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终极技巧---12到15个题目不看文章也能分析出来 G9
g
-EP\
首先,我们得逞清一个认识,考研阅读考察的都是些什么文章。记叙类文章肯定没有,这个大家都知道,记叙文的命题深浅不好把握,命题者还不至于在这儿下毒手,这么多年来,还从来没有从哈里波特或者廊桥遗梦等西方小说中选一段来考大家。现在的问题是有人居然说考研英语多考说明文,我实在不知道这些人有没有一点文学常识,我把从96到06年11年考研阅读所选取的文章做了一个分类,大家看一下。96-06年间共考了45篇文章,我们可以按照提出一种观点,揭示一种现象的原因和影响。介绍社会对于某个事务的反应,提出一种新的研究结论,书评,对某个主题分观点论述型,分为六类。 RNMd,?dj
w28&qNha
提出一种观点,比如06年第一篇,美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第四篇,应该正确的看待艺术与幸福的关系。 :H(w
W
J\%SAit@
揭示一种现象的原因和影响,如06年的第二篇。莎士比亚的故乡斯特拉福镇两个 产业上的争论,00年的第一篇。美国经济的转折及其影响。 [0M`uf/u
p`I[3/$3
介绍公众对于某个事务的反映,如04年的第三篇各方对美国经济减缓的反应。97年的第一篇,各方对安乐死法案通过的态度。 7]`l"=/z
GnFm*L
提出一种新的研究结论型。如06年的第三篇,一个新的研究结论;渔场中的大型食肉类动物正在迅速减少。05年的第一篇,一个新的研究结论:猴子同样会反对不公平。 RoLN#
书评型。如05年的第四篇,书评--正式英语的衰落是必然的。96年的第五篇。关于一本反对神创论的书。 nQaryL
h7a/]~
对某个主题分观点型。如02年的第一篇,如何进行幽默,2001年第三篇,新闻媒体失去公信力的原因。 ;ZtN9l
!+V."*]l
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提出一种观点,提出一种新的研究结论还是介绍公众对于某个现象的反映还是书评,这些文章有一个总体的特征就是不只是对事物加以简单的描述而要通过描述表达某种或者某些观点,看法和态度。因此这些都可以归结为大类的议论文。有些同学在说,我怎么感觉经常在考科技类的说明文阿,错误,科技类的文章是在考,但是从来不考说明文,考研选用的文章从来都不是对某个科技事物作说明而只是在介绍它的意义影响,属于科技类议论文。比如1998.第五篇5关于地质学的一个概念热区研究的选文,这篇并没有在介绍热区研究的内容或者热区是什么之类的东西,而是在论述热区研究对于地球板块移动学说的意义。 =!N,{V_
从测试学的角度来说,阅读理解试题无非就是考察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而阅读理解能力就是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所以阅读理解题目的设计无论怎么千变万化有多少美女画皮,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在考察我们能否把文章的有效信息找出来,而我们知道,议论文的有效信息就是文中表达的观点,论点,主论点,分论点以及作者的感情倾向和态度,这些就是考研命题的出题点所在。说到这儿,有些同学可能感觉有些疑惑,说,不对吧,我怎么感觉考研阅读考得都是细节性具体的东西呢?这些同学其实一般是中了下面两种毒害导致产生判断失误。第一,应付四六级给大家留下的心理定势。四六级英语阅读考试考查的重点是考生定位查找具体信息的能力,而考研则更侧重于综合归纳抽象能力的考查,因为毕竟研究生是国家高水平研究得主要群体,所以,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察水平不会那么低端。第二个原因,就是这些同学没有认真地研究真题,受大量的模拟试题的毒害。对于市面上充斥着的大量的题集,出于对大家负责,我想说一句,真正有水平的不多,绝大多数都是在拼凑,即使真的有水平也实在难以达到考研真题的高度和命题的思路,你如果真正从这些拼凑的某某某多少篇中找出规律来,反而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估计编书的人都会疯掉,请考研战士们记住,考研英语阅读理解的规律有,但是规律要从历年的考研真题中去找。这样分析下来,大多数的考研阅读试题中,正确的选项其实就是文章中观点论点主论点和分论点态度等有效信息的直接表达或者变形表达,而这类观点性有效信息的表达,与记叙文说明文的有效信息相比,有两个重要特征,第一,表述上不能太绝对要留有余地四平八稳,不能带有过于强烈的感情色彩和倾向。一个表述上极端的论点是站不住脚的,很容易受到攻击,对不对,这是议论文的常识。所以从这儿可以推知,考研阅读题目的正确选项与非正确选项相比,有两个重要特征,第一表述上不能太绝对要留有余地四平八稳,不能带有过于强烈的感情色彩和倾向。 N eC]MW
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用真题来验证一下。 ;BmPP,
Is[n
7Q
第一条:正确选项表述上不能太绝对要留有余地四平八稳,不能带有过于强烈的感情色彩和倾向 m>{I>:sq
Min{&?a
2005年第34.题 9'Cu9nR
L}UrI&]V$:
题干34. Cartwright seems to suggest that Q79WGW
CsX@u#
是凯特似乎在暗示: n3_|#1Qu
KSve_CBOh
[A] waking up in time is essential to the ridding of bad dreams f7?u`"C
5h[<!f=
及时醒来对于控制噩梦非常重要。 ,X)/ T!ff
<~hx ~"c
(B) visualizing bad dreams helps bring them under control 2v{42]XYf
