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FLASH完型填空强化班加冲刺班笔记 IABF_GwF
拾绿总结 mrr -jo
1、完形考试的特点和测试点: }'n]C| gZ
1)文章不会太长(240-300);一般来说第一句都是主题句;一般每隔4-15个词会有一个空; jx
?"`;a
Choose the best one and mark...;任何一个空都是整篇文章的一部分; .S4%Q9l
2)题目不难,词汇不难 ,3!4
D^
做题时要考虑整篇文章的信息背景而不是一句话的信息背景; )#`&[9d-
完形的文章体裁:基本上都是以议论文和说明文为主,极个别时会有夹叙夹议,极偶尔时会有叙述文 NYzBfL
x
完形的特点:一般会有鲜明的主题;有完整的形式;简洁明了;经常采用总分结构; ~m
v5{C
完形考试的测试点:阅读能力:对文章整体的把握和理解(要读出文章的主题;读出文章的导向或作者态度) QUh`
kt(E
要读懂文章上下段、上下句之间的关系;还要读懂句子内部结构;
%8d]JQ
英语知识运用的能力:语法:(占20%-30%)习惯用语:(占10%)词义的辨析和使用:(占60%-70%) 0]^gT'
词义的辨析和使用中的几个误区:只知其一,不知其它; 只知大概,不知具体; 只知认词,不知辨词; 只知词义,不知使用。用中文的思维,替代英文词的词义。
>5D;uTy
u
1、英文的很多词汇都是多意词,而词汇辨析往往就要靠词的多重意义; P>03 DkbB
2、只知道词的大致含义,不知道它具体的解释; Qd>\{$N
3、分辨不出形进次; 9n"MNedqH
4、知道词义,不知使用; wxT(ktE
以往完形题中词性的分布: 4=N(@mS
1动词(20%);2名词(16%);3形容词和副词(24%) 实词——容易出词义辨析 mU.c!|Y
4连词(16%);5介词(10%);6代词(10%) 虚词——容易考语法和习惯分配 MIh\z7gW
2、今年完形考试变化的规律: Jb-.x_Bf
从题量来看:在2000年以前为老题型,10道题,文章长度在150-180字左右; Pw5[X5.DX
在2001年以后题量增加到20道题,文章长度在240-300字左右。 Ch:EL-L
分值还是10分; F07X9s44E
从题材来看:在96年以前以科普类文章为主; aM(x--UR=
从97年以后以社会科学类文章为主; z%\&n0
按大趋势来说社科类文章会占主流; G.PRPl
科普类文章的一些特点:时态比较简单,一般以现在时为主; ? nq%'<^^
文章结构简单,句子以判断句为主; 9PMIF9
"
为什么说新题型比旧题型难 sz%_9;`dpL
是因为阅读量增加了吗?不是 \N$)Q.M
是因为新题型大量使用了复杂句(复合句);以94与2001年考题为例 dP`B9>r
为什么说复杂句难?句子内部结构复杂 g(,^';j
要注意找句子的基本结构,先找道主干,而后逐层向下分析。 W+5. lf=2>
3、做完形题的程序: o$rF-?
做完形题不能只凭感觉做题。 U]@?[+I0]
错误的做题程序:按照题目顺序,边读边做; TwI'XMO;A
正常的做题程序: q alrG2
1、先做整体通读:通过整体通读应读出:1.读出文章的中心(focus); 8m=O408Q
2.读出文章的导向或作者的基本态度; `csZ*$
7
通读时应注意:不求甚解,重点读首句或首段。 '$?!>HN4
读完首段后可先读尾段再度其它。 +-,iC6kK
除首句外部必读的很细,耗时不能超过3分钟。 }W&9} 9p"
2、以段为单位,按段精读,按段理解,按段做题; 段本身就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一群。 |(.%`BTD
3、尽心最后的通读检查(review); 建议不要做完后立刻review,可以过一段时间再进行这一步。 O?cU6u;W
完形题的总体规则:通过已有的信息去发掘未知的信息。 T[#q0bv
通过对已知信息归类、分析、最后总结出最有关联的信息。 >?rMMR+A
整体的信息(文章中心,导向,作者态度)与所有题目都有关系 QR _h#N2h
4、完形题上下段,上下句之间的集中逻辑关系: n.z,-H17
1、并列:标志词:and; and also; or; neither nor;either or; in the same way; c&F
Ot
that is to say; similarly; likewise; equally =0 !j"z=
并列这种逻辑关系在完形中更多的表现为不转折的意思。 v(!:HK0oeT
2、转折:标志词:but; however; on the contrary; by contrast; on the other hand;unfortunately; a^pbBDi
W
3、递进:标志词:then; besides; in addition; additionally; futher more; what is more;moreover HD/!J9&
4、因果:标志词:because; for; since; as; therefore; consequently; hence; so; accordingly; S#$Kmm
|
