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博士研究生招生改革,积极探索和构建符合博士研究生培养规律的体制与机制,不断选拔和培养适应现代科学发展要求的优秀创新人才,复旦大学将于2009年对数学科学学院、物理学系、化学系、上海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药学院、上海市肿瘤研究所、放射医学研究所、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9个院系(所)的博士研究生招生选拔办法进行调整。具体招生选拔办法见《关于调整复旦大学部分院系(所)2009年博士生招生选拔办法的说明》。 LW!4KA]
Tj6Czq=*%T
热忱欢迎优秀学子报考复旦大学2009年博士研究生! wRX#^;O9?>
QUz4 Kt
一、培养目标 q$<VLrx
D|vck1C5,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 [BEQ ~A_I
g
6?5
二、招生规模 oC3W_vH.%
fzN?
X=
本年度我校拟招收博士研究生1100名左右(含本校转博生、直接攻博生和公开招考人数),录取时将视生源状况和学校发展需要适当调整招生名额。 xd4~[n\hm
9!dG Xq
三、报考条件 [[ll4|
q5)
K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x!JTx[K
.kfx\,lgm
2.已获得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 gA] 3h8%w
8 9maN
3.对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还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xlze
UhU"[^YO
① 获得学士学位后在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工作六年或六年以上,并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c?Mbyay
Q-yNw0V}F
② 已修完至少5门所报考学科专业的硕士学位课程且成绩合格(须提供授课单位的成绩证明); 6|4ID"
ZT<VDcP{
③ 已在所报考的学科或相近的研究领域,以第一或第二作者(完成人)身份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至少发表过1篇学术论文,或获得过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排名前五名)。 }>b@=5O
0~Xt_rN](
4.只有学位证书而无毕业证书的考生,在资格审查时必须已获得硕士学位证书,否则按同等学力对待; u Vo"_c w
[<wpH0lNoy
5.在境外获得的学位证书,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 $gCN[%+j
1So`]N4
6.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标准(同高考体检标准); rrG}; A
:OA;vp~$x
7.年龄不超过45周岁(1964年9月1日后出生); V \/Qik{h
#@E:|^$1y
8.须有两名与报考学科专业相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 Qve5qJ
#9{2aRCJ
四、报名时间及方式 02-% B~oP
eWr6@
2008年12月1日至31日,在复旦大学研究生招生网报名。 #JN4K>_4
$Xqc'4YOZ
五、报名注意事项及资格审查 Yaz/L)Y;R
#] ;ulDq
1.考生报名时须按要求认真填写报考信息,下载相关报名表格,并牢记自己的报名号。 }#&L
}[(v(1j='~
2.完成网上报名后,应于10个工作日内将报名表格、学位证书及有关奖励证书等复印件一并寄至我校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逾期或所交材料不全者,按放弃报名处理。报名费(250元)的支付方式,网上另行公布。 59~mr:
*sF
C 1)+^{7ef
3.公开招考考生须携带身份证(或现役军人、文职干部证件)和学生证(或硕士学位证书)原件,于2009年3月12日至13日到复旦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办理资格审查手续,资格审查通过后即领取准考证。 9~
y:K$NO
sH]T1z
六、考试 ?A-f_0<0
{`(MK6D8 c
1.初试时间:2009年3月14日至15日。地点:复旦大学(邯郸校区)。 Q% ^_<u
\+:`nz3m
2.初试科目:外语、两门业务课。(均为笔试,每科考试时间为3小时,具体考试科目详见招生专业目录)。 q(Ow:3&
G"".;}AV
3.复试:根据初试成绩和报考材料的审核结果,择优确定各学科专业差额复试的名单。复试时间、地点由所报考院系(所)另行通知。
!
>/J]/4>
n'%cO]nSx
4.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① 政治(文科类考生加试马克思主义著作选读,理、工、医科类考生加试自然辩证法),加试时间为2009年3月15日下午;② 两门硕士学位主干课程,均为笔试。加试时间、地点由所报考院系(所)另行通知。 p(9[*0.};
?8;WP&
七、录取 Xe(]4Ux
Bj\Us$cZ
根据考生的入学考试成绩、思想政治表现和业务素质等择优录取,复试不及格考生不予录取。 yw1Xxwc
EYi{~
八、体检 r>.l^U9hJ
.')^4\
考生入学时须进行体检,未达到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标准者,取消入学资格。 BgY|v
[M&
a>+m_]*JZ
九、奖助体系 V}Oz!
O
^==Tv+T9U
为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研究生教育过程中的激励机制,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我校自2007年起试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在现有国家拨款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学校各方面资金的投入,建立和实施全新的奖、助学金资助体系。实行新的资助方案后,打破了原有的“大锅饭”现状,提高了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的待遇。新的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v?n# C
++ObsWZ
1.研究生奖学金: 5glEV`.je
/UaQ2h\
研究生奖学金是根据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而实施的,主要由学业奖学金、专项奖学金构成。 \x5>H:\Y
k?/! `
① 学业奖学金:由学校出资设立,面向非定向研究生,根据我校改革方案,博士生学业奖学金覆盖面不低于90%,一等奖奖额10000元,按学年评定。具体奖额、比例由院系确定。新生第一学年学业奖学金的获得情况详见《本学年学业奖学金通知》。 ZVit]3hd
rA@|nL{
② 专项奖学金:由社会团体、企业或个人在我校捐资设立,目前每年约30个奖项,名额为500余名,奖金总额200余万元。奖额为1000-10000元不等。 jaMpi^
C
8:uh0
2.研究生三助: XXQC`%-]<i
P$3!4D[
指研究生助管、助教、助研。学校每年为每届学生分别提供200多个助管、助教岗位;非定向博士生每生每年可获得不低于5000元助研津贴。 ?zVcP=p@
{96NtR0Z
3.国家助学贷款: QD1&"T<.d.
/gn\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