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VIP 上传考博资料 您的流量 增加流量 考博报班 每日签到
   
主题 :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2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楼主  发表于: 2024-12-07   
来源于 2025年招生简章 分类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2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培养目标 ~ gcst;  
我所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是为了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学科领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够在科学研究和专门技术等方面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 P+D|_3j  
二、招生学科与导师 cfQh  
2025年我所博士研究生招生学科与导师详见招生目录。考生报考前可登录所网站查询报考导师的个人简介、研究方向与联系方式。 P"[l86:  
三、招生计划 |M0,%~Kt  
2025年我所计划招收博士研究生30人。最终招生人数以教育部正式下达的招生计划文件为准。 d(dw]6I6  
四、招生方式 }rb ]d'|  
1.普通招考:面向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进行考试选拔博士生的招生方式 y}H*p  
2.申请考核:面向符合报考条件的优秀考生遴选博士生的招生方式。申请考核的资格根据申请者提供的材料择优确定。 kcZ;SYosj  
3.硕博连读:从本所已完成规定课程学习,成绩优秀,且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在学硕士生中择优遴选博士生的招生方式。 :)3$&QdHT  
五、报考基本条件 U+3PqWB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vVvt ]h  
2.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 5)o-]S>  
3.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招生单位规定。 J 6d n~nPK  
4.有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XiZ Zo  
以申请考核方式报考博士生的,除满足上述规定外,应满足以下要求之一: cB9KHqB  
(1)国内“211”高校和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科研机构中的土木工程、力学、仪器科学与技术等相关需求专业的应届(往届)硕士毕业生;以及取得国外一流大学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B~V:Yt  
(2)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对科学研究具有浓厚兴趣,并具有突出的科研能力,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潜质,已经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2篇与申请专业相关的SCI/EI期刊检索论文。 \Lh<E5@]  
六、招生类别 C">=2OO  
1.非定向就业博士研究生 Ot:\h  
入学前须将全部人事档案和人事关系转入我所,该类学生可参加学业奖学金、助学金和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评定,在学期间纳入哈尔滨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毕业时可自主择业,纳入就业方案。 PezWc18  
2.定向就业博士研究生 ?p/kuv{\o#  
录取前本人须与我所和所在单位签订三方培养协议。在学期间,人事关系和档案保留在原单位,毕业后仍回原单位工作。该类学生不能参加学业奖学金、助学金和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评定,在学期间不纳入哈尔滨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且就读期间不能转变为非定向就业博士研究生。 @_weMz8}  
七、工作程序 7{/:,  
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考生在报考前要与拟报考导师进行充分的沟通。 >p+gx,N  
(一)报名方式 {G*:N[pJp  
报名采取网上报名方式,网址:http://scyz.sceea.cn/ &Bdt+OQ ;  
报名时间 y<LwrrJ>  
普通招考:2024年12月2日—2025年2月21日。 m^s2kB4A[  
申请考核:2024年12月2日—2025年2月21日,网报时需在备注栏注明“申请考核”。 e4_aKuA  
硕博连读:网报时间另行通知。 n N]vu  
(二)准备材料 9+;f1nV  
1.通过网报系统打印的《报名信息确认表》《报考登记表》(A4纸双面打印),首页空白处需本人签字; 01d26`G$i~  
2.身份证、最后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硕士毕业生提交所在单位研究生院或研究生部的证明信、《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复印件)、《学历注册备案表》、境外留学人员提交学位认证复印件; g!|E!\p  
3.硕士课程成绩单; m$UT4,Ol  
4.两份填写好的专家推荐书。由两位与所报考学科相关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作为推荐人,其中一名推荐人必须是拟报考的博士生导师。推荐人可将推荐书填写完毕后,直接(或由推荐专家密封并在封口骑缝处签字后交被推荐人)寄(送)往我单位; })u}PQ  
5.体格检查表。请持打印的体检表(贴照片)到二级以上医院做身体检查。 7 V1k$S(  
以申请考核方式报考博士生的,还需准备以下材料: e~~k}2 ~  
1.《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申请-考核制申请表》(加盖档案所在单位或所在学校公章)一份; z# ?w/NE  
2.本科和硕士阶段的课程学习成绩单(须授课单位或档案保存单位盖章)、外语等级证书或成绩单; ?g*T3S"  
3.往届生提交硕士学位论文,应届生提交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i3WmD@  
4.已发表或录用的学术论文复印件; GB0b|9(6D"  
5.其它可以体现本人学术水平与能力的相关材料。 8'\,&f`Y  
以上材料申请者务必添加目录,并按顺序装订成册于2025年2月21日前提交或寄递到研究生管理办公室。 5J#g JFA  
(三)报名资格审查 4J$f @6  
研招办根据报考条件对考生进行报考资格审查,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不予参加考试。 e.YchGTQ  
(四)考试(考核) KX}dn:;(3  
1.普通招考 Fmle|  
笔试前需进行现场确认,现场确认时间、方式另行通知,届时请本人携带身份证、最后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应届考生提交所在单位研究生院或研究生部的证明信)。 2o5< nGn  
笔试科目: RV*Zi\-X  
英语(中国科学院大学命题)、至少两门专业课(招生单位自命题,须选择不同科目名称的专业课),每门满分100分。 ;p"XCLHl  
笔试时间:2025年3月28-29日,地点另行通知。 KKXb,/  
复试:原则采取差额复试,复试的内容、时间及地点另行安排,具体信息请于考试前在所网站查询。 !Jp.3,\?~  
2.申请考核 2EcYO$R!  
