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丁帆 [nBlHI;&
1952-,教授,博导。 2`,{IHu*!
论著: ?#^(QR|/
《中国乡土小说史论》(独著),江苏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HXF5fs
《文学的玄览(1979-1997)》(独著),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 j;eR9jI$T
《江南悲歌》(独著),岳麓书社1999年版。 T'2(sHk
《十七年文学:“人”与“自我”的失落》(第1著者),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EeWCy5W
《中国大陆与台湾乡土小说比较史论》(第1著者),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RWf4Wh?d
《中国西部现代文学史》(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 N ?0T3-/K
《重回“五四”起跑线》(独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 w@Ut[
;6^
《中国乡土小说史》(第1著者),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jvn:W{'
Q
《文化批判的审美价值坐标》(独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G2'c)DR
《多元视野中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1-%IkX+k
《中国大陆与台湾乡土小说比较史论》(第1著者),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hH8:7i
《中国乡土小说的世纪转型研究》(第1著者),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版。 |)QE+|?P
《中国新文学史》(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
,!6#Z7
《文学史与知识分子价值观》(独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版。 :~BY[")
《寻觅知识分子的良知》(独著),台湾新地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出版。 dC;@ Fn
《江南悲歌》将由安徽文艺出版社于2015年2月出版。 3=V79&
《知识分子的幽灵》将由安徽文艺出版社于2015年2月出版。 iO4YZ!
;,n{6`
散文随笔 9r%O
1、《江南悲歌》(岳麓出版社)1998年出版;台湾实学社2002出版。 1t/#ZT!X/
2、《夕阳帆影》(知识出版社)2001年5月出版。 %{s<h6{R
3、《枕石观云》经济日报出版社2003年出版。 62Yi1<kV@
4、《江南悲歌》将由安徽文艺出版社2015年2月出版。 !]7r>NS>
5、《知识分子的幽灵》将由安徽文艺出版社2015年2月出版。 lw0l86^Y
^0ZabR'
编著 K1a$
m2
主编《中国新时期地域文化小说丛书》17种,北京出版社1998年、1999年出版。 gy/z;fB
主编《金菩提丛书》,群众出版社1998年版。 `qp[x%7^
主编“当代女作家长篇小说文库”,时代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Im
i)YC
编辑“双叶丛书”四种,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HeM^;
编辑《五味集》并序(台湾幼狮出版社1996年版) !lp*0h(7
编辑《名人笔下的旧南京》(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 U7(84k\j
lO>w|=<
主编教材 }2;~':Mklz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2主编)(与朱栋霖、朱晓近共同主编“面向二十一世纪新教材”),高教出版社1999年出版。 eS9uKb5n(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2主编)台湾文史哲出版社2000年出版。 }8Tr
M0q8
《中国现当代文学》(第1主编)(江苏省教委指定五年制师范教材)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 3G|n`dj
《综合文科教材》(主编)(江苏省教育厅指定高等职业学校教材)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 >
!k
《中国新时期小说主潮》(第2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y)C/u
《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稿》(第2主编)(江苏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b2/g[
《中国新文学史》(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 *ocX)AE
#@Yw]@5M
参编教材 ]P;Ng=a
1)全国中文自学指导教材《中国现代文学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X-O/&WRYQ
2)全国中文自学指导教材《大学语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修订版) &OD)e@Tc
`''\FPhh
研究课题 qB
PUB(
1、中国乡土小说史论(1989年国家社科青年基金项目) WrBiAh,
2、中国大陆与台湾乡土小说比较史论(1994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OxcJPo
3、江苏中青年作家论(1998年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 oZTKG'
4、中国新时期小说主潮(200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zX{K\yp
5、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编(2001年江苏省社科重点项目) R@Ch3l@
6、中国现代西部文学史(200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5> M6lwS
7、中国现代文学史(2005年南京大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_DbF
8、新世纪中国乡土小说转型研究(200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V'y,{YpP
9、《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文学卷(2008年教育部《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专项任务文学卷) 9M{z@H/
