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别: 初级博友
显示用户信息
UID: 181978
精华:
0
发帖: 3
流量: 0 M
威望: 13 分
介绍博友: 1 个
人民币: 0 元
好评度: 0 点
注册时间: 2017-03-01
最后登录: 2017-03-08
|
第八章 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
第二节 认识的辩证过程 一. 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 A*n '"+_ 二. 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 Al$"k[-Uin 三. 认识过程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xaoaZ3Ko 四. 主体因素和非主体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_Eq:Qbw# bNFX+GA/ 展开: *Mg=IEu-6[
一.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感性 理性) '@AK0No\W 1.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形式、特点。 Zul]ekv 2.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相互关系 Mn7 y@/1 ①关系的表现 M_T$\z;, ②学习这一关系的意义 Vhz?9i6|g^
到实践中获得大量丰富的感性材料 VMad ]bEf 3. 实现第一次飞跃的条件 S%Pk@n`z] 对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抽象 KVtnz
二.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理性 实践) {Ylj]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5
|r3i \ 1.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更加重要 , j'=sDl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CYv> 2.实现第二次飞跃的条件: $Fc*^8$ryC 第一,理性认识应该是正确的 +SrE 第二,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D4Uz@2_ 第三,理论要与群众相结合 _AI2\e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无限发展 }!Qo
wG 1.人类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 9{70l539 2.为什么人类认识运动要不断反复、无限发展? ]pB0b JAt 3.人类认识运动辩证过程说明了什么? .{5)$w> 四.主体因素和非主体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gBYL.^H^l (学生读书,参看教材P146—P148) 'bY^=9&| q,aWF5m@ 第三节 认识的真理性及检验真理的标准 一.真理及其客观性 _?1< 二.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及其关系 =bN[TD 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r~~1BnpHm 四.认识论与思想路线的一致性 ^w8H=UkP!+ 展开: r5lp<md
一. 真理及其客观性 L.U [eH
1. 真理的含义及其本性 eK/[
jxNO %L/Wc,My
内容客观 FxM`$n~K 2. 真理的客观性 zclt2? 检验标准客观 )uwpeq$j7l 3. 真理和谬误及其相互转化 o6xl,T% ①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歪曲反映 Va(R*38k ②产生谬误的原因 SQ>.P ③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Ywr^uy1V,/ 对立: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Z(/jQ=ozQ 统一: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J^n(WnM*F
第一,真理是具体的 jl3RE|M\<
真理 谬误 第二,真理是过程 -M%n<,XN0 第三,真理是全面的认识 h(GgkTj4+ jTSw 0\}
第一,谬误是具体的 @L{HT8utK3
谬误 真理 第二,谬误是真理的先导 {s=QwZdR 第三,在批判谬误中发展真理 [K&O]s<Y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q/70fR7{v 1.真理的绝对性 c!{.BgGN 包含两方面的含义:第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标志着主观同客观的相符合,都包含着不依赖人和人类的客观内容。第二,人类的认识按其本性来说,是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r4US or 2.真理的相对性 r'{p
Tgm# 包含两方面的含义:第一,任何真理都是对整个世界某一领域、某一方面、某一过程的正确反映,人类已经达到的认识在广度上总是有限的,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还有许多领域和许多事物没有被认识。第二,从特定事物或现象来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只是对该对象及其本质和规律一定方面、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正确反映,即对事物的反映的深度总是有限的,具有近似正确的性质。 fJc,KZy 3.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辩证统一的 &vdGKYs 6 对立:二者是同一真理的两重不同属性 kj@#oLd% 统一:相互渗透 =J0FT2 d 相对真理不断向绝对真理转化 u"X8(\pOn 4.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Zm&Zz^s 第一,它指导我们树立起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态度 @8n0GCv 第二,是我们反对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思想武器 1m}'Y@I 三.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Q3Go8b4HJ 1.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vDT^|2SF a.是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uZd)o
AB b.正确的理论和逻辑证明都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又决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z32%k 2.1978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讨论的意义。 ou,W|<% 四. 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 0 I;>du 1.党的思想路线的含义 k(%RX_]C 2.思想路线与认识论的一致性 4sNM#]%| 第一,认识论是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Vv ;NA/ 第二,思想路线是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97F$$d54T 3.实事求是的哲学体现: wT*`Od8w 第一,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9L!Vj J 第二,是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h>bmHQ 第三,自由和必然的统一 Z# 7HuAF{] 第四节 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i,;Q (学生读书,参看教材P175—P183) <KHB/7 一. 辩证思维方法是理性思维的基本方法 I0Wn?Qq=@ 二. 归纳和演绎 O}#*U+j 三. 分析和综合 2z )h,<D 四. 抽象和具体 &(Xp_3PO 五. 逻辑和历史的统一 "UVV/&`o 6JK;]Ah 本章思考题 Fo~C,@/Qt 1、 如何理解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Szwa2IdI. 2、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怎样? &,NHk9.aq 3、 简述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W%vh7>. 4、 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形式和特点。 ;&J
