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VIP 上传考博资料 您的流量 增加流量 考博报班 每日签到
   
主题 : 东南大学2012年博士招生简章
级别: 博士
显示用户信息 
楼主  发表于: 2011-09-18   
来源于 2012年招生简章 分类

东南大学2012年博士招生简章

东南大学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是一所以工科为主要特色,理学、工学、医学、文学、法学、哲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 `nT?6gy  
2012年,我校共有74个学科(含21个一级学科和53个二级学科)拟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600余名(含公开招考、本科直博和硕博连读)。原则上,每位博导一年招收博士生不超过两名(注:硕博连读生和公开招考生均计在内,本科直博生除外),新批博导第一次限招一名,兼职导师一年最多招收一名。我校主要招收全日制脱产学习博士生,只招收少量在职委托培养博士生。因此,考生在报考前务必与拟报考导师取得联系,了解该导师2012年的招生计划情况并取得导师的同意。 Bu7A{DRf  
一、报考条件 S?*^>Y-e;  
(一)公开招考 fd4;mc1T  
1.政治思想表现好,品德优良,遵纪守法,身心健康。 c}\ ' x5:o  
2.已获得硕士学位(含专业硕士学位)的人员(注:只有硕士学位而无毕业证书的考生在报名时必须已获得硕士学位证书;凡在国外获得学位的考生,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学历认证证明)。 o;3j:# 3 |  
3.应届硕士毕业生(指毕业后可以获得硕士学历和学位双证者,且最迟须在博士入学报到前获得硕士学位)。 fC_zX}3  
4.以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kr^0% A  
①所报考的学科或导师同意招收同等学力考生(详见2012博士生招生目录“备注”栏); X(IyvfC  
②获得学士学位后,在所报考专业、学科或相近领域连续工作满六年(从获得学士学位到博士生入学之日); z4CJn[m9  
③在所报考专业取得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结业证明(必须由授课单位研究生培养部门提供); aT&t_^[]   
④获得部、省级科技成果三等奖以上(排名在前两名);或在全国核心刊物上发表过内容与报考学科相关的论文二篇以上(文科专业四篇)且为第一作者。 Y|mW.  
5.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必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省、自治区或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民教处同意,并将加盖公章的《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资格确认表》于复试时提交给报考院系。 /x$}D=(CZ  
6.现役军人考生,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规定办理。 +<&E3Or  
7.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标准;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报考委托培养的考生年龄不限。 W+KF2(lB  
8.有两名与所报考学科相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 8+9\7*  
(二)本科直博报考条件详见《东南大学2012年招收推荐免试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 T-^0:@5o9  
(三)硕博连读报考条件详见《东南大学研究生手册》。 WhH!U0  
二、报名 k!&:(]  
1.网报时间: 2011年9月15-2011年10月5日 *m*`}9  
2报名手续:所有考生(含公开招考、本科直博和硕博连读)均须通过网上报名,具体要求详见“东南大学2012年博士生招生网上报名须知”。  012Lwd  
3.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Hj2<ZL  
4.考生必须准确填写报考类别,提交确认后,一律不得更改: "rsSW 3_  
①非定向——在学期间人事档案须转入我校;毕业后“双向选择”就业; &Y+e=1a+  
②委培——在学期间人事档案不转入我校;毕业后仍回原单位工作;录取前本人须与我校和委培单位签订在职博士生三方培养协议; }B`Ku5 M  
③ 定向——专指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毕业后回原定向单位或定向地区工作;录取前须与我校签订相关的定向培养协议。 P/G>/MD/l  
现在职考生报考前必须事先征得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同意,考生与所在单位因报考和录取问题所引起的一切纠纷,与招生单位无关。报考在职委培类别的考生还须在复试时向报考院系提供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出具的同意报考委托培养博士生的证明。  s'TY[  
Apmw6cc  
