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的科研 iXt >!f*
.AOf-a
1. 科研靠积累。 A=/|f$s+
NuKktQd
象伦琴发现X 射线那样凭借一次简单观察就得诺贝尔奖的机会越来越少。更多的科研成果来自于实验室长期积累。最终实至名归。做科研不要指望一步登天。设计课题不要好高骛远。基金评审也是这样。没有前期积累,获得资助的可能性小。选导师要想好:你是要白手起家,还是要为人作嫁? PK@hf[YHe
]?p&sI4
2. 文献要追踪。 w%&lCu@v
y|1,h}H^n
开题时通过查文献了解的情况,到结题的时候可能有很大不同。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追踪。运气好,你可以得到更多的线索;运气不好,发现别人抢先了。据此修正你的实验。写论文之前一定要重新查一遍文献。 ][1*.7-
~{hcJ:bI
3. 记录要复习。 JJ5s
|&}
6C>"H
前面的实验记录要经常复习。随着经验的增加和认识的提高,你会发现最初的判断未必正确。 6H,n?[zTt
z{w!yMp"
写毕业论文 ?r"'JO.w
?+)O4?#
1. 先列提纲 fJ_d,4
y<bA Y_-[
不列提纲,上来就写,是坏习惯。几百字没问题,几千字勉强,几万字就难了。必须列出写作提纲,再充实完善,以保证思路的连贯和字数的均衡。 (5y+g?9d;
C~IsYdln
2. 平时多写 O)78
iEXi|
j_\nsM7
及时总结阶段性的工作,多写文章多投稿。到最后阶段,把这些文字有机地组合起来,就是一篇很好的毕业论文。 }=CL/JHz
E? 1"&D
m
3. 不要罗列所有数据 RM8p[lfX
L P?E
为了保证毕业论文的分量,研究生往往会观测较多的指标。但毕业论文并非数据越多越好。一定要舍弃那些与主旨关系不大的数据。否则,要么显得累赘松散,要么成为破绽。 J0@<6~V6o
6 KuB<od
4. 打印修改 ,;LxFS5\
V3j1M?>
在电脑上直接修改,会遗漏很多错误。要尽可能地减少任何错误,一定要打印出来修改。 TxL;qZRY
^
?;Ck]l#5ys
5. 让别人指出错误 $xRZU9+
G9y
0;br
自己修改,仍然受个人习惯的局限。错误摆在那里,却熟视无睹。让别人给你指出错误吧 ,不管他与你是不是同一专业。 l<fZt#T
f;1DhAS
怎样读文献 J
ik+t\A
nX,2jT;@L
1. 目标: jiS|ara"
s ~'><ioh
漫无目的则毫无效率,抓不住重点才效率低下。选题之前可能会有一段时间处于迷茫状态,不知从哪入手。胡乱看了大量文献,却不知所以然。在导师的指导下,在同行的启发下,有些人可以迅速明确目标,有的放矢,入门就从这里开始。即使导师不导,没有定题,自己也要先设定一个具体的问题看文献。不管你将来做不做这些东西,总比没有目标好得多,保证有收获。科研的一般法则是共通的。 $2u^z=`b!%
<xOv0B
2. 层次: zrD];DP
^B[%|{cO
对于一个具体的课题来说,相关文献分属于三个层次:研究方向、研究领域、研究课题。例如有人研究干细胞定向分化治疗帕金森病,对他来说,研究方向就是帕金森病,研究领域是帕金森病的干细胞治疗,研究课题是某种物质诱导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分泌多巴胺的神经细胞。看文献时要分清手上的文献是属于那个层次,这决定你对它要掌握到什么程度。 QJ{to%
Wez"E2J`
研究方向层次的文献:一般涉及,基础知识,学科水准,了解当前重大进展与趋势,达到专业人员水平; b'\a
4
$6\-8zNk
研究领域层次的文献:了解焦点与热点,已/正/将进行的课题,达到专家水平; `uRf*-
e_3KNQ`kA
研究课题层次的文献:要全面,了解历史、现状、展望、主要方法、手段,达到No1专家水平。 \wW'Hk=
#P:o
正确分辨文章的层次,才能把精力用到点子上。 }2qmL$
Of|e]GR
3. 形式: joaf0
ejY|o
Bj
广义的文献包括可以阅读的所有出版形式。教科书、专著、会议摘要汇编、期刊、网页、甚至ppt文件。比如要了解免疫应答的基本形式,最好是看教科书;要参考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最好是看专著;要知道最新进展,最好是查阅期刊;要了解别人的研究动向,最好是参会或看会议论文汇编。不要找错信息源。 V,>_L
/+pPcK
4. 程度: ni @Mqb
q7id?F}3&
对文献的熟悉程度不同,阅读文献的方式大不相同。新手学习式阅读,逐字逐句,搞清细节,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点。最初的十几、几十篇要精读,精华的几篇甚至要背诵。老手搜索式阅读,已熟悉各种研究的常见模式和一般套路,能够迅速提取关键信息,把握思路, 经常不按常规顺序阅读。有人看图说话,有人辨数识字。高手批判式阅读,一针见血,直指问题所在。实际上没有一篇论文是无懈可击的。新手要稳,老手要准,高手要狠。新手、老手、高手的代表人物分别是研究生、导师和审稿人,但认真钻研的研究生完全可以在3年中实现从新手到高手的嬗变。对自己有清醒的定位,才能选择正确的阅读方式。 $,+'|_0yM
5 fGUJ[F=
5. 矛盾: K*&?+_v
:
F_Q,j]0
文献读的多了,脑子里塞满了信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反而无所适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循证医学划分临床试验证据的等级;同理,我们看文献也要重视实验证据的强度。发现矛盾,是第一步;找出异同,是第二步;思考解决,是第三步。从相互矛盾的结论推导中发现矛盾的根源,此时如能跳出圈外,不走思维定势,从原始的科学问题出发,"无招胜有招",真正是到达另外一种境界了。何必翻译外国人的综述谎称自己的综述?何必重复别人做过的实验谎称自己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