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从往年的高考作文题看“想象力”
xXm:S{I >Pw
ZHY %9P)Okq O]N
8QH zMW[Xx! 1998年,全国高考“小作文”的题目是《小乐的鞋》:正文是“小乐回家看见妈妈只把一只鞋洗干净了”,然后是两百多个空格,结尾是“小乐穿着一双干净的鞋,高兴地上学去了。”这实际上是考学生的想象力。据评卷老师的综合反馈得知,大多数考生缺乏想象力,都是按照一些常规模式进行思维的。时至1999年,全国高考的作文题目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一个“假如”, 再一次极大地放开了中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这说明当今教育界已充分意识到要发挥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再看2000年高考的作文题目:它给出了四个不同的图形符号,要求考生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此类题目不仅是考想象力,更要考出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wk (}q PDH00(#;+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jwN8@ 什么是想象力?想象力是指在客观事物的影响下,人脑对过去感知过事物的印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力即有很强的现实性,又有一定的超现实性。比如人们对外星人的想象,怎么也逃不出地球生物的基本模态。但因为想象又能够对记忆中的表象进行重新组合,比如法国科幻作家凡尔纳在潜水艇诞生之前,就凭借对鱼和船的认识,创造了潜水艇的形象。可以说,想象是“智慧的翅膀。”法国作家茹贝尔说:“只有想象而没有知识的人,就是只有翅膀而没有双脚的人。”知识是想象力的基础,想象力是知识的发展。在学习中,随着想象的不断丰富,把想象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就能形成创造性的思维。想象力可以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习的创造性。但是,有关专家的研究表明,一般人仅仅运用自己想象力的35%。因此,努力开发个人的想象力,这是十分必要的。
-)2sR>`A% K%/:V 想象活动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形象思维。想象力的丰富与否,关系着思维能力的好坏。物理学家普朗克,曾回忆他的一位中学教师是这样表达能量守恒定律的:“一个泥水匠辛辛苦苦地把一块沉重的砖头扛上了屋顶,他扛砖时的功并没有消失,而是原封不动地贮存起来,很多年后,直到有那么一天,这块砖松动了,它贮存了多少年的功出现了,以致于它落到下面的一个人的头上。”枯燥的、令人乏味的物理学的世界变成令人惊惧、震颤、兴奋和向往的世界。这便是他最初被物理学所吸引的时刻。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爱因斯坦这段至理名言,也是这位科学巨人的切身感受。想象力不但能引导人们作出新的发现,还能激发向面临的困难不断进击。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认为:“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杜威把科学研究的思维过程分解为几个阶段。首先,对某种困难或问题有所认识,从而造成刺激。继而,一个想象力的解决方法跃入自己的头脑,“理智只是现在才开始起作用,对这设想进行考察,决定取舍。如果设想被摒弃,我们的思维活动则回到前一阶段,并重复原来的过程。”杜威在这里讲的是典型的思维过程。总之,想象力是思考的结果,是思考的高级阶段。善于思考的人,必定是想象力丰富的人。
