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VIP 上传考博资料 您的流量 增加流量 考博报班 每日签到
   
主题 : 北师郭英德先生
级别: 初级博友
显示用户信息 
楼主  发表于: 2008-05-10   

北师郭英德先生

郭英德 <~WsD)=$  
  1978 年 9 月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 1982 年 7 月毕业,获学士学位,同年考上北师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聂石樵教授, 1985 年 7 月获硕士学位,学位论文:《元杂剧与元代社会等级结构》。 1986 年 9 月开始攻读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导师:启功教授、邓魁英教授, 1988 年 12 月,获博士学位,博士论文:《明清文人传奇综录及研究》。 1996 年评为北京市“培养跨世纪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入选者, 1999 年被评为国家教育部文科跨世纪优秀人才。现为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副主任,教授,中文系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生指导教师。 =uS9JU^E  
  著名作家,男,1954年10月生,福建人,文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北京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等国家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的学术委员会委员。1996年被评为北京市“培养跨世纪理论人才百人工程”人选者,2000年被评为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跨世纪优秀人才。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戏曲、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化、中西文化比较等方面的研究。 :5{wf Am  
bD?VU<)3  
学术兼职 % yw?s0  
  1985 年,任中国古典戏曲研究会理事。 K57&yVX  
  1997 年,任北京市《水浒》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 nR-YrR*k  
  1997 年,任中日韩东方诗话学会会员。 9?SZNL['V  
  1998 年,教育部考试中心聘为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大专起点本科班入学考试命题教师。 sr{a(4*\  
  1998 年,任黑龙江大学《求是学刊》编委。 h%uZYsK  
  1998 年,任江西吉安师范专科学校《吉安师专学报》编委。 LA}S yt\F  
  1999 年,任郑州大学兼职教授。 W>j!Q^?  
  2000 年,任《文学遗产》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 &__es{;P  
vwxXgk  
参加和完成的科研项目 uc){+'[  
  参加《中国古代文人活动与文学风貌》, 1988 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本人撰成专著《中国古代文人集团与文学风貌》,获得 1997 年上半年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已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年出版。 : qd`zG3  
  主持《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 1990 年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青年项目。 1 万元。该项目已于 1993 年完成,撰成专著约 60 万字,其中本人撰写约 18 万字,专著已于 1995 年 10 月由中华书局出版。 Q|#W#LV,K  
  参加《中国古代文学形象的历史文化研究》,“八五”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一般项目。该项目已于 1998 年完成,撰成专著约 25 万字,本人撰写约 10 万字。该书获得 1998 年下半年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将于 1999 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 tg&5_  
  主持《清初明遗民爱国思想研究》, 1996 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百人工程”项目。 0.8 万元。( 1996.5 1999.12  PoxK{Y  
  主持《中国古籍总目提要·总集卷》, 1996 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横向项目。 0.5 万元。( 1996. 2000.12 ) (pv+c,  
  主持《中国古代文体资料笺释》, 1998 年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直接资助项目。 1.5 万元。项目批准号: 9823 。 (1998.7 2000.12) ;)D];u|_  
  主持《古诗词诵读精华》,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横向项目。 2.1 万元。( 1999.2 1999.9 ) Utnr5^].2O  
  专著《元杂剧与元代社会》,获得 1994 年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已于 1996 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n(;|q&3  
n[lJLm^(_C  
{y=j ?lD  
获奖情况 ]&lY%"U$i  
  1994 年,《明清文人传奇研究》获北京师范大学第二届励耘奖学助学基金优秀学术著作三等奖。 v|dBSX9k0  
  1995 年,《叙事性:古代小说与戏曲的双向渗透》获广东中华文化王季思学术基金《文学遗产》优秀论文提名奖。 X\{LnZ@r4  
  1996 年,《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获第十届中国图书奖; l1BtI_7p  
  1997 年,《向后倒退的革新——论明末清初的求实文学观念》获《湖北大学学报》 1997 年优秀论文二等奖。 '"SEw w  
