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
-f_0a.
先介绍一下个人情况,笔者是某双非学校工科劝退专业专硕,硕士成绩一般,英语六级,一心想考博,但苦于课题进度有些慢,直到研三上学期结束都还没有文章被接收,只有两篇申请专利(未授权)。但是就是在这样一穷二白的情况下,笔者在获得心仪博导准许后报名了4所学校的申请审核并均进入了复试,分别是东北某985,四川大学,北京某211和本校,并最终上岸川大。考博期间没有靠硕士导师牵线搭桥,纯靠自己联系和准备,有些经验觉得还是很有必要跟大家交流一下。 fZtuP1-4
+B&,$ceyaJ
你要问我申请-审核最重要的是什么?我会回答你:SCI、SCI和SCI(文章才是王道啊)。你可能会有些沮丧,现在还没有文章发表怎么办?别着急,我的经历可能会给你一点启发。 ZnAXb S
:Ld
x^UO
nJhaI
1、着手联系 Js'j}w
*A([1l&]i
博士申请一般是在暑假7月份左右到次年年初这段时间进行的,有些复试比较早的学校在10、11月份左右就能完成第一轮招生,尽早联系博导也可以给导师留下一个比较深的印象,所以大家申请博士的时候都是赶早不赶晚。但是,对于还没有文章的同学来说,这是一个极其纠结的时间段,明明知道现在应该着手联系了,但是苦于手里没有可以拿得出手的成果,怕太早联系会被老师直接拒绝。我就是这种情况(文章没改完,暂未投稿),当时还经常跟我的博士师兄诉苦,师兄给我出主意说,你可以说你文章在投嘛,在投起码听起来比啥也没有要强~我觉得师兄说的有道理,于是在10月份左右整理了一份简历,写好了联系邮件,开始着手联系导师。 KK';ho,W
I/hq8v~S
fZgEJsr
2、选择导师 d`
X1cG
C0
}@0c
我刚开始找导师的时候目标比较明确,就想留在北方,最好是北京、天津这些地方的高校,再加上有个名校梦,因此选择的范围不大,基本就那么几所学校。在选择导师时,我的方法比较笨,但也比较有效:首先,结合你的专业和你的能力去选择几所学校,至于学校的招生专业和具体要求都可以登录这所学校的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研究生院查看当年的招生简章,看完学校的别忘记看报考学院的具体要求(注意,部分招生单位会要求英语成绩近五年获得才有效否则加试英语,或者要求有SCI才可以报考);然后,在学院官网查找导师信息,一般学院会用职称将导师分类,直接找从博导里面找就好了,如果没有分类,就只能一个一个看了...找到专业相关的导师之后,着重看导师的研究方向和近几年的文章发表情况,判断是否与你的方向相符,毕竟一般老师都喜欢方向相近的学生,这样指导起来不费力;当然,不一致也不要紧,只要导师之前有做过你这方面的研究或者相似方向的研究都是很有机会的;最差的,导师之前做的跟你完全不相关其实也可以联系,我之前联系过一个导师说他们课题组未来就想做我硕士课题相关的方向,这到哪说理去。这个过程是极其枯燥繁琐的,但大家既然决定了考博就不能怕麻烦,毕竟考博路上后面麻烦的事情还多着呢,更重要的是,你的某一次搜索,某一次鼠标的点击都可能会给你带来一个绝好的机会。另外,教给大家一个比较讨巧的方法,打开百度,输入心仪学校名和你的课题方向,总会有老师跟你做的一样的文章被报道的;或者去知网,关键字输入你的课题,单位选择心仪学校;已有文章发表的同学可以直接找导师推荐或者在参会时找老师自荐,算是简单粗暴的一类方法。我一般找好心仪导师以后就把他们的信息,比如学校,学院,邮箱等记录下来,然后按照学校和学院分类(这里分类很重要,之后会解释为什么),然后开始逐个发邮件。 U}R
(
[J8;V|v
IBz)3gj J
3、联系导师 ]S 3l' "
z'9U.v'M)
找好心仪导师以后就可以着手联系了,一般比较稳妥的方法是发邮件,如果心仪博导是你硕导介绍的或者二人熟悉的话,要个电话或者微信也是极好的。我这里建议大家大胆去联系,不要因为觉得自己手里没有东西就怕了,毕竟就发一封邮件,顶多老师不回复咱也没有啥损失,况且大部分老师都是很随和的,可能会跟你说说现在的报名形势或者透露一些其他信息供你参考。注意,在前期广发邮件的时候要遵循几个原则:①不要同时给同一学院的两个老师发邮件,万一两个老师很熟悉,闲谈起来,你“脚踏两条船”的“渣男”行为很可能就会暴露了;②可以给同一学校不同学院的两个老师同时发邮件,但如果A老师没有及时回复你,不要急着联系同一学院的B老师,老师们一般都是很忙的,要给他们留出足够的回复时间,我一般都是等给A老师发邮件一周后得不到回复再联系B老师。这里就体现出给老师按学校和学院分类的作用了,先给不同学校不同学院里面最想报考的导师发一遍邮件,一周之内得不到回复就把名字划掉,抓紧开始联系下一轮。 _$P1N^}Zs
7V2xg h!W
mMw--Gc?
