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VIP 上传考博资料 您的流量 增加流量 考博报班 每日签到
   
主题 : 社会心理学知识要点1
级别: 初级博友
显示用户信息 
楼主  发表于: 2009-09-03   

社会心理学知识要点1

第1节:概述 @WP%kX.?  
第一单元研究对象和范围 (教程第56页-57页) B2,JfKk/  
知识点: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8:jakOeT  
1.心理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怎样受他人存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一门学科。(识记) lA,*]Mr~  
2.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研究,以群体生活的心理为基础。(识记) I1!m;5-c9k  
3.介于心理学和社会学之间的定义:社会心理学应着重对社会关系、社会情境、个体的心理反应以及个体内在的心理因素的研究。 sF1j4 NC  
U9h@1:  
参考概念:沈德灿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侯玉波,《社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3,P2)。 y@\J7 h:  
参考书:侯玉波,《社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3,P2 章志光,金胜华,《社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4,P12-22。 &Tk@2<5=  
d? 4-"9Y  
知识点: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 R9InUX"k  
1.社会行为 E~ 1"Nh  
2.社会心理 J;Veza  
  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即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导向作用的心理活动。要点:社会行为(领会) =B"^#n ;  
  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它包括群体的决策行为、建设性及破坏性行为与个体的习见行为,以及人际之间的合作与竞争等。社会行为及其发展取决于个体及其所处情境的状况。 Hq "l`  
  勒温提出著名的公式:B=f(P,E)   B—行为;P—个体;E—个体所处的情境;f—函数关系 9l}G{u9a  
  其意义是,行为是个体及其情境的函数,即个体行为是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勒温指出,“要理解和描述行为,人和他所处的境必须被看成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因素群。” SHN'$f0Mb  
知识点:社会心理 )%~<EJ*&Z  
3.宏观的社会层面学的研究范围(详见教材57页) zE]h]$oi  
1.微观的个体层面 }N W01nee  
2.中观的群体层面情 "ac$S9@~  
f9La79v  
第二单元 社会心理学简史(教程第57页-60页) h3P^W(=&  
知识点:美国学者霍兰德的“三阶段理论”,即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划分为哲学思辨、经验描述及实证分析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也就是社会心理学的启蒙期,形成期及确立期。(识记)  $ 1v'CT  
kTm>`.kKJ=  
知识点:哲学思辨阶段 GqD_6cdh   
^"EK:|Y4%K  
知识点:经验描述阶段 7oZtbBs]M  
BVv{:m{w  
知识点:实证分析阶段 RV_+-m{]  
第三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教程第60页-64页) n{xL1A=9  
知识点: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详见教材60页) "$PX [:  
1.客观性原则 ^THyo hK  
2.系统性原则 vABUUAo!Jr  
3.理论结合实际原则 Oq*=oz^~1  
4.伦理原则 5ii:93Hlj  
