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导简介--朱桂龙 Sgjr4axu
所属院系:工商管理学院 rRA_'t;uK
联系电话: EF_h::A_
电子邮件: 2Wc;hJ.1
导师简介:
K|Ij71
男,1964年11月生,安徽省庐江县人,现任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理事,《预测》杂志编委,《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理事,中山大学企业与市场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华南理工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工商管理管理学院副院长。 =8VJ.{xy_e
<O`q3u'l
学习及工作简历: U4mh!
1982.9-1986.6 在安徽师范大学数学系数学专业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 G
`3vH,
1986.7-1989.8 在安徽省庐江矾矿工作; )}zA,FOA*
1989.9-1992.5 在南京理工大学自动控制系系统工程专业学习,获工学硕士学位; !O%f)v?
1992.6-2000.7 在合肥工业大学预测与发展研究所从事管理科学与创新战略研究;1996年12月破格晋升副教授,并被聘为管理科学与工程和产业经济学二个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1997年破格晋升为教授; wTJMq`sY_
2000.8--现在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工作 DrVbx
y(p:
)Iv
主要研究领域:技术创新与管理集成、管理系统工程、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与市场分析 !gA^$(=:"
b}q(YgH<
研究工作及成果: y&O_Jyg<
\)6?u_(u
})=c:h&
一、主持的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 uJAB)ti2I
1、 关键技术选择及其跟踪系统研究(795000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96.1-1998.12; w|U@jr*H]
2、 跨学科研究发展历程、理论及组织管理问题研究(7987006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99.1-2001.12; `&&6-/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十五"优先资助领域遴选问题研究(M982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1998.10-1999.12; )8A=yrTIT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跨学科研究发展与资助政策研究(M972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97.1-97.12; [4(A458H
5、 科技体系与产业技术结构相关研究,机械科学研究院,1998.6-1999.12; w]}cB+C+l#
6、安徽省'九五'先进制造技术优先发展领域研究,安徽省科委,1995.6-1997.6; ;lPhSkD
7、 高校先进制造技术研究开发与推广体系(96-A22-05),国家科委,1997.6-1998.12; 0z2R`=)
8、 机械制造系统资源利用状态评估体系研究(97250915),机械部,1997.1-1998.12; Yv`1ySR
9、 NSFC学科交叉资助问题预研究(M962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1996.7-1996.12; g_U*_5doA
10、广州市科技计划体系研究,广州市科技局软课题,2001.11-2002.12 ^`C*";8Q
11、建立和发展广州市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对策研究,广州市科技局软课题,2001.6-2002.6 /URj$
|
12、产学研合作创网络组织模式、运作机制及广东发展对策研究,广东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 oFx gR9
2000.11-2001.12 MyR\_)P?
13、 广东飞达交通工程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广东飞达交通工程有限公司,2001.5-2001.9; FU3IK3}
14、 广东省技术创新评估中心建设与运行,广东省经贸系统省级创新服务体系建设项目(2002年),2003.1--2005.12; Mh@ylp+q
15、 广东省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对策研究,广东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2003.1--2004.6; a/xCl
:=8q
16、 广州市与周边城市科技计划协同研究,广州市科技局软课题,2003.1--2004.6; j1C0LP8
Boz_*l|
二、参加的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 J'&?=|
1、 跨国公司在华策略与中国企业应对措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02.1-2004.12; l~>rpG
2、 基础学科发展预测和评价系统综合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992.6-1994.4; |@4hz9~3
3、 NSFC的学科划分设置及其政策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1992.12-1994.12; m3ZOq
B-
3、特大型科技项目的遴选与评价系统研究,国家科委,1992.12-1994.12; 3uiitjA]
4、NSFC国际合作交流政策与组织管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1993.9-1995.9;
]$X=~>w
5、我国基础性学科结构调整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1994.1-1994.12; FP
cvkXQD
6、高校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机械工业部,1994.9-1995.12; >?\ !k
c
7、基础学科政策制定系统化方法及实证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94.1-1996.12; A^jm<~
8、 基础学科国际合作计量测度及项目评估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97.1-1999.12; vTa23YDW
9、 安徽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安徽省科委,1997.7-1998.7. e5y`CXX
h!3Z%M
CHSD8D
三、获奖研究成果: G&B}jj
1、 基础学科发展预测和评价系统综合研究,1996年获机械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9)2nkJk'z
2、 安徽省'九五'先进制造技术优先发展领域研究,1998年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z~;qDf|I
3、 高校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现状及对策,1996年获机械工业部教育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KPK!'4,cu
4、 关键技术选择及其跟踪系统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优秀成果,收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优秀成果年报---2000年》 z?g4^0e
2]KPW*V
JVYYwA^.