4、意外频发 n.7-$1
dCA!
R"HD
我一开始的联系方式是,先发一封邮件,介绍一下自己的学校、导师和课题,并表达想要报考的意向,但是并没有把准备好的简历放进去。我当时的想法是,如果老师对我有兴趣肯定会回复一下然后问我要简历的,到时候再发过去也不迟,这样一来一回还能跟老师多一点交流。错!这样的想法简直大错特错!要知道,导师都是很忙的,可能偶尔看一下邮箱会有好多申请人的邮件,然后一看此类邮件只是寥寥几行文字,连教育经历、所获成果这些基本的信息都没有,第一印象就是这个申请人没有好好准备,完全看不出诚意所在;要不就是做事太粗糙,不细致,这样的水平怎么能读博士?如果不是看在跟你老师相识的面子上,谁会给你回复?因此,在笔者刚开始这样发邮件联系的时候基本没有老师回复,我一度怀疑是老师们都太高冷,直到有位老师跟我硕导很熟,说了这些情况以后我才知道自己的做法存在多大的弊端。不仅如此,我还犯过写错老师姓氏、写错发件日期这样的低级错误...以至于现在回想起来都会为自己感到一阵尴尬,所以奉劝大家联系导师发邮件之前一定要仔细检查几遍!眼看一个多月过去了,在自己的蜜汁操作下,收到的积极回复并没有几个。此时,我开始停止联系并反省了一下,最终认识到是自己太浮躁了,没有向老师传递出想要读博的强烈渴望,并且也没有向老师展示出自己可以读博的能力,因此在自身条件本就不好的情况下屡屡吃到闭门羹,在这之后我冷静思考了一段时间,决定先好好“包装”一下自己。 cBtQ2,<6
-BC`p 8
O?t49=uB}
5、改变策略 ?k^~qlye
-sxu7I
以下是干货,也是在申博过程中我觉得自己做的比较正确的事情。 8l*h\p:Q
MNf^ml[
一、优化自己的简历,并做一份硕士期间的工作总结。优化简历指的是把与科研无关的东西删减,并突出科研相关的能力(在投的文章和专利也可以写进去),至于什么长篇大论的励志和个人感悟就不要写了,此时简单直接才是美,篇幅控制在一页,履历极为丰富的同学可以适当增加至两页,但还是那句话,一定要简洁;工作总结对于还没有文章发表的同学而言非常重要(已经有文章发表的同学可以直接把接收稿发过去),一份成功的工作总结不仅可以较为简洁且全面地把你硕士期间的工作介绍给导师,还可以直观地向老师展示出你的总结和归纳能力,是一个非常好的向导师展现自己科研能力的机会,同时也是区别于你跟其他竞争对手的一个参照。作为一项可以提升导师好感度的材料,一份好的工作总结要怎么做呢?笔者总结了一下自己的写作经验(囊括了师兄师姐的建议),就是“图片为主,文字为辅,图文并茂,简洁明了”。首先,把你硕士期间所有工作划分成2-3个部分,每个部分都要有各自的标题、图片和文字说明,图片内容为重要的表征和数据,然后做成组合图,在组合图下写清图注,注意图片一定要美观、吸引人眼球(参考高水平期刊中的精美配图);然后,以极为精炼的手法写一下这部分的背景、研究思路、主要性能/突破和结论,当然可以根据自己的课题具体发挥,以让老师看懂为目的,篇幅不易过长,每部分200字左右为宜;这样,你就有了2-3部分图文并茂的总结,把它们按逻辑关系拼接在一起,适当调整各部分的篇幅,总篇幅不宜超过2页,最后命名,插入页码,转换为PDF格式,一份属于你的研究生工作总结就完成了。此份工作总结需要下工夫去整理,力争做到以下几点:1、乍一看,图片让人感觉很美观、很高大上(尽管内容可能一般,但图一定要好看,作图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科研能力);2、仔细看,文字内容精炼且富有逻辑,文字功底差一些的同学可以多找身边的大神朋友帮忙参谋一下;3、看完再回头扫一眼,排版工整,图文详略得当,是一份很好的工作总结。其实说白了,这份工作总结就是你硕士毕业论文的浓缩精华版。 J^-a@'`+
