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 t![972.&
le2 v"Y
钱钟书先生说:“化忍受为享受,是精神对肉体的最大胜利。”我则相反,一直以来的享受,倒快变成了忍受。 4Y d$RP
1~[GGl
这种感受主要来自于读博士的压力太大。 Pz-=Eq
x5,|kJ9S
首先,发论文——僧多粥少。学校要求博士生在读期间,必须在核心期刊发两篇论文,或者在权威核心期刊发一篇论文。如果在读期间没有达到上述要求,则毕业时只有毕业证,没有学位证。上几届已经有好多师兄师姐因为这个原因,只能带着毕业证走出校门。公开发表论文是应该的,这是对科研能力的基本要求。学校有这个规定可以理解,学科进步人人有责,然而在现有教育体制下,中国有多少大学,扩招之后,每个大学又有多少研究生,而核心期刊和权威核心期刊总共才有多少?再细分到一个专业领域内,权威核心期刊就那么几家,想组成个北斗七星都难。能在上面发论文的,都是德高望重的老先生和学术界的泰斗级、重量级人物,我们想在那里发论文真是自不量力。核心期刊数量倒是多一些,可是还有那些普通导师呢,他们还有评职称做课题的任务,也要求发论文。这些老师已经在领域里面有了一定的影响,就是这样,他们发一篇论文都不容易。托人找关系的事情早就是公开的事情。等轮到我们这些后生晚辈,还哪里有地方? =<U'Jtu6'
Jo9c|\4
其次,论文选题——人多地少。现在学术界呼唤摆脱平庸,毕业论文选题要发人所未发,要求有重大创新和突破,要求有新意。问题是,现在从事同一领域研究的人数远远超过了想象中的程度。就像种地,土地面积就那么点,人却越来越多,连垄沟里都种上菜了,边角地都开垦出来了,还哪有我们下脚抡锄的地方?重大创新,真是难上加难。现在我们这些进入开题阶段的同学,整天想的就是创新、重大创新,简直都快做病了。一个一个的,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就差披发行吟泽畔了,生活多么美好,都已经离我们太遥远。真是“幸福的人个个相似,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同了”。 cyWDtq
9 'IDbe{
再次,读博士的动机和目的也有几种,一类是在职的,他们一般年纪较大,因为有固定收入,也不必为毕业去向担心,而且一般都是因为在教学上有不足,才选择来充电。他们有积累、有基础、有方向,所以相对比较适应。麻烦的是,他们身兼数职,学习时间一般不能保证。再者就是像我这样应届上来的,开始还觉得自己年纪轻轻就能读博士,心里挺骄傲,等到真刀真枪开始上战场的时候就发现,自己的优势少到只有年纪小这一点了,说起来这压根算不上什么优势。应届生细分一下,又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真的喜欢专业,比如我,读博士最主要是因为喜欢,所以学习起来心里压力相对还算小,只是疲倦,但还不至于厌倦,但是现在也已经快受不住了。另一种是功利目的,上博士就是为了找个好工作,但是现在博士毕业,就业形势根本就没有想象中那么好,甚至相当糟糕,而这些人当初选专业多半是出于实用考虑,所以学到最后都产生厌倦情绪,内心里抵触当然不能学得好,随之而来各方面压力都很大。
sVP2$?
[Rzn>
其实,我想每个人来读博士,不论出于什么目的,能到这个程度,主观上都希望能做到最好。但是目前学术界状况也比较混乱,有些时候,写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不是单纯个人努力就能解决的,各种形式的学术腐败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T06
!F45
N~B'gJJDx
有个师兄说得对,应该把教学和科研人员分开,大家各司其职,才能提高效率出成绩。难道就不能让我只是因为喜欢而来读博士么?现在才明白,所谓博士是“第三种人”是什么含义,并不是说读博士怎样,而是说读博士这一阶段,所要承受的压力,会让人变得比较可怕。 %Z(lTvqG
>|JMvbje
说实话,我很想好好学习,而且我一直也在努力地好好学习,我最大愿望就是能够按时毕业,做出一份让自己和老师都满意的论文,但是我仍然担心,我或者不能顺利毕业,或者两年之后,我做出来的仍然是学术垃圾,浪费纸张。如果真是那样,那我现在还在这里做什么?我这不是浪费我自己的生命么?我的青春,我生命当中最美丽、最有创造力的年华都留在校园里,我所付出,与我的所得,不能成比例,我不能在我喜欢的东西里找到乐趣,我的兴趣就要变成我的负担,那么我这样做到底还值不值得? nG"Ae8r
#b{;)C fL
我不知道对专业的兴趣还能帮我还能坚持多久,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动力能让我支撑下去。我很郁闷,而同样郁闷的同学说出一句经典的话:“读博士把人变成鬼,博士毕业把鬼变成人。” ;+Mr|vweTC
l%7^'nDn
由于连日来埋在专业课的书山里,我几乎失语,感觉连作文都不会写了。上面这些文字,看起来都零零碎碎的,自己读起来都别扭,我已经找不到能顺利流畅表达自己思想的词语了,我几乎语无伦次。如果你看不懂,就当我什么都没有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