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病理生理学(博士) ]@Y8 !
,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8分) <|cnQj*
1.核黄疸 @*]l.F
2.肺性脑病
kQ7$,K#
3.死腔样通气 L{jJDd
4.无复流现象 NeAkJG=<
5.氮质血症 S_/9eI~X
6.SARS X^ckTIdR
二、名词比较(每题6分,共12分) I 8vv
1.parallel hyperplasia and series hyperplasia K*&M:u6E
2.病理过程和病理状态 Ehi)n)HhG"
三、判断题(共5分) L^i=RGx
1.氰化物中毒会导致组织中毒性缺氧。 Q1jU{
2.低血钾时机体一定缺钾。 $h`(toTyF
3.肝性脑病系肝功能不全继发神经精神障碍,故属MODS。 nDuf<mw
4.ARDS时必定有二氧化碳潴留。 <nlZ?~%}
5.我国目前临床实践中法律认可的死亡标志是脑死亡。 ^e:C{]S=
6.急性高血钾症时可因超级化阻滞而发生肌肉弛缓性麻痹。 GmP)"@O](;
7.低渗性缺水时机体丢失的是低渗液体。 T]-yTsto
8.休克患者的心输出量均有所减少。 {a^A-Xh[u
9.动脉血氧容量大于静脉血氧容量。 8@]*X,umc
10.新生儿黄疸都是生理性的。 Jz7a|pgep
四、选择题(每题0.5分,共5分) w`=_|4wFw
1.易发生外周循环衰竭的是①低渗性缺水②高渗性水③等渗性缺水④水中 毒⑤脑水肿 M #'br<]
2.心肌向心性肥大一般发生于①输液过量②高血压③严重贫血④动-静脉瘘 ⑤甲亢 KY
34Sc
3.左心衰竭引起呼吸困难的机理主要是①交感兴奋呼吸中枢②H+对呼吸中枢的刺激③肺淤血水肿④PaCO2升高对呼吸中枢的刺激⑤缺氧反射性刺激呼吸中枢 g
NF8&T
4.各种慢性肾疾病产生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共同发病环节是①肾缺血②肾中毒③肾血管梗塞④肾小管阻塞⑤肾单位广泛破坏 6r!
Y ~\@
5.PH降低,AG=12,PaCO2=40mmHg通常提示发生了①代谢性碱中毒②呼吸性酸中毒③呼吸性碱中毒④内生酸增多导致的代谢性酸中毒⑤HCO3-丢失导致的代谢性酸中毒 Ls{z5*<FM
6.产生内源性致热原最多的细胞是①肝细胞②脾淋巴细胞③中性粒细胞④嗜酸性粒细胞⑤单核细胞 ~\kJir
7.下述哪种激素分泌增多会导致水中毒①甲状旁腺②甲状腺素③抗利尿激素④肾上腺素⑤醛固酮 .Uq?SmK
8.对诊断循环性缺氧最有价值的血氧指标是①血氧容量②血氧含量③血氧饱和度④动脉血氧分压⑤动-静脉氧差 5OeTOI()&5
9.心肌抑制因子的实质是①K+②H+③内毒素④脂多糖⑤活性小分子多肽 s3qWTdM
10.在诊断呼吸衰竭时,最全面正确的血气分析结果是①PaO2<60mmHg或伴有PaCO2正常②PaO2<60mmHg或伴有PaCO2异常③PaO2>50mmHg或伴有PaCO2正常④PaO2>60mmHg或伴有PaCO2<40mmHg⑤PaO2<60mmHg或伴有PaCO2>50mmHg @)PA9P |
五、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sy>_
1.急性低钾血症对心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心肌的兴奋性 _____ ,传导性 _____ ,自律性 _____ ,收缩性 _____ jXA!9_L7
。 gw~%jD-2
2.细胞膜上调控Ca2+内流的钙通道主要有: _____ 、 _____ 和 _____ 。 uT'_}cw
3.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的基础是 _____ 。而 _____ 和 _____ 是其重要的发病环节。 (Cjnf
a 2
4.就酸碱平衡而言,所有呼吸衰竭患者均可发生程度不等的 _____ ,其主要原因是这些患者 _____ n@n608
。在此基础上呼吸衰竭患者有可能合并发生 _____ 和 _____ ,甚至发生 _____ 。 ?&;d#z*4
5.引起心室顺应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_____ 和(或) _____ ,心室顺应性下降可通过 _____ 、 _____ 、 io:g]g
_____ 诱发或加重心衰。 88}+.-3t$
六、论述题(每题10分,共50分) b ~DtaGh
1.细胞死亡有哪些形式?不同形式的细胞死亡有何差别? fm$eJu
2.诊治功能性肾衰与器质性肾衰的基本原则及其病理生理依据。 n][/c_]q
3.辨别休克、感染性休克、SIRS等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j.FA!4L
4.MODS发病形式的不同类型。 _Gs*4:
5.某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因上腹部不适呕吐而急诊入院。实验室检查结果:PH7.40,PaCO2 44 mmHg, W}m-5L
[HCO3-]26.4mmol/L, [Na+]142mmol/L, mr:;Wwd
[Cl-]96.5mmol/L,分析其酸碱平衡紊乱类型并说明判断依据。 Q#C;4)e
附:代偿预期计算公式(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