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2003~2006古代文学博士生招考魏晋隋唐方向试题 :U<`iJwY
北大2003古代文学博士生招考魏晋隋唐方向试题 'on, YEp
【魏晋隋唐五代文学】: C(_xqn
1、比较三曹诗风的异同 hun/H4f|
2、论述中唐文学风气与社会文化思潮的关系 qGgT<Rd~1
3、论述近体诗的确立及其对唐代诗歌的影响 /W/ =OPe
>+f
et ,
【中国文学史、中国通史、古代文论】 ek#{!9-
一、简答: r/fLm8+
1、察举与科举 FbHk6(/)
2、《录鬼簿》与《南词叙录》 ;
eq^m,oz
3、宋元话本 $q{-)=-BXQ
二、论述: (~N&ov
1、论述封建制与郡县制 m>? OjA!
2、试述《左传》的文学成就及其地位和影响 o|AV2FM)
3、举例说明常州词派的理论及其创作实践情况 x2[A(O=
]7-*1kL8=~
北大2004古代文学博士生招考魏晋隋唐方向试题 7
rOziKZ"
【魏晋隋唐五代文学】: Ylll4w62N
1、论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体辨析与总集编纂。 WeE>4>^
2、评价西晋诗歌及其在中古诗史上的地位。 x(&o=Pu
3、论述唐代散文发展的过程及其与骈文的消长。 sC48o'8(
4、元稹《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有“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雅,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试详论之。 sV'(y>PP%
gyJ$Jp
【中国文学史、中国通史、古代文论】 \L(~50{(
一,名词解释。5%*5 7g cr$&+e
1战国楚竹简(上海博物馆藏) :e`;["(,
2? ?
A;x%8}
3今文经学 lh&Q{t(+8
4《乐府诗集》 _K3?0<=4
5《四声猿》 * f=H#
二,论述题。25%*3 r:2G 11[
1严羽诗论产生的背景及其得失。 Ua)ARi %
2安史之乱后的唐王朝主要矛盾。 f+j\,LJ
3《聊斋》的艺术成就及其在文言小说史上的地位。 (\>3FwFHW|
r'#5ncB
北京大学2005年博士招考魏晋隋唐五代方向试题 \L
-o>O
【魏晋隋唐五代文学】 [nB[]j<R*
一、简释题(每题4分、共20分) nxkbI:+t
1、《拾遗记》2、《白氏长庆集》3、敦煌曲子词4、梁鼓角横吹曲5、连珠体 x}$SB%9/
二、诗歌评注,注释划线词句(括号中内容)并对诗歌做简评,二选一(20分) j]#qq]c
1、谢灵运《过白岸亭》 Q\z6/1:9Z
拂衣遵沙垣。缓步入蓬屋。近涧涓密石。远山映疏木。空翠难(强名)。渔钓易为曲。援萝临青崖。春心自相属。(交交止栩黄。呦呦食萍鹿。伤彼人百哀。嘉尔承筐乐。)荣悴迭去来。穷通成休戚。未若长疏散。万事恒(抱朴)。 L}pMjyM
2、刘禹锡《松滋渡望峡中》 ]*|+06
三、论述题(每题30分) P3UU~w+s
1、试论南朝以萧纲为首的诗人集团的创作活动。 ov*?[Y7|~
2、试论李贺的诗歌创作/艺术特色及其艺术渊源。 nj$TdwZbK
(`\ DDJ[
【中国文学史、中国通史、古代文论】 jT>G8}h
一、简释题(每题5分、共25分) ,$s
NfW
1、鸿都门学2、改土归流3、《碧鸡漫志》4、《燕子笺》5、湘乡派 ]-h;gN
二、论述题(每题25分,共75分) \H^DiF%f9
1、试论魏晋之际的政治格局及士人心态。 ;c p*]
2、从词史的角度论述李清照的词论。 `Y>'*4a\
3、试论《水浒传》的语言艺术。 A!B:vJ
#t
N9#w[K{
T% 74JRQ
北京大学2006年博士招考魏晋隋唐五代方向试题 3L}eFg,d
【魏晋隋唐五代文学】 U;
-2)+
一、名解:(20分) QS7<7+
1、玉臺新詠 J5dwd,FQ
2、河岳英灵集 S$#"bK/p^
3、郊寒岛瘦 eXKp um~
4、俗讲 \LuaI
二、评析题:(二选一)(20分) ZHu"&&
1、浅析《五柳先生传》 Sc b'
2、浅析《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r1AR1)x
(以上不提供原文,需要记诵) o3 b=)E
三、论述题: |"]#jx*8KC
1、论述玄学对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影响(30分) p^.qwP\P
2、举例分析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30分) 2|`7_*\
74_':,u;]~
【中国文学史、中国通史、古代文论】 y{>T['"@
一、名解: 3+[;
1、诸宫调 8*zORz
2、清平山堂话本 --OAsbr
3、同光体 Jb/VITqN4
二、论述题: *@;bWUJ
1、评析謝安(或李林甫) #~}4< 18
2、对严羽的下述论断发表下自己的看法。 Xsk/U++
“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而古人未尝不读书,不穷理,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鉴者,上也。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近代诸公作奇特解会,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以是为诗,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盖于一唱三叹之音,有所歉焉。且其作多务使事,不问兴致;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读之终篇,不知着到何在。其末流甚者,叫噪怒张,殊乖忠厚之风,殆以骂詈为诗。诗而至此,可谓一厄也,可谓不幸也。” pk8`suZ
3、分析《史记》的叙事特色 h 8<s(WR
4、分析苏轼在词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