之旅。
K_X10/#b& OcWzo#q4[ 初试
3"ii_#1 SZ[,(h 初试3月26、27日两天进行,4月下旬,经武汉的朋友查询,我总分247分
Dy[_Ix/Y, (英语67、专业一国际法86、专业二现代国际关系94分),在杨的考生中居第一,
Vo2{aK; 在国际公法五名博导的100多名考生中居第一,两门专业课都居第一,在整个国
%kRQ9I". 际法所数百名考生(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三个方向)中也居第一。
~Kr_[X:d5 杨的其他考生依次为:第二名肖兴利244分(英语74、专业一84、专业二86),
d?uN6JH9 第三名温树斌239(英语74、专业一77、专业二88,报考广州班),第四名曾皓
[h
GS* 232(英语64,专业一76,专业二92),第五名肖健明208分(英语64、专业一80、
xy$agt>j> 专业二64,报考深圳班)。
GYq.!d@O Jbrjt/OG#I 复试
ca}, tov& tXgsWG?v[H 4月29日,法学院研究生工作网(网址
www.golaw.whu.edu.cn,我很奇怪为何
.(7end< 成绩查询在学校主页网站,公布复试名单和初录名单却改在这个并不知名的网站)
LR5X=&k 公布了复试名单,通知说进入复试的考生5月13日报道,14、15日复试。我所在
BmP!/i_ 的国际公法(一组)由曾令良和杨泽伟的考生组成,被安排在5月15日上午在院
<oc"!c;T 长办公室举行。复试比预定晚了约半小时开始,和去年抽签决定顺序不同的是,
xKl!{A9$w 今年依笔试成绩顺序进行。先是曾的考生,后是杨的考生。约11点,我进试室参
9mEt**s
Ur 加复试。环顾四周,室内四人(曾令良、杨泽伟,两名女生,一是高林,另一面
$T)
EJe 熟的去年考友,都已经在读,答辩秘书)。曾坐在办公桌旁,俯身写着什么,想
?Z]5
[ 必是整理刚刚进行完的复试笔录。杨坐在东边的沙发上。
iAO
m[=W +~6Nq(kV 我首先给曾和杨打招呼,曾应了一声,一直忙着写东西,头都没抬。当我犹
M+mO4q6 豫要不要等他写完再抽题时,杨在一旁催促,叫我赶紧坐下抽题目回答问题。我
Vh WF(* 随即抽题,先抽一段英文资料,要求先朗读一遍,后口头翻译成中文。这是一段
+EtL+Y(U 有关国际法和国际关系的短文,大意是国际法来源于国际关系,国际法是平等者
9&>)4HNd? 之间平行的法。没遇到生词,翻译得比较顺畅(曾读过几本国际法和国际关系的
<K$X>&Ts 英文原著,应当说这段英文并不难)。
zPC&p{S> Kn
WjP21 然后我又抽了一个专业问题:国际法对我国法制建设有什么影响?这是一个
2W}f|\8MX 很平常的问题,相关的文章多如牛毛,稍加思考,我从三个方面回答:第一,国
C
Rd1zDB 际法可以促进我国法制建设的现代化。我从立法、司法、法制观念的角度进行了
7lo`)3mB 阐述,并以WTO系列协定对我国的法制现代化的促进作用为例,阐述国际法对我
tP?pN]Q$, 国法制现代化的推动作用;第二,国际法在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及法人乃至公民
44uM:; 的利益上发挥着巨大作用,指出在利用国际法维护国家利益上,我国还很欠缺,
}\9elVt'2 例举当前正发生的中国和欧盟及美国的纺织品贸易争端,指出我国应积极利用国
DE{tpN 际法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第三,国际法促进我国法治理念的现代化,我着重指
7rc6 出国际法和国内法的不同特点,国际法是在平行主体间形成的规则,但它仍然是
{Z529Ns 法,这和国内法在宝塔型的国内社会形成的法是不同的,国际法给我们思索考量
k *a?Ey$ 国内法提供了一个不同的参照系,更新了传统的法的观念,有利于我国法制观念
zyznFiE 的现代化。
kIm)Um
z,6X{= 答完两个抽签问题,杨又口头提了三个问题:1、如来读书,单位允许吗?