,Yu2K`
想象噩梦对控制噩梦有帮助。 lGXr-K?+Y
l<UA0*t
[C] dreams should be left to their natural progression. J?/N
J-F
W2]%QN=m$
梦应该被自然推进。 L.x`Jpq(3
}+fBJ$
[D] dreaming may not entirely belong to the unconscious {k)H.zwe
A"wso[{
梦可能并不完全的是无意识的。 0Ci:w|J
l'RuzBQr
我们来看,哪个语气更为委婉? $%zM Z
@#::C@V]
时醒来对于控制噩梦非常重要。 8nTdZu
=`t%p1
B想象噩梦对控制噩梦有帮助。 kj@m5`G
/jN&VpDG
C梦应该被自然推进。 (P 9$Ei0fv
5[A4K%EL
D梦可能并不完全的是无意识的。 V&>mD"~MP
bX`VIFc
是不是d ? Ew2ksZ>B]&
答案选d
p 4Y2AQ9
B'KZ >jO
2004年第50题 =
Cp}iM
Am)XbN')1
题干50.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text? #6za
Zl7m:b2M
根据原文下面哪个是正确的? "%)^
:('Ki
X-J<gI(Y
[A] People with surnames beginning with N to Z are often ill-treated ]`
}R,'P
j~`rc2n%
姓氏首字母是n到z之间的人经常受到虐待 APY
*SeIV
nnBl:p>< k
B。 VIPs in the Western world gain a great deal from alphabetism. 5:~BGK&{Y
2B&|0&WI
西方社会的重要人物从字母顺序排序中获益非浅。 Wf:I
0
#ZPy&GIr
[C] The campaign to eliminate alphabetism still has a long way to go %2TjG
PV/SzfvIq
消除按字母顺序排序的运动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D,c*I|p7
>$p|W~x
[D] Putting things alphabetically may lead to unintentional bias :s`\jJ
-A17tC20J1
按字母顺序排列事务可能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偏见。 WZJ}HHePr
mo-
Y %
A姓氏首字母是a到z之间的字人经常受到虐待,语气肯定吗 ?肯定,那是相当肯定。b西方社会的重要人物从字母顺序排序中获益非浅。。C消除按字母顺序排序的运动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肯定吗?D按字母顺序排列事务可能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偏见。的语气呢?是不是很委婉?这就是答案。 Wf>scl`s
sy;_%,}N
x-HN]quhe
2001年第65.From paragraph 4 we can infer that _________. v\:P_J
c})f&Z@<
题干是从第四段中我们可以推断出 =v
ZF/r
X,"(G}KUA
[A] the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 is certain to hurt consumers _]# ^2S
~E tW B
日益增多的兼并必然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必然,听听,这种词,都是文化大革命时的语气。太肯定了 :7-2^7z)
BHa'`lCb
B。WorldCom serves as a good example of both benefits and costs -*T<^G;rK
$'obj
无论是对于收益还是成本来说,WorldCom都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t/TWLhx/
x<es1A'u6
c.the costs of the globalization process are enormous IDIok~B=e
nF!6
全球化过程的成本巨大。 :]hNw1e
U'(@?]2<G
d.the Stanard Oil trust might have threatened competition B<" `<oG@|
=
olmBXn/
美孚石油信托公司可能曾经威胁过竞争。 \6)]!$F6:
RU_wr<
这个我就不讲了,我再读一遍,大家看答案选哪个? (:P-ef$]C
|r%NMw #y
a日益增多的兼并必然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7y8a`}
0mMoDJRy
B无论是对于收益还是成本来说,WorldCom都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Ey#7L
M)
p?v. 42R:z
C全球化过程的成本巨大。 1R+/T
z?DI4O#Up
D美孚石油信托公司可能曾经威胁过竞争。 QK`5KB(k'
nign"r
选哪个,恭喜你答对了,当然是选d。 DQ*T2*L
9k.5'#
1999年第70. The author implies that the results of scientific research__ F!_8?=|
LN0pC}F
作者暗指科研结果 LpYG!K l
r&y0`M
[A]may not be as profitable as they are expected m0Geq.