T|-llhJ8
O t{~mMDp
在给导师发邮件的时候把简历和工作总结都放在附件里(均为PDF版),导师会感受到满满的诚意。我当时这样做的时候,效果是很显著的,以前发10封邮件只有1-2个回复,后来基本上发邮件都会收到回复,而且每个老师回复时会先肯定我的工作,然后再告知是否可以报考。不得不说,被导师肯定的感觉真好,哈哈。 9y*2AaxW
Dn#^-,H
Z~]G+(
二、放下留在北方的执念,开始全国各地联系。做下这个决定后,我真的是把全中国可能有我这个方向的重点大学都联系了一遍,那个时候白天忙着写毕业论文,晚上找学校发邮件,有的时候可以查学校信息看到半夜1点多,也是很拼了。 >U)>~SQf
9t!Agxm
但我身边也有些同学择校时地域的优先级很高,这个时候你就得好好考虑考虑了。如果觉得因为执意留在某个地方而失去了读博的机会自己肯定会很后悔的话,就不要再抱着非得在某地的执念了,像我,读博就是想去好大学提升学历、去好的平台做出更好的成果,所以仔细想想地域对我来说并不是多么重要了,在哪里读不都一样嘛;但是如果你觉得,要是离开了某地,即使是去了好一点的学校感觉也没什么意思,或者你就想毕业以后留在某地,去别的地方反而不好回来,那这条建议对你无效,你要做的就是好好联系导师,然后尽快把文章发出来。 ,uPN\`.u8
c{j)beaS
/
5/mx
三、考虑工程博士(全日制,以下只讨论全日制工程博士)。工程博士的定义我就不再copy了,说白了就是国家为了响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为培养一部分能够承担国家重大工程和项目的高层次专业型工程技术人才而设立的一类博士学位。工程博士之前只招收在本领域有一定成就的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员,门槛比较高,近几年开始招收应届生,也算是变相扩大了博士招生规模。据我所知,工程博士只在部分985高校有设立,含金量还是有的,不过因为刚开始大规模招生人们对其还没有广泛接受,大部分人还是宁愿选择学术博士,所以工程博士的竞争不是那么激烈,对于自身条件并不突出但有个名校梦的学子来说是个不错的机会。但是可以预见,随着时间的推移,工程博士的规模会逐渐扩大并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其性质有点类似于硕士层次里专业硕士的发展。至于大家比较关心的工程博士待遇、毕业等问题还是建议大家咨询心仪学校的招生办,每个学校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对于川大来说,工程博士除了培养方式和毕业要求与学术博士不同外,其他的(学费、奖助学金等)都是一样的。 7c!#e=W@B
8@/MrEOW#
DWS#q|j`"
6、材料提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