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的特点 )k\H@Dy%$
1. 传播速度快:电子信号传播速度迅捷;及时的更新是传统媒介所不及的 Wl B
2. 容量大:全世界的新闻只要在联网计算机上都能展现,不仅有今天的新闻,还有历史上的新闻。 Fpm|_f7
3. 网络传播具有便捷的搜索能力、海量的储存能力和方便的复制能力。 Zo|.1pN
4. 网络是一种多媒体超文本的传播方式。 \DYWy*pe
5. 交互式的双向交流方式,使传者和受者的界限模糊,改变了传统媒介的单向性。把关人地位被瓦解。 qlb-
jL
6. 个性化和小众化:点对点的传播使得每个个体都可以通过网络按自己的要求寻求信息。 q@Zn|NR
7. 网络超越国界,成为真正的全球化媒体。 8D>n1b(H
8. 网络传播无中心控制,打破媒介垄断,是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最强有力的武器之一。 aNScF
d@ i}-;
“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媒体定位的含义。 %6t2ohO"
1. 所谓的事业性质是确保新闻媒介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作为党的喉舌的意识形态倾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MR_^t
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注重经济效益,克服类似的吃大锅饭这般的内部管理弊端,使得媒介更好的满足受众的需求。 SW*"\X;
新闻真实的含义与造成新闻失真的原因 >d,jKlh^.%
1.新闻报道的真实性的含义: <L"GqNuRQ
*每个单篇的新闻报道必须完全符合新闻事实:一、所报道的具体事实要准备无误,5W i&5XF
真实可靠;二、所涉及的概括事实也必须真实,能准确的,客观的反应被概括的事实的全貌。 C"!gZ8*\!9
*要求整个新闻报道能作到全面的反映客观实际,新闻报道表现形式的客观叙述,能真正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录。 { vKLAxc
*两种真实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宏观的真实不是新闻事实衡量的标准,而是一种方法,宏观的真实必须以微观的真实为基础。达到微观真实不是等于做到宏观真实,宏观真实要求在事实准确的基础上做到全面。 -&3hEv5
2、造成新闻失真的原因: +?:7O=Y
*由于党在指导思想和路线上的错误,会导致大面积,长时间的失真。 e4!:c^?
*党风不正,个别领导人利用新闻报道为自己谋利。 K%a%a6k`
*有些新闻单位违背职业道德,不讲社会责任。 ,eTUhK
*新闻工作者思想上存在着某些错误认识。 t; 4]
cg:_
#认为凡是新闻都是宣传。 ?$*SjZt
#思想方法上有片面性。 G_0(
|%
#搞合理想象。 LS7, a|
*新闻工作制度和新闻工作者的素质中存在的额外难题影响着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y0#u9t"Z;
3.对策: kMb}1J0i"
*建立健全,保障新闻报道真实的法律规范 K? y[V1,
*新闻单位要加强社会责任感,加强管理 mVVD!
