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林折枝】面向秋野
b2r@vZ]D *d?,i-Q.+ :74)nbS ;r"YZs&Xd Nt'(JAZ; 蓝英年先生写在《读书》杂志上的“寻墓者说“之系列文章,令我对俄罗斯的文学重新产生了兴趣,我开始寻找苏联文学史上失踪的一些作家与学者的作品。在寻觅不遇《金蔷薇》时,却找到作者康·帕乌斯托夫斯基的另一部散文集《面向秋野》(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年新1版),按译者张铁夫先生所云:此书堪称《金蔷薇》的姊妹篇。小书的封面素雅大方,一枚秋叶金黄灿烂。(另记:1997年12月深秋始得《金玫瑰》即《金蔷薇》一书,译者是戴骢先生。)
_{C:aIl[2 \h,S1KmIBD 《面向秋野》是作者帕乌斯托夫斯基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版的散文集,帕氏在《金蔷薇》的后记:“对自己的临别赠言“中说:“第一卷记述作家劳动的札记就止于此了,我清楚地感到,工作只是开始,前面是无边的旷野。“于是帕氏有《面向秋野》问世。此书收集了作者上个世纪30到60年代三十年间关于艺术问题的文章和回忆录。它不仅继续探讨了《金蔷薇》探讨过的那些问题,诸如构思的产生、观察力的培养、素材的提炼、语言的磨练、想象的必要性,细节描写的功能等,而且也探讨了许多新问题,如散文的诗化,旅行的作用、虚构的意义、短篇小说和历史的剧作,文学与生活的关系等。
^MKvZ DOP (7;}F~?h 此外《面向秋野》一书还用大量的篇幅,记述了许多前辈作家和同时代作家,对他们的生平与创作作了生动的描述和精辟的评论。这些文章既是给人启示的文艺随笔,又是清新优美的抒情散文。中国文坛曾有秦牧的类似之作《艺海拾贝》,但与《面向秋野》相比,高下判然若明。原书六十六篇文章,译者张铁夫先生选译了其中的二十五篇,分为两个部分,一类谈创作,一类谈作家,但两者互相融合,对照而阅,相得益彰也。
uiP fAPZ [8(e`6xePb 在后现代主义学说风行一时时,重温美丽而朴实的《面向秋野》,你会体味到一种秋天里阳光般的温暖。关于写作,帕乌斯托夫斯基这样写道:“作家是出自于自由的动机写作的。他之所以要写,是因为他不能不写。“相比之下,为名利而写作的文字又怎么会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和思想内涵呢?这样的写作也许会媚俗一时,风行一时,但决不可能在人类的心灵史上留下任何痕迹。网络时代的我们尤其应该认真面对这种写作的思想。在一个人人都可以写作的时代里,写作的贬值是一种必然。
*'1qA0Xc !#5RP5,,Y 当浮躁成为这个世界的某种大众景观时,很多知识分子开始走出书斋,下海、做秀成为时尚。但帕乌斯托夫斯基早在多年前就冷静地指出:“必须心冷如冰地坐下来进行写作,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更有力的作品。“帕氏还对童话怀有一种深切的情感,他写道:“只要有人活着,童话就会存在。因为童话是人民对幸福和正义憧憬的最好表现。童话是用富于诗意的形式体现出来的人对美好事物的幻想。““童话世界里处处是鸟语花香、清泉淙淙。树叶飒飒,还有彩虹、阳光、闪烁的繁星和野兽出没的幽径。“一个对童话如此热爱的人,必定是一位有着良知的人,有着热爱生活之心的人。正如康·帕乌斯托夫斯基说过的那样:“不热爱、不了解、不懂得大自然的作家……就不是一个完全合格的作家。不可能离开对大自然的爱来谈对祖国的爱。”
xQ-]Iw5 RxjC sjg 帕乌斯托夫斯基评价作家库普林的小说《石榴石手镯》时指出:“他(指库普林),把这篇描写一场悲剧性单恋的爱情小说置于南方海滨的秋天环境之中。很难说出是什么原因,但是盛夏已逝,时交金秋,那晶莹的日子、沉默的大海、干枯的玉米秆,冷落空旷的别墅,像草一般无味的残花--这一切都赋予故事以一种特殊的悲凉气氛和感染力。“帕乌斯托夫斯基以极其优美的笔墨对另一位作家的作品作出了恰当的评论。在这里,评论成为一种艺术的鉴赏而不是故意的吹捧或恶意的贬低。
t+|c)"\5h
4b,N"w{v 在《米哈依尔·米哈依洛维奇·普里什文》一文里,帕乌斯托夫斯基对作家普里什文也做出了高度而恰当的评价:“普里什文的魅力的秘诀,他的魔法的秘诀就在于他的洞察力。这是那种在每一件小事中都能够发现饶有趣味和含有深意的东西、在我们周围现实有时令人讨厌的外表下发现大地生活的深刻内涵的洞察力。一片最渺小的白杨树叶也有它自己的有理性的生活。”正如普里什文自己所说的那样:“即使只有荒野的沼泽是你胜利的见证,那麽它们也会变得百花盛开,异常美丽,而春天也将永远活在你的心中。”
hwSn?bkw @M?;~M?B]J 《面向秋野》沿续了《金蔷薇》的美丽与真实,谈人谈事,皆娓娓道来,清丽自然。帕乌斯托夫斯基博古通今,可以旁征博引。但帕乌斯托夫斯基不可及处,是在那个思想相对禁锢的年代,能以饱含诗情的散文,把俄罗斯的传统人文精神展示于世人面前。《金蔷薇》“译得那么凄美“(刘小枫语),在我看来,《面向秋野》的译者张铁夫先生也毫不逊色,可以说篇篇都是美文。秋天是一个收获的日子,阅读《面向秋野》,可以感受到俄罗斯大地上的人文风景与艺术气息。
4
B"tz! pGc_Klq F%UyFUz
4'cdV0] T&H[JQ/h 转自:
http://www.ic37.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