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博士生教育的成本与荣誉相适应的是,它的质量不仅关涉国家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与民族文化的传承,以及与之相关的学术声誉与民族形象,非同小可。在西方,博士生的质量属于高等教育的金字招牌,层层把关,在我国却越来越随便,每况愈下。就基础学科特别是人文学科的博士生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 B415{
`^E(
P1oJ3
1、片面追求“研究型大学”的卡耐基指数,拼命扩招,因而滥招,只图数量,不讲质量,搞博士生教育的“大跃进”。 HPWjNwM
`=foB-(zt
2、学生的入学动机不纯,为求真求创新而来的博士生只占少数,以拿学位当谋职跳板者居多,争相兼课、打工甚至编书,拼命挣钱,来去匆匆,还不乏官员与富翁的“镀金”,专心向学的博士生反而屈指可数。 w<4){.dA
"2/VDB4!FG
3、不知道怎样写论文,文句不通,词不达意,通篇错字、造字也不少,显得很不干净,尤其是人文学科的博士生,有的国文基础还不如一个像样的中学毕业生,匪夷所思。文章的结构也残缺不全,既没有导论,也没有结论。 _bq2h%G=8
4、从选题到资料,再到论证过程,都缺乏创新的价值与学术贡献,常见炒剩饭的多,无病呻吟,无的放矢,不是站在当代学术论坛的平台上参与学术对话,问题意识普遍欠缺,既不重视也不敢对与本专题有关的学术史作出认真的清理与交代,往往三言两语打发了事。如果一篇博士论文的选题、资料,论证过程这三大要素都了无新意,撰写的必要性就应当受到置疑。 )6zwprH!
yYTiAvN
5、小偷小摸比较盛行,转引他人论著中的历史资料、论证过程、论证方法与论点都不注明出处,或注得不准确、不全面;大段小段地抄录他人论著的资料、数据、乃至论证过程与论点时,不作任何说明,旁若无人。更为常见的是尽量不看甚至完全不看原始资料,从别人的论著中把资料抄来,把转引当作直引。还有的将他人提交学术研讨会公开交流却未曾在报刊发表的论文据为己有,鹊巢鸠占,顶多在标题与段落上做点文章。 >^Z!
? Kn~fs8
6、为了应付论文发表的数量竞赛,或刊物“级别”过关,博士生一边拼命炮制,一边不惜代价到处求人发表;有的不仅一稿两发,还一稿三发甚至更多,闹得乌烟瘴气。 4a~9?}V:
CD0SXNi"zH
可以说,凡是在我国学术界存在的违规现象,无论是低级错误,还是“高级”错误,在我国的博士生教育中都存在,而且师生“互动”。学风之浮躁固然自古皆有,而今日浮躁之广度与深度,堪称中华历史之最,实在应该好好管管了。 Ec]cC
LB
`qsn;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有的基于生源的缺陷(如人文学科)与拼命扩招之后的雪上加霜,有的属于党风、政风的不正,有的源自不懂学术规矩,有的来自导师的德、能不足;有的则与管理的不良与体制压力的“逼良"密切相关。总之,单方面的整顿不能解决问题,需要综合治理。 dTP$7nfe
一个好的导师可以带出一个或几个好的学生,一个好的体制却能造就一批或若干批好的学生。我建议:
`Uw^,r
bsmnh_YRj
1、控制招生数量,坚持录取标准,把好招生质量关,清除歪风邪气,不要让权力因素与金钱因素染指招生环节;
(iiyptJ
2、整顿与优化导师队伍,强化为师为学的职业道德教育,明确导师责任,确定每个导师授徒的最高限额,指导在校博士生一般不要超过10人,杜绝批发式与放羊式。大学毕竟是求真的职业练场,学术乃社会的良心。吾等既为人师,自当拘谨行事,面对学术,谁都无权去豪放、潇洒,让学术陪着高等学府去蒙污。 h^0!I TL ^
3、倡导学术规范,培育对学术的敬畏之心,参照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Turnitin网站的做法,建立类似的中文网站,从技术上加大打击剽窃的力度。 ]urcA,a
/m*vY`
4、把好开题报告关、匿名评审关与答辩关,既不允许因“窝里斗”而刁难优秀的博士生获取相关学位之类现象存在,也不因人际关系复杂而放松导师组的质量把关。尽管我们还无法像欧美国家的许多高校(不仅仅是名校)那样对博士生的录取、课程门类的数量与质量、综合考试与论文要求的层层把关,但为了中华人才培养质量与学术的昌盛,应当逐步从严。 `ml;#n,*
5、改善管理,明确责权,放宽博士生修课与准备论文的年限,取消对博士生在校期间发表论文的苛刻要求,把培养经费下足到每个博士生,减少层层提成,让他们有一定的经费外出查阅资料,参与学术交流。 ZA ii"F
EY!aiH6P
6、尽管笔者并不赞成量化管理模式与“高校排行榜”之类竞争工具,但为了加强学术批评的力度与成效,建议高校排行榜的评价体系针对高校中的剽窃等学术丑闻现象,在研究生教育与学术成果的权重中增设负分,以为警示和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