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VIP 上传考博资料 您的流量 增加流量 考博报班 每日签到
   
主题 : 国际经济学考博专题笔记一:全球失衡
级别: 初级博友
显示用户信息 
楼主  发表于: 2009-03-31   

国际经济学考博专题笔记一:全球失衡

全球经济失衡 hxx,E >k  
L@ S"c (  
[{N i94:d  
一、    全球经济失衡的表现特征 <qZXpQ#  
1、    全球经济失衡表现为总量失衡,即全球性储蓄、投资、生产、贸易失衡带来名义总量失衡。一是全球性的贸易收支失衡,尤其是美国巨额贸易逆差与东亚巨额贸易顺差,发展中国家面临诸多不利;二是国际资本流动和收益不平衡,全球财富由穷国向富国聚集;三是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持续攀升;四是国际货币体制不平衡,国际金融市场的内在不稳定性。 F^_d8=67 h  
2、    全球经济失衡是一种系统性失衡,即全球化的利益和压力不平衡增大了系统风险。这包括科技全球化对世界原有格局带来的“创造性破坏”;服务全球化带来全球性高端业务的进一步控制、分化和压制;大跨国公司对全球政治经济文化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Xn"n5 =M  
3、    全球经济失衡是全球化的制度失衡,即全球化的制度性安排缺失。失衡不断通过各种危机、冲击或动荡进行调整从而恢复短期均衡。 Di9yd   
4、    全球经济失衡反映了一种扭曲的经济结构,为重要经体之间不断扩大的外部不平衡。失衡的加剧是结构性因素(金融全球化的不完全、新兴经济体金融市场的不完善、商业周期因素、美国发达的金融市场)和周期性因素(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的储蓄—投资模式)共同作用的结果。结构性因素在周期性因素和政策性因素的驱动下使全球经济在短期内风险加大,有可能产生突然性的巨烈波动。 q?8MKf[N  
5、    全球经济失衡直接表现为贸易项目失衡、经常账户失衡和国际收支失衡等。目前全球经济失衡基本表现为美国经常财政赤字庞大、债务增长迅速,而日本、中国和亚洲其他主要新兴市场国家对美国持有大量贸易盈余,与此同时,这些国家的顺差多以国债方式资本输出到美国,由此形成世界经济的“双循环”。 {d}-SoxH  
6、    “全球经济失衡”这一概念的出笼隐含着维护美国利益的意图。美国贸易收支失衡就是全球经济失衡,而中国是美国最大的贸易收支顺差国,基于这一事实,为了纠正全球经济失衡,人民币必须升值。中国应该为纠正世界经济失衡承担一个大国的责任。 t2p/NIn  
0NfO|l7P  
二、    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源 dpZ7eJ   
三点:一是全球分工失衡(贸易分工和金融分工),二是全球化要素流动,三是美元占霸权地位的国际货币体系。 h@Ea$1'e,  
(一)    实体经济层面 GWjKZ1p  
1、    经常账户角度。 k(=\& T  
(1)    中国对美国经常账户的盈余实际上是亚洲地区的盈余,而且很大程度上是外国投资者的经常账户盈余。 I.R3?+tZ  
(2)    近几年全球化、跨国外包、供应链重组处于加速阶段,比较优势格局的重组出现时间差,即劳动成本密集型生产和服务通常率先外包至中国、印度等地,而发达国家(高劳动成本地区)创造新就业机会和新的出口优势往往滞后一段时间,这期间贸易不平衡扩大。 ^K@r!)We  
(3)    亚洲国家的对外、对美贸易顺差,特别是中国对美贸易的顺差,是在比较优势原则下跨国公司在全球配置资源的结果。 Z/q%%(fh 0  
(4)    多哈回合失败是全球失衡的一个表现。从表面上看,多哈回合失败是因为农业补贴、市场准入问题,其背后的原因是WTO的深层次矛盾。第一种矛盾是贸易自由化与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矛盾;第二种矛盾是WTO多边贸易体制与区域集团化趋势之间的矛盾;第三种矛盾是终端解决机制与成员国内立法之间的矛盾;第四种矛盾是WTO民主决策与大国强权操纵之间的矛盾。 78+H|bH8  
Ms1G&NYP  
2、    储蓄投资角度 jm RYL("  
(1)    在美元占据国际货币主导地位的情况下,东亚与美国的储蓄差异是导致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本原因。 z$ysp!  