四、出版的专著: IWd*"\L
《科学选择的理论、方法及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7。 S5p\J!k\B
五、在国内核心杂志及国际会议上公开发表论文: KAaeaiD
1、 生命科学学科组织管理结构的设置探讨,科学学研究,1994(3); *m/u 3.\
2、 科学发展预测的概念和功能,预测,1994(1); e/%YruzS
3、 日本的科技预测及应用,未来与发展,1994(2); ;Q 6e&Ips/
4、 特大型科技项目遴选与评价,科学学研究,1994(1); KPrxw }P
5、 NSFC材料与工程学科组织管理结构探讨,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5(6); IKj1{nZvDc
6、 关于政府调控科研活动必要性的一点思考,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5(9); H*<dte<
7、 试析我国科技规划中的科学选择,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6(1); p
=O1aM
8、 高校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与发展现状及对策,机械工业发展战略与科技管理,1996(2) ; !y0
O['7
9、 安徽省先进制造技术发展战略研究 ,华东科技,1996(5); ^DJU99
10、 关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状况思考,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6(5); `84yGXLK
11、 先进制造技术环境下企业组织再造,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6(12); 3mpjSL
12、 浅谈高校制造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对策,科研管理,1997(2); 2sq<"TlQXI
13、 科学交叉与交叉学科探析,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7(12); )]Rr:i9n
14、 科学交叉在当代科学、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技导报,1997(5);新华文摘97年第8期全文转载; XS@6jbLE
15、 发挥基金优势,鼓励学科交叉研究,科技日报,97年8月29日; yIP
IA%dJ
16、 Comprehensive Type Management Mind-Innovation Travel,Proceedings of '9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 Engineering,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ess,1997.10; m#P&Yd4T
17、 The Inquiry on AMT R&D, Applied Extending System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in China, Proceedings of'97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 Engineering,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ess,1997.10; 1Tkz!
18、 刍议我国学科划分与设置对学科体系影响,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1997(11); v-@@>?W-
19、 对NSFC鼓励学科交叉研究的政策认识,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1997(12). ru
Lcu]
20、 国家关键技术遴选指标, 经济管理, 1998(1); Dbd5d]]n3
21、 国家关键技术管理计算机系统研究, 运筹与管理, 1998(1); tc Z~T
22、 刍议跨学科研究的界定, 科学学研究, 1998(3); F[Up
23、 加拿大优秀网络中心及对我国科技管理工作的启示,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1998(5); \Ld7fP
24、 key-technology inquiry of dynamic mechanism on producing and developing,第三届管理科学国际会议(ICM'98); 2sH5<5G'
25、 Status quo and policy analysis on interdisciplinary study , 第三届管理科学国际会议(ICM'98); wq#3f#3V
26、 关于交叉项目界定-评审-管理的政策建议,科学学研究,1998(2); .Dz /MSl
27、 Initiate Enterprise Road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e fif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Science, Beijing, China, Angust 13-15,1998; 4)z](e$
28、 国家关键技术效益跟踪评价研究,科研管理,1998(4); J!>oC_0]8
29、 关于微分中值定理教学的一些改革,工科数学,1998(3); sa($3`d
30、 科学发展中的学科交叉史例探析,自然辩证法研究,1999(4); 3lqhjA
31、 中国制造业产业技术结构研究,管理世界,1999(3); .N 2Yxty8>
32、 管理方法及其创新启示,中国管理科学,1999(3); z m%\L/BF
33、 产业技术结构分析,中国软科学,1999(9)。 iD~
s,
34、跨学科研究发展状况评估体系初探,中国科技论坛,2001(1); @2<J_Ja
35、浅议高度学校的跨学科教育,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0(4); ]SI`fja/
36、产业技术结构分析,中国软科学,2000(3); p%_TbH3j`
37、跨国家电企业在华市场导入及其价格战略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02(8) s.U p<Rw
38、虚拟科研组织的管理模式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6)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