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2017年博士生招生方式包括普通招考、硕博连读、申请-审核三种,录取类别分为非定向就业和定向就业两种。 I.`DBI#-f
]cMZ7V^ 一、 报考条件 LLMGs: [
/+WC6& (一)以普通招考方式报考博士生的基本条件: <vu~EY0.
IoV"t,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g4;|uK;
3K/]{ dkD 2.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 ZT`"
{#L
dKL9}:oUa 3.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包括教育硕士、工程硕士等)和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等正在攻读硕士学位但尚未获得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必须获得硕士学位方可报考。 ~{N#JO
Y}Z
jR*iA3LDo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联合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规定的体检标准。 m~&>+q ^7
-^8OjGat 5.报考非定向就业的考生年龄不超过45周岁(至2017年6月30日),报考定向就业的考生年龄不限。 a
FWTm,)
$"#M:V@ 6.有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n"Jj'8k
8v)HTD/C 7.以同等学力资格报考的在职人员,必须获得学士学位(即第1学历为全日制大学本科毕业)后,在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工作6年或6年以上(从获得学位到录取为博士生当年的9月1日),已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并具备以下条件中的两项: j
J54<.D
YF %]%^n (1)已修完所报考学科专业的硕士学位课程及选修课程且成绩合格(须提供授课单位成绩证明),并通过国家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外语水平考试(获得合格证书)。 tA9Ew{3s
(2)近5年已在所报考的学科专业或相近研究领域的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2篇或2篇以上的学术论文(以第一作者)。 ?*
<1B
(3)在相关学科专业以主要获奖人(排名前3名)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
W&m3"~BJ
(4)在相关学科专业领域取得重大成绩的证明材料。 MR,A{X
8.现役军人报考博士生,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规定执行。 )5Cqyp~P
(二)以硕博连读方式报考博士生的基本条件: .I>CL4_
PI8ag 1.符合(一)中第1、4、6各项的要求。 715J1~aRNr
2.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无考试舞弊、剽窃他人学术成果以及其他违法违纪受处分记录。 <Zh\6*3:ab
3.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较强的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 +RK/u
4.已完成规定的硕士课程学习并且成绩优秀。 ?pA_/wwp
5.选拔范围为全日制在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m5hu;>gt
6.本校接收的推免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硕博连读博士学位。 g7eI;Tpv
以硕博连读方式报考博士生的考生于2016年11月1日至2016年12月1日提出申请,具体报名程序、考核、录取要求以届时在长沙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公布的通知为准。 H
'nLC,
(三)以申请-审核方式报考博士生的基本条件: 6S(`Bw8h
M2.*]AL 1. 符合(一)中第1、4、6各项的要求。 c{T)31ldW
2. 一般是具有硕士生推免权高校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全日制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毕业取得硕士学位)。 p%OVl[^jp
3.申请者硕士阶段课程成绩优良,专业基础扎实,对科学研究兴趣浓厚,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已经以第一(或第二)作者公开发表若干与申请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或取得相应的科研成果。 j\.e6&5%SS
4.申请者必须攻读全日制非定向博士研究生(即非应届硕士生须在录取前将全部人事档案、工资关系和组织关系等转入我校;应届硕士生须在入学前将全部人事档案、工资关系和组织关系等转入我校)。 )F0Q2P1I
5.以申请-审核方式申请博士生的考生于2016年11月1日至2016年12月1日提出申请,具体报名程序、考核、录取要求以届时在长沙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公布的通知为准。 E,4*a5Fi
二、报名程序 #EH\Q%
q z!^<
M (一)报名方式 6-nf+!#G
"7?x aGh8 采用网上报名、网上缴费和现场资格审查相结合的形式,所有考生必须完成网上报名、网上缴费和现场资格审查,报名方为有效。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lB|.TCbW
>.REg[P 普通招考、硕博连读、申请审核考生需网上支付报名考试费(350元/人)。 t4-0mNBZt$
o
K&G 普通招考考生若在规定时间内未按要求完成网上支付,本次报名无效,不予安排考试。支付报名考试费后一律不退还,请考生网上支付前仔细核实自己是否符合报考条件、是否正确填写报考信息等。 " &mwrjn"T
<(us(zbk] (二)网上报名 b_@bS<wsF}
s1T}hp 1.报名时间:2016年11 月15日9:00 — 2017年1 月13日17:00。(硕博连读生、申请-审核制考生的报名时间见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发布的通知) "2I{T
vNU[ K%U 2.报名要求:登录“博士研究生招生报名系统”http://yz.chsi.com.cn/bsbm/提交报名信息,考生遵照网上报名说明和报名步骤进行,按要求录入本人各项真实信息,上传免冠数码照片,并打印《博士学位研究生网上报名信息简表》。 }BCxAwD4
`1R[J4e (三)现场资格审查 1rh2!4)7
&hzr(v~; 时间:2017年3月3日(周五)(硕博连读生、申请-审核制考生的现场资格审查时间见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发布的通知)。 G:MQ_tfr&
9O:-q[K** 地点:长沙理工大学金盆岭校区办公大楼1楼115室。 0fR?zT?