(2)    美国经济失衡的原因,①美国的低储蓄率(国民净储蓄率、私人储蓄率、储蓄占GDP的比重)负有难以推卸的责任, 2000年之前,美国经常账户恶化主要源于私人投资率太高,投资率在泡沫经济崩溃之后下降,此后经常账户恶化更多反映了储蓄率的降低。②美国政府的超低利率政策在推动美国经济恢复增长的同时也诱发了资产价格泡沫,资产价格泡沫改变了美国的储蓄战略,扩大了美国的负债消费趋势。“以收入为基础”的储蓄战略开始向“以资产为基础”的储蓄战略转变。③储蓄/投资关系的变化。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生产率不断提高,与其他因素一起影响了产出与需求之间的差额,进而影响了储蓄/投资平衡。增长预期还刺激了投资支出,收入和资产价格膨胀推动了消费增加,储蓄减少,最终导致储蓄/投资状况恶化。④对出口设限。美国在大量进口消费品以满足需求巨大的本国市场的同时,却对出口设置各种障碍,阻止本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到发展中国家。这是导致美国出现巨额商品贸易逆差的重要原因。 kSU5  }  
(3)    亚洲地区储蓄率保持稳定,亚洲金融危机还造成了亚洲地区投资率下降,在内需萎缩(中国的投资需求除外)和美国需求扩张的条件下,亚洲经济体扩大了对美出口和贸易顺差,因此问题不是储蓄过剩,而是投资匮乏(Investment drought)。预计人口因素和金融市场发展将引起新兴市场国家储蓄率降低,这些国家的外部盈余是内部结构性失衡特别是储蓄投资失衡的显现,且财政政策的调控作用有限,因为公共部门储蓄的减少将会被私人部门的储蓄增加所抵消。 m8 0+b8b  
(4)    由于中心国在金融市场上的比较优势以及外围国在产品市场上的比较优势而导致储蓄-投资缺口,同时在美国过度消费和外围国储蓄过剩的情况下互为补充,形成了共生模式和双赢格局,而这种储蓄-投资缺口的产生,既有国际货币体系格局的原因,也有外围国的汇率及出口导向政策以及经济全球化引致资源重新配置和资产选择的原因,他们认为经济全球化和产业分工是造成全球经济失衡和宏观经济结构变化的深层次原因。 +Jt"JJ>%k  
3、    资本流动与全球经济失衡 t8i"f L  
(1)    资本从新兴市场国家流向工业化国家、前者积累大量储备且储备资产的收益率非常低这三方面构成了“资本流动困境”,是当前全球金融体系下经济失衡的重要表现。 l]WV?^*  
(2)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是由突然的大量外国资本撤出引起,近年来亚洲国家普遍出现贸易盈余、外储增加、资本外流,并成为美国赤字融资的主要来源,其中1998至2000年资本流出主要是私人部门,2001年至今政府是主要的资本出口者。 P7egT ,Z  
4、    经济结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角度 z mr=iK  
(1)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亚洲等发展中国家日益成为全球生产制造基地和各类制成品的出口基地。美国等发达国家服务业所占的比重快速扩大,大量消费品和制成品严重依赖进口,加剧了美国与亚洲国家的贸易失衡。 #Yw^n?~~  
(2)    国际分工格局变动。生产要素跨国流动趋势进一步加强。国际分工方式新格局具体表现为跨国外包发展与全球供应链延长。使世界各国对其比较优势进行了重组,即多数亚洲国家,拥有相对的劳动密集型生产和服务出口竞争优势;美国等发达国家主要向国际市场提供资本密集型产品和服务。两个周期不同步的可能表现为双方的贸易差额或经常项目差额。 (ZShhy8g  
(3)    当失衡双方的互补性大于竞争性时,失衡就成为一种动态均衡。①美国与亚洲国家各有经济发展特点。美国要素市场发达,劳动生产率最高,亚洲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最快;②美国与亚洲国家各有比较优势。亚洲的比较优势在于廉价的劳动力;美国的比较优势在于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亚洲国家储蓄多、消费不足;美国消费多、储蓄不足。亚洲市场劳动力充足,美国市场资本充裕。 ~e{2Y%  
(4)    双循环。①为了实现赶超战略、为了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为了积累外汇储备,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出口增长率,形成了巨额的经常项目顺差。②亚洲国家为了保持储备资产安全(包括维持美元汇率稳定,避免储备资产损失),又将由贸易顺差转化成的外汇储备资金重新投入美国金融市场,弥补了美国的经常账户逆差,维持了美国国际收支平衡。 X&wK<  
