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别: 初级博友
显示用户信息
UID: 56786
精华:
0
发帖: 3
流量: 0 M
威望: 13 分
介绍博友: 0 个
人民币: 0 元
好评度: 0 点
注册时间: 2010-01-18
最后登录: 2010-01-18
|
中科院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生所培养方案
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培养方案 ^I]A@YNni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生所 ,J)wn;@
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D +Ui1h-
(&^k''f T>qI,BEY 为了保证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有关规定,按照教育部教研办[1998]1 号文件《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的精神,结合环境科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和生态学学科特点,制定本培养方案。 ?f'iS#XL 5KI lU78 一、培养目标 rIJv(&l |];f?1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立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4<(U/58a* W&`{
3L 2.拓宽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熟练的实验技能,熟悉本研究领域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野外工作的能力,能够在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afHXED ~H1ZQ[ 3.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及高尚的科研道德。 R7Z
7o4jg pf[m"t6G~ 4.掌握两门外国语。第一外国语要求能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第二外国语要求有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 5vo5t0^o U+2U#v=< 5.身体健康。 vn5O8sD
_(1Shm 二、培养指导方式 ]**h`9MF
QuWWa|g^. 1.采取博士生导师单独指导或副导师合作指导或指导小组共同指导的方式。指导小组成员一般由本学科组专家组成。 fs,]%g^ Y6w7sr_R 2.博士生除学习规定的课程外,要加强科研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对主要专业基础课,以自学为主,要求学生学习指定教材并大量阅读国内外文献资料,撰写文献综述、学术报告、研究进展等方面的报告。 On*pI37(\ v{c,>]@ 三、学习年限 9^<Y~rkm
b<E+5;u 1.博士研究生一般为三年。 .4O~a >S
c/E}3 3.实行弹性学制,可适当延期。 _-c1" Kl Ygs:Ox"[-G 四、专业和研究方向 67D{^K"KT e gdbv 我所授予学位专业有:环境科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及生态学
(\$=de>? VqL#w<A% (一).环境科学 6tZ ak1=V [M/0
Qx[, 研究方向: NE5H\ cyTBp58
1. 湿地变化及其环境效益 pG(Fw> XmAun 2. 湿地与全球变化 ;FnU[Q`M#L tV"Jh>Z 3. 水环境研究 6;S
z^W SbXV'&M2AT 4. 环境生态与生物地球化学 *4OB
88$ T%]@R4z#q 5. 环境变化与物质循环 -Dy":/Bk tUT:vK` 6. 城市环境研究 XImX1GH ^y.|KA3[ 7.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uiD8b{I M4)Y%EPc 8. 环境生物学 7* R
%zJ i6P'_ 9. 环境与发展 t03T1.:(Mg K1CgM1 v (二).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6"l`$=Ev N nq r{ub 研究方向: U8OVn(qV 3?Fe(!@ 1. 资源环境遥感信息 *:?XbtIK u &mkL4jXG 2. 地理信息系统 I#/"6%e c)Ne/E{!0 3. 地理景观模拟技术 eCjyx|:J Ys]cJ] 4. 遥感信息定量化研究 L KLLBrm: bFVY& (三).生态学 w1LZ\nA< y*!8[wASHq 研究方向: DfX~}km %-<6Z9otc 1. 土壤生态 -`D<OSt7 U#`2~Qv/1 2. 作物生理生态 JC#5CCz hE7rnn{ 3. 逆境生理生态 O-ppR7edh W9;9\k 4. 农业资源与利用 :OV6R, p@ U[fv8u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Qt9MO`a ul]hvK{2 博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是在硕士生课程基础上的拓宽与加深或交叉与渗透,体现了学科基础和学科发展的前沿和方向。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获学分不得少于20学分。 +zK?1llt vXg^K}a# (一) 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学分 sF3@7~m4 zU'7x U- l 环境科学 >J#/IjCW @sUec 1.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 60学时 3学分 ^%0^DN ZC`VuCg2O 2.第一外国语 380学时 4学分 S0ltj8t 0"Zxbgu) 3.基础理论课 mY]o_\` (\nEU! Y 环境科学 60学时 3学分 @>&b&uj7T O:ACp<@ 4.专业课(任选一科) DXQ]b)y+N {$>.I 生态学 60学时 3学分 I@IE0+ [n D5:|CMQ 水环境化学 60学时 3学分 ?f6SKC 9_8\xLk 自然地理学 60学时 3学分 h!Y##_&&4 ;-
