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考博的考生一定思考过联系导师的问题,很多人为此简直是伤透了脑筋,毕竟这是需要和人打交道的事情,而且是考生自认为有求于导师的事情(实际上是双方互相有求,生择师,师亦择生)。 j1sgvh]D
H6vO}pq)r
u&npUw^Va
在整个备考过程中,有两个环节需要和导师打交道,一个是写两封专家推荐信,另一个则是联系导师,前者还好说,选择面很广,一个不行就换另一个,但是对于联系导师而言,虽说一个不行也可以再换另一个,但是诸位考生心中肯定是有最优选项的,选择面其实很窄很窄。 (nUSgZz5
8wX|hK!Gz
?kBX:(g
有一个问题:考博非得要提前联系导师吗?其实也不一定,比如你考教育博士(Edd),或者其他导师组共同招生的专业,在报名时不需要你填报导师,这种情况下就可以不提前联系导师了,注意,可以不联系不是说你一定不联系,能提前联系一下也没有坏处。 KB\A<(o,
xV+cX*4h
? JliKFD%
为什么这么说呢?提前联系导师的话,一方面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优势,抬高导师选择学生的心理门槛;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到导师的学术旨趣,然后写研究计划的时候就可以有意匹配一下,说不定还能获得更加精准的复习范围;再就是,如果聊得特别投机的话,也有可能提前加入课题组,将要取之,必先与之,先给导师干干活,这中间和导师以及师兄师姐处好关系,一圈人都站在你这边,想不留下都难;最后,你有机会提前锚定最优秀最知名的导师,导师们之间的学识、资源和地位那可是千差万别的,反正是要读这个博士,那为什么不选择最优秀的博导呢? px~ :'U
.271at#-
=*\(Y(0
这种导师组共同决定,或者说干脆入学后再分导师的专业,你只需要按照招生简章的要求做好材料准备、笔试准备和面试准备就可以了。 7K`Z<v&*
对于一定联系导师的情况,比如像一些语言类的专业、艺术类的专业、理工科的专业,每一个导师代表着一个方向,关键是他自己命题,报考他的考生和报考别的导师的考生考的不一样,这种情况务必要提前联系,而且要进行深度沟通,否则即使你到了面试这一关,也不一定能留下,“霍布森选择”告诉我们:只有一种选择是最差的选择。你面临的就是这种情况,导师有绝对话语权,其实这种情况的最优策略,都不是复习了,而是只能你自己体会的内容。 W02t6 DW
_C&XwCIm
#sJL"GB
当然绝大多数的情况是,你需要报考的导师从属于某一个二级学科,而这个二级学科有很多个博导,按照专业统一考试,你只是在二级学科范围内选择五六个博导中的一个。这种情况就有辗转腾挪的空间了,但是我们还是要力求和最适合自己的导师进行深入沟通。 '#ow9w+^
k "Qr
l2ww3)Z
怎么和目标导师进行深入的沟通?其实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这么多导师中,我为什么选择你而不选择其他导师,一个是这么多学生中我为什么偏偏选择你而不选择其他学生。只要这两个问题解决了,你就和导师“如胶似漆”了。这一个问题,我们以后在探讨,毕竟考博兵法系列有100篇,这才是第2篇,不着急,一个一个问题去深究。 D:DtP6
今天我们要解决的是,怎么联系到导师?换言之,如何获得导师的联系方式? y=k!>Y|E
hha!uD~(
'6zk>rN
1967年,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Stanley Milgram想要描绘一个连结人与社区的人际关系网。做过一次连锁性实验,结果发现了“六度分隔”(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现象。简单地说:“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根据六度分隔理论,只要你想联系某个导师,总能够通过几番周折联系到的,当然,理论只是给出了一个指导方向,实际操作上并不需要那么多中间链条。 $?M$^ -(e
