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博的材料准备过程中最最重要最最烧脑的是什么?毫无疑问是考博研究计划。 v!9i"@<!
}u%"$[I}
87V1#U ^
Iy';x
x&Cp> +i
nPN?kO=]
m}3gZu]
准备好一份好的研究计划,几乎要掉你整条命,甚至是死去活来N多次,如果没有这个感受,你的研究计划一定是不合格的。 =Q<L
eh=G
maNW{"1
EH n"n"Y
实际上,一份优秀的研究计划必定是一个小型的博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这句话的每一个字都非常非常重要。根据这个定义,一份研究计划一定是解决一个明确问题的,一定是有创新性价值的,一定是选题适中可操作的。 >Kivuc
>\2:\wI
N@x
g:xr
En6H%^d2
x%N\5 V1
f )Z%pgB
=IU*}>#
这个要求非常非常高,非常非常难,优秀的研究计划应该是经过博士阶段的学术锻炼进而在此基础上冥思苦想再加上导师高屋建瓴地指导进而反复探索和打磨才能造就的,但是在申请博士的激烈竞争下,这个工作要求一个硕士生去完成,本就是强人所难。 ]m4OIst
=1p8i
r?/A?DMe
但是,这种困难会反衬一个优秀研究计划的价值,无限增加你被选中的概率,博士考试的选拔本就是残酷的竞争,总有一些硕士生具备了博士生的水准,这一小撮人就足以满足可怜的博士名额了。 'heJ"k?
6w[}&pX"z
N8r*dadDd
所以说,我们要做的就是打起精神,踏踏实实的去进步,用我们的智慧和汗水准备一份优秀的研究计划。 SOZPZUUEJ
kq=V4-a[
.|qK+Hnc
为什么研究计划如此重要?为什么导师们如此重视这个研究计划? e({9]
;Q;[*B=kE
nlYR-.
g7
V8D
(>4aibA'P
首先,通过浏览你的研究计划的选题、问题、方法、结构和行文,就足以看出这个学生是否“上道”,好的研究计划一定散发着诱人的学术味儿。 Kv'n:z
7Md
$rF=_D6
^N}Wnk7ks'
}v9\F-0>Q
#`TgZKDg2
其次,暂不说这个研究计划是否出类拔萃,就从各级标题的编排上、基本的学术规范上以及细节的处理上就能看出这个学生的斤两以及做研究的潜质。 acP+3u?r
5!YA o\S
Pi,QHb`>
tM-^<V&
G+xt5n.%
最后,每一个博导其实都不容易,收了你之后可能给自己埋了一个雷,你能不能顺利写出博士论文?这个过程中会怎么折磨导师?你毕业论文有几个差评?你能够顺利或者最终毕业?这些问题都和博导的次年招生及内部考核有紧密的关系,所以说博导们会根据你的研究计划判断,这个学生能不能好毕业,这是你可能忽略但是对导师来讲很重要的一个问题。 'i;|c
p.}Ls)I
2sNK
JO=[YoTr
D|Iur W1f
知晓了研究计划的重要性,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些学生学术成果(主要是发表的论文)并不多,甚至没有,但是最后材料审核还是通过了,主要就是你的研究计划写的好。 dzK{
Z
MuoF FvAA
J q{
7R
我跟很多博导聊过这个问题,其实有没有已经发表的文章没有那么重要,因为很多核心期刊的文章写的并不好,之所以能够发表,主要还是第一作者,也就是你的硕士导师的各种乱七八糟的缘故。 L
%ip>
AL$&|=C-$
[."[pY
再者,硕士生作为第一作者或者独立作者,根本就不给你发表核心期刊的机会。导师们都是搞学术的,大都是核心期刊的外审专家,这一点比谁都清楚。博导们在审核材料的时候,更加看重你的研究计划以及提交的论文,注意,这些论文可以是没有发表出来的。 Z_\C*^
%WqNiF0-
H|cNH=
我有个学生,考上了北大的博士,硕士还是工作三年之后考的在职硕士,没有发表过任何一篇文章,但是材料审核顺利过关,她的情况我最了解,和什么“关系”一点都不沾边,主要就是她提交了三篇高质量的文章,虽然文章没有发表,但是绝对是顶级C刊的标准,同时还有一份高质量的研究计划。如果你关注各高校的教师招聘的话,现在只要求你提供三篇代表作,已经不看数量了,只看质量。 $+.
l*
]
dU\%Cq-G)
G:
x*BH+
*yl>T^DjTC
VqL.iZ-
pP(XIC
R/"x}B1d
d #jK=:eK
iH^z:%dP
'!f5?O+E
29XL$v],
再说几个注意事项。 EGl^!.'