*新闻从业人员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和自律 {[+mpKq
*加强社会舆论监督 pi
Z[Y
5OE
*加强改善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 >4#)r8;dx
U%<koD[,
(Tn- >).AO
\#Pf
j&*
) L#i%)+
新闻报道如何处理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的关系 X~lVVBO
1.定义: @JD;k>
*宣传价值:是指事实本身所含有的有利于传播者,能够证明和说明传播者的思想主张的素质。
;_rF;9z9
*新闻价值:是指新闻所包含的足以构成为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新闻价值的要素包括: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其中,时新性是必须的,其他的要素越多,要素的程度越高,则新闻价值越大。 '}fzX2Q#
2.宣传和新闻报道毕竟是两种不同的社会行为,它们的区别是无条件的,它们的结合是有条件的。所谓的条件,就是指新闻报道进行宣传时,必须以传播新闻、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这个新闻事业的最基本性质和功能为基础,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在受众的新闻求得以满足的前提下来进行宣传。 Fs9I7~L3
3.进行新闻选择的时候常会遇到如下几类事实: nm6h%}xND<
*受众所了解的,也可以为传播者说话的,即有新闻价值,也有宣传价值,大力报道。 v^#~98g]
*受众不需要了解,但可以为传播者说话的,即没有新闻价值,而有宣传价值,不应该作为新闻报道。 n2)@S0{
*受众需要了解,但不能或者不太能为传播者说话的,即有新闻价值,而较少或没有宣传价值的,如自然变化、科技经济信息、负面信息等应大力报道,尽量满足受众需要,做到按新闻工作规律确定它们的地位,不带宣传色彩。 /atW8 `&
*受众需要了解,但不仅不能为宣传者说话,甚至反而有害于传播者的,即有新闻价值,而宣传价值为负数。如“负面新闻”应该在不违背法律规范,无损国家安全的前提下有选择适度的加以报道。 5]AC*2(
*受众需要了解,而能否为传播者说话,一时还难以确定的,既有新闻价值,而宣传价值为未知数,如突发事件,应以最快的速度报道,有时还要连续报道,以使受众迅速了解真象。 aqj@Cjk4Z
4.所以,办报首先要满足受众对新闻的需求,其次宣传要按新闻规律办事,那么在选择事实时,首先必须考虑新闻价值,然后才是考虑事实的宣传价值。 G+X
Sfr
Qa-K$dm%
媒介与舆论的关系 v":x4!kdX
1.舆论:是一定的集合体内大多数人对某个社会问题大体一致的意见。其三要素是:公众(舆论的主体)、事情(舆论的对象)、意见(舆论主体对舆论对象所下的判断)。 7ccO93Mz
2. 媒介在舆论形成中的作用: >pp5;h8!
社会舆论在形成过程中,需要两个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 b[o"7^H
*人们能否获得关于事态和事件的充分的信息 &6ZD136
*人们能否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的运用语言和文字来展开争论 f;W|\z'
媒介满足了此两个条件,因此媒介是形成舆论的重要工具。 5N/%v&1
3. 媒介有反映舆论,引导舆论的作用。 EfCx`3~EX
新闻事业的舆论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ZugBh[b
*反映社会舆论:新闻媒介往往通过反映舆论,从而使自己成为社会舆论的代表,而对社会发生巨大的影响作用。 mi,E-
*新闻媒介本身是有倾向性的,它不仅只是消极被动的反映舆论,而总是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去影响和引导舆论,这种引导舆论的作用往往可以影响乃至改变受众的思想和行为。 $W!!wN=B
4.媒介常常被称为舆论机关,但媒介本身要接受舆论监督,使得媒介真正担负起社会责任。 >[*8I\*@n
*舆论监督的地位:是社会监督机制中最重要的一环;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C3US)j
*新闻事业舆论监督的特点:公开性,广泛性,及时性
}
bdmomV
*新闻舆论监督的主要内容:对决策和决策执行的监督;对法律制定和法律实施的监督;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监督;对一般社会成员的监督。 y5*Z3"<
*新闻舆论监督的原则和方式:公开性原则是舆论监督的前提;舆论不一定原则是新闻舆论监督的运行规律,批评性报道是新闻舆论监督的主要方式。 $a
]_w.@
mID"^NOi#
市场背景下的传者与受者的关系 c'%-jG
)\
理解: l49*<nkmq
*比如,新闻事业所以诞生,正是为了满足当时新的社会条件下的受众的新闻需求。新闻机构进行宣传,最大的特点在与它是利用传播受众所关注的新闻事实来进行宣传,让受众在接受一种事实时,同时接受一种观点。作为新闻报道用来说话的事实必须首先是新闻,即受众所普遍关注,是能满足受众的新闻需要。另外即使有些新闻不能为传播者说话,只要为受众所关注一样需要报道,否则会从整体上削弱新闻机构影响受众力量。 GP?M!C,/}k