W2Ik!wEe&
科研结果可能并不像预期的那样有效益。 ki6Lt
yt
@7l]I
B。can be measured in dollars and cents -Lhq.Q*a
tP][o494\&
科研结果的价值能够用美元来衡量。 4^Y{ BS fF
d@XXqCR<
[C] rely on conformity to a standard pattern xWnOOE$i
'L@kZ
科研结果的价值取决于与标准模式的一致性。 C<Z{G%Qm
f
OasX!=
[D]are mostly underestimated by management dfP4SJqq
D"V(A \sZ
科研结果的价值被管理层极大的低估了, *\(MG|S
w*M&@+3I
答案选哪一个.a可能并不像预期的那样有效益。明显的语气更为委婉 ^B)f!HtU
SK*z4p
上面是从我们选文体裁对命题者命题思路的限制上进行的分析。其实,考研阅读既然选用议论文,既然想考察我们从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就不得不如此命题。下面我们进入命题者的内心,在他们的处境上看一下他们命题的心理。从测试学的角度来说,任何考试都是命题与反命题的博弈,都是应试者和命题者在心理智力上的较量,考试得高分的过程其实也就是逐步的认清命题者的思路把命题者拉下神坛揭开他们面纱的过程,因此首先我们自己要破除一个心理,大家不要感觉命题者像东邪西毒一样多么深不可测,喜怒无常,不受任何制约,其实他们再强也与我们差不多,都有差不多的心理,并且作为考研这种关乎百万人命运几千万人关注的特大型考试的命题者,他们有一个最根本的心理底线就是在保证试题具有足够的迷惑性以区分良莠的同时又要尽量的避免争议,保证迷惑行就是要制造错觉,比如他往往把一些错误选项写得非常正确或者非常复杂而把答案写的很简单来诱惑你上钩,制造错觉。从另一个方面来讲,要想避免争议就得使正确选项与非正确选项之间有着相当的区别度,前者是要实现考试的目的,后者是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否则一旦题目出现争议,一个人一口唾沫就能能把命题者淹死,所以命题人的日子并不好过,很多时候是在凌空走钢丝,偏左不行,偏右也不行。而一个人一旦出现自我保护的意识,那就意味着他存在容易被别人攻击的缺陷,练就金刚不坏之身的武林高手是不用考虑如何保护自己的,对不对,考研命题者目前还做不到金刚不坏,他们在命题上同样存在着一些致命的命脉。现在我们来分析这些命脉,从根本上说,正确选项和非正确的所有的区别都必须在文章之中找到支撑,但是仅仅依靠文章很多时候是不够的,因为我们知道,考研阅读所选用的文章都是议论文而不是记叙文或者说明文,议论性文章关注的内容本身往往就具有较大的争议性,并且,议论性文章,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对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读过往往会有不同的见解,所以,单靠文章来区别正确选项与错误选项并不充分,很多时候是危险的,所以在依托文章内容区别选项的同时,其实命题者还在选项本身的表述和设置上做了一些区分。这就是命题者的命脉所在,也是我们一招制敌的法宝,经过对近十年考研英语阅读试题的长期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命题者常用的以下五种区分方法 IIG9&F$G
j'k
<
第一, 选项话题范围的区分。 >q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