Be+0NXLVy
fO#vF.k%
第一,研究计划的写作一定要合乎学术规范。最理想的情况是找出你目标学校的博士论文写作规范,严格按照规范里的规定去布局,这样的话导师会看起来很舒服,如果你找不到这个博士论文写作规范,可以参照北京大学的《北京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与书写格式》去写。 gW
Y"w!f
;-UmY}MU
QRLt9
L
Z,iHy3`
02BuX]_0g
第二,一定要用学术语言写作,在平时的阅读中多积累学术词汇,最好是专门找个笔记本,把看到的专业词汇记下来。 h$L"8#
2Pc%fuC
.jMq
'U'yC2BI n
UwC=1g U
第三,一定要找高手交流,主要是接受让你暴跳的批评,自己沾沾自喜引以为傲的计划,一定是漏洞百出的,你可能不服气,试试就知道了。 u+{a8=
?)e37
!
Ra*)b"
``E/m<r:$
.KdyJ6o
那么一份优秀的研究计划包括哪些部分呢?一共八个板块:选题背景、问题提出、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研究设计、进度安排、研究价值(创新点)、困难障碍。 $/nY5[
d|4}obCt
jv&!Kw.Ug
这个八个板块是行文的顺序,但是在实际写作中,首先要考虑的应该是研究问题,只有先确定了研究问题,才有了研究的标的,然后才有一系列的其它环节。所以说我们首先来看一下问题的提出。 I[n^{8gz
V\6]n2
IIyI=WlpG
我每年会改上百份研究计划,还真没有遇到一上来就特别好的研究问题,有些同学甚至是没有明确的研究问题,更多的是研究问题假大空,根本不具有可操作性。究其原因,主要是把“研究方向”、“研究选题”和“论文标题”搞混了,拿着方向或者选题当标题。 Ag@;
0
Us5
NssELMtF!g
我举一个例子,大家就会有很大的感受。比如说不入门的同学会说,我的研究是“养老服务”,这其实是一个研究方向,摸到门槛的学生说,我的研究是“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或者更进一步“上海市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这是研究的选题范围,还是太大,合格的标题应该更加具有可操作性,比如“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政府和非盈利组织合作关系研究”,抑或“需求导向视域下上海市居家养老公共服务体系研究”,你的研究问题一定要有一个可聚焦的点。 ~/*MY
]Zmj4vK J
H9CS*|q6r
那么如何才能找到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问题呢?这里有一个误区,就是自己拍脑门子想。坦率地讲,以一个硕士生的积累和训练,能够找到合适问题的概率非常非常低,搞不好会把自己弄的走火入魔。 \_B[{e7z
$1v&azM.