*还必须认识到受众在传播过程中也是主动的,和传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拉斯韦尔认为面对传播者的宣传,受众只接受与自己相一致的观点与立场,巩固原有的观点,对与自己立场不一致的观点,受众会作出选择性的接受,选择性的理解,选择性的记忆。 4dO~C
*受众制约着传播者,主要表现在反馈上,传者只有自觉的认识到反馈的制约作用,并认真的搜集研究受众的反馈,据此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工作,才能不断前进。 2+QY hdw
1. 在市场背景下,传者只有在满足受众的需求,赢得受众的信任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e4H A7=z
2. 在市场背景下,传者应克服以传者为中心的自说自画式的宣传,树立起全心全意为受众服务的观点,在满足受众的前提下宣传才是有效的。 9Iwe2lu
{khqu:HUn`
记者的素质 6p?,(
1. 崇高的思想修养 nbm&wa[
*首先表现为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gkES5Q
*敢于讲真话,讲真理,是新闻工作者最起码的思想素质。 i;/5Y'KZ
*从对社会负责的观点出发,新闻工作者头脑里应有社会效果的观念,报道新闻应该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维护社会的健康发展。 u%}nw :>
*对社会负责的核心就是对人民负责:必须告诉人民事实的真相,社会的真相,世界的真相。 tzZ`2pSh
*对社会负责,还意味着必须对历史负责,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如实的记载历史——客观真实的报道新闻。 :=u?Fqqws
2.严格的道德修养 vk77B(u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sz:g,}~h
*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 bCo7*<I4
*遵守法律及纪律 w80oXXs[#
*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NidIVbT.A
*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 ABQ('#78
*保持廉洁奉公的作风 YB(Q\hT~\;
*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 b\yXbyjZ3.
*增进各国新闻界友谊与合作 Q.l}NtHwV
3.扎实的政策修养
^
DaBz\
*党报要积极、准确、生动的把党的政策宣传到群众中去。 mq@6Q\Z+
*党报应该在群众的实践中检验党的政策。 T ]t'39
*宣传政策和考察政策,在贯穿党的政策的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都是维护人民的利益。 vHyC; 4'
*要有较高的政策修养,还必须以深厚的理论修养为基础。 6 :b!F
4.良好的业务服务 h2Ld[xvCu%
*性格特征:对各种事物充满热情,有着广泛的兴趣和求知欲望;疾恶如仇,爱憎分明,有棱有角;有独立思考的习惯;强烈的民主平等意识;忠于事业的献身精神 }>>1<P<8-
*思维特性:思维敏捷;思维的批判性;思维的全面性;思维的预见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独立性;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条理性,思维的独创性;思维的广阔性。 +R3k-' >
*活动能力:新闻工作者既是脑力劳动者又是体力劳动者。 ?9e_gV{&;
*业务技能:做好新闻工作必须熟练的掌握新闻工作所需要的各种业务技能。 */sS`/Lx
5.合理的知识结构 5rw 7;'
新闻工作者每天都要报道人类社会、自然界的种种变化,需要有广博的知识才能胜任这一工作,因此其知识结构包括专业知识、基础知识、一般知识和社会知识,活到老学到老是新闻工作者在知识修养方面应终身追求的目标。 Y<N5#
);f
[xSF6
zr-*$1eu
第十一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新闻事业 \UPjf]&
1 、电视、报纸、报业结构的特点和初期报纸工作有哪些工作? bo2H]PL*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建立起一个公营新闻事业系统。这个系统包括以《人民日报》为中心的党报系统、新华通讯社系统和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中心的广播电台系统。 Sc\*W0m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报业的特点:党报与非党报并存,国营、公私合营与私营报纸并存,其中党报、国营报纸占绝对优势。 th
有新华社和中国新闻社。 ??^5;P{yx
解放初期,私营报纸最多的为华东地区,又4 家,其中14家在上海出版,如《大公报》、《文汇报》、《新民报》、《大报》、《亦报》、英文《字林西报》、英文《密勒氏评论报》等。 my(2;IJ#{
4 、新闻总署:1949年10月19日成立,作为领导与管理全国各类新闻媒介与新中国新闻工作的行政机构。新闻总署由胡乔木任署长。下属机构与单位有一厅(办公厅)、一社(新华通讯社)、三局(广播事业局、国际新闻局、新闻摄影局)、一校(北京新闻学校)。1952年8 月7 日新闻总署被撤销。 \y97W&AN