5.以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名的考生,报名材料须经报考导师审查并签署意见,送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审核批准后,方可上网报名。具体要求详见“东南大学2012年博士生招生网上报名须知”。 Y3k[~A7X  
三、考试 e9 *lixh  
q (gjT^aN  
1.初试安排 +Juh:1H  
~q 7;8<U  
① 时间:2011年11月5日—6日 a fx'  
Yk 'm?p#~  
② 地点: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考场安排可于考前一周在研招办主页上查询)。 9Sz7\W0  
A @2Bs 5F  
③ 科目:外国语(题型包括词汇、阅读、翻译和写作等,听力和口语安排在复试阶段测试)和两门业务课 (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由考生网报时选定,科目代码和名称以网报信息为准,一经确认不得修改。) 6J\fF tB@V  
>'b=YlUL  
④ 初试成绩将于11月下旬在研招办主页中公布,考生可自行上网查询,我校不单独寄发成绩通知单。 &?y7I Pp  
<bP#H  
2.复试安排 [pL*@9Sa&  
L5f$TLw h;  
原则上各学院在初试结束后即安排复试,特殊情况以院系复试细则为准。各院系复试细则将于考前十天左右在研招办主页上公布,请考生注意查询。 F?BS717qS%  
RYy,wVh}  
复试前,由报考院系对考生进行资格审查,验证材料包括:本人身份证、准考证、装订成册的申请材料及相关原件;考生须向报考院系缴纳80元/生的复试费,同等学力考生还须按80元/门缴纳加试费。 8I.VJ3Q  
id?E)Jy  
③ 复试主要根据专业培养要求,考察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本学科前沿知识及最新研究动态掌握情况、是否具备博士生培养的潜能和综合素质;复试内容包括外语听力与口语、科研能力及综合素质,具体形式由报考院(系、所)决定。 !),t"Ae?>  
N 9LgU)-Jt  
④ 同等学力考生必须在复试前加试两门所报考专业的硕士生学位课程和一门政治理论课程;加试合格后方可参加复试,加试科目及加试具体安排请咨询报考院系。 2khh4?|\  
),` 8eQC  
⑤ 体检统一安排在复试期间进行,具体时间另行通知。不参加体检、体检不合格及弄虚作假者,一律取消录取资格。  z)w-N  
<#*.}w~  
四、录取 + >nr.,qo3  
/iG7MC\`  
1.各招生院(系、所)根据《东南大学研究生复试录取办法》和本单位复试录取细则,在招生计划范围内择优录取,宁缺毋滥。 EI1? GB)b  
IZrk1fh  
2. 录取通知书将于政审合格后发放。 7u|B ](FS  
wxdyF&U n  
3. 入学时间:2012年春季或秋季(网报时自行选择,要求应届硕士毕业生必须在入学报到注册前获得硕士学位证书) jatr/  
v* ~3Z1  
五、其他说明 JN(-.8<  
8@eOTzm  
1.我校博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三年,除定向生和委培生外,均享受博士生基本奖助学金(1300元/月);委托培养博士生须交纳培养费(12000元/年)。 G%:G eW  
,H[SI0];  
2.我校不出售往年试题,不指定参考书,不办考前辅导班。 H=~9CJ+tc  
bRsTBp;R`I  
3.考生提供的所有报考材料均应属实、准确,凡弄虚作假、违反考试纪律的考生,我校将不予录取,并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sn{tra  
/.Q4~Hw%}  
4.为保证考试的严肃性,我校对有任何一门考试科目违纪、作弊或缺考考生的各科答卷均不予评阅。 G;1?<3   
[po "To  
5.招生目录中专业代码的后2位为‘20’或以上的专业为我校在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范围内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 :Li/=>R^  
kbI/4IRW  
6. 东南大学在职人员报考,须按校人字[2008]23号文件“关于专任教师在职攻读博(硕)士学位补充规定的通知”执行。 /nQ`&q  
wT_h!W  
7. 若2012招生年度国家出台新的研究生招生政策,我校将做相应调整,并及时在我校研究生招生网予以公布。 rx!=q8=0R  
WNy3@+@GZ  
六、信息查询、联系方式 s V  }+eU  
,wj"! o#  
1.我校博士招生工作的相关信息将及时公布在研究生招生网页,请考生密切关注。 m_7 nz!h  
`dW]4>`O  
2.有关报考、录取等事宜,请与东南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咨询: ,6"l(]0  
 .\:J~(  
联系电话:025-83792452          传  真:025-83792583 p]T"|!d  
PK2~fJB  
电子邮件:yzb@seu.edu.cn        招生网址:http:// yzb.seu.edu.cn Lx[ ,Z,kD  
|ys0`Vb=$  
地  址:南京市四牌楼2号逸夫建筑馆二楼203室  邮政编码:210096 ,kM)7!]N  
ajH"Jy3A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相关话题
描述
快速回复

验证问题:
4+6=? 正确答案:10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