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的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西北地质研究室,1960年2月18日正式成立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以石油天然气地质为主攻方向的研究机构。主要从事含油气盆地地质学、气体地球化学、构造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以及油气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中国科学院在我所设有“中国科学院气体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V78QV3 4g$mz
:vo 半个世纪以来,几代油气地质科学家全力投入国民经济主战场,跋山涉水,踏遍祖国大地,在圆满完成国家任务的同时,以任务带学科,解决了我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中的一些重大科学问题,为独具中国特色的油气地质基础理论的形成和新中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崛起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ov-] VbKky1a@ 以“陆相潮湿坳陷成油理论”、“青海湖综合考察”和“天然气成因理论”为标志的研究成果,代表了不同时期我国油气地质理论的最高学术水平,被国内外同行誉为兰州地质研究所创造的三次辉煌。
-KCm#! >e>Q'g{ 研究所先后主持和承担各类科研项目700余项,主持、参加主持和主要参加的研究成果获国家级及院省部级奖励100余项。主办国家级自然科学核心刊物《沉积学报》,合办《天然气地球科学》和《天然气水合物网站》。
m%qah>11 VkRvmKYl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对能源的需求日趋强劲。为适应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的需要,2004年9月7日,院党组决定将兰州地质所与北京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进行整合,整合的目的是加强院内油气资源方面研究力量,更好地发挥北京吸引人才的区域优势,更好地发挥兰州在西部的地域优势。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多渠道、多层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稳定现有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培养有用人才,充分融合油气资源人才队伍;调整学科布局,进一步凝炼学科方向等措施,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充实石油天然气研究队伍,使中国科学院在石油天然气领域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s)G0/~W 2%rAf8= 整合后的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的战略定位是:以国家经济发展对油气需求为驱动,围绕油气资源研究科学前沿,针对我国多旋回叠合盆地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开展油气资源勘探基础理论和关键探测技术的研究,为推动我国油气事业的发展做出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创新贡献。研究方向是:瞄准石油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地球化学国际研究前沿,针对我国油气潜在资源形成于多期构造活动背景下、保存于结构复杂的叠合盆地中的特殊性,主攻制约我国油气资源勘探的石油地质理论、地球物理勘探的关键技术,发展和完善油气成盆-成藏理论,认识海相层系油气富集机理与分布规律,形成适于我国叠合盆地复杂性与特殊性的勘探技术系列,构建与我国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科技创新体系,为我国油气工业的二次创业作出贡献。
IgG@v9' =V/$&96Q 兰州地质所现有职工97人,其中研究员18人,副高级职称人员15人,中级职称41人;其中具博士学位者37人,具硕士学位者16人。现有博士生导师14人,硕士生导师7人。
z"Gk K T !FA^~ 我所现设有地质学博士后流动站,一个博士学位授予点(地球化学)和三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分别是地球化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统一授予学位。近年来,还与外单位合作招收培养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和构造地质学博士学位研究生。自1982年以来我所各学科专业点已招收、培养了博士、硕士生200余人。毕业分配到科研、教学或生产单位的研究生,在各自的岗位上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已成为所在单位的科研骨干,有些走上了重要的领导岗位。兰州地质所实验室中装备了一批先进的大型精密科研仪器,组成了为科研提供准确、翔实数据的配套的分析测试体系。通过国家计量认证的地球化学测试部面向国内外提供分析测试服务。雄厚的导师队伍和先进完备的科研设备,是我所招收和培养高质量研究生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8^jwnAYS z<m,Xj4w 我所与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及捷克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研究机构和大学开展了国际合作研究及互派学者等学术交流活动,为我所科研工作走向世界,为人才培养和交流开辟了广阔的道路。热诚欢迎有志攀登地球科学高峰的青年学者来我所攻读博士学位。
u;F++$= =L#tSa=M" 一、培养目标
,}=x8Xxr 1YTnOiYS1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科技专门人才。
"6gu6f g%4-QCZ, 二、报考条件