要点:伦理原则(识记) OQh4 MN#$  
1.研究者必须采取保护被试的措施和步骤; ~a` vk@8  
2.在制定研究计划时,研究者应评估其道德可接受性; *&~wl(+O=  
3.在研究进行前,研究者应向被试说明研究计划的主要部分,并征得其同意参与; - *~~ 00w  
4.在特殊情况下的欺瞒须经批准,并在事后向被试说明,求得理解; .?*TU~S  
5.被试有退出研究的自由; ZMmf!cKY:'  
6.对被试提供的资料应加以保密。如公开发表,须经其同意。 qt4^e7 o  
知识点: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详见教材60-63页) =;y(b~  
1.观察法(应用) 's 'H&sa  
2.调查法(应用) ]$i~;f 8I  
3.档案研究法 TqTz  
4.实验法 p+; La  
要点:观察法 (领会)(详见教材60-61页) -9^A,vX  
1.自然观察: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观察,其特点是对所观察的行为尽可能少地干预。 #qg(DgH 7  
2.参与观察: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存在互动关系,这种观察叫参与观察。即观察者作为被观察者群体的一员进行的观察。 %S]g8O[}nl  
要点:调查法(应用)(详见教材61-63页) Pm!/#PtX  
1.访谈法: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口头交谈来收集资料的方法叫做访谈法。 tz dh3\6F  
(1)特点 IHvrx:7   
(2)分类     B),Z*lpC  
  结构访谈与非结构访谈:前者是标准化访谈,即按统一要求,依照有一定结构的问卷进行的正式访谈;后者的访谈提纲是一个粗线条式的,访谈者可视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与调整。结构访谈的优点是结果易于统计分析但灵活性较差。 0:q R,NW^#  
  直接访谈与间接访谈:前者是面对面的访谈;后者是访谈者通过一定的中介进行的,常见的有电话访谈等。直接访谈不仅能获得言语信息而且还能得到非言语信息,因而有助于对结果的解释与分析,但这种访谈对访谈者的要求较高,花钱较多;间接访谈的优点是,搜集资料用时相对较少,花费较小。 to#N>VfD  
(3)访谈过程与技巧 gkL{]*9&%  
  准备工作 9y(491"o  
  接近被访谈者   iBaz1pDc  
  应对拒绝的技巧   lq }g*ih  
  谈话和提问的技巧 B:=VMX~GE  
  追问技巧 _"G./X  
2.问卷法 pW1(1M)[%Z  
  (1) 特点标准化程度较高,整个过程严格按一定原则进行从而保证研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避免主观性及盲目性;收效快,能在短期内获得大量信息。 c@/K}  
  (2)类型 m+9~f_}  
  (3)问卷的结构 )l[bu6bM  
  (4)问卷设计的原则 6uKS!\EY|  
要点:问卷设计的原则(识记) $&jte _hv  
  目的性原则 设计问卷时要明确并紧密围绕研究目的。 Q+a"Z^Z|  
  全面性原则 设计问卷时要全面考虑问卷内容的构成,在提问语句及答案设计中要尽量穷尽相关内容。 8KHT"uc'*J  
  非歧义性原则 设计问卷要使被调查者能正确理解,避免出现歧义。 -&JQdrs  
  非暗示性原则 设计问卷时,调查者力求避免对被调查者的暗示与诱导。 p^*A&7d:P  
Qkb=KS%z  
第四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教程第64页-68页) }b=Cv?Zg$m  
知识点: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详见教材64页) p d(W(-`8!  
1.社会学习论 8=,-r`oNy  
2.社会交换论 @~8*  
3.符号互动论 ?z0N- A2C2  
4.社会认知论及场论 ^wxpinJ>  
5.精神分析论 -~v1@  
要点:社会学习论(领会) Zgt(zh_l  
  试图用行为主义解释人们社会行为的学说叫社会学习论。行为主义主要的理论假设是,先前的学习对现在的行为有决定作用。 )%vnl~i!  
1.简史 lGpci  
  社会行为(识记):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包括群体的决策行为、建设性及破坏性行为与个体的习见行为,以及人际之间的合作与竞争。 {.o@XP,.  