5、让步:标志词:although; though; even though; even if; nevertheless; despite; in spite of; qb/}&J7+
首先要了解考研英语考试的特点:考研英语考的是真实的英语水平。 ^_<|~
5、复习完形填空:首先要从语法入手。 !8|}-eFY
1、用一个月时间赵译本好的语法书,仔细看一遍。 "
WUS?Q
2、知道考试之前,语法不能扔,有时间就应复习一下。 f'H|K+bO
3、见依靠张道真的语法书,但要找到一套相应的联系题。 %W)pZN}
其次是词汇的题。考研大纲要求掌握5000-7000个词汇,能用来考完形填空的词汇有1500-1600个,做到:既知其一,也知 其它:既要知大概,有要知具体;既要知认词,又要知辩词;既要知词义,又要知使用。 ovBmo2W/
一定要把基础打牢。掌握了规律和方法,完形填空并不难。 b*M?\ aA
在考前一个月的时间,作综合练习。要注意算准时间,给自己紧迫感。 \Z&Nd;o
6、关于复现的概念的说明,复现是词汇之间衔接的一种手段. CgrQ"N5
有一些词是以原词重复出现,例如:2001年 lM{f ld
或不用原词,用另外一个词汇表达相同的意思,例如:99年 \6JOBR
复现的核心是把同样的意义再表现一遍。 ne/JC(
7、完型题目中科普类文章的一些特点 [!-gb+L
1、事态比较简单,以一般现在时为主; -p.\fvip
2、文章结构不会太复杂; <7`zc7c]#
3、句子结构也比较简单,以简单句为主,以判断句式为主; =@?[.`
8、完型题中关于代词的出题点: ,0q1Id
1、代词指代:注意:代词指代不遵循就近原则。代词指代要根据逻辑关系来判断。 *^~
=/:
2、是特指还是泛指。 Xa?O)Bq.
9、句子结构对应成分分析法: "8{A4N1B5
完型文章上下句之间或句子内部常有鲜明的逻辑关系。根据这种逻辑关系可以分析句子内部结构之间或上下句之间的对应成分。 voRry6Q;
必须要找到对于作出未知信息相关的已知信息。找出与题目对应的成分,通过分析已知的成分和它之间的逻辑关系来做出题目。 N+rU|iMa.
10、有关同线作题法: IrqM_OjC
复线:当文章中某要表达和以前相同的意思是选用与原词意义相近的其它词。 K+F"V W*?
同线:用一组具有同倾向的词汇来进行描述。
'#V@a
因为完型文章都具有鲜明的导向性,作者为了表达这种导向性必然要用同一组具有同倾向概念的词来写。(这种词不一定是形容词) ExS5RV@v'
11、完型作题时间,20分钟基本够用。 nQjpJ
/=
完型填空与阅读理解不同,阅读理解时间越长,作题正确率越高。 9Yv:6@. F
完型填空不会出现因时间不足,造成文章的信息读不到或读不懂的情况。 gM\>{ihM'
文章读不懂不是因为时间的问题,而是因为英语基础和读复杂句的能力。 Nc7"`!;-
12、完型填空总结: %
/VCjuV
一、按照词性不同,总结每种词做题的切入点。 q"u, Tnc;
1、动词的切入点: Mh.1KI[t
切入点:找到相关的信息点,通过分析这些已知信息点,猜出未知的信息点,如何找到相关的信息点即为切入点。 ERpAV-Zf
(1)在语法上、意义上、逻辑上看主谓搭配的合适性,即看主语。
?<EzILM
要看主语是人还是事务,主语可不可能做出这个动作。 例:doubt v.怀疑,这是人的心理活动,主语只能是人不能是物。 `
kT\V'
be impressed by 被留下深刻印象,主语只能是人不能是物。 manifest vt.表明,证明,主语只能是物,不能是人。
vW1^
逻辑上的搭配是否合理。 $3^M-w
(2)看宾语,看动宾搭配的合适性。 ](w)e
p~;3
看这个动词的物理性,还是抽象性。有的只有物理意义,没有抽象意义,宾语只能是物理概念; 9&n9J^3L
有的动词只有抽象意义,没有物理意义,它的宾语只能是抽象概念;有的两者都有,它的宾语两者都可以。 wtTy(j,9
例:117页32题, fasten vt.系紧,只有物理概念,宾语只能是物理性的东西。 ga5Q
116页45题, enhance v.提高,只有抽象概念,宾语只能是抽象性的东西。 g"m'
C6;
(3)看动词的极物性和不及物性。 ez,.-@O
(4)根据动词后所跟的介词来判断。 gyw=1q+
当动词后面有to的时候,要判断是不定式的to ,还是介词的to. 例:117页45 dLiiJ6pl*
(5)考虑句子中其他的对动词构成限制性修饰的成分,例如副词、形容词等。 例:116页44 old $0_K&_5w~
2、形容词的切入点: 6]brL.eGj
(1)当形容词作表语,即系表结构的时候,主要看主语和表语搭配的合适性。要看主语是人还是物,不是所有的形容词都能修饰人或物。 例:110页49. 例:121页47. ba|xf@=&
(2)形容词直接修饰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构成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看它们的合适性。 1=R$ RI
A.是否具有同质性。 B.褒贬意义的一致性。 jIubJQR~
(3)形容词修饰的名词,已经受其他修饰成分的修饰,比如另一个形容词或定于从句,要选择的形容词应根据其他的修饰成分来判断。 例:117页33 .G{cx=;
(4)当形容词出现在总句中的时候,要通过分析总句后面的分句来判断。 例:116页47 JbPk
C*.
