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对我而言注定是一个不寻常的年份,这一年我研三要毕业,面对工作和考博我也显得有些迷茫。2010年我从山东考到了位于最北方的一所师范大学,进入大学的兴奋在陆陆续续的课业作业压力下也逐渐变得平淡,大三的时候开始陆续脱离学校自主创业,也算小有成就,但始终觉得自己缺少学业上的一份骄傲。 ,H.q%!{h_
*,z__S$Q)
2016年10月份报考了母校的研究生,创业的压力来不及复习的我只能裸考上阵,一颗忐忑不安的心度过了2017年的春节,幸运的是顺利的考上了研究生,不算幸运的是脱手了自己辛苦的事业,总的来说那一年我还是幸运的!2019年我研究生要毕业,也终于鼓足勇气准备考博,但是看着网上各大考博论坛、考博中的信息一年顺利上岸的人少之又少,排队、人脉、资源都是考博路上的拦路虎。在考博的路上我也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应聘上了青岛的一所民办本科院校,甚至签了意向合同,觉得考不上博,去青岛对我来说也是不错的。回到正题上来吧,跟大家多说一些考博路上的经验。 y=q\1~] Z
>0u
4>=#
先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吧,首先,我艺术生出身,本科广播电视编导,研究生戏剧与影视学,也想顺利成章的攻读戏剧影视学的博士学位。研究生期间很感谢自己硕导的严格要求,她是一位性格亲切但学术严格要求的老师,她要求我尽可能多谢论文,然后会不厌其烦的帮我修改,鼓励我发表出去。于是,研究生期间我有十篇科研论文,两项课题项目,一本著作的副编辑,这些成果也都要感谢我硕士生导师的严格要求,当我有考博的想法的同时我咨询了我的硕导,她建议我攻克英语这个难关。当时我错过了六级的报名,没有办法只能学习雅思报考雅思考试了,经过一段时间,然后两次雅思考试终于拿到了6分,也算是解决了这个问题。其次,我查了很多博士生招生简章,目前人文社科的考博基本上分为三种:硕博连读、申请考核、统考。根据自己的情况我只能选择申请考核和统考这两种方式(所在硕士学校没有博士点),后来陆续知道双非院校在考博过程中有多艰难。然后,我开始选择导师和大学,速来知道考博需要排队,所以我报考的导师都并不是业界知名的教授,希望能碰碰运气。因为我是应届生,所以考试时间相对宽裕,进而选择的院校比较多,也希望能上岸。最后选择了深圳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西南大学,其中前五所是申请考核制,后面三所是统考,在2018年的7—8月份我陆续联系了我所报考的博导,大部分回复欢迎报考,其中也有导师言辞热烈的回复的很恳切,也让我信心倍增。深圳大学是最早进行考试的学校,12月份仅进行了复试,我有幸进入了复试名单,但是报考的导师方向和我学习的方向有所偏差,我是戏剧与影视学,导师是传播学方向下的城市文化创意研究方向,1:3进入复试,其中两个戏剧影视学方向一个传播学方向。专业的不同和复习的难度让我在复试过程中败下阵来,最后录取的是传播学方向的那个同学。申请考核的几所学校中南京大学初审没有通过、武汉大学专业课差两分没能进入复试名单。剩余厦门大学、中国传媒大学都顺利进入复试名单,由于需要准备厦门大学的复试,所以放弃了北京师范大学的考试,因为中国传媒大学的复试战线拉长,西南大学和西北大学也都没有考试。所以最终我只考了深圳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最终厦门大学先于中国传媒大学出了拟录取名单,我如实的告诉了传媒大学的博导,最终选择了厦门大学。 fpzC#
ku?i[Th
我简单汇总几个可能会帮助大家的问题: CFn!P;.!
1、关于联系博导是不是越早联系越好? Z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