+Xjevg6DU Lp}>WCams 想象力包括好奇、猜测、设想、幻想等。牛顿说:“没有在大胆的猜测下,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爱因斯坦并没有经历过相对论的时空效应,罗巴切夫斯基也没有直接见到过四维空间,盖尔曼更没有看到过“夸克”,这些都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想象的结果。如果牛顿不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他就不能从抛出的石块或子弹的运动中推导出行星运动的理论,也就不能说明地球吸引物体下落和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原因。幻想是指人们向往未来的一种想象。郭沫若曾说过:“有幻想才能打破传统的束缚,才能发展科学。”当然,幻想要有科学的依据,要有新颖独特的思路,这样才能卓有成效。
Q'n]+%YN e-.s63hm WPzq?yK G,6Zy-Y9 84uHK)h<% 8、要解决“想都不敢想”的问题
E8QY6 gKF _Bhm\|t 3vK,vu q [~_()i=Y %x G3z7; 一位中学女教师曾给她所教的初二年级某班做了一次智力小测验:讲台上放了一堆零乱的毛线,任何同学都可以上台来,在三分钟内找出线头者即为优胜者。结果,班上学习成绩排名前20名的同学都超过了限定时间,而一位学习成绩不怎么好的男生却“灵机一动”,成了优胜者。事实上,不要说三分钟,就是三个小时也不可能找出线头。因为事先这位女教师在毛线上做了手脚,即将线头与线尾巧妙地连在一起,使这堆毛线根本没有线头。正确答案是:在这堆毛线中随便拿起一根并扯断,得出线头即可。
M~+T
$K f.cQp&&]r 这个事例反映出我们的中学生缺乏用大胆的想象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想象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两种形式。再造想象,是人们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在头脑中形成从未见过的相应的事物新形象的过程。人们在
写作时,把形象通过编码,以语言的形式储存起来,而阅读时,语言又通过大脑的译码还原为形象,从而使人们超越时空的阻隔,学习科学知识,继承文化遗产和进行艺术欣赏。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再造想象,可以遨游太空,了解天体运行;可以钻进分子、原子中观察,可以触摸到电场磁场这些无形的东西。可以说,没有再造想象就无法进行阅读和学习,再造想象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我们学习的质量。创造想象,是人们在头脑中对已有的表象进行新的加工组合,创造出事物新形象的过程。想象能力是衡量一个人创造能力的重要标准。创造想象有时会表现出其“不合理”的一面,但这不要紧,许多新生事物都是以“不合理”开始的,不合理有时只是因为人们暂时还没找到其间的因果联系面而已,如哥白尼的日心学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以及波尔约的非欧几何创立等,它们在诞生时虽然都被认为是“不合理”,后来却都被实践证实是合理的。
4
`Z8EV *MBu5
+u%e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KL}o%wfLy 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我们的学校教育一味强调灌输知识,老师对学生,尤其是对低年级学生,过分强调亦步亦趋的重复操练,把学生们几乎训练成只会应付规范考试的“记忆机器”,“高分低能”的现象比较普遍。据说,在中学课堂上曾有一位老师指着黑板上的一个粉笔点问学生:“这是什么?”过了几秒钟,有个学生答道:“那是黑板上的一个粉笔点。”没有人再加以补充。“你们太令我惊愕了!”这位老师对学生说:“昨天,我向幼儿园的小朋友也问这个问题,可他们却有几十种不同的说法。如猫头鹰的爪子、眼睛、香烟蒂、电线杆的顶端、星星、小石头、南瓜虫、腐坏的蛋等等,他们的答案都非常有想象力。”中学生比幼儿的知识丰富得多,这是教育的功绩。但是,我们的中学生学会了如何选定一个正确答案,却失去了大部分的想象力。正如著名的教育家尼尔•波斯特曼所批评的:“孩子们上学象个‘问号’,毕业时却象个‘句号’”。恩格斯曾经批评爱比裴特理科中学里流行的一种可怕的背书制度,说这种制度半年时间就会使一个学生变成傻瓜。我们倒还没有成为傻瓜,但空洞、陈旧、抽象之感令人趣味索然,翻来覆去背条条的韧性战斗使人疲惫不堪,苦不堪言。我们什么时候得以“解放”出来,开始主动、生动活泼,充满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学习?