FC' v= * 我答道,来著名的国际法所学习,是我人生的一大梦想,单位完全有条件允许我
d"E@e21 来读书,单位曾经有过类似的先例,正想阐述有哪些条件来读书时,杨打断了我,
7e{w)m:A 说可以了。2、平时你读了哪些国际法学术著作?我答道,早在上研究生时,我
>)/,5VSE 就对国际法充满兴趣,熟读了国内的几乎所有的国际法教材,我举例说,我研读
SJYy,F],V" 了王铁崖教授主编的国际法著作,还有北大版的邵津教授主编的教材;其次,我
Ig9gGI, 还阅读了经典的国际法名著,比如《奥本海国际法》、布朗利的《国际法原理》;
6ty>0 第三,还阅读了大量的近现代国际关系方面的著作,甚至读过相关的历史学著作;
tBtG- X2 此外还阅读了大量的相关学术刊物,自己也订阅了两份刊物,时刻关注着国际法
9#:b+Amzz 的最新进展。3、如来读的话,你有什么研究计划?应当说,在准备复试时我曾
z9@Tg=#i 思考过该问题,所以回答时也是轻车熟路。我答道我主要对国际法的基本理论问
d)'am
3Q 题感兴趣,想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而这也是我国国际法研究比较欠缺的。具体
*O>OHX 讲,想对国际法的两个问题进行研究,一是在学习和研究国际法时,我注意到国
0JQ0lzk1 际法中的许多法律制度有着罗马法的遗迹,而罗马法是非常古老博大精深的,其
WaU+ZgDrG 对法律的影响较为深远,我想研究罗马法对国际法的影响;二是弱势群体的法律
/~w!7n<7 问题,例如农民工等弱势群体,从国际法的角度研究来如何保护他们的权益,也
d$>TC(E=t 是我很感兴趣的,此外对国际法的其他基本理论问题我也有浓厚兴趣。
%M=[h2SN m).S0 杨没有再提问题,我出了考室。应当说所有问题的并不难,自己感觉较为自
XcOfQs 信,回答起来也较为轻松。在整个不到半个小时的复试过程中,曾老师一直没有
1Sk=;Bic 抬头,一直在忙着写东西,也没有提问题。我当时的感觉,这是事先他们有分工
RlRkw+%m 或默契的,即只负责复试自己的考生。整个的复试,似是在演双簧,演给对方看
{H]xA 3[] 的。又二十几分钟后,肖兴利从考室出来了,我问她感觉怎样,她摇头叹息说英
!PQ%h/ix 语有几个英语单词不认识,整个资料的背景也不熟,翻译得不顺畅,我甚至拿出
2nSX90@: 笔纸想记下哪些单词,被其他考生笑话,只好作罢。
P`/;3u/P w! J|KM 在复试完的当晚回广州的火车上,打电话给杨,杨说没有问题,叫我回去好
2K^D%U 好上班。
-^ )
0c \!!qzrq 交涉
#nK38W# (HNxo{t 我于是心急火燎地等成绩,直到20日中午,突然发现网上公布了初录名单,
G`n|fuv 只有考号和成绩没有姓名。查遍整个名单,发现没有我(后经查证,杨的考生初
@DiXe[kI 录了肖兴利、温树斌、肖健明)。非常惊讶,赶紧给杨家打电话,问是怎么回事,
o!R.QI^2VT 杨在电话里说这两天一直在忙我的事,我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他说电话里说不清,
g
YeKeW3) 叫我赶紧到武汉来一趟。
#[ei/p 5yOIwzr&Uu 5月22日早上赶到武汉,杨不在家,直到晚上10点多才回来。走进他家客厅,
w=NM==cLj 他拿起桌上的一页纸,说是他写的报告。我接过纸仔细看,是一页武汉大学的稿
R