D@iE 2-n&V
8;+dlWp
首先,最简单的是,去学校的官网找一找,很多老师是会给出邮箱和办公电话的,如果你想联系的导师还有行政职务的话,搞不好假期还会有值班时间,这样你就可以直捣黄龙了。有些学校还会有导师答疑时间表,固定的时间一定是在办公室的,这些信息都会从官网上获得。如果你要考北大教育学院,院长的电话就在官网上。 Cu-z`.#}R
i^
_?C5
再看一个值班表。 v_L?n7c
>DkRl
me`|i-
NxzRVsNF
96P3B}Dk
w7"&\8a
是不是可以趁着假期,来北京游玩一番,顺便直接去办公室找这些老师聊聊,平时约还不好约,学院直接给你安排好了。 ov%.+5 P
OtD!@GQ6
nX\Q{R2
其次,有知识的人都有分享欲,不说出来就难受,很多导师有自己的公众号知乎微博B站小红书头条抖音快手等,你完全可以通过这个途径和导师交流。 GGF;4
我之前辅导的一个学生,当时要报的导师非常非常有名,他自己有个公众号,更新还很频繁,我俩商议了一下,采取的策略是,每一篇公众号的文章都要读,而且要查阅大量资料写一个高质量的能学术沟通的评论,由于这个导师的文章设置了打赏,每一篇这个学生都是最高金额打赏,坚持了一个多月后,你猜怎么找?这个导师崩溃了,直接在一篇文章的最后特意指出,请XX务必单独跟我联系,现在这个学生都读博三了。比如,你想考人大公共管理学院的毛寿龙教授,就可以关注他的公众号 .N~YVul[a*
a0*qK)gH
fF.qQTy;7
P d)<Iw^<
再次,你可以参加一些学术会议,多关注学科范围内的核心期刊,它们会经常组织会议,还要多关注头部学校的学院,它们也经常组织会议,一般会征稿,你得拿出点诚意,写一写,投投稿,去参会,参会之前把会议嘉宾,特别是那个大佬的文章提前读一读,到时候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其实还有很多老师会有讲座,你可以时刻在官网或者公众号关注相应的通知,听完讲座务必提提问题,和导师有个一对一的沟通。还有一些老师会有线下线上的读书会之类的学术交流,你也可以主动参加。 -gR
}^D
复次,你还可以通过一些期刊获得导师的邮箱,当然这一个不是所有的期刊都会给出。 Q~>="Yiu
.p?kAf`
/aX#j`PrH
e(~Y!:Q#O
8iKupaaOX
+E8}5pDt
又次,发动你的亲朋好友,总有人会拐弯抹角的联系上导师的,就看你能不能给他们压力和动力。还要紧紧抱住你硕士生导师的大腿,硕导也有自己的博导也有很多师门的成员,同时认识很多高校同行,只要把硕导的潜力稍微一开发,就没有联系不上的博导,怎么开发硕导的潜力?自己琢磨去,这个话题很有意思,我考虑一下,可能会专门写一篇文章。 hJasnY7
>^(Q4eU7!
ptvM>zw'~g
最后,实在不行,就只能采用没有办法的办法但是效果非常好的一个办法——直接去目标导师的课听课。先是去目标学院随便逮住一个学生,问一下目标导师的课是什么时间,如果问不出来,就直接找教务老师问,实际上很多学院就直接把课表贴到墙上了,如果你稍微用点心,都不用直接去学院问,提前在网上还找不到一个目标学院的学生了?!找到老师的课之后,如果有条件,每次课都去听,做到第一排,认认真真听,让导师对你求知的眼神留下深刻的印象,直到最后一节课在跟老师挑明来意,没有条件的,第一次课后,就跟导师表明来意。 &.
`/ln
QJKVNOo
eHQ3K#M#
可能有同学纠结,导师的课会不会不让听?这个一般不会的,作为一个导师,是希望自己的课被更多的人听到的。当然不排除有些老师会不让学生听课,我在北大读硕士时,选过光华管理学院的一个企业管理方面的课,当时上课的老师是一个女老师,有点胖有点矮,40岁左右,第一节课之后,就告诉我,虽然这个课允许全校的学生选,但是她不欢迎非本院的学生,于是我退选了,这个事,令我印象深刻,我想如此的老师全天下可能就这么几个吧! ZW>?y$C+
当然疫情期间,可能很多学校进不去,那就需要麻烦一点了,你得找到老师课的进入方式,比如腾讯课堂的会议号之类的,这就需要你找到一个学生做做公关了。 zyF[I6Gs
o^b4l'&o
DX)T}V&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