  1998 年,《叙事性:古代小说与戏曲的双向渗透》获首届北京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一等奖。 pKpUXfQu  
  1999 年,《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获首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三等奖。 ;:\<gVi:  
学术研究成果 _`&m\Qe>  
1g8_Xe4  
  一、专著 /5(Yy}  
    《世俗的祭礼──中国戏曲的宗教精神》,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88 年。 ~A'!2  
  《明清文人传奇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 1991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 年。 aX)I3^ar  
  《痴情与幻梦──明清文学随想录》,北京三联书店, 1992 ;台北锦绣出版公司, 1992 年。 J^SdH&%Z  
  《明人奇情》(与过常宝合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 年。 d3 ZdB4L  
  《优孟衣冠与酒神祭祀──中西戏剧文化比较研究》,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4 年。 TN+iA~kQ  
  《中国古代的恶霸》(与过常宝合著),商务印书馆, 1995 年;台湾商务印书馆, 1999 年。 /:~\5}tW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与谢思炜、尚学锋、于翠玲合著),中华书局, 1995 年。 +6HVhoxU#  
  《中国古代戏剧》(与陶庆梅合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 年。 5m\<U`  
  《元杂剧与元代社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年。 w$zu~/qV2  
  《长河落日——中华文学通览·清代卷》,中华书局, 1997 ;香港中华书局, 1997 年。 $rv8K j+  
  《明清传奇综录》,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7 年。 8xMEe:} V  
  《中国古代文人集团与文学风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年。 *|%@6I(  
  《李渔》,春风文艺出版社, 1999 年。 Dz>^IMsY  
  《明清传奇史》,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9 年。 8!O5quEc  
  二、参加撰写 JEXy%hl  
    《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90 年。 e6@=wnoX u  
  《元曲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0 年。 q E&v ;  
  《中国古代小说人物辞典》,齐鲁书社, 1991 年。 PRu 6xsyA  
  《中国古代文学名著辞典》,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2 年。 ~ $Tkn_w#  
  《中华文明史》(十卷本),任中国文学史学科副主编,撰写其中元明清文学部分约   20 万字,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4 年。 60P#,o@G  
  《中国文学史》(第三册、第四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年。 Jj!vh{  
  三、编撰 IHam4$~-  
    张养浩《三事忠告》(今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7 年。 .k,1f*%  
  《中国学生百科全书·语文卷》(主编),国际文化出版社公司, 1991 年。 s )noo  
  《明史故事选》(编著),学苑出版社, 1991 年。 q)LMm7  
  《清史故事选》(编著,署名张应),学苑出版社, 1991 年。 i6dHrx]:,  
  《中外古典名剧鉴赏辞典》(主编),北岳文艺出版社, 1992 年。 Oft-w)cYz,  
  《文史英华·戏曲卷》(编注),湖南出版社, 1993 年。 7!@-*/|!S9  
  《炎黄文化精品丛书·艺事精品》(评释),学苑出版社, 1994 年。 cii_U=   
  《唐宋八大家散文总集·柳宗元卷》(校评),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5 年。 #p P[xE"Y  
  《唐宋八大家文集·柳宗元文》(评注),人民日报出版社, 1996 年。 fol,xMc&  
  《新编千家诗》(评注),中华书局, 1999 年。 nygbt<;?  
  《古诗词诵读精华》(副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年。 aZ2!i  
  四、论文类 JlH&??  
    《浅谈元杂剧三国戏的艺术特征》,《三国演义研究集》(四川省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3 年 12 月) 15%w 8u  
  《漫谈中国古代对戏剧审美功能的认识》,《福建戏剧》 1984 年第 3 期。 Bc+w+  
  《也说“衙内”》(与长胜合作),《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1985 年第 1 期。 /(u}KMR!f  
  《明清时事剧概述》,《江苏戏剧》 1985 年第 2 期。 _,p/l&<  
  《明清之际时事剧的思想艺术特色》,《中州学刊》 1985 年第 2 期。 VCY\be  
  《论〈水浒传〉的思想意义》 , 《水浒争鸣》第 4 辑。 [$qyF|/K`n  
  《论元杂剧的戏剧冲突》 , 《戏曲研究》第 15 辑。 )m`<H>[Eb=  
  《元杂剧作家身分初探》,《晋阳学刊》 1985 年第 4 期。 8$")%_1]  
  《福建戏史录补遗二则》,《福建戏剧》 1985 年第 5 期。 j/R[<47  
  《古典戏曲脚色漫谈》,《福建戏剧》 1985 年第 6 期。 XG}C+;4Aw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义山诗意蠡测》,《名作欣赏》 1986 年第 1 期。 ~Mx!^  
  《“戏剧之道,出之贵实,而用之贵虚”——古代戏剧家的戏曲虚实论》,《戏曲艺术》 1986 年第 2 期。 't1 ax^-g  
  《论元杂剧的时代精神》,《河北师范学院学报》 1986 年第 2 期。 9{RB{<Se!  