ca{u"n 0Zq jq0O# 西方国家的学校在教育学生时,总是设法发掘它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美国曾有一篇小学生作文被推荐到全国性的报刊上登载,受到广泛的推崇。这篇作文写道:“有几个小男孩,到郊外去玩,在芦苇丛中发现一只蛋,有的说是鸟蛋,有的说是蛇蛋,争论没有结果,他们决定把蛋拿回去放到烘箱中去孵……蛋壳快破了,大家紧张地盯着看,哈,蛋里孵出的是里根总统。”而我国学校的教育,由于习惯对学生施加种种限制和说教,因而,抑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比如,教师要求学生循规蹈矩,要进行理性的冷静思考,以致使学生常常在“正确答案”面前如履薄冰,举步维艰,生怕被老师痛斥为“错了”,只能死记硬背标准答案,以求万无一失。学生经过严格的规范学校教育后,反而变得不敢越雷池一步。因而,学生所受教育越多,想象力就越贫乏越苍白。他们看待世界的那种独到而又富有想象力的方式终于为现有知识所束缚,随着成年消退。毕加索生前就曾悲叹少年创造力被扼杀,这是中学生必须意识到的一个严峻问题。
hn@T ]k 8A 3
pYW- 谁说我们的孩子们没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据1998年5月29日《兵团日报》载的一篇题为“教师罚抄出‘奇迹’”的文章写道:一位9岁的小学生王小奇能一手握三支铅笔写字,一笔写出三行字,字虽不太好看,但写的速度挺快。问王小奇为什么要这样写字?他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听写单元生字,我没考及格,语文老师罚我把50个生字抄写30遍。”王小奇还补充道:“我们班有几位同学都会用三支笔写字呢!”但是,这篇短文却是用这样一段话来结尾的:“此事是喜是忧,颇让人深思。”这让人感到悲哀:我们的成人为什么不鼓励和激发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无限的创造力,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呢?据悉,上海大同中学三名高中生罗毅、陈鸣和施瑛瑛设想把传说中的龙变成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动物,不久前在上海英特尔中学生科学论坛上,发表了三人合写的论文——《从转基因技术谈合成“龙”的可能性》,其大胆奇想让人瞠目结舌。他们在论文中具体地论述了现代“造龙”的主要方法和思路:第一种方法是现代生物学上已经运用的“器官移植术”;第二种方法是用“核移植术”合成龙,第三种方法是设计的“龙”基因组。其实,岂不论这三位中学生有无能力去实现梦想,但我们在科学理论上的最终突破,其根源就在于敢想的勇气与无畏的创造精神……
;}
BDEBl SpB\kC"K 确实,中学生要发展和运用想象力已成为当务之急。我们需要重燃孩提时代那种对世界的惊异和新鲜感,善于接受新思想而不被既定的行为方式所束缚。
rL=_z^.P c>(`X@KL S)h0@;q
=]auP{AlE
Zoi\r 9、学习“悟心”的沃土:“试一试吧”
}}g.L| RTgR>qI&) x/pM.NZF1 P e\AH ;GgW&*| 今天,学校的老师们将传授知识的重点,由过去的只顾“喂书”侧重于教学生“学会”,更多地转移到教学生“会学”上来,将以往对学生包揽一切的“抱着走”,变为旨在引导他们思考和探讨的“引着走”。 那么,中学生自己如何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提问题和找答案呢?
aj71oki) Qmk}smvH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j'2nJv0 学习中的“悟心”,即开拓创造性思维,是中学生追求的最高境界。学习有好奇心和想象力仅是创造性思维的一部分,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善于撞击思考的火花。或许下面这个事例会给你一定的启发:一家建筑公司的经理忽然收到一份购买两只小老鼠的账单,不由好生奇怪。原来这两只老鼠是他的一个部下买的,他把那部下叫来,问他为什么要买两只小老鼠?这个部下答道:“上星期我们公司去修的那所房子,要安装新电线。我们要把电线穿过一根10来米长,但直径只有2.5厘米的管道,而且管道是砌在砖石里,并且弯了4个弯。我们当中谁也想不出怎么让电线穿过去,最后我想了一个好主意。我到一家商店买来两只小白鼠,一公一母。然后把一根连着电线的细绳绑在公鼠身上,并把它放到管子的一端。另一位工作人员则把那只母鼠放到管子的另一端,逗它吱吱叫。公鼠听到母鼠的叫声,便沿着管子跑去救它,身后那根线也被拖着跑。小公鼠就牵着电线跑过了整个管道。”
