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 法 学 ]V}";cm;2
1999年 B(E+2;!QF
esFBWJ 1、从罪刑法定原则论述犯罪的实质定义与形式定义的关系。 hoPCbjkov
fF<~2MiKw 2、我国减免刑事责任的根据和事由 \iO
,y:
na>UFw7>* 3、评费尔巴哈心里强制说 n{=vP`V_
EtKy?]i 2000年 X8y&|uH
qK,rT*5= 1、报应刑与教育刑之争及其对刑事政策的影响 ,n^{!^JW
CKy' 8I9 2、从罪刑法定原则角度评价空白罪状的刑法规范 2I>X]r.S!1
H
$XO]\ 3、原因自由行为 B[epI3R
2Jo|]>nl}u 2001年 ~}pc&jz>q
jmPnUn 1、刑法的公正与功利的关系 uGOED-@
%<8`(Uu5 2、法条竟合及其适用原则 >mJH@,F:
6I2`oag 3、法益侵害说 lo
n
V_Xx
2[j(C
2002年 6~c#G{kc
:aQ.:b(n 1、罪刑均衡与刑法个别化关系 76H>ST@G|
dq,j?~ _} 2、正犯与共犯的关系 Ps!umV
% IHIXncv[ 3、期待可能性 |Dt_lQp#
rk6K0TQ8 2003年 $=iw<B r
_f'v
>"K 1、试论罪刑关系 aaP_^m O
0j_kK 2、片面共犯 7:,f|>
_0(%^5Y 3、持有型犯罪 9.8%Iw
;-6-DEL 2004年 d2V X\
RN[I%^$" 1、中国犯罪构成理论与德日之比较 kk%3 2(By
8LbwEKl 2、强奸幼女罪司法解释置评 W7^[W.
0?<#! 3、刑罚目的综合理论 7~ PL8
L-T,[;bl 2005年 1Y|a:){G
1、罪刑法定原则与刑事政策的关系 N%
4"9K
2、客观未遂与主观未遂 eXW|{asx
3、责任犯的刑事责任根据 BDTL5N
2006年 D5TDg\E
1、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及其立法体现与司法表现 "f,{d}u
2、过失危险犯 "9wD|wsz
3、简评(日)大土家 仁的“人格刑法学” Nc
;O)K!FH
2007年 =V[uXm
1.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及刑罚改革 U ? +_\
2.论商业贿赂 CMXF[X)%
3.因果关系和客观归责理论 tAdE<)
.!
2008年 c$O8Rhx
[font=ˎ̥]1、论法益的概念及其在刑法学体系中的作用[font=ˎ̥] TSlB.pw%v
[font=ˎ̥]2、论罪刑法定原则和刑法机能的关系[font=ˎ̥] FSIiw#xzH
[font=ˎ̥]3、许霆案件的法理学分析 KK){/I=z
L*6'u17
y
3Q=^&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