MBn]J 5、 实现第一次飞跃的条件是什么? 0FEb[+N 6、 为什么第二次飞跃更重要? \ZCc~muR 7、 什么是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该原理有何意义? 8、 什么是真理?为什么真理是客观的? 9、 简述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10、简述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含义。 ^z0[{1 11、如何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Ll 联系实际的问题 U$0#j 1、 试用实践与认识相统一的原理,说明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的一致性。 x`C; 2、 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说明1978年对实践标准问题讨论的历史意义。 eN}FBX#' 3、用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关系的原理说明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twBFhS7k ?P"ht {d^&$
~ nSd?P'PFg (`>4~?|+T ';b/D 173/A=] $7|0{Dw 第五章 社会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 本章共有两节 IybMO5Mwn 第一节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A!iV iX &y 第二节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zFQxW4G 重点:第一节,第二节的第三个问题 `'
6]Z* VQqEsnkz 第一节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一.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NSM-p.I9 二. 唯心史观的表现形态及其局限性 :Q&8DC#] 三. 唯物史观创立的伟大意义 3(FJ<,"D} 四. 劳动发展史是解开社会发展史的钥匙 8
wC3}U }tj@*n_ 展开:
"v^Q
! 一.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KV]] 1.什么是历史观 <VgnrqF6: 人们对社会历史中根本性问题的观点和看法 P8;|>OLZ)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s2s@Mx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z
@<`] b.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m=j7 vb 3.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的关系 bU_9GGG| 二. 唯心史观的表现形态及其局限性 qZA?M=NT?
1. 唯心史观的表现形态 JH<q7Y6!y 唯意志论 xPsuDi8u 宿命论 Pi)`[\{ 2.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唯心史观独占统治地位 lR;<6 a.旧的历史理论的缺陷 bO^%#<7 b.唯心史观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根源 s u![ST( 三.唯物史观创立的伟大意义 0)9GkHVu( 第一,唯物史观的创立,实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法的历史观的高度统一,使唯物主义哲学发展成完备的彻底的科学体系。 cWh Aj>?_Q 第二,唯物史观的创立,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d \0K3=h 第三,唯物史观的创立,为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R2u[IVZW:- 第四,唯物史观的创立,对工人阶级政党正确地认识社会生活中的复杂情况,把握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制定出符合客观规律发展要求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成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 rmWG9&coW 四. 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 i,* DWD+ 1. 劳动的含义 O6boTB_2 劳动是专属于人和人类社会的范畴,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过程,是人类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其根本的标志在于制造工具。 }$g5:k! 2. 劳动是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和源泉 M#
S:'WN 第一,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 Cn+TcdHX 第二,劳动是人的社会本性和社会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1v,4[;{ }Y<(1w 第二节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 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_0Wdm* 二. 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J,P7k$t2vv 三. 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6=|Q>[K 四. 交往实践及其形式与交往关系 bpKb<c 五. 人类社会及其历史的本质特征 )RA7Y}e|m zb:p,T@5 展开 n;2W=N?y 一. 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P197—P199) UW)k]@
L 1) 地理环境的含义 JX>_imo
2) 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7j._3'M=Kc 二. 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P200—P202) 7\5 [lM 1) 人口因素的含义 mxDy!:@= 2) 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LTFA2X&E= 三. 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P202—P204) ihs@