_ZWk] 水文地球化学 60学时 3学分 M Np4=R KT+{-"4- 区域环境规划 60学时 3学分 QO>';ul5 7 U-}Y 环境遥感 60学时 3学分 PHJHW#sv %m
[l/,2x 地理信息系统 60学时 3学分 ya[f?0b0 FHEP/T\5 环境地理学 60学时 3学分 6uKP
BL@, |'I>Ojm 区域发展 60学时 3学分 L=fy!R TL)7X.1'L 5.学术活动 5ArgM%
1.PN_9% 参加学术活动10次以上 3学分 ^W
n+G8n E"
>` 学术研讨课(Seminar)3次以上 3学分 7WY~v2SDF 2 |JEGyDS- 6.选修课 f=VlO d #9Fk&Lx 第二外国语 2学分 G e5Yz.Qv 2`j{n\/ 文献综述 2学分 -~4r6ZcA qL`yaU l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nK)1.KVN gK@`0/k{ 1.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 60学时 3学分 9Kgyt O[{/P:a 2.第一外国语 380学时 4学分 6\jbSe {2mF\A#. 3.基础理论课(任选一科) l'@!' VBS}2>p 地理信息系统 60学时 3学分 mEu2@3^E } ULBEe@s 数字图像处理 60学时 3学分 fR~0Fy Gp ryw%0H18 4. 专业课(任选一科) -Eig#]Se3 w4CcdpR 自然地理学 60学时 3学分 x}Lj|U$r<X g/ShC8@=u 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 60学时 3学分 QBH|pr
_|cSXZ| 现代地图学 60学时 3学分 5c(g7N 54JZOtC3~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 60学时 3学分 <[-{:dH,5 o|vL:| 8Q 微波遥感 60学时 3学分 .VNz(s TBQ68o 5.学术活动 ~piE$"]& l2YCl
K 参加学术活动10次以上 3学分 r&B0-7r S)wP];]`K 学术报告(Seminar)3次以上 3学分 W)J5[p? ='w 2"4 6.选修课 LAnC8O 4)k-gKS* 第二外国语 2学分 + 9|0\Q zv0sz]) 文献综述 2学分
!sEhjJV^7 \P9ms?((A l 生态学 _yR_u+5 QdcuV\B} 1.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 60学时 3学分 9ZU^([@D _deEs5i 2.第一外国语 380学时 4学分 v<g~EjzCf u/S>*E 3.基础理论课
~/)]`w ma@V>*u 生态学 60学时 3学分 Sw"h!\c` }N(gP_?n 4.专业课(任选一科) m%[/w wL z_lKq}^~6 农业生态学 60学时 3学分 ^0cbN[~/ns ~8mz.ZdY 作物生态学 60学时 3学分 f~Pce||e IvkYM`% 作物栽培与育种 60学时 3学分 Jq(;BJ90R +swT MR 土壤学 60学时 3学分
JrLh=0i9 qwJp&6 土壤生态学 60学时 3学分 sF[gjeIb dL'oKh, 分子生物学 60学时 3学分 ;zo|. YD [:gg3Qzx 植物生理生化 60学时 3学分 l=l$9H, |,oLZCNa 逆境生物学 60学时 3学分
H,GjPIG 4XER7c 农业资源学 60学时 3学分 %(khE-SW K`9~#Zx$ 5.学术活动 |k*bWuXgLs l P=I0A
- 参加学术活动10次以上 3学分 0wVM%Dng |J:r]);@K 学术研讨课(Seminar)3次以上 3学分 s6!&4=ZA \WC,iA%Y 6.选修课 25vjn 1$sW w8Z#]kRv 第二外国语 80学时 2学分 yBs-bp"- Yu)GV7\2 文献综述 2学分 $},XRo&R l\V1c90m F4T!&E%6 Km=
Y^x0 (二).选课方式与要求
[efU)O& L7(FDv,? 1.课程学习以课堂讲授、专题报告、系列讲座和自学相结合,强调以自学为主、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 Lm`-q(!7w
2.专业课不仅要学习本专业教材,而且要阅读近期文献资料,鼓励学生在课程学习期间撰写文献综述。 YV|_y:- N.z2eo 3.学术活动是指所内、国内、国际上较重要的学术活动,每参加一次学术活动需填写“参加学术报告登记表”,交研究生教育管理部计成绩。(其中交叉学科的活动不少于2次) JS m7-p|E j~ds)dW%`& 4.学术报告是指在研究所内外做学术报告,每次报告后需提交“报告提纲”和填写“做学术报告登记表”,交研究生教育管理部计成绩。(其中交叉学科的报告不少于1次) 0F- +)S?M[ oVHe<zE. 5.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可以适当交叉进行。 C|Gk} _MIheCvV 以上成绩合格并修满20学分以上者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否则不得申请答辩。 (#>X*~6 s=jH1^ 六、课程考试方式和要求 9"S iHp\) %$ o[,13= 1.第一、二外语均考试(含笔试、口试) fP4P'eI w<!,mL5 N 第一外国语为英语语种的,第二外国语可作为选修课。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语种的,第二外国语为必修课。 @UdF6:T -UidU+ES; 2.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专业课考试内容,可考试或提交一篇理论联系实际的论文,对其学习进行考核并评定成绩。 _>`9]6\& 4,:I{P_>6B 3.基础理论和专业课考试内容,要根据环境科学和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博士生应具备的学科知识确定,考试时间为2-3小时,考试方式可以口试、笔试或提交读书报告,考试委员会由3-5位研究员组成,将考试成绩报研究生教育管理部备案。 "eTALRL'o .3_u5N|[=W 4.选修课由任课老师组织考试或考查,文献综述由导师评定成绩。 i qxMTH#! nJv=kk1|o 5.学术报告和学术活动按登记表记成绩。 Q
