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2003~2006古代文学博士生招考魏晋隋唐方向试题 R&Nl!QTJj
北大2003古代文学博士生招考魏晋隋唐方向试题 5GScqY,aB
【魏晋隋唐五代文学】: O>pX(DS
L
1、比较三曹诗风的异同 x @q.u3o9
2、论述中唐文学风气与社会文化思潮的关系 -W^{)%4g
3、论述近体诗的确立及其对唐代诗歌的影响 .+(V</
/5Qh*.(S
【中国文学史、中国通史、古代文论】 ZH\t0YhrVe
一、简答: :l
o5,B;k
1、察举与科举 WT,I~'r=S
2、《录鬼簿》与《南词叙录》 `.pEI q^
3、宋元话本 lfDd%.:q4S
二、论述: gNP1UH4m
1、论述封建制与郡县制 QnOgF 3t
2、试述《左传》的文学成就及其地位和影响 ben-<3r
3、举例说明常州词派的理论及其创作实践情况 M}[Q2v\
>&;J/ME
北大2004古代文学博士生招考魏晋隋唐方向试题 $,by!w'e:l
【魏晋隋唐五代文学】: CA igV$
1、论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体辨析与总集编纂。 G@ot^n3
2、评价西晋诗歌及其在中古诗史上的地位。 0=HB!{@
3、论述唐代散文发展的过程及其与骈文的消长。 KDE
yVYO:
4、元稹《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有“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雅,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试详论之。 >gzM-d
4dFr~ {
【中国文学史、中国通史、古代文论】 7I w^
一,名词解释。5%*5 eGQ4aQhi
1战国楚竹简(上海博物馆藏) 6w &<j&V
2? qc,E azmU
3今文经学 ]>)shH=Yx
4《乐府诗集》 " J9
5《四声猿》 3HtM<su*h
二,论述题。25%*3 P<R^eLZ<&
1严羽诗论产生的背景及其得失。 f91]0B`C
2安史之乱后的唐王朝主要矛盾。 m33&obSP
3《聊斋》的艺术成就及其在文言小说史上的地位。 2H$](k?
DDmC3
北京大学2005年博士招考魏晋隋唐五代方向试题 =:g\I6'a
【魏晋隋唐五代文学】 b&`~%f-
一、简释题(每题4分、共20分) ;q-c[TZC
1、《拾遗记》2、《白氏长庆集》3、敦煌曲子词4、梁鼓角横吹曲5、连珠体 UUWRC1EtI
二、诗歌评注,注释划线词句(括号中内容)并对诗歌做简评,二选一(20分) v0)
%S
1、谢灵运《过白岸亭》 cG0)F%?X?
拂衣遵沙垣。缓步入蓬屋。近涧涓密石。远山映疏木。空翠难(强名)。渔钓易为曲。援萝临青崖。春心自相属。(交交止栩黄。呦呦食萍鹿。伤彼人百哀。嘉尔承筐乐。)荣悴迭去来。穷通成休戚。未若长疏散。万事恒(抱朴)。 *%jXjTA0D
2、刘禹锡《松滋渡望峡中》 ~N9k8eT
三、论述题(每题30分) ?84f\<"
1、试论南朝以萧纲为首的诗人集团的创作活动。
SPb`
Q"
2、试论李贺的诗歌创作/艺术特色及其艺术渊源。 8HLL3H0
2d|^$$#`
【中国文学史、中国通史、古代文论】 p\_3g!G'
一、简释题(每题5分、共25分) o
Vk!C a
1、鸿都门学2、改土归流3、《碧鸡漫志》4、《燕子笺》5、湘乡派 Iw[zN[oz
二、论述题(每题25分,共75分) ]EF"QLNN(
1、试论魏晋之际的政治格局及士人心态。 :I?lT2+ea
2、从词史的角度论述李清照的词论。 4V[(RXc/
3、试论《水浒传》的语言艺术。 .mrv"k\<
>j]Gz-wC
%Jl6e}!
北京大学2006年博士招考魏晋隋唐五代方向试题 &'e+`\
【魏晋隋唐五代文学】 s'tXb=!HO
一、名解:(20分) )$Ib6tYY
1、玉臺新詠 A#q.)8
2、河岳英灵集 k:/Z6TLk3
3、郊寒岛瘦 ]D@aMC$#
4、俗讲 0*P-/)o x
二、评析题:(二选一)(20分) D{8B;+
1、浅析《五柳先生传》 kQ\l7xd
2、浅析《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L1lDDS#
(以上不提供原文,需要记诵) ;gHcDnH)
三、论述题: dcemF
1、论述玄学对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影响(30分) 1F0];{a
2、举例分析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30分) ,?K5/3ss
?gU-a
【中国文学史、中国通史、古代文论】 Xq"9TYf$
一、名解: Y -BZV |
1、诸宫调 RigS1A\2l
2、清平山堂话本 _^eA1}3
3、同光体 pIm ]WNX(
二、论述题: jfvlkE-uK
1、评析謝安(或李林甫) e=jtF"&
2、对严羽的下述论断发表下自己的看法。 [=-,i#4
“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而古人未尝不读书,不穷理,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鉴者,上也。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近代诸公作奇特解会,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以是为诗,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盖于一唱三叹之音,有所歉焉。且其作多务使事,不问兴致;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读之终篇,不知着到何在。其末流甚者,叫噪怒张,殊乖忠厚之风,殆以骂詈为诗。诗而至此,可谓一厄也,可谓不幸也。” Bd>ATc+580
3、分析《史记》的叙事特色 v7+|G'8M`
4、分析苏轼在词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