2.学习的机制 z4{ :X Da  
3.观察学习 oMHTB!A=2  
要点:社会交换论(识记) d;.H 9Ne  
  主张从经济学投入与产出关系的视角研究社会行为的理论。重点强调,“人们之间的互动是物质与非物质的一种交换”。 *cAI gO7  
;"|QW?>$D  
符号互动论(识记) ?}"39n  
  主张从与他人处于互动关系的个体的日常情境研究人类群体生活德,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ZY=a[K  
y3OF+;E  
社会认知论及场论(识记) Eo>EK>  
  强调个体认知过程在其行为中的重要性的社会心理学理论派别。没有统一的理论体系。社会认知论的基本观点主要是,个体并不是被动面对客观世界的各类事物,而是把自己的知觉、思维和信念组织成简明的有意义的形式。无论情境怎样复杂,人们都能把某种意义赋予它。这种组织、认知和解释,对个体在社会情境的行为影响很大。 58P[EMhL  
a!B"WNb+  
精神分析论(识记) pT/z`o$#V  
  奥地利著名学者弗洛伊德在治疗神经症及精神病的临床实践中创立的一种学说,后来发展为一种强调潜意识过程对人的行为有决定作用的理论,亦称深层心理学。 9J$-E4G.M  
CD[}|N  
要点:紧张与冲突(领会) c3.; o  
  心理生活空间中,一个区域处于与周围区域相对平衡的状态称作紧张;冲突是“近乎相等的强场力的对立状态”。如果内外刺激使某一区域平衡状态被打破,个体为恢复平衡,在心理生活空间寻求满足需要的目标,释放能量,驱动行为达到目标。如目标能满足需要是正诱发力,使个体趋向目标;反之则为负诱发力,使个体回避目标。冲突有三种类型即双趋冲突,双避冲突与趋一避冲突。   H{hzw&dZ<P  
(D0\uld9  
人格结构(领会)     F}?4h Dt  
  三个层次:本我、自我与超我。 v UhgM'  
  本我 存在于无意识中的本能、冲动与欲望构成本我,是人格的生物面; m UUNR,  
  自我介于本我与外部世界之间,是人格的心理面。自我的作用是,一方面能使个体意识到其认识能力,另一方面使个体为了适应现实而对本我加以约束和压抑; Lg{M<Q) 4  
  超我是人格的社会面,是“道德化的自我”,由“良心”和“自我理想”组成。超我的作用是指导自我、限制本我。在正常情况下,三者相对平衡,个体能得以适应环境和现实。 3,-[lG@o  
JJK-+a6cX  
第 2 节:社会化与自我 : 0Z\-7iK  
第一单元 社会化(教程第69-71页) 'qJ0338d#U  
+QNsI2t;r  
知识点:社会化概念(识记) }=Ul8 <  
  涉及社会及个体两方面。从社会视角看,社会化即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从个体视角看,社会化即个体与其它社会成员互动,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按社会化的发展阶段划分,有早期社会化(儿童及青少年时期)、继续社会化(成人期)。 l=ZD&uK  
  社会化过程,传统观点认为到成人期即告结束,而现代观点则主张,社会化伴随人的一生,即终生社会化。 ,Oe:SZJ>  
  再社会化(识记) zd/kr  
  由于社会急剧变化,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其中包括对早期社会化及继续社会化过程中没有取得合格社会成员资格的个体的再教化。 sou~m,#  
2T(7V[C%9  
知识点:社会化的内容(识记) cQ |Q-S  
1.教导社会成员掌握生活与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U~USwUzgY  
2.教导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范 -V-I&sO<  
3.教导社会成员树立生活目标,确定人生理想 sUU[QP-  
4.培养社会角色 xkv%4H>  
知识点:社会化的条件(识记) '$),i>6gJ  
1.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即有一个不能独立生活的童年时期,这是个体接受社会化最好时期,也是社会化的基础; c0Pj})-  
2.人类具有超越本能的能力。  3?&v:H  
R9!U _RH  
知识点:社会化的载体(识记) .>z1BP:(  
1.家庭 V0BT./ B\<  
2.学校 hz*T"HJ]t  
3.大众传播媒介 iD* Hh-  
4.参照群体 DQ30\b"gU  
eL~3CAV{  
知识点:政治社会化 -+Ot' ^  
8&M<?oe  
知识点:道德社会化(领会) O-[  
  个体将社会道德规范逐渐内化,成为自己行为准则的过程。它有三个方面: FSm.o?>  
  1.道德观念与道德判断:这是道德中的认知成分。皮亚杰认为,道德判断是从他律到自律,从效果到动机。 bX$1PY X  
