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日持久的考博过程终于尘埃落定,心中五味杂陈,难以名状。5月17日,我所报考的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正式公布博士录取名单,有幸忝列其中,录取专业为中国古代文学。在此专业下,我总分位列第一。 5#dJg
a/88
TjjR% 3
我的本科就读于西北大学,硕士是四川大学,专业一直是古代文学,因为热爱,所以从未想过改换门庭,只想认定目标与方向,在这个领域内不断探索积累,以期有所建树。 $IJ"fs
O*>`md?MH
对于中途换过专业的同学而言,据我所知,在考博方面的确会多些阻碍,因为大概所有的老师,都比较倾向于涓涓细流式的一以贯之,对于中道入行的同学都会有所顾虑。这也是人之常情,毕竟一般而言,在专业的知识积累、方法探究、学科眼光方面,时间是较为普遍适用的第一标准。不过跨专业的同学也不用太过担心,只要你能够证明自己的实力并不落于人后,你的跨学科背景就能立即转化成优势力量。 I-W,C&J>
@/='BVb'T
接下来,我会先大概交代一下自己的考博准备流程,然后再按照“报考——准备——笔试、面试”的先后步骤,巨细靡遗地谈及各种相关问题。 Rvy
Cc!d
/'bX}H(dq
jT4
m(j
JcC2Zn6
我是去年7月正式毕业的,当时并未立即参加博士考试,原因有二,一是中山大学的考博笔试时间,与四川大学的毕业答辩时间恰好冲突;二是自己也深感准备不足,没有信心,因此虽然报名,却最终没有如期参加考试。 /wi/i*;A
{v2[x W
毕业之后,经过深思熟虑,个人感觉还是无法割舍对于学术研究的热情,也找过一些工作,但理想的工作岗位总是没有求得。于是,在去年的九月份左右,我正式决定考博。 q<cxmo0S
r%`3*<ALV)
在这段时间里,我一边做着兼职,一边每天坚持读书,有苦有乐,现在想起,觉得亦是一段珍贵的记忆。 MSe>1L2=
2|${2u`$&y
考博可以同时报考多个学校,只要笔试与面试的时间能够错开,于是我一咬牙,报考了三所学校: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和武汉大学。 -(zw80@&
9T<k|b[6
这三所学校都是国内著名大学,竞争激烈,我又都报考了本学科的风云人物。当时只想着读博如此辛苦,若不随着高人求学,未免得不偿失。经过整个考博的过程以后,自己才暗暗后怕,这实在是冒了极大的风险,因此我并不建议同学们再报热门导师。其实每个导师都各有长处,在专业方面,对于指导学生都毫无问题,过分地冒险也许会满盘皆输。 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