10、中国乡土小说研究的百年流变(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jt5en;AA[
11、百年中国文学经典研究(2010年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 WBdC}S
}3t
12、中国现当代文学制度史(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uBp"YX9rx
(二) 胡星亮 CqGi
2<2
1957年,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戏剧、中外比较戏剧、中国影视史。 t_cNH@^3<3
I[u%kir
专著: J_) .Hd
《二十世纪中国戏剧思潮》(专著)国家“八五”规划项目。该书从戏剧思潮的角度,对20世纪中国戏剧的发展作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Bbk=0+ ^8I
《中国现代喜剧论》(专著)博士学位论文。该书以流派为切入点,从整体上去宏观地把握现代喜剧的发展,并论述其喜剧追求和美学风格。 L}r#KfIb
《中国现代比较戏剧史》(副主编,专著)国家教委“八五”规划项目。它着重从戏剧理论、思潮、流派和创作诸方面,论述中国话剧所受外来戏剧的影响及其民族化的过程。 ?QuD:vck
《中国喜剧史》(副主编,专著)国家“九五”新闻出版系统重点图书。该书主要论述中国喜剧近千年来史的发展历程及喜剧美学的嬗变。 rbfP6t:c3
《中国电影史》(主编,专著)南京大学影视学专业教材。它揭示了中国电影近百年来的发展线索,分析了中国电影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理论与批评、电影文学创作、导表演艺术诸方面的主要成就、艺术特点及经验教训。 ^]_[dqd
《中国电视史》(主编,专著)南京大学影视学专业教材。 Hxe!68{aR
O~Eju
研究课题 (/6~*<ZGT
1、《当代中外比较戏剧史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项目(1999—2008); Kxs_R#k
2、《中国现代比较戏剧史1949—2000》,国家“十五”社科项目(2002—2008); Qf0 ]7
3、《中国当代戏剧史稿》(主编之一),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02—2007); -js:R+C528
4、《中国现代戏剧总目提要》(副主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999—2003); M@\A_x(Mas
5、《中国话剧与中国戏曲》,国家“九五”社科项目(1997—2000); op!8\rM<e
6、《二十世纪中国戏剧思潮》,国家“八五”社科项目(1992—1995); WBcnE(zF
7、《中国现代比较戏剧史1907—1949》(副主编),教育部“七五”重点社科项目(1988—1992); :Y/>] tS4
(三) 黄发有 _`'VOY`o
1969-,教授、博士生导师。近年致力于中国当代文学传媒研究、中国当代文学生态研究和客家移民文化研究。 _J' _9M?>
i|5.DhK}
著作 [=f(u
wY>g
专著《文学季风——中国当代文学观察》,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QNu7oo
专著《媒体制造》,山东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1>5l(zK!9
专著《准个体时代的写作——20世纪90年代中国小说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 UEkn@^&bg
专著《诗性的燃烧——张承志论》,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H?\b
学术随笔集《客家漫步》,南方日报出版社2002年版 fjD/<`}v
主编“读网时代”网络文化丛书,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O{YT6&.S0
编选《中国现代新人文小说》(当代部分,5-8卷),山东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
j!RbW
(四) 刘俊 {,
+,:w7
1964-,教授,博导,南京大学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学术兼职有: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副会长,江苏省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中华诗学研究会副会长。 5W
%^g_I
_c[
Bjip
研究成果 OPi><8x
《悲悯情怀――白先勇评传》,花城出版社,2000年。 $q}zW%
《从台港到海外――跨区域华文文学的多元审视》,花城出版社,2004年。 )Q:.1
Hgl
《跨界整合――世界华文文学综论》,新星出版社,2005年。 M`_RkDmy<
《世界华文文学整体观》,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 H rMH
《情与美――白先勇传》,花城出版社,2009年。 rf}@16O$'
QkY]z~P4
主编“跨区域华文女作家精品文库”(十本),花城出版社,2004年。 i-kj6N5
(这套文库包括:朱天文《画眉记》、朱天心《采薇歌》、苏伟贞《世间女子》、施叔青《愫细怨》、欧阳子《魔女》、张晓风《秋千上的女子》、严歌苓《白蛇》、钟怡雯《惊情》、黎紫书《出走的乐园》、张翎《盲约》)。 NOzAk%s3I
《海外华文文学读本•中篇小说卷》,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 hmijp1u
Dm^Bk?#(
参与编著《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导引》,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
>H4!FS
《海外华文文学教程》,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 "`va_Mk
3c%dErch
研究课题 1]DPy+
“世界华文文学中的‘复合互渗’现象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IN{8
“世界华文文学中的跨区域跨文化现象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 *F4"mr|\
“百年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之子课题“海外华文文学的区域发展研究”(子课题负责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
OSSqH
“中国现当代文学制度史”之子课题“台湾香港地区:特定时空下的文学制度”(子课题负责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htgtgW9
^P
(五) 马俊山 dq6|m
}g{
1956-,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戏剧及文艺思潮。 7,^.h<@K
主要著作: `<cnb!]