Fm#4;'x5E Y(m/E.h.~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勤奋学习,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7 1z$a WW:@% cQ@ 2.已获得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fUXJ$ Y@c!\0e$ 其中同等学力人员是指:
G)?VC^Q :K#'?tH ⑴获得学士学位满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到博士生入学之日);
p,* rVz[Y |dsd5Vdr ⑵具有与报考专业相关的高级职称;
f[6;)ZA .8<bz4 ⑶已在公开出版的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过两篇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学术论文;或获得过与报考专业相关的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为主要完成人);或主持过省级以上科研项目。
razVO]]E .,)NDG4Q 3.身体健康,年龄不超过45周岁(一九六四年九月一日以后出生);
]S[M]-I !_QE|tVeR 4.有两名与报考学科有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
7H:1c=U ^%@(>:)0 5.现役军人报考,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规定办理。
Q mT L- 5}x^0
LY 三、招生类别及学习期限
x=pq-&9>B Y,RBTH 我所除招收国家计划内的非定向博士生外,同时招收脱产或在职的定向委培博士生。定向委培博士生报考条件同上,参加考试,成绩合格者,优先录取。欢迎有关单位尽早来人或来函联系。
[8EzyB>fH \{ r%.G 四、报名
2>80Qp!xO 3R1v0 1.符合报考条件的报考人员需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要求进行网上报名,请于2008年8月下旬以后浏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招生信息网(
http://admission.gucas.ac.cn)并在二〇〇八年九月二十五日和二〇〇九年二月五日前向我所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寄交下列材料:
tY-{uHW&h l ~kxt2& (1)打印网上报名时填写好的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登记表;
.uG|Vq1v 2 1.;lj (2)两名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同行专家的推荐书;
HP}d`C5<R 4:GVZR|- (3)硕士课程成绩单,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毕业硕士生必须在入学前补交)或证明书;
qn}4PVn4 #]>Z4=]v (4)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还须提交下列有关材料:
N2[EdOJT_ fA{[H:*}G ①5门以上本专业硕士阶段主干课程成绩单;
1|_jV7`Mz [LDsn]{ ②已发表的学术论文2篇;
\ws<W7 ,)^4H>~V ③本科毕业学历证与学位证;
[}Vne;V 4n_f7'GZg ④ 高级职称证书。
]f#1G$ c `C
/U7j 2.报名地点及报名手续:考生可直接到中科院兰州地质研究所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办理报名手续,外地考生可以函报。报名时交报名费100元。近期免冠一寸照片二张(另自备二张)。
{
,61V;Bpm 5xKo(XNp 我所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对考生有关材料进行审查后,对符合条件的考生核发准考证。
r!A1Sfo4P 8L]em&871 五、考试与录取
*\ZK(/V '}3@D$YiM% 1.初试时间:二〇〇八年十月和二〇〇九年三月,确切时间以准考证为准;
=g)|g+[H d(!W 2.考试地点:中科院兰州地质所。
B=?4; l7 +72[*_ < 3.考试分初试、复试两个阶段。初试的笔试科目为:政治理论课(已获得硕士学位的人员和应届硕士毕业生可以申请免试)、外国语(听力测试在复试中进行)和不少于两门的业务课,每门科目的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为100分。
7J?`gl&C %6c[\ubr 4.复试:复试包括外国语听力,复试方式主要为面试。同等学力考生除了必须进行政治理论课笔试外,还必须加试所报考专业的两门硕士主干课程,加试科目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加试方式为笔试,每门加试科目考试时间不少于2小时;
Bs7/<$9K/ Z#w@ /!"}T 5.录取:全面衡量考生的德、智、体情况及考试成绩后,择优录取。
{Yp>h5nwM_ Xi vzhI4 六、学习期间待遇
L9L!V"So1k kaybi 0 ⒈非定向博士生除享受国家教委和财政部有关文件规定的待遇外,将实行研究助理制,由导师根据博士生参加科研工作的情况发放相应津贴;
lU6?p")F1 l!UF`C0g ⒉非定向博士生可以申请中国科学院西部学子奖学金,奖学金每年评选一次;
=^ !\D[lh}rL ⒊在职生、定向委培生按合同或协议书中有关规定执行;
*2wFLh Ej|rf Y ⒋本简章如有与上级有关部门招生政策不符的,以上级有关部门招 生政策为准。
!@2L g gr]:u4} 七、联系方式
ca~nfo @&
H Tt 通信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东岗西路382号
dS9L( & g~,"C8-H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f;";P =Yd{PZ*fR 邮 编: 730000
T_T@0`7 PDwi] )6mf 电 话: (0931)4960913 传 真:(0931)8278667
|Dz$OZP %qN_<W&Ze 联系人:李钦雄
ji'NR Z1@E E-mail:
qxli@lzb.ac.cn Q[5j5vry 2h Wtpus 网 址:
http://www.lig.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