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 法 学
"WHt9 yZ
1999年 eLAhfG
IEW[VU) 1、从罪刑法定原则论述犯罪的实质定义与形式定义的关系。 F^|4nBd*ub
"#a,R^J 2、我国减免刑事责任的根据和事由 xu7Q^F#u
O<?z\yBtS^ 3、评费尔巴哈心里强制说 VVyms7
VN
\@HsMV2+zN 2000年 Ykd< }KE>
$'>h7]. 1、报应刑与教育刑之争及其对刑事政策的影响 #y&O5
$q~:%pQv 2、从罪刑法定原则角度评价空白罪状的刑法规范 @-QDp`QtI
VaRP+J}UA. 3、原因自由行为 @d86l.=
6:vdo~ 2001年 J#^oUq
V,CVMbn/%N 1、刑法的公正与功利的关系 k3wAbGp
<^(g<B`> 2、法条竟合及其适用原则
hO@VYO
%VD>S 3、法益侵害说 %>G(2)Fb\\
gP?uLnzvi 2002年 z_LN*u
,[{)4J$MV 1、罪刑均衡与刑法个别化关系 7pY7iR_
+/E
yX= 2、正犯与共犯的关系 3M[b)At V.
_#8OHG.x 3、期待可能性 "me
a*-XB
VTt{0 ~ 2003年 GDW$R`2
Zh]FL8[
nc 1、试论罪刑关系 DJmT]Q]o)
Rn-RMD{dh 2、片面共犯 85
5JAf
]8qFxJ+2^ 3、持有型犯罪 ;x=kJ@
H^c8r^# 2004年 [Ie;Jd>gG
MyyNYZ 1、中国犯罪构成理论与德日之比较 5Cp6$V|/kv
9f
^c9@= 2、强奸幼女罪司法解释置评 H7xyK
]R$
u3F 3、刑罚目的综合理论 csPziH$wl
_^ 2rRz 2005年 ^rmcyy8;g
1、罪刑法定原则与刑事政策的关系 YjTRz.e{[7
2、客观未遂与主观未遂 .^fVm
3、责任犯的刑事责任根据 NEpomE(>x
2006年 z)RJUmY3B
1、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及其立法体现与司法表现 %q~YJ*\
2、过失危险犯
<@DF0x!
3、简评(日)大土家 仁的“人格刑法学” 't+
J7
2007年 B~[QmK
1.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及刑罚改革 BP& T|s
2.论商业贿赂 }, < dGmkx
3.因果关系和客观归责理论 |#_ F
2008年 -A?6)ggf.
[font=ˎ̥]1、论法益的概念及其在刑法学体系中的作用[font=ˎ̥] y h
[font=ˎ̥]2、论罪刑法定原则和刑法机能的关系[font=ˎ̥] H+ P&}
3
[font=ˎ̥]3、许霆案件的法理学分析 jf`QoK
Ej\Me
EpX.{B@B_[
r~K5jL%z9
-W/Lg5eK
7Rba@ cs9
犯罪学、监狱学 H2ZRUFu
1999年 E%[2NsOM]
s?fO)7ly 1、简析20年中国社会变迁对犯罪的影响 4"om;+\
d@$]/=% 2、加洛法罗的自然犯罪和法定犯罪分类的理论 SBf8Ipe
` XvuyH 3、服刑犯人的法律地位 %4=r .9
$?HOke 2000年 c:J;Q){Xz
8|z@"b l) 1、评龙布罗梭 E*sQ|" g
:t7M'BSm2z 2、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关系 4x2
;@Pd
fEWXC|" 3、狱政管理的基本原则 (GeOD V?U
wNfWHaH" m 2001年 m,Fug1+N
S [$Os7 1、刑事社会学派对行刑制度的影响 N!{waPbPi
kKFhbHUZa 2、社会控制与犯罪发生的相关性 V-7A80!5
7m<;"e) 3、20世纪美国的犯罪学理论及萨瑟兰的贡献 fF|m~#y
ndXUR4 2002年 M[= #%U3*N
a(s%3"*Q 1、评述标签理论 Ih;I&D+e;
< %t$0' 2、刑事执行权的合理配置 7`G
FtX}
W]-c`32~S 3、论经济结构调整与犯罪预防 m%p;>:"R
ar%!h~ 2003年 w vQ.9
mC,: .d 1、加洛法罗关于犯罪原因的主要观点 FRR`<do5$,
}u
`~lw(Z 2、当前中国社会转型中的犯罪变化特点 "Xz [|Xl
's>./Pf 3、制约监狱效能的主要因素 }TD
oQ]P
z7PmyU
> 2004年 sq;nUA=
.1@8rVp7 1、行刑社会化(冯卫国) tDQo1,(oY
_enS_R
2、流动人口犯罪原因
+DR,&;
r1R\cor 3、菲利的犯罪饱和说 8IQqDEY^
-n#fj;.2_ 2005年 )"sJaHx<
"NOll:5"( 1、迪尔凯姆的犯罪学思想 }u&,;]
ig}H7U2q@ 2、黑社会犯罪(刘守芬) s^lm
81;
RkTO5XO 3、犯罪加害人与被害人的互动关系 V=-hqo(
FS^ie|8{D- 4、累进处遇制度 z.6I6IfL\L
yGZsPQIaV 2006年 O@7={)6qc
t}m"rMbt 1、网络犯罪的特征与预防 eGE[4Z
\ x>#bql+ 2、评犯罪原因的经济学理论 ,Z aPY
D]B;5f 3、试评罪犯矫正对综合治理的意义 Q~#[_Upkc
^^
+vt8| 2007年 nX\Q{R2
GGF;4 1.被害人国家补偿 1WJ%n;
s3+6Z~g'B 2.有组织犯罪的特征 ^h~oxZJw
C#@>osC 3.监狱行刑理论的社会化变迁 OdHl)"#
,?(IRiq% 2008年 a,
~}G'U
<h[l)-86 [font=ˎ̥]1、试论古典犯罪学和实证主义犯罪学的异同。[font=ˎ̥] <rAWu\d;
[font=ˎ̥]2、试论赫希的社会约束理论。[font=ˎ̥] ^eHf'^Cvvu
[font=ˎ̥]3、试论我国监狱分类制度及其完善[font=ˎ̥] 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