nMJ#<'v^!2
乔布斯非常推崇毕加索的一句话:“Good artists copy,great artists steal.”“优秀者模仿,伟大者抄袭”。这句话争议很大,但是却道出了进步的本质,学习就是从模仿开始的,在模仿的基础上才有探索边界进而创新的可能。 N$[{8yil^w
t]-5 ]oI
^_m9KA
实际上,你只要认真的研究过每一个成功的人,每一家成功的企业,你都会发现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哪有什么平地惊雷,都是站在前人肩膀上的更进一步。做学问也是如此。任何的文章必定有文献综述,实际上就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我们选择研究问题也要如此,也必定会如此。 rdJR 2
]9@F~)
r-<F5<H+K@
具体到操作层次,就是你去读你的专业领域的C刊,英文好的去读国外顶级的SCI、SSCI或者EI源刊以及相关的博士论文,一定要读前沿的,也就是近三年的。找到一篇你有感觉的或者是与报考的学校及导师有关联的,然后从文章的参考文献开始拓展,搜集相关文章,整合一下,聚焦出一个合适的研究问题,同时借鉴整个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形成自己的东西。这是最快最靠谱的方法。 cb}[S:&|
MNV%
=G
v\{!THCSh
研究问题确定了,接下来就是研究背景了,这一块可以简写,没必要啰里啰嗦,最好是分点分不同的角度去写,务必注意,这一块也是要论证的,严格来讲,论证的思维要贯穿整个研究计划的每一个环节,每一句话都不能是废话,都要有其存在的价值,都要去关照研究的主题和问题,而且研究背景中也要有文献呼应,嵌套着文献的综述,初学者很容易忽略这一点,以至于让文章显得很苍白无力,甚至陷入“我以为”的大坑,自说自话,严重缺乏说服力和严谨性。 {E8~Z8t
T
15sp|$&`
LSRk7'0
文献综述环节一定要重视,这既是一个脑力活也是一个体力活,对于博士的研究计划来讲,文献的充分占有是最基本的要求,权威文献的覆盖也是最基本的要求,新文献的引用(近三年的)是必要的要求。如果这三个要求缺任何一个,你都不会逃过导师们的火眼金睛,要知道导师审视你的研究计划时是带着“挑剔”的眼镜的。 ,l)^Ft`5
mrjswF27$o
qXwPDq/
写文献综述有两个常见的问题,第一是记流水账,谁谁谁说过,谁谁谁又说过,这种写法是不行的,好的文献综述一定是一篇独立的文章,中间一定是有逻辑的,有观点的,用你的逻辑和观点去串联文献,文献的作用就是你的论点支撑而已,不要反客为主;第二是只“综”不“述”,写文献综述的目的是论证研究问题的价值和合理性,这个理念是文综的暗线和生命,主要通过“述”来点睛。 sL$:"=
a5TioQ
gp\<p-}
研究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没有科学的研究方法怎么可能有科学的结论。什么是方法?“方”就是“药方”,药到病除,“法”是去掉水,也就是脱离苦海,所以方法就是“药到病除、脱离苦海”,也就是成功的解决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大体分为质性研究、定量研究、思辨研究和混合研究,这里也没法展开讲,你需要根据问题提出部分的方法借鉴别人的研究方法。 ;N?]eM}yf
U3dwI:cG
e\:+uVzz
研究设计部分很多同学忽略了,我一般要求学员要画一个酷炫的技术路线图,因为图可以清晰地展示你的研究思路,这个画法千奇百怪,没有定法,只能是具体问题具体画,我倒是有很多优秀学员的模板,但是涉及到隐私,这里不方便展示,你可以去找一些博士论文作为参考。 m+T;O/lG0{
y
s kO
WL"^>[Vq
这个技术路线图是必须要有的,一方面可以体现你的工作量,另一方面确实能够倒逼你理清研究的思路,也方便导师直观的了解你的布局。敲黑板,根据我之前的经验,有些同学居然还想着写的甚至故意写的糊里糊涂,惧怕清晰直观的展示自己的思路,想啥呢?只有你给导师方便,导师才会给你方便。企图蒙混过关,只能是作茧自缚。 Vo'T!e- B
yL-YzF2
.0`m\~ L
进度安排部分也最好做一个表格,根据博士四年的培养计划,列清楚每一学年的工作任务,这一板块就是麻烦一点,实际上技术含量不高。 NdD`Hn-
>E{";C)
IHv[
v*4:
研究价值部分必须高度重视,如果没有研究价值,换言之没有创新点,那你这个研究计划还有什么意义?至于研究价值何在?实际上在你前期阅读以求确定问题的时候,文章里都有了。至于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实际上是给你不完美的研究计划找借口的,比如数据的收集可能有困难,言下之意,就是你的设想很好,但是还没有数据,所以老师们你们也别为难我了。 vkEiOFU!u
?q{,R"
?Yth0O6?sb
至此,一份优秀的研究计划就成型了。这是最理想状态的计划,一个博士毕业论文的研究计划大约需要3万字左右,实际上我也是这么要求学员的。但是有一些学校明确的要求了研究计划的字数,比如不超过3000字,那就只能是按照简章的要求去写,可以省掉的环节是进度安排,如果还要省一个环节,可以是困难和障碍,其他环节则很难省却了,只能是言简意赅,麻雀虽小五脏俱 EWkLXU6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