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个感想,有两个目的: x_k@hGSC
1.前来还愿,曾多次受助于freekaobo博友,想着有一天如果能有幸考上,也写点经历,供后来者借鉴,吸取教训或者经验,少走弯路; ,`su0P\%#.
2.最近看了许多人抱怨招博不公,我想说点自己的体会。 UHaY|I${U
saPg2
N,
先说说我的情况吧,本科二本,硕士211,某不好找工作的外科专业,毕业后地级市中心医院工作一年,今年运气不错,有幸考上北医博士,为本专业国内最好。六级500出头,硕士期间发表5篇排名第一文章,其中4篇SCI,国奖,优秀研究生,优秀毕业生等。 %F.^cd"
/XeCJxo8
第一年报了上交和华科同济,都没进复试,其中上交英语66(75的分数线),华科总分过了,但英语64(65的分数线),十分遗憾,只好回家工作。因为家在省会,城区的三甲都没法进,去了离家不远的地级市的中心医院。刚开始落差感挺大的,但是人的适应能力总是很强,慢慢的,也就接受了现实。买了小电驴上下班,风雨无阻,下班打打篮球,偶尔出去吃吃饭,吹吹牛,无忧无虑。这个城市相对于我读硕士的城市,生活节奏很慢,医院附近的湖景房6q出头,我已经开始托人物色二手房了。直到有一天,医院的前辈和我开玩笑说:这个医院的医生都有病,好像没点嗜好都活不下去……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啊,我似乎猛然被这句话惊醒,我好像一眼就能看到十年后我的影子,甚至现在就能想象到我退休前的样子。我觉得我不能就这样,于是我决定重拾梦想,我要考博!并不是随便喊喊口号那么简单,我要付出行动,回到宿舍先定个闹钟睡一觉,11:30起床看专业课,学英语,1:30准时熄灯睡觉。早晨起床再学会英语,7点出门,吃早餐,提前半小时到科室熟悉病人情况,前一天开的化验单、影像片子结果回报。一周七天,每天都如此,偶尔和医院同事打打篮球,生活很规律,也没感觉累,整天都精神抖擞,一切都波澜不惊,也没有人知道我有什么不一样。记得有一天我在值班室换衣服,耳机不小心碰掉了,手机外音放的是英文,旁边的同事像看外星人一样看着我,四目相对,场面十分尴尬 =Z
t7}V
4u.v7r
到了19年10月份,各个学校陆陆续续出了2020年博士招生简章,我除了复习,还要开始关注学校情况,研究招生简章,在freekaobo找真题,找经验,在此十分感谢前辈们不吝留下的宝贵经验和财富。因为有英语六级和SCI文章,基本上国内所有学校我都能报考,于是错开时间,我把时间不冲突的学校全报了,当然全是名校,国内能排得上号的名校我基本全报了。为了防止混乱,用一个小本本记下了关键信息,放在书桌上,时不时拿出来翻翻。其实考博报名真的是个体力活,没点体力真没法报好几个学校。要准备专家推荐信,科研计划书,本科和硕士成绩单,硕士学位论文,等等,有的学校是要寄纸质材料,有的是提交电子版,其实很多时候内心是很挣扎的,明明知道希望渺茫,但还是不厌其烦的准备每一个文字,每一页材料,打电话询问每一个细节,好像报完名就能录取一样。 H[;\[3
T \"eq
a
就这样到了2020年,因为疫情,考博和往年相比有许多变化,有的同学没有文章,报了考博初试很难的学校,毕业后全职准备了一年,结果被告知取消初试,改申请审核,有的学校线上初试,等等。浙大很早就公布了初审结果,进了复试,其他的都没想消息,报的学校很多,只能尽力复习。到了五月份,一直没有消息的北大突然出了复试名单,没想到我居然进了复试。查了一下,我报的导师名下,和我一同进复试的同学发的文章,发现是本校的,而且还带了这个教授,当时觉得肯定凉凉了。但是也没多失望,我知道能进复试就很不容易,想着能去这么好的学校参加复试,见识一下对手多么优秀也好,可以继续激励自己,也是个机会。我很认真地准备了复试PPT,每一页的排版,每一行字,我都仔细琢磨,仔细推敲,现在回过头来看,我都觉得我的PPT做得很棒,这得益于硕士期间每周一,雷打不动的组会汇报,在此无比感谢导师的监督。复试前,我把PPT里要说的每个字都写在纸上,刚开始是对着念,然后是对着PPT自己讲,用手机录下来,反复听语速,语调,措辞,还有时间等等,目的是复试的时候能流畅的说下来,不讲一个废字。专业课就是看指南,反复看,重要的记下来,罗列成点,每天都翻翻。英语因为没有侧重点,只能看看大佬们的文章,看看摘要,freekaobo里找了一些前辈们遇到的英文提问和回答,总之是报着尽人事听天命的心态。 Iu=n