  《“戏剧之道,出之贵实,而用之贵虚”——中国古代戏曲美学散论之一》,《福建戏剧》 1986 年第 3 期。 }=%oX}[  
  《“剧场即一世界,世界只一情人”——中国古代戏曲美学散论之二》,《福建戏剧》 1986 年第 4 期。 #bUXgn>  
  《寄讽实无,雪耻或有——〈琵琶记〉创作意图之疑案》,《古典文学知识》 1986 年第 4 期。 k3u "A_"c  
  《关于元杂剧兴盛的社会原因的争议》,《文史知识》 1986 年第 8 期。 Mmxlp .l  
  《论元杂剧中的喜剧性类型形象》,《中华戏曲》第 2 辑。 (zgW%{V @  
  《无奇不传 , 无传不奇——中国古代戏曲美学散论之三》 , 《福建戏剧》 1987 年第 1 期。 cv?06x{  
  《“异物之情也有人道”——〈任氏传〉的任氏形象》,《古典文学知识》 1987 年第 1 期。 k_sg ?(-!o  
  《蒋士铨〈临川梦〉传奇漫议》,《名作欣赏》 1987 年第 3 期。 /35R u}c  
  《“一夫不笑是吾忧”——李渔〈风筝误〉传奇的喜剧特征》,《名作欣赏》 1987 年第 4 期。 @LS@cCC,a  
  《画出潇湘水墨图——元杂剧雨景描写赏析》,《陕西电大》 1987 年第 5 期。 XlV0*}S  
  《论晚明清初才子佳人戏曲小说的审美趣味》,《文学遗产》 1987 年第 5 期。 4A8;tU$&  
  《论元杂剧作家的基本思想特征》,《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87 年第 6 期。 S0B|#O%Z  
  《论汤显祖文化意识的悲剧冲突》(与李真瑜合作),《戏曲研究》 1987 年 12 月。 419x+3>}  
  《半世清狂,一生情种——谈沈起凤〈才人福〉中张幼于和祝希哲形象》,《古典文学知识》 1988 年第 1 期。 ?j40} B]]d  
  《“偌大乾坤无处住”——谈尤侗的〈钧天乐〉传奇》 , 《名作欣赏》 1988 年第 1 期。 5 xppKt  
  《浅谈元杂剧善恶观的性质》,《语文学刊》 1988 年第 3 期。 v>$'iT~l  
  《“才人福分从来少”——沈起凤〈才人福〉传奇的审美趣味》,《名作欣赏》 1988 年第 4 期。 "] "|"0#i  
  《古代文学研究的两难心理与多元选择》,《文学遗产》 1988 年第 5 期。 TOkp%@9 /  
  《论明清文人传奇的理想人格范型》,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增刊《学术之声》第 2 辑。 N9jH\0nG  
  《论明清文人传奇的创作方法》,《戏曲研究》第 28 辑 1988 年 .12 月。 Z)! qW?  