(5)    双依赖。①在商品市场上,美国经济有赖于亚洲国家的制成品和消费口进口来满足国内需求;亚洲经济有赖于美国商品市场来吸收其出口、实现经济增长、积累外汇储备。②在金融市场上,美国有赖于亚洲国家的资金流入来弥补储蓄缺口,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亚洲等发展中国家有赖于美国高效率的金融市场进行储备资产投资。二者形成共生模式,经常账户失衡是枢纽,其根本原因在于世界经济结构性变化,即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膨胀。失衡局面会不断腐蚀共生模式自身基础从而使得模式不可持续。 f@LUp^Z/v  
(6)    全球经济失衡不断拉大的一个主要因素是最近几年失衡的全球经济增长模式,全球经济过分地依赖于美国和中国的经济增长,而石油输出国、欧洲和日本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小。①欧元区和日本经济衰退加剧了全球失衡。亚洲国家的贸易顺差主要由美国市场吸收,表现为美国经常账户赤字。日元和欧元汇率曾经对美元持续贬值,进一步增加了美国的出口成本,导致其贸易收支状况恶化。②国际石油价格上涨。主要石油生产和输出国的石油收入大量增加,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石油进口成本迅速上升,进一步加剧了全球贸易收支不平衡。石油生产输出国由此赚取的巨额收入并未被用于国内消费或进口,而是以投资各种金融债券、股权或资产等形式,重新回流到美国市场。 M |n)LyL  
(7)    汇率论、储蓄论、结构论和重商论,认为双方贸易不平衡的根源是世界贸易格局的变化,其次才是双方储蓄率差距加大所带来的影响。 zNE!m: s  
Jk{>*jYk`  
(二)    金融制度层面 v[Q)cqj/  
全球经济失衡主要与各国实行的汇率制度、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金融全球化与金融一体化、金融发展与金融开放等有关。 <(f4#B P  
1、    汇率制度 _ <>+Dk&  
为了增强出口竞争力,亚洲发展中国家大都选择了固定汇率制度或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政府对外汇市场的干预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外汇储备也有了较快增长。由于亚洲货币普遍实行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美元并没有能够对亚洲发展中国家的货币贬值,美国与亚洲的贸易差额也没有能够得到应有的调整。 GC4$9q}C4Z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和亚洲邻国的经济有重要影响,但对美国经济仅有很小影响,因此人民币升值并不是解决全球失衡的万能良药。 gKYn*  
2、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失衡具有鲜明的特征。 an5Ss@<4AA  
当前全球经济失衡从性质上讲只是历史的某种重演,重演历史的背后有相同的逻辑——“特里芬难题”和n-1问题的“不对称解”。 s|,]Nb=z/  
(1)    如今的变化不过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自我调整完善,外围国由原来的欧洲和日本演变为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他指出亚洲国家的固定汇率制度使美国确立了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中心地位,而外围国家均是建立在汇率低估、资本控制、积累储备资产基础上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在这样的格局下,美国可以继续保持经常账户赤字,国际收支不需要调整,美元也不需要下跌,并且新兴市场国家将抵制本国货币相对美元升值。 aNq Vs|H  
(2)    新的外围国亚洲国家不可能把本国的利益放在次要地位而争取集体的利益,美国不会主动调整失衡,调整将由亚洲推动。当亚洲地区认识到出口导向型的增长带来的收益递减时,就会增加向非贸易部门的投资,如软件领域、教育领域、基础设施等,而这将引起本币升值,为保持物价稳定,央行将减少外汇市场的干预,一旦亚洲央行共同支持美元汇率防止本币升值的卡塔尔出现瓦解,储备资产将逐渐由美元转向欧元,美元汇率下跌,从而有利于全球失衡的调整。 +vU.#C_2  