Ihu9W 纸,上面写了大约几百个字,大意是说我连续两年考试成绩很好,今年实在找不
#'DrgZ)W 到不录取我的理由,如不录取影响学校声誉等等。杨特别指出来报告的末尾有肖
6?;U[eV 永平(肖是国际法所的所长)的签字,这是他费了很大的劲才弄到的。
|`T$Iq ;mT|0&o># 他说本以为学校会分2个校内指标,18日学校公布初录名单征求意见时告诉
-yP|CZM 他校内只有一个名额,校外2个名额,而且校内班和校外班不能调剂。他就报了
~FP4JM,y6 肖兴利和温树斌和肖健明,事后一想似有不妥,就打了这个报告。我问我的复试
O{vVW9Q 成绩多少时,他说记不清,只记得是第二名(时至今日,我仍不知我的复试成绩
<?2g\+{s9 是多少,总成绩是多少)。我当即表示异议,他说原以为校内有两个名额,这样
H=/ ; 谁第一谁第二并无关系,就将我“弄”成第二名。我说肖在复试时有些英语单词
Cs!z3QU 都不认识,杨说那些是生僻词,并无影响。杨建议说,武大各级领导手上每年都
2_/H, 有机动名额,要我到学校找领导闹闹,这样也许有用。
MyZ5~jnr\ q`Rc \aWB% 5月23日上午我到法学院,想找曾令良院长谈谈,很费周折地在一间办公室
9ZD>_a 的墙上查到他的电话。9时许,拨通了他家电话,想约他出来谈谈。曾说,他很
;aj4V<@ 忙,有事在电话里说吧。我说我想谈一下考试的问题,您是我敬仰的学者,我们
*'-[J 2 都是学习法律的,应该有点规则意识,您是法学院的院长,我必须亲自和您谈谈,
B>;`$- 沉思了片刻,他说那好吧。10点许,在院长办公室见面(复试的地方),我陈述
g1H$wU3eu 情况,曾说刚出差回来,不太了解情况,你的遭遇,比较同情,但无能为力。我
gLss2i.r 说您是院长无能为力,我一个考生更没有办法。曾说你可以说我这个院长很无能,
0Yk$f1g 但没有办法,以往法学院有些机动名额,但今年没预留机动名额,实在没有办法。
T5_/*`F 我说复试过程是有问题的,曾说复试没有问题,我说学校要求三名以上导师参加,
!'z"V_x~ 那天却两名导师参加,这是不符合要求的,如果两人意见不一致怎么办?曾说我
W9rmAQjn 们意见不会不一致的,你说的情况不存在。我说无论怎样,仅两名导师参加、又
>ufL RGL> 没及时公布复试成绩程序上是有瑕疵的,曾停了许久说是有些瑕疵,并补充说答
W^,(we 辩完会有其他导师签名的,我说其他导师没有参加复试,他怎么评议签名,他说
t"$#
KP< 会根据复试笔录评议。谈话进行了约一个小时,有点不欢而散。
:^En\YcU 0sP*ChY5S 24日晚,打电话给杨,杨说找过曾,报告交了上去。25日,我试图找研究生
Z]SUr`Z 院常务副院长周叶中反映问题,他不在办公室。我随即敲开了院长秘书的办公室,
/tG[pg{[ 一位40多岁的姓谢的老师听了我的情况,不无讥讽地说“兄弟,你这种情况多了,
&?H`MCvt 每年都有。说白了,是导师不想招你呗,还报他的干啥。”26日上午给杨家打电
M nnVk= 话,想谈一下近两天交涉的情况,苏老师(杨的妻子)接的电话,说杨不在家,
2{xf{)hO? 晚上回来。晚8时许,再打电话,仍是苏接的电话,她说“哎呀,杨老师去德国
7o7*g 7 了。”我愕然。27日上午11点半,试着拨杨的手机(杨的手机经常关机),心想
,UNnz&H+f 即使出国,也许还在国内转机吧,不想手机通了,响了两声,随即被挂断,再打
AIG5a$}& 则关机。我随后发了个短信,请他方便时给我回个电话,从此再无下文。27日下