-$)
H;, pV8tn! 七、学术论文发表的要求 G^h:#T n
ei0LAD 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要求见《学位论文答辩资格科研成果要求》。 H-e$~vEbP 八、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KfVsnL_ &J9 + 5L8 博士生入学后,应始终参加科研工作,在科研工作中学习,并培养和锻炼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科研道德和作风。首先在导师指导下,明确研究方向,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选择课题,提出科研方案。入学三个月内确定论文题目方向,在导师指导下拟定论文结构和科研计划。在论文中期接受所内考核,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论文工作正常进行。 T3=h7a %= #d[Nm+~ko (一)学位论文的工作过程 1]0;2THx c}S<<LR 1.文献综述。 z8kebS&5 =6\^F i 2.一般在第二学期进行开题报告。备案后的开题报告不经学位委员会批准不得随意更改论文内容。 2auJp
. *(vh | 3.按学位论文计划进行野外考察,收集资料、分析和实验工作。 54WX#/<Yik W<^t2 j' 4.完成论文,进行答辩。 #>G:6'r QAo/d4 (二)博士生论文的要求 gWj r|m< :}#)ipr 1.论文选题应是学科前沿领域或结合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课题,应符合研究所学科方向和导师的研究方向。 Jo;&~/V
&F7_0iAP( 2.论文要有创新性,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并体现出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内涵。 v/~&n `h :!^"G 3.博士学位论文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生独立完成。论文内容必须符合博士论文结构、内容的要求,与课题研究报告有重要区别。 _ 3>E+9TQ {gu3KV 4.博士生应在研究室举行的学术会议上做论文阶段报告,汇报论文工作的进展情况,由博士生导师组织的专家小组对论文进展情况进行评价。 hRB?NM Ke:EL;*8k 九、中期考核 }Cfl|t<5f ndN*X' 博士生进入第三学期,对其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学位论文和工作进展等进行考核。 /D|q-`*K !RwhVaSh 考核内容: 74
)G.! %`]!atH 1.基础理论、考试时间为二至三小时,笔试。成绩合格者,方能取得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资格。 ,|zzq@fk y|0/;SjV 2.学位论文考核 CsT&}-C f2Xn !]o (1)提交中期考核报告。 .ej+?QYwC d9jD?HgM( (2)宣读报告并回答专家的质疑。 H
FyQ$pbBU t"J{qfNs 合格者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不合格者延期毕业或退回硕士培养或取消研究生学籍。 ~d\V> cZoj|=3a 十.博士生论文答辩 6;!)^b b&_Ifx_YF 1.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一个月,向研究生教育管理部提交学位论文5--7份,由研究生教育管理部统一寄送国内同行专家盲审评议。如有一人对论文持否定意见时,由学位委员会再增聘2位评议人进行评审,如有2人对论文持否定意见,则本次申请无效。 qJonzFp7 # SJJ@SM 3.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7名教授组成。成员的半数以上应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成员中必须包括2-3位外单位的专家。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一般由资深教授担任。 b"trg {e pAA)?/&oKV 4.论文答辩委员会根据答辩的情况,做出建议授予博士学位决议。决议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获三分之二以上同意票方可通过。决议经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后,报送学位评定委员会。 p__N6a vE#8&Zq 5.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不合格者,经论文答辩委员成员半数同意,可做出半年后至二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答辩一次的决议。 H=Cj/jE Y8lZ]IB
6.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认为申请人的论文虽然未达到博士学位的学术水平,但已达到硕士学位学术水平,而且申请人又尚未获得过该学科硕士学位的,可做出授予硕士学位的决议,报送学位评定委员会。 '+g[n %" l; 十一、制定培养计划 tW-[.Y -M, 2_M+o]Z^ 指导教师应依照培养方案的要求制定每个研究生的具体培养计划,培养计划应对学生必须达到的要求,指导方式、方法和学位论文等做出具体规定,于研究生入学后三个月内由导师填写上报研究生教育管理部。 mtE+}b@(!& QSM3qk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