  《四十年古典小说研究道路批评》,《文学遗产》 1989 年第 3 期。 d*jMZ%@uS  
  《古典戏曲理想人格论》,《戏剧文学》 1989 年第 7 期。 _oHNkKQ  
  《“借太真外传谱新词,情而已”——明清浪漫思潮与〈长生殿〉的“至情观”》,《文史知识》 1989 年第 7 期。 6A>dhU  
  《论明清文人传奇的时代主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89 年第 5 期。 ->l%TCHP  
  《关剧文化意蕴发微》,《戏曲研究》第 30 辑。 X#*JWQO=  
  《论古代戏曲文学的文体特性》,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增刊《学术之声》 1989 年第 6 辑。 I$<<(VWH  
  《丁耀亢生平及其剧作》(与郝诗仙合作),《齐鲁学刊》 1989 年第 6 期。 {_`^R>"\&w  
  《蒋士铨传奇本事考略》,《文献》 1990 年第 1 期。 M[mF8Zf  
  《艺术精神的传承与文化精神的变异——戏曲艺术出路断想》,《戏剧文学》 1990 年第 1 期。 `}(b2Hc>  
  《蒲松龄文化心态发微》,《文史哲》 1990 年第 2 期。 e8pG"`wM8  
  《明清文人传奇的历史演进》,《文学遗产》 1990 年第 2 期。 ?98("T|y;  
  《“最怜儿女又英雄,才是人中龙凤!”——〈儿女英雄传〉的“人情天理”观新诠》,《民族文学研究》 1990 年第 2 期。 ()5[x.xK@  
  《论〈水浒传〉作家的创作思想》,《语文学刊》 1990 年第 3 期。 {)BTR%t  
  《“因情成梦,因梦成戏”——明清文人传奇作家文学观念散论》,《中国文学研究》 1990 年第 3 期。 iH/6M   
  《是“风教”还是“风情”——明清文人传奇作家的文学观念散论》,《中州学刊》 1990 年第 4 期。 + Af"f' )  
  《抄本〈一合相〉传奇作者考》,《文献》 1990 年第 4 期。 kS_( wp A  
  《论明清文人传奇的忠奸斗争主题模式》,《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1990 年第 4 期。 z.kvX+7'  
  《“等为梦境,何处生天”——〈南柯梦〉、〈邯郸梦〉荒诞意识谈》,《文史知识》 1990 年第 12 期。 7s/u(~d)  
  《元曲与少数民族文化》(署名张应),《民族文学研究》, 1991 年第 1 期。 Y"~gw~7OD  
  《贾宝玉和宋江——浅谈〈水浒传〉对〈红楼梦〉的影响》,《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1991 年第 2 期。 hEBY8=gK  
  《论〈水浒传〉作者的创作思想》,《信阳师范学院学报》 1991 年第 2 期。 $oj:e?8N  
  《佳园结构类天成——〈红楼梦〉网状艺术构思的特征》,《红楼梦学刊》 1991 年第 4 期。 4kBa B  
  《中西戏剧观念的当代形态》,《戏剧文学》 1991 年第 8 期。 i.3= !6z  
  《中国古书的价值》,《大学生》 1991 年第 9 期。 F<qz[,]|-j  
  《浅谈元杂剧的市民意识》,《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增刊》 1991 年。 :c8&N-`  
  《漫谈明清文学中的才子佳人》,《名作欣赏》 1992 年第 1 期。 \#Pf j &*  
  《两宋酬和词述略》,《中国文学研究》 1992 年第 1 期。 q1Q L@Ax  
  《关于中国古典文学学术史研究的思考》(与傅璇琮、谢思炜合作),《文学评论》 1992 年第 3 期。 \6R,Nq  
  《明代文人结社说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92 年第 4 期。 @JD;k>  
  《漫谈中西戏剧形象创造的审美规律》,《戏剧文学》 1992 年第 8 期。 ;_rF;9z9  
  《启功先生的治学之道》,《文献》 1993 年第 1 期。 -I&m:A$4*  
  《书圣原是大诗人》,《跨世纪》 1993 年第 2 期。 /ro=?QYb  
  《中西戏剧文体的本质特征》,《戏剧文学》 1993 年第 8 期。 - `p4-J!Fy  
  《审美趣味的多元化走向──论明清文人传奇的丑的形象》,《中华戏曲》第 14 辑 (1993 年 8 月)。 KY51rw.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的对象、任务和方法》,《中国文学研究》 1993 年第 4 期。 uI1 q>[  
  《沈璟传奇本事考略》,《文献》 1993 年第 4 期。 2zs73:z  
  《近代古典文学研究方法的更新》,《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1994 年第 4 期。 "#{4d),r  
  《( 1992 年)元明清戏曲小说研究综述》,《中国文学年鉴( 1993 )》。 #," :vr  
  《元明文学史观散论》,《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95 年第 3 期。 C -\S/yd  
  《中国现代话剧的形成及其启示》,《戏剧文学》 1995 年第 7 期。 whi`Z:~  
  《叙事性:古代小说与戏曲的双向渗透》,《文学遗产》 1995 年第 4 期。 k'Sp.  