(3)    今天美国对中国的种种指责类似于20世纪对欧洲、日本的指责,中国不过是一个新的被指责对象。当前主要问题不是人民币需要升值,而是美元要贬值,前者是新近出现的,后者是一直都存在的,因此不能认为是中国导致了全球经济失衡。他认为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下如果美国不做出一定调整,没有其它任何方法可以长远地解决全球失衡。 OW-+23)sj  
(4)    目前全球经济失衡的格局,其实是美国对全球经济金融支配的格局,或者说是美国利用市场化手段、利用全球资源而产生的结果,是美元、跨国公司和美国金融体系等共同造就的美国霸权实力的体现。 *kKGsy  
(5)    全球经济增长需要货币,需要储备手段,现在世界货币主要是美元,储备手段也主要是美元定值的资产,美国怎么能够不断地向世界增加供应呢? 如果不依靠其他条件的话,只能靠贸易逆差,所以美国的逆差也为世界经济运行所必需。 9&d BL0  
3、    金融全球化与金融一体化视角。 qS2%U?S7  
(1)    金融资产价格膨胀。全球竞争加剧和大量廉价劳动力融入全球经济压低了全球劳动收入份额,有效抑制了全球商品价格,为货币扩张政策提供了充分空间,货币扩张更多地表现为资产价格膨胀;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全球价格的收敛和同步,商品价格稳定和资产价格膨胀成为全球性现象;在金融膨胀和信用扩张的基础上投资和消费需求不断扩张,从而拉动了全球经济增长。这就是经济全球化造成的全球宏观经济的结构性变化。但基于金融资产膨胀的全球经济增长具有高度脆弱性,惟有处于特殊地位的美国才能够长期维持资产膨胀趋势和资产泡沫,因此惟有美国才能形成持续性超额需求,在新兴市场经济体以出口为导向和其他发达国家增长较慢的条件下,必然形成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和其他经济体的相应盈余,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美国与亚洲经济体之间的共生模式。美国金融危机是一次累积性的危机,是金融泡沫、赤字经济和美元霸权催生的金融资本主义内在危机和结构性失衡的大爆发。 _Jp_TvP>  
(2)    金融全球化使美国等一些国家很方便地得到国际融资,拥有发达金融市场国家的储蓄率会更低,并将积累来自不发达金融体系的资金。进而其国际收支调整被推迟。 A%GJ|h,i  
(3)    东亚和美国间的金融一体化导致了全球失衡的扩大,而东亚地区内的金融一体化程度却很低。解决全球失衡意味着东亚需增加投资,需要为资本注入(如FDI)创造良好的环境,这就要求消除跨边界的壁垒,推进地区内金融合作,以促进资本市场一体化,使资本在本地区流动。 \6lXsu;I.X  
4、    金融发展与金融开放角度。 wZC'BLD  
  金融发展、金融深化及金融开放的程度会影响储蓄投资行为,进而影响外部平衡。一个拥有高竞争力低开放度金融市场的工业国家,将会出现经常账户赤字,而一个拥有高竞争力金融市场的发展中国家,也会出现大量经常账户盈余。工业国家金融市场规模越大,经常账户平衡越小,而发展中国家却通常相反;发展中国家金融开放度越高,经常账户盈余越小。发展中国家中,拥有发达金融市场,好的法律体系和机构,以及封闭的金融体系通常会出现经常账户盈余。 BMdr.0  
三、    全球经济失衡的影响 qnA:[H;F  
(一)    失衡格局下共生模式的不可持续性 5=?&q 'i  
  失衡格局的发展同时也在腐蚀模式自身。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是模式持续的基础,但美元信用的大肆透支最终必然腐蚀美元信用。随着美国经常账户赤字的积累,美元不断面临贬值压力。随着美国经常账户赤字的积累,必然出现对美元价值的担心,从而出现逐渐减持美元资产的局面,事实上这正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的一贯趋势,如果持续放任这种失衡局面,最终不能排除美元和美元国际货币信用崩溃的可能。 Ee|@l3)  
(二)    美国经济调整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影响。 QqwX Fk  
美国将主要致力于通过对外经济政策来进行调整,包括压迫人民币升值和采取贸易保护主义等。调整将意味着美国经济增长的放缓、美元贬值、美元利率上升、美国泡沫破裂和美元国际信用崩溃的风险,资本涌入新兴市场国家,而利率的提高将引起这些国家出现金融秩序混乱。出口市场突然萎缩的可能性,进口国贸易保护主义压力,储备资产损失,热钱流入和基础货币投放过快等风险,都加强了亚洲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中国进行主动调整的紧迫感。调整内容包括内部调整和外部调整两方面。内部调整主要是扩大内需和消费,外部调整包括汇率灵活化、本币升值以及储备投资分散化等措施。 c^bA]l^a  
