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生人数
-
CM;sXq 我校2025年拟招收学术学位
博士研究生340人左右,招生专业目录中公布的各院系招生名额为拟招生人数(含硕博连读生和直博生),具体以上级部门下达的计划为准。录取阶段学校和学院根据生源等情况可能对招生名额作适当调整。
FE M_7M 二、招生方式
+ZizT.$& 我校2025年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式包括“普通招考”、“硕博连读”、“直接攻博”、“申请-考核”四类。
#0!C3it6c “硕博连读”仅招收已获取我校2025年硕博连读生资格的在读硕士研究生。
_32ltnBX “直接攻博”主要接收全国已获得2025年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一般在每年9-10月进行,具体见“
2025年接收校内外优秀应届本科生免试攻读博士研究生工作办法”。
[0/ ?(i| 实行“申请-考核”选拔方式的院系为心理学院、教育学院、文学院(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文化研究三个专业)、历史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物理系、生命科学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化学系、资源
环境与旅游学院、国别区域研究院,具体办法见研究生院网站公布的相应院系的实施细则(附件4—附件15)。实行“申请-考核”制的上述院系或专业的学术学位研究生2025年不再通过“普通招考”方式进行招生。
k^R>x V
三、学习方式
Q>TaaGc 学习方式均为“全日制”,全日制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在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全脱产在校学习。
OX8jCW 四、普通招考报考条件
~{2@-qcm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CNED0z+ 2.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录取当年入学前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同等学力人员。
-7=pb#y 同等学力人员须具备以下条件:
H{yPi7 P (1)一般应获得学士学位六年或六年以上(即2019年8月31日之前获得学士学位);
JN|<R%hy (2)有在公开学术刊物上发表相当于硕士学位论文水平的学术论文;
$PrzJc (3)已修完所报专业硕士学位课程及选修课程且成绩合格(由研究生培养单位开具成绩单)。
,wRrx& 3.非学历教育(有硕士学位证,无毕业证)的专业学位人员或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必须在报名截止前(2024年12月26日)获硕士学位,否则按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M$! 0ikh 4.在国(境)外获得的学位(学历)证书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往届生须在报名时提交认证证书、应届生须在录取当年入学报到时提交认证证书)。
ZJR{c 5TE 5.现役军人报考,按教育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的有关规定办理。
6|_ S|N 6.有两名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书面推荐。
;`F0
%0d 7.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的规定。
=1\'xz}p? 8.我校不允许研究生同时攻读两个(及以上)不同层次或相同层次的学位。
&<tji8Dj 9.部分学院对2025年招收博士生提出了具体要求(如只招收“非定向就业考生”、“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等)并实行“双
导师”制招生,请考生仔细查看我校《
2025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专业目录》的备注信息,避免错报,因错报引起的后果由考生自行承担。
ORfA]
I-u 五、报名及交费
NA0hQGN} 考生报考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具备报考条件者方可报考。考生须如实提交本人真实信息和申请
材料,对弄虚作假者,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教育部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入学资格或学籍。
0&5}[9?V' 每位考生在报名系统中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不得兼报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和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重复报名者以系统中最后时间确认的一条有效报名信息为准。
.3ic%u;|D 1.采取网上报名方式
i"_f46rP “普通招考”和“硕博连读”考生报名和交费时间为:2024年12月12日9:00—2024年12月26日16:30;逾期不可补报,也不可再修改报名信息。
=#y&xWx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