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况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渊源于1928年成立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1959年独立建所,定名为中国科学院硅酸盐化学与工学研究所,1984年改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上海硅酸盐所紧密围绕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围绕先进制造、能源、信息、环境与健康、国防工业等重点应用领域,聚焦“三重大产出”,在基础与前瞻性研究、高技术研究、产业化关键技术与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为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建设以及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历年来,累计取得科技成果近1200项,获得国家、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等省部级以上各类科技奖项426项,其中国家发明奖30项,国家自然科学奖9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6项。历年来申报专利3878项,批准专利2159项(截至2020年底)。
上海硅酸盐所独立建所以来,汇聚和造就出一大批为新中国科技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包括周仁、严东生、殷之文、郭景坤、丁传贤、江东亮、施剑林、董绍明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大批新一代科技领军人才。上海硅酸盐所是国内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首批建立了博士后流动站,是中国科学院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知识创新工程以来,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不断完善综合素质培养与评价制度,深入推进国内外联合培养机制,建立研究生科研成果培育计划,研究生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向国家输送了大批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
上海硅酸盐所学科方向是先进无机材料科学与工程,主要研究领域覆盖了高性能结构陶瓷、功能陶瓷、透明陶瓷、陶瓷基复合材料、人工晶体、无机涂层、能源材料、生物材料、古陶瓷以及先进无机材料性能检测与表征等,是国内该领域科学研究单位中门类最为齐全的研究所。主办发行的《无机材料学报》已进入核心学术期刊,连续多年入选“中国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与自然出版集团合作出版的npj Computational Materials(《计算材料学(英文)》)是中国首个“自然合作期刊”(Nature Partner Journal, NPJ),被SCI、DOAJ、Scopus等收录,2019年SCI影响因子9.341,在国际材料-综合类314种期刊中名列第30,进入前10%。
二、主要研究领域
1、基础研究:以高性能结构材料、功能材料、人工晶体、特种玻璃、无机涂层、生物材料、介孔与纳米材料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化学、物理学、电子学、生物学等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在先进无机材料的设计与计算科学、制备科学以及应用研究等方面开展一系列前瞻性、原创性和开拓性探索,为先进无机材料工程化研究和产业化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储备。
2、能源技术:以能量转换、能量贮存、节能关键材料和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重点开展钠硫电池储能技术、太阳能发电技术、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热电转换技术以及高效节能金卤灯等研究,并取得一系列创新型研究成果。
3、环境友好:开展纳米介孔催化剂材料、纳米光催化材料、建筑用节能玻璃材料以及尾气排放净化用蜂窝陶瓷技术等研究开发与产业化工作,以解决节能减排相关新材料研究及工艺技术研发等热点问题。
4、人体健康:开展纳米生物材料、生物活性材料与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生物活性涂层技术及医用植入材料、医用光纤材料等研究与开发,为形成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高效和安全的生物医用材料和医疗新技术提供科学基础。
5信息功能:开展电容器陶瓷、压电陶瓷、铁电陶瓷、透明陶瓷、热释电陶瓷、半导体陶瓷、电致伸缩陶瓷、快离子导体陶瓷、堇青石陶瓷、超导陶瓷、微波介质陶瓷等高性能陶瓷的研究,并结合面向新兴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高性能功能陶瓷及元件,开展相关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成套技术开发、工程化研究和示范性生产。
6、航天航空:开展各类保护涂层、功能涂层、透波材料、大尺寸光学部件、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以及空间晶体生长实验研究,以满足我国航天航空事业的迫切需求。
7、古陶瓷:开创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中国古陶瓷之先河,并一直在该研究领域保持着国际领先地位。2008年2月,由国家文物局批准,在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设立古陶瓷科学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基地整合研究资源,制定古陶瓷检测规范,解决古陶瓷研究和硅酸盐类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中的重大科技问题。
8、材料分析表征:主要从事无机材料表征和检测及其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等。先后通过了国家级计量认证、ISO9001质量认证和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实验室认可。
三、研究生教育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是国内第一批研究生招生单位,文革前招收28名研究生,目前一共累计招收约3200余名研究生。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二个一级学科和材料与化工全日制专业学位,在岗导师154名,其中博导84名,在学研究生510名,其中博士研究生242名。研究所计划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80名,博士研究生70名左右。
上海硅酸盐所建立了硕士研究生精品课程数据库,更好的指导学生选择课程,为科研工作奠定基础知识。为使研究生在进入实验室的同时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开设了《先进无机材料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课程。年末对全体研究生进行考核,检阅研究生的学习、科研进展,促进研究生工作,同时进行业务指导;考核结果也成为下年度的优秀助学金的评定依据。