考核科目:英语、学科基础课考核。考核可采取笔试、面试(公开答辩)、实验和撰写科研报告等方式进行。 aC]l({-0  
考核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1mPS)X_  
(五)录取 #]HjP\C  
根据考生考试(初试、复试)、考核成绩、研究生成果及业务素质、思想政治表现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确定录取名单。 KgAX0dM  
(六)关于参考书目、历年试题的说明 E1v<-UPbA  
普通招考的考试科目均不指定参考书目和复习资料,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前辅导。历年专业课试题可通过邮箱(jy@iem.ac.cn)联系。 &-Y:4.BXZ  
(七)入学时间 b!P;xLcb  
录取考生于2025年9月入学。报到时须携带录取通知书、硕士学历学位证书原件。 |OT%,QT|  
(八)学制和修读年限 hs uJ;4}$q  
基本学制4年,修读年限最长为6年。 W >IKy#  
八、学费标准及在学期间待遇 *,*5sV  
1.学费。8000元/生/年。 ,$[lOFs  
2.住宿费。哈尔滨本部恢先楼1200元/生/年;燕郊园区公寓800元/生/年。 m:7bynT{  
3.对非定向就业的博士生提供完善的奖助体系: 9h=WWu',  
助学金。目前每生每年22950元,按12个月发放,助学金(含就餐补助、医疗补贴)覆盖率100%。 ^Wz{su2  
学业奖学金。每生每年8000元至15000元不等,按学年评定,覆盖率100%。 EwZt/r  
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可申请国家奖学金,30000元/生。 IT33E%G  
“三助”津贴。学生参与助科研、助教学、助管理工作,可视工作情况发放劳务费。 7U0):11X#  
4.单项奖励。特别优秀的学生还可申请“刘恢先地震工程奖学金”,奖励额度为10000元/人。 rt;>pQ9,  
5.研究所承担了众多国家级科研任务和研究项目,拥有多渠道国际交流和合作的途径,在读一、二年级优秀学生可申请公派出国联合培养。 z<=t3dj  
有关招生、复试安排请关注所网站。本简章如有与国家出台的招生政策不符的事项,以上级单位新政策为准。 e]fC!>w(\  
qT%E[qDS  
3=I Q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申请-考核制申请表.docx \ bE~iz3b9  
qeGOSGc_  
kS!*kk*a  
j. c H,Y  
单位代码:85406 ~vS.Dr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29号 }]@ "t)"  
邮编:150080 "0mR*{nF  
电话:0451-86652052 8t; nU;E*  
邮箱:jy@iem.ac.cn b5C #xxIO  
网址:www.iem.ac.cn s5@^g8(+C  
联系部门: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研究生管理办公室(246办公室) !;oBvE7Kh  
  Yr@@ty  
【研究所简介】 35et+9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始建于1954年,地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原名中国科学院土木建筑研究所,是我国最早从事地震工程研究的科技机构,也是国内唯一以地震工程和防灾减灾为主要研究领域的国家级公益性科研院所,素有“中国地震工程研究先驱”和“中国地震工程人才培养摇篮”之誉,设有国家“地震工程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和“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i'3TUR  
研究所主力支撑国家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之“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和“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牵头实施国家地震科技创新工程“韧性城乡”科学计划,掀起“抗震韧性”研究热潮。协力推进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立项、可研与初设工作,在川滇地区开展地震观测台阵建设。是国家地震应急和地震灾害风险防治的技术支撑单位,也是我国强震动观测、地震现场调查与损失评估、震害预测与地震风险区划、地震预警与烈度速报的技术牵头单位。牵头承担汶川、芦山、玉树、九寨沟等破坏性地震的烈度评定与工程震害科学考察。建所以来,参与了上世纪60年代以来几乎所有国内破坏性地震的震害调查与损失评估。多年来与美国、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广泛的科研合作研究,承办了第14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学术声誉。 KxI(# }5o&  
研究所科技队伍实力雄厚,现有院士5人(含兼职3人)、正研级专家34人(含二级岗研究员9人)、高级职称专家100余人。现有中国地震局科技创新团队8个、黑龙江省“头雁”团队1个。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强震动观测及其应用、工程地震学、结构工程抗震、生命线工程抗震、岩土工程学、地震灾害风险区划与防治、抗震试验技术等。在北京东燕郊设有科技园区,建有应急管理部地震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局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灾害预警与工程防御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防震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地震工程综合试验系统。 y6\#{   
研究所主持了土木工程领域首个国家973计划项目《城市工程的地震破坏与控制》、6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以及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一批国家级重要科研项目。牵头或参与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2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200余项,其中2015年牵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16年牵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19年参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21年以来获批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项目4项,实现研究所同类项目的首次突破。 nMqU6X>P!  
研究所是国家首批硕士、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现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以及土木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力学等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土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专兼职博士生导师40余人、硕士生导师70余人,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30人、硕士研究生120人、博士后若干,现有在读研究生近500人。 ZgtOy|?|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描述
快速回复

验证问题:
4+6=? 正确答案:10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