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校考博如何准备及复试导师最看重什么? !<= ^&\A
&Rt^G
这两个问题被咨询的比较多,因为二者有极强的内在联系,所以放在一起说。 h1Logm+m
2}U:6w
考博准备之信息篇: *s$:"g-
j71RlS73
1、尽早确定目标,通常是一年以上——关注目标学校的招生政策以及目标导师的科研动态等,目的在于做到知己知彼——需要提前准备的东西尽早准备起来——比如英语成绩; 8DcIM(;Z
5~{s-Ms
2、加强与目标学校师生的互动:交流的机会可遇不可求,即使在通信已经如此发达的今天。抓住每一次与潜在的导师及其同事的交流机会是极为重要的——详见我联系导师的相关帖子; !a^'Jbb
Yge}P:d9
考博准备之人际篇: -~ H?R
y)mtSA8
1、积极向上,乐于助人:为别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也是拓展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 vBYk"a6SD
)uC5
2、处理好和硕导的关系,获得TA的支持; y;=/S?L.:
l^R1XBP
考博准备之自身素质篇——准备的核心: :ioD*k
Vu;z|L
1、多与长者交流,树立正确的三观——看到这句话的时候估计有些战友是很不屑的,因为很多人忽略了这一点而不自知,一个好的导师对学生的三观要求还是很高的——为达到目的无所不用其极、做事没底线的人太可怕,导师一般不敢要:实验造个假会把导师活生生毁了;或者幻想不劳而获,然后每天抱着导师的腿,和导师探讨如何自杀,导师也受不了;而某草鸡大牛面试学生的第一道题就是:假如给你10亿刀,你会怎么花? ?
b x ak
b_']S0$c\
2、理念与眼界:这个还是比较虚,但是它决定了和导师交流时你言论的整体水平:提高的方法就是多参加大牛们的讲座:本地的学术活动尽可能参加,其外地参加学术活动就一心一意——大牛们转身就跑了,旅游景点不会;多与之交流,耳濡目染,慢慢就提高了——就像武侠小说里讲的——学得高手们的一招半式也会受益终生; jS4fANG
X1o
=rT
3、专业理论的准备:临床基本的东西要掌握;科研方面长期坚持读本专业(二级学科)的专业期刊(中文+外文,这个可以请本专业前辈推荐,也可以自己选:中华牌+本专业SCI影响因子前几的杂志都是值得一读的);一本综合类的报纸或者期刊可以获取更全面及时的信息;本专业的名著出了新版或者国内同行出了专著,大约是要及时拿到并读一读的; 7.bP
Pr&
pZ5eGA=
4、科研技能的准备:硕士阶段应该注意试验技能的培养:本质上就是规范化训练,在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个级别,有轮转的程序,基本实验技能要掌握:没有捷径——就是勤动脑勤动手:理论准备充分,操作规范,这样提高的就比较快; TnJJ& "~3b
$PFE>=nM
5、科研思维的培养:简单地讲就是如何解决具体的问题,也是一个相对规范化的过程; .svlJSx
8y'.H21:;
6、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对博士的要求,硕士如果能具备一些,会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在这个阶段可以尝试精读一些论文,自己选题并设计实验以及执行实验,和硕导协商进行科研选题并撰写标书,都是切实提高自己科研的能的具体途径——硕士生如果执笔过标书,特别是中标(无论是否是主持人),导师们都是很看重的; + I4s0
m.ejGm?
7、发表文章:科研能力最好的证明,发文章期间也会提高很多,不赘述; fr<V])
6xoCB/]
考试内容的准备: -;iCe7|Twf
-`,Fe3
1、外语及外语成绩:不赘述; Z4369
nx@,oC4
2、专业课:注意平时的积累+考前的新进展,联系导师也很重要; `_!R;f
-ju}I
考博当年的准备: PLRMW2
$y,tR.5.)[
1、前一年的考博结束后,很多战友会发考题的回一帖,此时收集考题信息最为省时省力; LL+PAvMg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