《曹禺:历史的突进与回旋》(中国工人出版社,1993)、 Q/u2Q;j>
《走出现代文学的“神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1ZqC;
《戏剧艺术十五讲》(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Xyz w.%4c
《演剧职业化运动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等。 \vKKq/f
研究课题 L
lNd97Z
一、中国话剧舞台艺术发展史,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编号05BB018),主持人。 `l%)0)T
二、中国近现代戏剧史,教育部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项目,主持人。 X npn{
(六) 沈卫威 w$`[C+L
1962-,教授,博士生导师,胡适、茅盾和东北流亡文学史研究,均居国内学术界的前沿,美国、台湾、香港地区对这4项学术研究均有相应的评介和赞誉。尤其是胡适研究,已形成系列成果和自己独特的研究风格,在海内外具有相应的社会影响。 <SPT2NyX
CO<P$al
主要著作 Hv3<gyD
《胡适传》(1988) y;$
!J
《茅盾传》(1991) u#Z#NP ~F0
《东北流亡文学史论》(1992) u`ezQvrcy
《自由守望——胡适派文人引论》(1997) "/#=8_f
《回眸“学衡派”——文化保守主义的现代命运》(1999) Y|3n^%I
《吴宓传》(2000) F5+)=P#
《胡适周围》(2003) rB
Lcj;,
《大学之大》(2007) A0A]#=S
《“学衡派”谱系——历史与叙事》(2007) \LEUreTn
《望南看北斗:高行健》(2011) X<8
《大河之旁必有大城——现代思潮与人物》(2011) #X`qkW.T<
《民国大学的文脉》(2014) .7`c(9<
(七) 王彬彬 a3wk#mH
1962-,教授,博导。 #Rj&PzBe
在研究生阶段即经常性地发表文学评论方面的文章,《良知的限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何其芳文学道路批判》《残雪、余华:真的恶声?——残雪、余华与鲁迅的一种比较》等文章写于研究生时期。 @dHQ}Ni
1996年1月出版由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版第一本文学评论集《在功利与唯美之间》,这是陈思和、王晓明两位先生任“总体策划”的“火凤凰新批评文丛”之一种,书中收的,泰半为研究生时期文章。 >"/Sa_w
批评文章后来结集的有《为批评正名》(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年)、《城墙下的夜游者》(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一嘘三叹论文学》(山东文艺出版社2005年)。 vMHJgpd&j
研究金庸、王朔、余秋雨的《文坛三户》,2001年12月由大象出版社出版,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9年再版。 IE0hC\C}
最初主要写当代作家评论。从上个世纪末开始,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些问题发生兴趣,对20世纪知识分子与革命的关系尤其留意,进而发展到对中共党史、中国现代史的研究。这方面的文章结集的有《风高放火与振翅洒水》(人民文学出版2004年)、《往事何堪哀》(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并未远去的背影》(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年),即将出版的有《磨戟认前朝》。 qF? n&>YG
在九十年代写了许多杂文、随笔,总体上内容杂乱,进入新世纪后则写得很少。这些文章结集的有《死在路上》(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独白与驳诘》(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给每日以生命》(中原农民出版社,1999年)、《当知识遇上信念》(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 ^77Q4"{W
偶尔写点关于鲁迅的东西。1999年5月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了《鲁迅:晚年情怀》,书中对胡适做了粗暴否定,后来颇有悔意。此外有关于鲁迅的论文《许广平在改写鲁迅中的作用与苦衷》、《鲁迅对鹤见祐辅<思想•山水•人物的翻译》《<野草修辞艺术细说》《鲁迅研究中的实证问题》等,计有数十篇,已结集为《鲁迅内外》,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ETMF.-P
!\hUjM+(}
研究课题 j96\({;k
现代启蒙思潮与百年中国文学 +>BD^[^^
(八) 吴俊 I$Ra*r
1962-,教授、博导,研究方向20世纪中国文学史,文学批评和鲁迅研究。目前正进行中国当代文学史料的研究。 c*N>7IF,
IPDQ
著作: lmbC2\GT
鲁迅评传,百花洲文艺1997/12, Q^@z]Sc[
孟森学术论著(编校),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6 J;#7dRW{
鲁迅学术论著(编校),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6 D"vl$BX
东洋文论(译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8 TJ`Jqnh
林琴南书话(古籍整理),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1 `;v5o4.`
文学流年——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广州出版社2000/1 _@_w6Rh
大学活叶文库第15辑,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 7|Bg--G1
初中生背诵诗文,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1 C9Xj)5k@R
大学写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 |<Rf^"T
(九) 张光芒 T*bBw
1966-,教授,博士生导师。兼江苏省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新文学学会理事、南京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等。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启蒙文化思潮等。 -8%[7Z]
haoQr)S
著作: 0~GtK8^B
《启蒙论》(专著,上海三联书店2002.7) ;cfmMt!QWJ
《决绝与新生——五四文学现代化转型新论》(专著,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10) h$U(1B
《中国近现代启蒙文学思潮论》(专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2.7) ~
Kll.
《中国当代启蒙文学思潮论》(专著,上海三联书店2006.4) =H)"t:xE
《20世纪中国文学理性精神》(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7) i286`SLU
《混沌的现代性》,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 *)82iD
:J~sz)n4
研究课题: 9yWQ}h
已完成: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启蒙思潮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主持)、 m6iQB\ \
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现代启蒙思潮与百年中国文学”(子课题负责人)、 ITr@;@}c]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理性的追踪”(主持)等。 M.h8Kr!.
kY.3x#w
在研: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人性话语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主持)、 E(/M?>t-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现当代文学制度史“(子课题负责人)等。 ,#blY~h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