Q"s]<MtdS 午,终于在研究生院见到周叶中,我将事先写好的材料交给他,他指着桌上的一
u\3=m%1 叠材料说,有几十份材料都在申请名额。我说听说还有一次扩招名额,请他考虑
b?j\YX[e 我的特殊情况,他笑了一下,不置可否。
n
>@Qx$- J(5#fo{Q.g 因请假时间已到,必须赶回上班,就拜托武大的同学留意情况,有消息告诉
wz{&0-md*' 我。6月20日打电话给同学,他说扩招名额已出,法学院扩招了50名。我赶紧打
Hyb_>n 电话给法学院,一位教学秘书接的电话,她说是扩招了50个名额,我叫她查一下
}_oQg_-7e 有没有我,查了很久,她说没有。我说能查一下是怎么分配的吗?她不耐烦地说,
@5h(bL
EP 正忙着搬家(估计是法学院搬到新的办公大楼),稍后她说国际法所韩德培扩招
1oI2 了3名,黄进扩了1名,其他的没时间细查。
kA/yL]m^S Ae*
6&R4 6月21日打电话给研究生院博士生招生办公室,一位姓石的女老师接的电话,
W.l#@p 她说知道我的情况,刚看了我的材料。我问名额扩招的事,她说这不叫扩招。我
fwi
- 说不知名额是怎么分配的,像我这种特殊的情况,50个名额,即使平均到所有博
$"g'C8 导,也应有我。她说,比如院士(注:法学院无两院院士)、终身教授可能多分
:pLaxWus! 点,我说即使他们多分,至少还有几十个指标吧,她说具体如何分配是由领导定
C$d b)5- 夺,她不清楚。就这样,我的最后一丝希望破灭了。
WJ/X`?k 4t 0p!IxG 三、 质疑。
> .K \.]C`ocD 回想起整个考博历程,尤其是复试环节,有诸多的说不清道不明的地方,总
J;N\q 感觉背后有只黑手在操纵,尤其是痛苦的一个月的交涉过程,如陷泥潭,不知所
F{E`MK~f_ 以。
EUbyQL #i=m%>zjN (一)、校外班和校内班。
-ZoAbp$
GHQm$|3I 无疑,报考校本部的考生大多是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的,他们的素质普遍较
H#3Ma1z 高,成绩优异,这从初试的排名可以看的出来。一所大学有大批优秀的学子报考,
,M Ugw
w!. 无疑是件幸事。武大的做法叫人匪夷所思。将招博名额分为校内班和校外班,恰
;P^}2i[q>[ 恰是在优秀考生云集的校本部名额上一减再减,校外班则一扩再扩,就法学院而
]f6,4[ 言,从开始的深圳一班,进而广州、北京、南京遍地开花,其规模之大,入学条
|Y30B,=M 件之宽松,全国罕见。这不能不让人怀疑,其办学宗旨是什么,是传承文明研究
~&WBA]w'+ 学术,还是其他什么目的。
}Vfc;2
zd=N. 可以单就学费算一笔帐,以校外一名学生学费年1.8万元计,四年至少交学
>VJ"e` 费7.2万元,校内一名学生1.5万元计,三年则交学费4.5万元,二者相差2.7万元,
0GQKM~|H 当然这还忽略了校内那些计划内的学生是只占名额不交学费的,保守估计,即使
Y?%=6
S 校外班一年只招50名,比招校内生多收135万元,就一个学院而言,这可是笔不
QwLS
L<. 小的数目啊。
8peK[sz >gDKkeLD 再者,武大这样的招生,这样的大量的校外班,让人不禁质疑,是否经过教
F#z1 sl' 育主管部门的批准,武大可是直属教育部的国家重点大学啊,想必这也是吸引大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