"04:1J` 要求:外地考生(不能现场资格审查者)最迟须于2017年3月3日前(以当地邮戳为准)邮寄《博士学位研究生网上报名信息简表》等相关材料,考前来我校研招办缴验原件。 c* )PS`]t
1,6Y)_ 所有考生必须在现场资格审查时提交或邮寄以下材料: @OC*:?!4
zM'2opiUY (1)通过网上报名系统打印的《博士学位研究生网上报名信息简表》(考生单位签署报考意见一栏可不签署)。 kgRgHkAH~
Ak2Vf0E b (3)本科和硕士阶段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原件(交复印件)。 BCr*GtR)W
$`/F5R! 注:应届硕士毕业生和硕博连读生只需交本科阶段证书复印件。 4n.EA,:g:(
`I5So-^&z (4)硕士学位课程学习成绩单(硕博连读生、应届硕士生加盖学院公章;在职人员从本人人事档案中复印,加盖档案室公章)。 V j_z"t7q
6 ;}FZ (5)身份证原件(交复印件)。 T-lHlm
t$*CyYb{@ (6)学生证复印件(在校学生交,学生证复印件须加盖所在学院公章)。 w Yr M2X@
0 oHnam (7)同时,须提交下列材料(如不提交或弄虚作假者不能报考,硕博连读生、全日制应届硕士生不必提供): lQer|?#
T@DT|lTI 凡具有本科或硕士毕业证的考生须提交本科或硕士的《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原件(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咨询网”www.chsi.com.cn办理)或者学历认证书面报告原件(网上办理未果者,联系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或者高等教育学历认证代理机构。湖南的代理机构为:1、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学历学位认证中心,咨询电话0731-84402928、84402947,2、湖南省大中专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咨询电话0731-82816660、82816663),并提交复印件;凡在国外获得本科或硕士毕业证书的考生,须在现场报名时出示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证明原件,并提交复印件。 1;[ZkRbzL
2aW"t.[j 同等学力考生还需要提供以下材料[②③④⑤可任交两项]: 8x
<; AL|`
j;i7.B"[ ①职称证书原件(交复印件)。 v
iM6q<Ht
7j\jOklV ②授课单位的硕士学位课程及选修课程的成绩合格证明和国家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外语水平考试的合格证书原件(交复印件)。 ;S^7Q5-
Kj*:G!r0.: ③近5年已在所报考的学科专业或相近研究领域的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2篇以上的学术论文(第1作者)(交复印件)。 {K+]^M
n4Eqm33 ④在相关学科专业以主要获奖人(排名前3名)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原件(交复印件)。 E.OL_ \
G+f@m, ⑤在相关学科专业领域取得重大成绩的证明材料。 28PT19&
i^u5j\pfY* 录取前需提交下列材料:如不提交或弄虚作假将取消录取资格(硕博连读生、全日制应届硕士生不必提供)。 i.*Utm`1"e
=lqGt.x 2008年9月1日前获得学士或硕士学位证的考生须提交最高学位的学位认证原件(登录“中国学位与教育文凭认证”http://cqv.chinadegrees.cn/cn/办理)。2008年9月1日后获的学位的考生可登陆“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http://www.chinadegrees.com.cn/查询本人学位信息,提交本人最高学位信息网页打印件。 同等学力考生必须到学校研究生招生办进行现场资格审查,并经校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审核通过后方能核发准考证。 D<*#. >
M `bEnu (四)考生报名时不需要出具所在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材料,但现为定向培养的应届毕业硕士生、拟报考定向培养的硕士生、现在履行合同服务年限内的在职人员考生,须征得定向培养单位的同意。考生与定向单位因报考问题引起的纠纷而造成不能调档、复试、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