(三)    中美贸易不平衡对中国的影响 HhpP}9P;  
1、    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产业转移密切相关,中国则是"过路财神",货物贸易逆差已不能反映中美贸易全貌,更不能反映实际利益关系。 ~'U;).C   
2、    中国企业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就难以摆脱"为他人做嫁衣"的不利局面。 <]9MgfAe  
3、    "迁移效应"是美国将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生产成本低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产品返销美国,同时扩大控制所在国家和地区的高新技术市场,从而获得"一石三鸟"的效应。如果听任跨国公司的恶意并购自由发展,这个国家的民族工业的自主品牌和创新能力将逐步丧失,在国际产业分工的总体格局中将继续处在低端和充当打工者的角色,甚至威胁到国家经济安全。 HAiUFO/R  
4、    贸易摩擦加剧。美国向中国出口的摩擦集中在知识产权与市场准入等两大问题上。美国从中国进口的摩擦主要集中在反倾销和反补贴问题上。 9 .@(&  
5、    人民币升值及汇率制度改革。美国政府为解决国内经济问题,实行“口头上保持强势美元,行动上允许美元走弱”的政策。以国际贸易和经济增长为基础的人民币在亚洲和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将稳定上升。在此背景下,以美国为代表的国际社会要求调整人民币汇率,进行汇率制度改革,更多地承担世界经济调整和美元下跌的成本。 ex| kD*=  
6、    国内经济调整。国内需求的某些不确定性或价格刚性:人口特性、文化传统、社会保障体系、住房制度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需要对内部经济政策进行必要的调整,这些因素和政策将与汇率政策相互作用,共同实现扩大内需和调节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 A]J^{h0 k  
7、    中国经济面临严峻挑战。一是在物价水平总体难以大幅度上涨但却不时发生局部通胀或通缩问题的背景下如何实施宏观调控;二是货币政策调控的空间受到限制;三是必须维持一个较高水平的投资。危机使中国经济增长引擎从外需向内需转换的拐点已现。中国在全球范围内替代美国消费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世界经济再平衡的过程。 x$Dv&4  
(四)    全球经济失衡对美国的影响 _ 4W#6!  
"暗物质"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美国企业在海外直接投资过程中,可以在东道国融资借款。它们没有反映在美国的海外直接投资统计内,却能带来投资收益。二是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美国的债务源于其他国家对美元有强大的需求,这等于美国以债务形式向世界出口了流动性,本质上是美元的铸币税收益。三是流入美国的投资收益率远低于美国对外投资的收益率。这种差别收益相当于美国向世界出口了一种保险。美国人为后代进行了相当充足的储蓄。储蓄的内涵:耐用消费品、教育以及在研究和开发方面的开支。中国和美国最大的差距集中在教育和研发投资领域。中国在全球创造力指数(衡量一个国家在经济增长的三个"T"上的进步:技术、人才和宽容度)上仅排在45个国家中的第36位。 m!2Dk#t  
美国的国际收支经常账户赤字从根本上说不是赤字,而是盈余。美国持有2.4万亿美元的外国证券中2/3是按外国货币计算的,这笔钱在美元贬值时只会带来其资产的升值。 W+eN%w5  
(五)    汇率与失衡调整。 [a`i{(!  
亚洲地区实行钉住汇率制下,如果美国储蓄率上升以缩小经常账户赤字,亚洲将会出现更大的盈余,而欧洲将承受这种政策的冲击,最终出现比今天的美国更大的经常账户赤字,同时遭受大量的外汇资产损失。汇率效应并不能使美国避免贸易失衡的调整。如果美国短期债券的相对利率轻微上升,这种相反的效应就会抵消汇率调整所得的任何收益。尽管与欧洲相比,亚洲有更大的经常账户盈余,但由于更大的贸易开放度,亚洲地区的汇率需要调整的幅度并不比欧洲大,即欧洲也需要调整汇率。 |4c==7.  