'jh 1) 生产方式的含义 okr'=iDg 2)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4Anh1,js 四.交往实践及其形式与交往关系(P204—P207) %Z.>)R4 1) 交往的含义和形式 fa"eyBO50 2) 交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eg]8kV 五. 人类社会及其历史的本质特征 X~n Kuo 1) 在社会本质问题上的错误观点:神学历史观、唯心主义历史观、自然主义历史观 \XmtSfFC 2)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d+"KXt5CV 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 %qN8uQx 第二,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rP#@*{";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d(
6
) 3) 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A}[Lk#|n pE15[fJ` 本章思考题 evtn/.kDR 1、如何理解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4}#*M2wb 2、简述唯心史观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根源。 +ZGOv,l 3、如何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意义。 ITq+Hk
R 4、简述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r\_aux^z 5、为什么说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F\&?B1. 6、为什么说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vjbot^W9 9 Q].cDe[ 第六章 社会基本结构与文明 本章共有四节 NL2n\%n 第一节 社会经济结构与要素 E/AM<eN 第二节 社会政治结构与要素 9-p d{Z~l 第三节 社会文化结构与要素 v }P~g 第四节 文明进步与社会发展 (|O;Ci 本章重点: 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 _v]I6<!5U 本章难点: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 ~x>IN1Vci ki}Uw# 第一节 社会经济结构与要素 一. 生产力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d5sGt# 二. 生产关系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cDE?X o'! bFJmXx& 展开: nb?bx{M 一. 生产力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vP&*(WfO) 1. 生产力的内涵 7_q"%xH 生产力是人类解决社会同自然界矛盾的实际能力,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使其适应人类社会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简单说,生产力就是人们改造自然以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是标志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实际程度和实际能力的哲学范畴。 9chiu%20 2. 生产力的要素 *4A.R&Vu 社会生产力是由各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其基本要素包括具有一定生产能力、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以及引入劳动过程中的劳动对象。 9n@jK%m 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是构成生产力的三个独立的基本的实体性要素,但并未把生产力的复杂系统包括无遗。在现代社会的生产力中,科学技术这种非独立的附着性、渗透性要素或智能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0r+-}5aSl5 科学技术不是生产力的独立要素,但它可以渗透到、凝聚到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当中,转化为直接生产力。 H]@Zp"7 第一,科技与劳动者的结合和渗透,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 \k;raQR4t* 第二,科技在劳动资料中的凝结和渗透,使生产工具不断得到改进和创新。 i.K}(bo;b 第三,科技在劳动对象中的凝结和渗透,扩大了劳动对象的范围,深化了利用程度。 YMqL,&Q{1 第四,科技与管理的结合,会大大提高管理水平,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YXD1B`23 二.生产关系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eaF5S'k 4$ 社会经济结构是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我们在了解生产力的构成和特点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把握生产关系的构成和类型。 9(u2jbA 1. 生产关系的内涵 a.w,@!7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同一定的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相适应的必然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物质关系,即经济关系。 q+)KY 2. 生产关系构成要素 d@#=cvW 生产关系同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交换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和消费关系。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是体现经济结构本质的、决定性的方面,它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特征,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对生产关系的其他方面起决定作用。 QKHm OVh] NK"y@)%0 第二节 社会的政治结构与要素 一. 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及构成要素 ts9N$?0:V 二. 国家的起源、本质和职能 /vU9eh"% vLpE|QZ s 展开: _KD(V2W 一. 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及构成要素 5HOhk"
社会的政治结构是指建立有一定经济结构之上的政治上层建筑及其结合方式。它包括政治法律设施、政治法律制度、政党以及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组织设施和政权的组织形式、立法、司法、宪法、规程等。由于政治结构建立在经济结构的基础之上,又称政治的上层建筑。 JziMjR 二. 国家的起源、本质和职能 Y z%= 1. 国家的起源 >@ EQarD 国家是历史的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Xwx;m/ 2. 国家的本质 @?gH3Y_ 国家是阶级统治和压迫的工具,是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暴力机关。 %f:'A%'Qb 3. 国家的职能 $dwv1@M2 第一,政治职能 Uhg[#TUK 第二,经济职能 ! '2'db 第三,社会职能 ;>Z#1~8 NWoZDsu 第三节 社会的文化结构与职能 一. 社会意识形式及其作用 Qt@~y'O 二. 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 ybYSz@7 三. 文化的本质和功能 YW/<. 0rI 四.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功能和作用 MfYe @;m sPd5f2' 展开: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