$H
@`D`u16]i
复试是线上进行,我在家穿了西服衬衫、皮鞋,打领带,一丝不苟。参加复试的一共是14个人,录取5个,我抽签第一个上,当时真没有包袱,每个考生30分钟,上来先讲PPT,因为准备的很充分,我感觉自己声音很洪亮,语速适中,很自信,很流畅,大佬们对我的第一印象应该不错,为自己开了个好头。第二个环节是翻译文献,自己抽一套题,读完然后翻译。我抽的不是本专业的题,是和肿瘤分子通路有关的,我感觉读下来还好,翻译的时候,确实有几个词不认识,遇到不认识的我就按照语境理解,多说了几句。然后就是大佬们轮流提问,我尽量揣摩教授们提问的意图,不慌不忙,尽量罗列成条,全程没有冷场。现在想来很幸运,我疫情期间看去年学术会议回放,其中的部分内容,正好用上了,而且借鉴过来回答的很恰当,当场就有大佬说我很不错。结束后,我就下线了。因为是下午一点多开始的,我怕中午吃了饭犯困,于是还空着肚子。复试完心情很平静,觉得不管结果如何,自己达到锻炼的目的了,没什么遗憾的。于是我换了衣服,吃了点东西,躺下就睡着了。我是被电话惊醒的,科秘问我愿不愿意调剂导师,我懵了几秒钟,说了两个字“愿意”,说完发现自己声音很小,因为刚睡醒,嗓子还是沙哑的,于是咳了两下嗓子,咬字清晰地又说了一遍“我—愿—意”。后面就是录取了,医院和研究生院都公示了名单。 YU(|i}b
|
s}7<A
其实到现在我还没有完全接受被北大录取这件事,反正毕业后这一年,不是惊吓就是惊喜!心中满满的是感恩,感谢硕导的培养,感谢博导给我机会,感谢家人的陪伴,特别感谢科主任善解人意,给我提供了很多方便,理解并支持我。 (&=gM
aR@s.
ll
其实我很想对那些抱怨考博体制不公的同学说几句,首先,抱怨不公平的基本上都是和我一样考外校的同学,其实咱们准备考外校之前就应该充分认识到,考外校就是小概率事件,考不上是再正常不过的,考上才是赚的,基本上都是九死一生。切忌期望值过高,一定要心态平和,任何事情存在都是有意义的,再者,与其毫无意义的抱怨,不如老老实实想想自己出了什么问题,自己能做什么来提高自己。有的同学甚至在freekaobo声讨某某高校,说实话,这很幼稚,也很无趣,毫无意义,换位想一想,假如你是博导,你会招什么样的学生,难道仅仅是会发几篇文章吗,我敢说绝大多数硕士发的文章在导师眼里几乎是小儿科,不能说明很多问题,只能表明这个人硕士期间还比较勤奋,没有混点,导师需要的是综合能力,还要考虑招进来的这个学生对自己团队的影响等等,这里需要仔细想想。然后就是落到实处的复习,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个比什么都重要,不要本末倒置了,很多人认为考上的都是关系户,甚至坚信不疑的认为决定能不能考上博士最重要的关系,我觉得如果这样想的话是比较危险的,如果心里老是想着那些乱七八糟的,势必会影响自己,老实说,我是考上之后才联系的导师。 \c .^^8r
:Qd{V3*]
摆正心态后,就该做好计划,一步步落实,要完善每一个细节,这是一场持久战,也是信息战,需要你足够有耐心,需要你搜集各方信息。还有一点很关键,就是要安排好自己的生活,要劳逸结合,不要把身体搞垮了,千万不要搞极端,一切的一切都是建立在自己身体能吃得消的基础上的,不要把革命的本钱搞坏了,因为考博终究是人生的一个插曲,我们最重要的是要好好的生活。最后,还要为自己想好退路,而且是自己能欣然接受的后路,简单说就是如果考不上,我该怎么办。其他的,我们只能交给运气了,尽人事听天命吧! \-F
F[:|J
VW%eB
最后,希望我的经历能帮助到考博路上的你们,人生很长,保持耐心,经常努力,相信过程,祝你好运! d8V)eZY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