(六)    失衡调整的多国方案 ,qfa,O  
IMF标准方案:全球失衡不应指责任何一国或地区,失衡各方共同努力采取一致性的应对策略才是最需要的。他认为美国应削减财政赤字;欧元区应推进结构改革,消除劳动力市场的扭曲,刺激内需及增长以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另一引擎;日本应加强金融部门的改革,提高银行的盈利水平,增加对投资的信贷支持;中国及亚洲新兴市场国家应向更灵活的汇率制度稳步迈进。 |u+&xX7  
亚洲货币的升值无益于解决美国的赤字,第一,单个亚洲国家或地区的货币升值只会改变美国进口商对进口地的选择,不会改变整个亚洲在新的国际分工格局中的地位。第二,亚洲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升值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亚洲的高储蓄传统和消费习惯。第三,亚洲国家和地区需要贸易顺差。对于那些实行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国家和地区来说,较快的出口增长意味着较高的经济增长。 - VE#:&  
结构性改革是个长期的问题,而如果只把重点放在减少美国需求上,将会导致全球衰退。在采取需求转移政策的同时应采取凯恩斯主义的需求扩张政策,即增加投资。 P~ykC{nD  
(七)     7^iAc6QSy3  
"5YdmBy  
$W?XxgkB?  
四、    如何应对全球经济失衡 toWmm(7v  
1、    世界各国应对促进全球经济失衡的有序调整进行积极的对话和磋商,并加强相互间的政策协调。第一,通过更多的战略合作加强南北合作。第二,加强南南合作,加快发展中国家自身发展。第三,世界各国特别是资本输入国和资本输出国双方应该加强紧密合作,各自加快结构调整。第四,努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加强各国在一些涉及世界经济发展全局和各国共同利益的重大问题上的协调,增加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改善多边贸易体制,切实防止贸易保护主义。 s/^k;qw  
2、    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国和逆差大国,应对解决全球经济失衡负起第一大国的责任。其一,美国政府应负起世界主要货币发行国的责任,要尽可能考虑和追求全球经济稳定的目标;其二,进一步减少军费开支,减少联邦预算赤字;其三,创设有税收优惠的储蓄产品以提高国民储蓄;其四,通过自身的改革调整,缓解世界经济矛盾。 zb" hy"hKw  
3、    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要负起成立之初的宗旨。寻找能够和自己合作的国家加强货币与汇率间的协调磋商,特别是亚洲地区的国家,在贸易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加强区域内的金融合作步伐。 42u\Y_^ID  
4、    中国、美国、东亚地区之间的三角贸易使得人民币升值并不能减少美中贸易赤字;在美国经常账户赤字不可持续的情况下,大量的资本将持续地流向中国以及东亚国家;中国退出当前汇率体制需要与东亚地区的货币进行合作,一致地做出调整。“对内改变增长方式,对外保持稳定汇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途径是在继续工业化的前提下加快城市化的发展,保持稳定汇率是指坚持钉住美元的汇率政策。 KR tu@;?  
5、    我国应积极参与多边调整机制、实验性的人民币升值和自动出口限制等措施。短期内,我国应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失衡的多边调整机制,避免出现“囚徒困境”;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建立一套便于进出口商和国内外投资者管理汇价风险的本外币远期交易机制。寻求有控制的渐进的人民币升值,这有助于减少汇率调整对国内宏观经济和企业微观经济行为的冲击;加快对外贸易结构调整和出口增长方式转变。目前我国自动出口限制应该更多地放在限制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出口上。从中长期来看,我国需要扩大内需,缩小投资储蓄缺口,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X2`>@GR/>  
6、    转变出口商品竞争方式。有效地利用贸易赢余,积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利用现有外汇储备,提高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竞争能力。尽可能让进出口市场多元化。 V!P3CNK  
7、    进行国内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明确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如社会保障体系改革、教育体制改革、住房制度改革等,增强消费者信心,提高消费支出,降低储蓄率,分流储蓄资金。应加强金融和资本市场改革,提高经济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提高国内投资的边际收益率。 ^55?VQB  
8、    完善中国的国际收支报告制度。明确以“属权原则”取代“在地原则”的统计制度变革方向,国际收支平衡表公布之际,应该随之公布外资企业进出口额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比例、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对中国国际收支主要项目的影响等。 9X%Klm 5w  
参考文献: K[[k,W]qb  
1、    货币错配与全球失衡,《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Wa(S20y F  
2、    货币错配与经济金融稳定,《国际金融研究》,2008.7 mig3.is  
3、    货币错配、金融风险与中国的外汇储备管理 78)^vvn5~  
4、    持续性储蓄率差异与中美间资本流动的调控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描述
快速回复

验证问题:
免费考博论坛网址是什么? 正确答案:freekaobo.com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