  2.道德情感:伴随道德观念的内心体验。道德情感的形式可能是直觉的体验,也可能是形象的体验亦可能是深层体验。道德情感的内容是指爱国情感、劳动情感、集体荣誉感、正义感等。 _",< at  
  3.道德行为:个人对他人与社会有道德意义的行动。高水平的道德行为来自道德习惯的养成。 4\5i}MIS0  
:P/VBXh  
知识点:性别角色社会化(识记) ;i\N!T{>  
  家庭对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是通过性别期待与认同、模仿的机制实现的。 #/o~h|g  
i1XRB C9  
知识点:语言社会化(识记) , ^K.J29  
  个体社会化是从掌握语言开始,全部社会化是以语言社会化为前提的。语言是人们相互理解的手段,个体掌握一种语言后,才能接受社会习俗和态度,并以此塑造自己的人格。语言是个体联系他人与社会的纽带;同时,语言集中反映了文化,掌握某种语言的过程就是社会化的过程。因为语言中蕴含的知识、规范与观念必然对掌握这种语言的个体产生深刻的影响。语言社会化在个体社会化中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 /# ]eVD  
Km $o@  
第二单元 社会角色及其理论(教程第71-73页) "w%:5~u 9  
e5 L_<V^Jo  
知识点:社会角色的概念(识记) ?_d6 ;  
  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它是对在特定地位的个体行为的期待,是社会群体得以形成的基础。 CgmAxcK  
  社会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个体都在此舞台上扮演一定的角色。人们在社会互动中演戏和表现自己,把握自我形象,达到一定目的。 1O< 6=oH  
知识点:社会角色的分类 PPH;'!>s"  
知识点:角色扮演过程(识记) 0&j90J$`  
1.角色期待 m$=}nI(H  
  个体承担某一角色,首先遇到的是他人与社会对这一角色的期待,即社会公众对其行为方式的要求与期望。如个体偏离角色期待可能招致他人的异议或反对。 `MCiybl,&P  
2.角色领悟 IHdA2d?.]  
  对角色的认识和理解往往是按他人的期待不断调节自己的行为并塑造自己来进行的。 Te L&6F$  
3.角色实践 @B (oq1i@  
  角色期待与角色领悟的发展是个体实际表现的角色。 mjWU0.  
P*BRebL:  
知识点:角色失调(领会) Qy0w'L/@  
  个体在角色扮演中产生矛盾、障碍,甚至遭遇失效。常见的角色失调有四种: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及角色失败。 hdCd:6   
.FHk1~\%z^  
第三单元 自我、身份和自尊(教程第73-76页) y ;Cs#eo  
Y4 HN1  
知识点:自我(详见教材73页) RW+u5Y  
1.自我的概念; MGsQF#6]  
2.自我的结构; 6T'UWh0S  
3.自我概念的功能; EN\cwa#FU  
4.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Hz GwO^tbK  
5.自我概念的测量; /]3[|  
要点:自我的概念(识记) 2I [zV7 @t  
  自我,亦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 HTT&T9]  
  镜我(领会) }W8A1-UF  
  自我概念是他人判断的反映。我们所隶属的社会群体是我们观察自己的一面镜子。自我概念是个体认为他人是如何“看”我的。 #4O4,F>e  
要点:自我的结构 (识记)(详见教材73页) b(GV4%  
1.物质自我 yy8-t2V  
物质自我是其它自我的载体。个体如何看自己身体的层面; jeWv~JA%L|  
2.心理自我 K< *6E@+i  
  心理自我是个体态度、信念、价值观念及人格特征的总和,是个体如何看自己心理世界的层面; xyL)'C  
3.社会自我 XQ}J4J~Vm  
  社会自我处于社会关系、社会身份与社会资格中的自我,即个体扮演的社会角色,是自我概念的核心,社会如何看待个体(又被其意识到)的层面; \)N o?fB  
4.理想自我 ]nUrE6  
  个体期待自己是怎样的人,即在其理想中,我该是怎样的人。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往往是个体行动的原因。 yO1 7C  
5.反思自我 BA: x*(%~  
  个体如何评价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看法。这是自我概念反馈的层面。 o@zxzZWg  
知识点:身份(详见教材74页) =WT$\KYGv  
1.身份的定义 z;>$["t]6  
2.身份的特点 9KU&M"Yq&i  
要点:身份的特点(识记) xKSQz  