(5)当有副词修饰形容词的时候,通过这个副词来判断。 例:117页44 ,hn#DJ)
(6)在完型填空中,一些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经常出关联题。 例:alive and active rmX*s}B
3、名词的切入点: $6rm;UH
(1)名词做主语的时候,看主谓搭配或主表搭配的合适性。 hIe .Mv-I)
看这个动作或标语能否用于人,即这个动作是不是人能做出的动作。 "ko*-FrQ
(2)名词作宾语的时候,看动宾搭配的合适性。 CvU$Fsb
看这个动词是抽象意义还是物理意义,名词是抽象概念还是物理概念。 MB)<@.A0
(3)名词前后出现介词的时候,可能通过介词来判断。 例:in terms of 根据,按照 by means of 依靠 explanation for L7rgkxI7k*
(4)褒贬意义的一致性,正式语体的一致性。 b Hr^_ogN
例:117页39 exposure n.暴露、揭露、曝光 exposure scandal release 过于正式,后面加的名词也应该是很正式的语体。
d$$5&a
(5)注意名词的专业术语,找到它所在的领域。 例:claim 索赔 insurance 119页23 只有medium是专业术语 X
_ZO)|
(6)当名词处于先行词的位置,即后面有定语从句、同位语从句,要通过分析后面的定语从句、同位语从句来选择这个名词。 ^~~Rto)Y
4、副词的切入点: ]?y~;-^
(1)找到被修饰成分,看用该词修饰是否合适。 :h(HKMSk1
要看副词在意义和程度上的合适性,和副词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例:114页46 completely
/a1uG]Mt
(2)修饰与被修饰成分,保持褒贬意义的一致性。 例:123页31 fortunately与agreeable 一致 $s7U
|F,I
13、关于切入点: ",/6bs#$
1、表明作题的程序:第一步看主谓,第二步看动宾; o/{`\4
2、有的题只要考虑一个信息点就可以做出来,但更多的题要同时考虑多点。 Lf9hOMHx
做完型题的流程: >?^oxB"<Gc
1、通过阅读,读出信息,要求有三个读的能力; :
@|Rj_S;
(1)文章整体的把握; (2)上下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3)句子内部结构。 +xYu@r%R
2、在读出信息的基础上开始作题,根据已知的信息猜出未知的信息。找出跟题目相关联的信息点。 [icD*N<Gc
(1)整体的信息,包含文章的focus,包含文章的整个导向和作者的态度;对每一道题都是有关联的。 ^%f8JoB
(2)每道题所涉及的specific的信息点。 rj=as>6B
完型题最常用的问题结构:总分结构。 总述句常常是判断句,informative sentence。 cO5F=ZxR
14、做完型题的方法: 7NvKpinQ
1、无关词排除法:看选项中那个词与文章主体没有关系,排除掉; zH1;h
例:117页35 publicity n.公开 penalty n.处罚、罚款 popularity n.普及,流行,声望 peculiarity n.特性,怪癖 yY#h1
2、同现法:作者用一组有同倾向概念的词表达文章导向或作者的态度; 例:111页43 mysterious >w.;A%|N
3、句子结构对应成分分析法,找出与题目相对应的成分,即已知信息; A+l(ew5Lw$
例:112页45、频度副词 134页41、与serious对立的 123页32、与ear相对应 22、than 常连接两个对等成分 6:8s,a3&[k
I live in this house rather _____. a. villa b. apartment c .private room d. in the dormitory m1W) PUy
4、在完型中时间概念的意义,对作题形成限制性的逻辑关系。 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