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学2017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_WZx].|A=
MZt#T+b
三峡大学坐落于“世界水电之都”宜昌,是国家水利部和湖北省共建的地方综合性大学,涵盖理、工、文、医、经、管、法、教育、艺术等9大学科门类。学校现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博士生导师45人,硕士生导师905人。 (7g"ppf
一、学科简介 bYP8
1.水利工程(0815) |?88EG@05
本学科源于原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于1978年开始招生本科生;水工结构工程于1991年与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生,199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开始培养博士研究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2003年,水利水电工程获硕士学位授予权,水利工程领域获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水利工程一级学科2010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15年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水工结构工程学科1994年被评为湖北省首批重点学科,1998年成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水利工程学科2006年被评为湖北省首批一级学科重点学科,2008年被批准为首批省级优势学科,2012年再次被评为湖北省优势重点学科。2015年以水利工程学科牵头申报的水科学与工程学科群获批湖北省优势重点学科群。 XY'=_5t
本学科针对21世纪中国水问题、西电东送、“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保护与开发等战略工程中的国家重大需求,紧紧围绕水利工程领域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开展水资源开发与保护、雨洪灾害防治、水工程建设及高效运行、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基础及应用研究。2012年来,立足行业重大需求与学科前沿,开展了岩体开挖卸荷效应、多因素协同作用下的高坝结构与安全、基于系统仿真的施工反馈设计与管理、兼顾水域生态系统健康与可持续管理的生态水利等方面的基础与应用技术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支撑计划、973、863、重大水专项、水利公益行业专项等80余项,承担企业课题262项,经费2.5亿元,解决了溪洛渡、锦屏、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工程建设及北盘江、澜沧江等流域开发的相关技术问题,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S(PV*e8
本学科现有专任教师124人,其中教授32人、副教授52人,博士101;有博导25人、硕导77人;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水利学科评议组成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湖北名师等国家及省部级以上专家27人。拥有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等11人,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5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3个、湖北省级教学团队1个。利用水利部与湖北省共建的战略机遇及地处三峡的区位优势,本学科牵头组建了有中国三峡集团、葛洲坝集团等参与的三峡地区地质灾害与生态环境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参与了水资源安全保障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武汉大学牵头)。拥有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野外科学观测站等、8个省部级研究平台,校外建有香溪河、北盘江生态环境野外观测站、溪洛渡大坝混凝土温控防裂现场实验中心。汇聚了一批国内外优秀科研人员,进一步提升了科技攻关与创新能力。 ?g ,s<{
2.土木工程(0814) T~xVHk1
土木工程学科源于1978年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系结构组,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紧密结合国家工程建设重大需求,积极开展土木工程基础和应用研究,在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科技攻关研究中,学科不断发展壮大。 <SNr\/aCRi
土木工程为湖北省品牌专业,1999、2006、2011年连续三次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1998年岩土工程学科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001年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科为湖北省重点学科,2004年为湖北省有突出成就的创新学科、优势学科,2006、2012年土木工程获批湖北省一级学科重点优势学科,是湖北省首批“百人计划”、“楚天学者”设岗学科。目前土木工程拥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建筑与土木工程工程硕士领域、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 dUv@u!}B
研发或购置先进试验仪器设备资产达6492台件、资产总额4214万元。建成三峡滑坡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5个省部级及以上研究基地。与三峡集团、国土资源部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湖北高通空间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组建了三峡地区地质灾害与生态环境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 9Kd=GL_
近五年培养土木工程本科生1000余人、近五年授予硕士学位259人、目前在校硕士229人;培养留学生土木工程本科生26人、硕士生2人、博士生2人,年均交换生4-5人;获得湖北省优秀学士论文45篇、湖北省优秀硕士论文12篇。近五年,研究生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人次、省部级奖8人次、专利43项,在《土木工程学报》等刊物上发表高水平论文100余篇,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会议87人次。 li%@HdA!
近五年,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46项,科研总经费达到1.65亿元;国家级以及省部级奖项18项,其中国家级奖项1项,省级一等奖9项。发表论文1156篇,获得专利47项。 |m-N5$\IC
国际国内合作与交流发展迅速,与香港大学、法国里尔科技大学等开展了三峡库区和清江滑坡灾害预测预报及防治的联合科技攻关。聘任加拿大埃尔伯特大学Dave Chan等国际知名学者为湖北省百人计划、楚天学者特聘教授。近五年,承办国际会议4次、国家级会议2次;参加国际会议68人次;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作学术报告46次。 N
w. )O
=aVvv+T
二、报考条件 nFlN
{_/
(一)凡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员均可参加普通招考: .!4'Y}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LY(o
2. 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普通全日制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 g"/n95k<
3.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学校的体检要求,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 ]
|3hK/
4.有两名与报考学科专业有关的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Zz} o t
5.现役军人报考博士生,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有关规定办理。 OmBM)g
(二)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报名条件 --]blP7
1.生源范围 |.9PwD8~VD
西部12省(区、市),海南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4省民族自治地方和边境县(市),湖南湘西自治州、张家界市(享受西部政策的一县两区)和湖北省恩施自治州、长阳县、五峰县的少数民族考生。 C
O6}D
2.资格审查 CNRSc4Le
在我校研究生院“下载中心”下载《报考 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并填写,由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通过后,方可上网报名。2016年10月31日前完成资格审核。 W<q<}RSn
3.其他报考条件同(一) diXWm-ZKL
三、报名 +^9^)Ur|
博士报名采用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 {e&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