  《中西传统戏剧观念辨异》,《戏剧文学》 1995 年第 11 期。 ,*7 (%k^`  
  《桃花扇底系兴亡——〈桃花扇〉的历史意识》,《名作欣赏》 1995 年第 6 期。 C|}iCB  
  《第一印象·第二视力·第三只眼(评〈宁宗一小说戏剧研究自选集〉》,《文学遗产》 1996 年第 2 期。 D-5VC9{  
  《刺世伤时,显微阐幽——论苏州传奇的文化内涵》,《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96 年第 3 期。 ki?S~'a  
  《中国古代文人集团论纲》,《中国文化研究》 1996 年夏之卷。 kXi6lh  
  《论明代的文学流派研究》,《求是学刊》 1996 年第 4 期。 {>DE sO  
  《明清传奇的价值》,《文史知识》 1996 年第 8 期。 |mGFts}0o'  
  《稗官为传奇蓝本——论李渔小说戏曲的叙事技巧》,《文学遗产》 1996 年第 5 期。 +@p% p  
  《建构中国叙事学的操作规程——评杨义〈中国古典小说史论〉的方法论》,《文学评论》 1996 年第 5 期。 NbgK@eV}+{  
  《向后倒退的革新——论明末清初的求实文学观念》 , 《湖北大学学报》 1996 年第 6 期。 $a ]_w.@  
  《古籍校勘原则之我见》,《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1996 年第 6 期。 mID"^NOi#  
  《论清前期的正统派传奇》,《文学遗产》 1997 年第 1 期。 7UVzp v  
  《情的探险——从汤显祖到曹雪芹》(与过常宝合作),《红楼梦学刊》 1997 年第 1 期。 BD_Iz A<wK  
  《传奇戏曲的兴起与文化权力的下移》,《中国社会科学》 1997 年第 2 期。 @mw5~+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理论品格》,《文学评论》 1997 年第 4 期。 ca7=V/i_a{  
  《论明代传奇剧本体制的规范化》,《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 4 辑。 |wiqGzAr{  
  《论元明清小说戏曲中的雷同形象》,《明清小说研究》 1997 年第 4 期。 VUPXO  
  《论中国古代典籍文化的现代阐释》,《殷都学刊》 1997 年第 4 期。 a yCY~=i  
  《论明清传奇剧本长篇体制的演变》,《聂石樵教授七十寿辰学术纪念文集》。 lij.N) E  
  《论“知人论世”的古典范式》,《中国古典文学学术史研究》, 1997 年。 M>~Drul  
  《“温情与敬意”的国史学——谈钱穆的几部著作》(与李山、过常宝合作),《书品》 1998 年第 1 期。 :N4t49i  
  《如何突破文学史写作的三大传统——〈明清传奇史·后记〉》,《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8 年第 1 期。 8Kg n" M3  
  《雅与俗的扭结——明清传奇戏曲语言风格的变迁》,《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98 年第 2 期。 b wD,YC  
  《论先秦儒家的叙事观念》,《文学评论》 1998 年第 2 期。 zsX1QN16  
  《学术研究范式的嬗变轨迹——关于二十世纪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研究的谈话》(与刘勇强、竺青合作),《文学遗产》 1998 年第 2 期。 xJ>fm%{5  
  《〈宝剑记〉:忠奸剧的定型》,《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8 年第 2 期。 p "n$!ilbm  
  《〈浣纱记〉:历史剧的新篇》,《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8 年第 3 期。 [N7{WSZ&  
  《〈鸣凤记〉:时事剧的发韧》,《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8 年第 4 期。 W+UfGk}A  
  《在感性与知性之间——评叶嘉莹的文学研究著作》(与过常宝、李山合作),《书品》 1998 年第 3 期。 xTj|dza  
  《江湖奇人写真录——清初传记文选注》(与陈洁合作),《中华活页文选》, 1998 年。 :Av#j@#  
  《说诗说稗自风流(评陶尔夫、刘敬圻〈说诗诗稗〉)(与赵仁珪合作),《文学遗产》 1998 年第 3 期。 WY?[,_4U  
  《论“知人论世”古典范式的现代转型》,《中国文化研究》 1998 年夏之卷。 cq}EZ@ .  