5 、“邮发合一”:是1949年12月,全国报纸经理会议决定的报纸发行方针,即把报纸发行主要委托给邮政局办理,通过全国邮路扩大发行范围。(2001) ]D?"aX'q>
6 、《要反对保守主义,也要反对急噪情绪》:1956年6 月20日,发表于《人民日报》的著名社论。这篇着重批评党内出现的急噪冒进情绪的社论,是刘少奇根据中央一次会议上的意见,授意中宣部同志起草并经他审定后发表的。但不久后,这篇社论连同总编辑邓拓遭到了毛泽东的指责。 r+A{JHnN
7 、抗美援朝的宣传特点是什么?有那些重要作品? %Qmn-uZ
答:抗美援朝报道,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宣传报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9!6%]2D
1 :新华社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分社在朝鲜前线成立,北京、天津、沈阳三城市广播工作者组成了“抗美援朝广播收音工作团”,活跃在战地、火线。北京电影制片厂成立战地新闻摄影队,近跟前哨部队进行实地拍摄。 s2h@~y
2 :《人民日报》对抗美援朝的时事宣传报道十分重视,开辟了《抗美援朝》专刊。 qX/y5F`
3 :战地新闻通讯和报告文学被广泛运用。 \nXtH}9ZF
重要作品:如《不朽的杨跟思英雄传》、《伟大的战士邱少云》、《不朽的国际主义战士》。 nEJq_
〈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人民日报》战地特约记者魏巍撰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周恩来总理赞扬这篇作品“感动了千百万读者,鼓舞了前方的战士”。 ^]H5h ]U'
8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主持召开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全国新闻工作会议。在这次会议上,胡乔木指出,改进报纸工作,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联系实际;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U>YAdrx2a
(1 ):在新闻体制方面,实行总编负责制与采编合一制。 &-;4.op
(2 ):各新闻机构还建立起广泛的通讯员网与群众性的读报小组。 N(;1o.~
(3 ):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新闻工作联系实际、联系群众的一个重要方面。 `ZU($!(
9 、“三反”“五反”运动期间,各报集中揭发和批评了一批重大典型事件,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刘青山、张子善盗窃国家资材判死刑案件的连续报道。 ,BH@j%Jmy
10、练笔运动:1951年2 月新华社开展了练笔运动,颁布《开展练笔运动的决定》,成立练笔运动委员会。旨在消灭稿件中事实错误、文法错误与文字冗长的现象。练笔运动进行了三个月,对提高记者的写作能力、减少错误起了很大的作用。 \K5DOM "#
11、《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少年报》、《人民铁道报》、《文汇报》、《河北日报》等10家全国性和省级报纸开风气之先,第一批实现版面编排由传统的直排改为横排。 )F}F_Y
12、1952年上海的华东新闻学院、暨南大学新闻系、圣约翰大学新闻系、中国新闻专科学校等并入复旦大学新闻系。北京的燕京大学新闻系并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改为编辑专业(后改名新闻专业)。 ( Z619w
1955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创建,为新中国成立后新创办的第一个大学新闻系。 qU+t/C.
13、1956年《人民日报》的工作改革(2001)与收获:答:1956年7 月1日,《人民日报》正式宣告改版,当天的社论《致读者》阐述了改版的目的与重点。 +NeOSQSj
着重从三个方面改进工作:第一,扩大报道范围;第二,开展自由讨论;第三,改进文风。1956中央批准这个报告,认为《人民日报》改进工作的办法是可行的。中央还希望各地党委所属的报纸也能够进行同样的检查,以改进报纸的工作。 Jb0`42
这次新闻工作改革的收获和意义: b+%f+zz*h
首先,广大新闻工作者的新闻观念得到了更新与解放,对于国内外资产阶级的办报经验,不能一概否定,可以批判地接受其中对我们有用的成分。 0@[$lv;O
S
其次,广大新闻工作者明确了要办好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认真研究总结中国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与经验,使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内容与中国民族形式相结合。 Nkjza:f{
再次,这次改革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与支持。 |nc@"OJ
1957年下半年反右派斗争开始后,这场社会主义新闻工作改革,因反右扩大化等诸多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