n4YedjHSN E_[)z%&n2 在学习“悟心”的过程中,“动手去做”才能对所学知识提出多层面多角度的不同意见和想法。“试一试吧”,是学习“悟心”过程中一把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教育家陶行知说:“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验;试验生断语;断语又生行动,如此演进于无穷。”为了使用而不断地积累知识,在实践中应用知识,并且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不但是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发展智力和能力的过程,不但是应用过程,而且是创新的过程。美国人最爱说的一个单词是“try”(试),大家也习惯于对没见过的东西都去“try”一下。微软公司的老板比尔•盖茨,在十几岁上学的时候就开始“try”计算机软件,后来休学专门去“try”,终于“try”出一个世界软件王国。又有报道说有个仅19岁的美国青年,在某项软件技术方面“try”出了新道道,对大名鼎鼎的微软公司构成挑战,微软公司不得不另觅高招。你“try”,我“try”,他也“try”。你“try”出新主意,我要“try”出比你更好的新东西。高科技的日新月异的进步就是这么来的。
A* =r~T5B >pVrY;
P[ 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理查德•费曼,他曾在巴西里约大学做了一年的客座教授。他发现巴西的学生上课唯一要做的是记笔记,考试时学生除了背下来的东西外,什么也不会。费曼最不理解的是,为什么有的人不是通过了解来学习,只是靠死记硬背,把乐趣变成了刑罚。在这一学年费曼教授应邀作了一次演讲。他坦率地告诉巴西人,他看到的令人震惊的事实:那么多小学生在书店里购买物理书,那么多巴西小孩子在学物理,全都比美国小孩子更早起步,可是整个巴西却没有几个物理学家——为什么会这样?那么多孩子如此用功,却一点成效也没有!费曼举起一本公认写得非常好的大一物理教科书,“在这本书里,从头到尾都没有提及实验结果。随便把书翻开,指到那一行,我都可以证明书里包含的不是科学,而只是生吞活剥的背诵而已。”费曼随手翻开一页,念道:“摩擦发光:当晶体被撞击时所发出的光……”他说:“在这样的句子里,是否就是科学呢?不!你只不过是用一些字说出另一些字的意思而已。有没有看到过任何学生回家试着做个试验?我想,他没有办法做,他根本不知道该怎样做。”“但如果你写:‘当你在黑暗中用钳子打在一块糖上,你会看到一丝蓝色光。其他晶体也有此效应,没人知道为什么。这个物理现象被称为摩擦发光。’那么就会有人试着回家自己做,这就是一次与大自然相遇的美妙经验。”据说,费曼教授曾在杂志上看到一篇描写警犬的文章,提到它们的嗅觉特别敏锐。他想:警犬真厉害,不知道我们人类的嗅觉有多灵敏呢?费曼教授的不凡之处在于他不仅是想想,而且真的趴在地上像猎犬那样爬来爬去。他的实验表明,猎犬固然在嗅觉上强于人类,但人类也不像他们自认的那样无能,事实上,问题只在于人们的鼻子常常离地面太高而已!以后,这成了查德•费曼教授的保留节目:他先走出房间,屋里的其他人各自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来,堆在一起,然后他走回来,能准确地指出某一本书是哪个人碰过的,而且屡试不爽!别人都以为这是什么魔术,无论如何不肯接受费曼的解释:人手的气味差异很大,你自己试试就行了!
9
EE},D 6U`<+[K7 开拓创造型思维的特点有四:一是不靠死记硬背,而注意思考、理解,灵活运用知识。就是说,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培养独立自主,有意识地发展自己的创造能力。二是有好奇心、兴趣广泛、知识面广,不仅有厚实的基础知识,而且有许多课外与实际联系的知识。三是有强烈的创造欲望,多疑多问,思想活跃,想象力丰富,敢于幻想,能把各种知识组合成某种合理的结构。四是将疑问注于学习之中,在学习中多问几个为什么,见微知著,善于发现问题,生长疑问,又在疑问中滋养真理,从而进入更高层的创造学习境界。美国MIT多媒体实验室主任尼葛洛庞蒂说:“人才更多的是是指一种心态,是指与传统思维完全不一样的那种人。真正的人才不是看他学多少知识,而是看他能不能承担风险,不循规蹈矩地做事情。我们在招人时,如果有人大学毕业时考试成绩全都是A,我们对他不感兴趣。如果有人在大学考试成绩中有很多A,但中间有两个D,我们才感兴趣。因为往往在大学时表现得很好的学生,与我们一起工作时,表现得并不那么好。我们就是要找由于个性与众不同,在大学学习时并不是很用功的那些人。这些人往往很有创造性,对事物很警觉,反应非常机敏。”
k[6xuyY] u9:+^F+ 21世纪需要具有创造性思维的高素质人才。对中学生来说,应当为未来努力地做好准备,在学习中进行一些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增强在学习与思考中的选择性、灵活性、多样性,充分挖掘和释放自身内在的潜能。现代科学最基本的精神就是“试一试吧”的实验精神,这种开拓创造性的思维行为,能给学习活动注入新的活力,对具有一定水准的中学生来讲,这种学习形式更具有实际意义。
Eep*,Cnt0 |Mm9QF;iA 99\;jz7 L6xLD X7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