  《论明清传奇剧本长篇体制的演变》,《湖北大学学报》 1998 年第 4 期。 B8f8w)m  
  《话剧是演给谁看的?》,《戏剧文学》 1999 年第 1 期。 oW ::hB  
  《元杂剧: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奇葩》,《高校理论战线》 1999 年第 2 期。 ; <&*rnH  
  《元明的文学传播与文学接受》,《求是学刊》 1999 年第 2 期。 06O2:5zF  
  《困境和出路:古典文学研究的现代化历程》(与过常宝合作),《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99 年第 2 期。 yE:+Lo`>  
  《明清小说的文化意蕴》,《高校理论战线》 1999 年第 3 期。 kW;+|qs^  
  《悬置名著——明清小说史思辨录》,《文学评论》 1999 年第 2 期。 llcb~  
  《长时间远距离的姿态检讨历史——谈黄仁宇的几部历史著作》(与过常宝、李山合作),《书品》 1999 年第 2 期。 |TS>h wkI  
  《挑战自我   超越极限——〈杨义文存〉读后》,《中国社会科学通讯》 1999 年 4 月 27 日。 7gf05Z'=  
  《论戏曲角色的文化内涵》,《戏剧文学》 1999 年第 9 期。 /]K^ rw[  
  《经典文献的诗学读法——评介杨义〈楚辞诗学〉》,《文学遗产》 1999 年第 5 期。 J]{QB^?  
  《论顾炎武的遗民心态》,《新国学》第一卷,巴蜀书社, 1999 。 T|nDTezr  
  The Cult of Passions though The Image of Beauties in Ming and Qing Literature,Ming   QingYanjiu (《明清研究》) 1999 , Napoli-Roma , 1999 。     r[|Xy>Zj  
  《元杂剧与元代文艺思潮》,《光明日报》 1985 年 7 月 16 日。 zk$FkbX  
  《典籍的现代阐释和文化传统》,《光明日报》 1993 年 7 月 7 日。 ojaws+(& y  
  《蒲松龄与孩子王》,《人民政协报》 1993 年 10 月 7 日。 ^q{9  
  《艺术与淫秽: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中国消费者报》 1995 年 1 月 7 日。 >0/i[k-dk  
  《禅宗的三重境界》,《中国消费者报》 1995 年 3 月 18 日。 ) i;1*jK  
  《中国古典小说史的理论思考——读杨义的〈中国古典小说史论〉》,《人民日报》 1996 年 5 月 16 日。 _ T iuY  
  《我们比王国维多走了多远——二十世纪中国古典戏曲研究随想》,《文艺报》 1997 年 10 月 23 日。 Hx"ob_^'7  
  《正史以外的补充——简评〈珍本中国古代历史演义小说丛书〉》,《中国图书商报》 1997 年 10 月 24 日。 BmbyH{4  
  《详备精细,益智启思——评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中华读书报》 1998 年 1 月 21 日。 zZL6z4g  
  《文学研究与文学史研究》,《人民政协报》 1999 年 1 月 20 日第 4 版。 8EW_V$>R  
  《元杂剧: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奇葩》,《中国教育报·文化周刊》 1999 年 4 月 27 日;《光明日报》 1999 年 5 月 10 日。 .B7,j%1r  
  《明清小说的文化意蕴》,《中国教育报·文化周刊》 1999 年 5 月 4 日。 u_@f$  
  《文学史著作的读者》,《师大周报·文化增刊》 1999 年 4 月 23 日。 8<X#f !  
  《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宋元明思想史纲〉、〈清代思想史纲〉读后》(与李山合作),《师大周刊》 1999 年 6 月 25 日。 \hTm)-FP  
4w*Skl=F}  
  近期研究课题 IHB} `e|  
  清初明遗民作家思想研究 Nv#t:J9f  
  中国古代文体资料汇编及中国古代文体学史论 ^yWL,$  
  明代文学编年史 eWCb73  
9+j0q%  
我认为郭先生是最厉害的博导!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级别: 初级博友
显示用户信息 
沙发  发表于: 2017-12-13   
请问郭英德老师的邮箱是多少啊?或者其他联系方式也行
描述
快速回复

验证问题:
免费考博论坛网址是什么? 正确答案:freekaobo.com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