上海硅酸盐所每年实施《研究生科技创新成果培育计划》,为培育对象提供经费资助,支持参加国际学术活动。每学期举办研究生英语学术交流报告会,提高研究生英语学术交流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组织开展各类提升创新能力讲座,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和英文科技论文写作能力。
上海硅酸盐所积极组织、推荐各类评优项目,取得良好成绩,有效促进研究生评优质量的提升。获得奖项有: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朱李月华优秀博士生奖和优秀导师奖;宝钢优秀学生奖;必和必拓奖学金;中国科学院科学与社会实践资助专项(创新研究类);中国科学院科学与社会实践资助专项(社会实践类);严东生奖学金;国家奖学金、中国科学院大学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标兵和优秀毕业生以及北京市优秀毕业生、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等。
上海硅酸盐所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的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研究,随着我所对外交流的不断增强,出国交流的研究生不断增加,每年都有二十多名研究生出国参加国际会议,十多名研究生到国外进行联合培养,同时,我所每年组织出国经验交流座谈会,为有意出国深造和参加国际会议的研究生提供非常有意义的经验。
上海硅酸盐所为促进研究生就业提供各类招聘信息,组织企业、单位就业宣讲活动,发布招聘会、附近高校就业宣讲信息,组织已就业同学回所介绍经验。每年毕业生都全部落实毕业去向,近三年毕业生中:企业占43%,转博占20%,科研院所和事业单位占12%,博士后占13%,出国占5%,高校占7%。
上海硅酸盐所为在学研究生建有配套良好的学习、体育、文娱、生活设施和研究生公寓;设立国家助学金、等级奖学金和助研津贴,硕士生月收入3000~5000元,博士生月收入4000~7000元,还可以申请多种冠名奖学金。
上海硅酸盐所具有浓郁的学术氛围和宽松的学科环境,是从事科学研究的理想选择。
上海硅酸盐所热忱欢迎优秀有志学子报考,欢迎物理、化学、材料、能源、生物等相关学科或其他交叉学科的考生报考,共同为我国的材料科学事业做出贡献!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22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培养目标 YK[2KTlo 我所招收的学术型博士学位研究生,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爱国守法,在本学科领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及相关工作的能力,能在科学研究和专门技术等方面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专业型博士学位研究生,旨在培养满足国家科技创新需求,能够在科学实践中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创新工程建设方法,具备组织实施高精尖科技创新工程的能力,能够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的专业型领军人才。 by0K:*C 二、报考条件及要求 pdR\Ne0P*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22年普通招考进行“申请-考核”制。 7y3WV95Z\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不纳入“申请-考核”制试点,只能以一般的普通招考方式报名,参加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统一考试。 a]7g\rg) 境外留学人员应获得硕士学位,并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进行硕士学位认证后方可报考。 gKl9Nkd!R (一)报考我所普通招考的博士学位研究生,需满足下列条件: ]{#=WTp]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dTmI{@O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D-LOjMe 3.考生的学位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Z#G_%\Y: (1)已获得国家承认的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 .l_Nf9= (2)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硕士毕业生(能在博士入学报到时间前取得硕士学位,即2022年9月1日前须获得硕士学位证); ]"HaE-`% (3)硕士学位同等学力人员; ObEz 0Rj 其中硕士学位同等学力人员是指: m{=Q88k!@. ①获得国家承认的学士学位满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到博士生入学之日),达到与硕士学位同等学力。获得本科毕业证但未获得学士学位证者不予认可。 Q17dcgd ②国家承认学历的硕士研究生结业生(报名时已取得硕士结业证书且必须已获得学士学位)。 KS93v9| ③报名时已取得国家承认学历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但尚未取得硕士学位的人员。 Nz.X$zUmY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我所规定的体检要求。 qjhV/fsfb 5.有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z/xPI)R[ 6.持境外大学硕士学位证书者,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提交认证报告。境外在读尚未获得硕士学位的考生须提供就读学校出具的在学证明(写明预计获硕士学位时间)。若被录取,在报到时须提供硕士学位证书和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报告,否则不予报到注册。 lTqlQ<`V (二)同等学力人员报考,除符合上述有关要求外,还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g assOd 1.已取得报考专业6门及以上硕士研究生主干课程的合格成绩(由教务部门出具成绩证明或成绩通知单)。 [ ,Go*r 2.已在公开出版的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过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学术论文2篇(第一作者);或获得过与报考专业相关的省部级或以上科研成果奖(为主要完成人);或主持过省部级或以上科研课题。 `8W HVC$ 3.符合所报考的培养单位规定的其它条件。 wxo (三)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2022年9月1日前取得硕士学位。 ;\2Z?Kq 通过全国统招统考录取的双证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可按应届毕业生以普通招考方式正常报名参加我所的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但最迟须在2022年9月1日前取得硕士学位。 hA5')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