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我校在理学、工学、医学、军事学等4个学科门类招收全日制博士研究生。 86c@Kk7z
一、招生原则 [whX),3>
(一)在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基础上,按需招生、服务部队、全面衡量、科学选拔、择优录取、宁缺毋滥。 % #!`>S)O
(二)强化对申请人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创新能力、科研潜力和已获学术成果的考核,真正选拔出政治合格、创新能力和学术专长拔尖的创新型人才。 =2[5g!qX
(三)尊重导师招生自主权,充分发挥专家组作用。 FOB9J.w4
(四)招生工作全程受各级纪委监督。 *U vh;d{
二、招生类型 otQulL)T/
我校招收博士研究生分为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两类。 Q/oe l'O*x
三、招生计划 Ob:}@jj
(一)军队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 ]?n)!u
军队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共75名,招收对象为在职军官、文职人员、军队院校和科研机构直读应届硕士毕业生。其中,“硕博连读”招生计划14名,选拔方式按大学硕士生直接攻博和硕博连读实施办法执行,其余招生计划均通过“申请-考核”制录取(其中2名计划用于绿色通道)(计划详见大学强军网)。 g4(vgWOW`
(二)地方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 ;9>(yJI+
地方博士研究生招生预告计划83名(正式计划下达后如有调整另行通知),招收对象为地方应届、往届硕士毕业生。其中,“硕博连读”招生计划11名,选拔方式按大学硕士生直接攻博和硕博连读实施办法执行,其余招生计划均通过“申请-考核”制录取(其中5名计划用于绿色通道)。 AV"fOK;#A
四、申请条件 Tx)X\&ij&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ri
A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志愿献身国防和医疗卫生事业,思想品德优良,遵纪守法。 a2l\B ~n
(三)已获得硕士学位人员;应届毕业硕士生(最迟在录取当年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境外获得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者(须在录取当年入学前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YZyH4eI
(四)有2位以上具有高级职称的申请专业相关领域专家推荐信,其中1位专家原则上应为申请人的硕士导师。 &/K:zWk3mx
(五)报考军队计划的考生,体检参照《军队选拔军官和文职人员体格检查标准》;报考教育部计划的考生,体检根据《残疾人教育条例》和《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等文件规定,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教学〔2003〕3号)。 XUf]gQu3=
(六)非本校分流人员。 MdzG2uZT
(七)科研条件 }pP<+U
1.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在CSCD、CSSCI收录期刊发表论著1篇;或以第一作者在SCI、EI、SSCI收录期刊发表论著1篇;或由保密期刊收录1篇保密论文;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排名前2)。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发表论著1篇;或由保密期刊收录1篇保密论文;或撰写经过专家认证通过的调研报告1份。 4CR.=
2.公共管理学、护理学、军事后勤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在CSCD、CSSCI收录期刊发表论著1篇;或在北大核心期刊发表论著1篇;或在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指定期刊发表论著2篇;或由保密期刊收录1篇保密论文。 m
K!73<p_
注:①第一作者指排名第一位的第一作者(含共同第一作者排名第一位)。关于共同第一作者排名第二位及之后的认定:1.0≤影响因子<3.0,准予排名前2位的作者申请;3.0≤影响因子<5.0,准予排名前3位的作者申请;5.0≤影响因子<10.0,准予排名前5位的作者申请;影响因子≥10.0,准予共同第一作者(不计排名)申请。 (DzV3/+p^
②调研报告指军级以上单位下达的任务调研报告。 +}IOTw"O`
③提交保密论文者还须同时提供保密课题及论文认定相关部门下发的文件资料。 1
J3h_z6/
④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指定期刊:公共管理学:《中华医学教育杂志》《中国社会医学杂志》《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中国医院管理》《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护理学:《中华护理杂志》《解放军护理杂志》《中国实用护理杂志》《护理研究》。军事后勤学:《中国军事科学》《军事学术》《军事历史》《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国防大学学报》《中国军事教育》《后勤学术》《解放军卫勤杂志》《医疗卫生装备》《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i7Ug.Oi"
(八)绿色通道
U#=Q`
符合以下条件者可免试英语,直接进入综合考核。1.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且以第一作者(排名第一位或共同第一作者排名第一位)或第一通讯作者发表单篇IF≥7.0的SCI论著1篇;2.以第一作者(排名第一位或共同第一作者排名第一位)或第一通讯作者发表单篇IF≥15.0的SCI论著1篇或在CNS期刊发表论著1篇。 xHs8']*\
(九)以上所有涉及的文章、发明专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成果,时间均为应届硕士近3年、往届硕士近5年。截止日期为2025年4月30日。 $tGk,.#j
(十)国内权威学术机构(中国科学技术信息所、中科院中献情报中心)发布的高风险和预警科技期刊,自中国科学技术信息所、中科院中献情报中心和大学发布名单之日起,在其所列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不予认定。报名及复试阶段均会对发表论文情况进行审核。 f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