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博士培养及招生制度,研究生培养等,一直在向西方学习。 yA>nli=
如学习西方的培养工程硕士,一开始的2年,培养的还正规可以。过几年,就太有意思了。26个英文字母都不知道,汉语水平都极差的人,都手握一本:工程硕士学位证书。 w\brVnt
^BL"wk
)tpL#J
在博士资格考试中,近几年,非常流行:申请-考核制度。并且有的学校,已经开始了几年了。但从我调查研究的结果来看:这一制度本来是好的,但如果全部采用申请-考核制度,将会导致寒门更没有出路。 C/&-l{7
D )'bH5
h65-s
}#E[vRf
`V3Fx{
一、申请-考核看什么?
*cnNuT
6Kb1~jY
^Va1f'g
虽然很多大学没有详细公布申请-考核制的具体操作过程,但是我用脚想一下,申请-考核主要考核的指标: zkdetrR
++#5
1、论文。首先开始时,是EI论文,接着是SCI论文,再后来就是SCI影响因子。 ~| 6[j<ziL
!#"zTj
2、学业成绩。看研究生阶段的绩点。 *r
% c
@Pzu^
3、人脉关系。 CWP2{
4、推荐信。 uL/m u<
2Q"K8=s
0k(a VkZ I
9]wN Bd
P_p<`sC9
二、完全申请-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 E1U",CMU
\K<QmK
K>l~SDcZ3
严格意义上讲,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制度。但是我们太聪明了。 q=qcm`ce
1、看论文。有的学生非常聪明,对照制度,一上研究生,EI会议论文狂写,OK。这是审查-考核制度第一年的效应。第二年开始了,有人狂灌SCI。再后来,竞争越来越激烈了。老板或家人从一开始就非常聪明,学生一上研究生,就专门交待学生向着这个方向努力。聪明的老板或家长,就用钱去办成这些事。甚至是雇佣枪手发SCI论文。 @[i4^
在这样的背景下,寒门学生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约束,一般都醒得较慢且没钱发文章。第二寒门学生太相信某些东西,有些事不愿意去这样做。 3gj+%%!G\
{3{"8-18
\A6B,|@
2、研究生阶段的成绩。当下,研究生的考试,基本上是写大作业,写论文。出身寒门的人,大多数人只知道苦写,不会与所教课程的老师进行沟通。OK,这成绩不说,大家都知道。除非是寒门写的实在是太好了,那没有办法了。 Zdo'{
$
a,#j =
Ktm4 A O
3.推荐信。严格意义上,推荐信是非常关键的。但是,当下,国内的推荐信,真的太假了。大多数都是自己写好,找个NB的老板,吃个饭,送点东西,签字走人。但寒门学子,由于受到先天的自然及社会关系的限制,是很难找到NB的老板为其撰写推荐信的。 ">jj
yw3$2EW
;x1PS
4、人脉。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出身寒门的人,很少有机会去接触比自己身份地位都高的人,更别说认识本学院的院长甚至是学校级的大人物了。但有权有钱的人,却有更多的机会去认识这些大人物。 ([LSsZ]sj
["e3Ez
PO7Lf#9]
5.有底线的专家有多少?在当下,真正有底线的人有多少?在会议上敢说真话的有多少?有点正气的人有多少?说违心话的人有多少? "djw>|,N<
3a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