1.客观性   b!@PS$BTxq  
  指的是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这种地位是他人与公众认可的,因而是客观的; a{T.U-0   
2.主观性 m}wn+R  
  身份以自我概念为表现形式,因为自我概念可以理解为个体对自己身份的意识; losqc *|  
3.多重性 pNb2t/8%%  
  个体在社会中往往具有许多身份,因为每一个体都有一个以上的社会地位;至于个体的处境的多重性更是显而易见的; xUdGSr50  
4.稳定性 v;<gCzqQh  
  某些身份如出身、民族、性别等是终生不变的;有些社会身份在一定时期也是相对稳定的。身份的稳定性对个体的心身健康与行为一致性是很重要的。在社会转型时期,由于社会关系的急剧变化,个体的社会地位往往有较大改变,个体可能失去自我。如失去时间较长,程度较重,对其心理健康是有害的; gPKf8{#%e  
5.契约性 + Umsr  
  现代社会,特别是以市场经济为主的社会,身份是一种社会契约,它所规定的权利、义务个体应予履行。 #-;W|ib%z  
知识点:自尊(详见教材75页) 6#+&/ "*  
1.自尊的概念; C>+n>bH]L  
2.影响自尊的因素; &!CVF  
3.自尊的测量; T o["o!(;z  
要点:自尊的概念(识记) d^}p#7mB\  
  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自尊水平是个体对每一角色进行单独评价的总和。 o%?)};o  
要点:影响自尊的因素 (识记)(详见教材73页) #-'`Yb w  
1.家庭中亲子关系的影响 GGuU(sL*  
  以下亲子行为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高自尊:对孩子表现出慈爱、有兴趣、接受与卷入;对孩子的要求,前后一致,双亲一致;尊重孩子,给予一定的自由;说服而不是体罚孩子。 Qfm$q~`D^W  
2.行动表现的反馈 4?+K `  
  特别是成功行为的反馈可提高个体自尊水平。 Da(k>vR@4  
3.选择参与和扬长避短 ZG^< <V$h  
  选择那些适合个体,能取得成就或成功的活动,因为这些活动能使个体获得的行动表现是正反馈,有益于增加尊。 d-~V.  
4.根据相似性原理 [~{F(Le  
  正确进行社会比较 在社会比较中如何选择坐标系是极重要的。根据相似性原理,选择地位、身份相似的人与之比较,将使个体处于恰当的位置,会增加自尊。 2o?j{K  
AZ3T#f![L@  
第 3 节:社会知觉与归因 MIZdk'.U  
第一单元 社会知觉(教程第76-78页) RK!9(^Ja  
kg^0%-F  
知识点:社会知觉(识记) |0i{z(B  
  社会知觉与普通心理学的知觉的含义有所不同。后者是指个体对直接作用于自己的客观刺激物整体属性的反映,不包括想象、判断等过程;前者则包括整个认知过程,既有对人外部特征的知觉,又有对人格特征的了解以及对其行为原因的判断与解释。  =1Sny7G  
0/ su`  
知识点:社会知觉的原因 :|W=2( >  
1.对他人表情的知觉 %P0  
2.对他人人格的知觉  rexf#W)  
3.对人际关系的知觉 n2mO-ZXud  
4.对行为原因的知觉 }%u #TwZ  
知识点: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 UOZ+ &DL,L  
1.认知者的经验 So&gDR;b  
2.认知者的动机与兴趣 +7gd1^|$e  
3.认知者的情绪 QR&e~rks  
要点:图式(识记) N\PdX$  
  所谓图式,是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网络。个体进行社会认知时,它对新输入的信息起解释作用,如果脑中没有解释新信息的图式,则要形成另外的图式。 y u'-'{%  
  图式的作用: F LWVI4*  
1.影响个体对他人的知觉 ;?/5 Mr  
  个体知觉他人,所看见的是其想看见的东西,即用图式解释知觉对象; >aA M&4  
2.影响对注意对象的选择 h+W$\T)  
  个体知觉他人,往往与图式有关的信息处于注意中。对注意对象的选择,认知者未必能意识到。 ^bv^&V&IB  
3.影响记忆 SZKYq8ZA)V  
  个体知觉他人能记住的,是其以前知道的东西。 Cy[G7A%  
4.影响自我知觉 s\;/U|P_  
  认知者如果建立了自我图式,就会据此加工有关自己的信息。自我图式是个体在已往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对自己的概括认知。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描述
快速回复

验证问题:
免费考博论坛网址是什么? 正确答案:freekaobo.com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