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swd2(U
一、考博缘由 RMXP)[
对于一个上班族而言,正常情况下,是没必要趟考博这趟水的。毕竟繁忙的工作、复杂的人际关系早已把人弄得身心俱疲。然而内心的那种渴望和信念很诚实,它常常让我兴奋不已,精力充沛。这或许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骨子里还有那股劲儿吧。具体原因,我觉得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源于内心深处的想提升自己;(2)为了结识到更高层次的社交圈子;(3)职业发展的需要。读书这么多年,我对自己有了深刻的认知。智商、情商均一般,但又想做的跟别人不太一样。那么,于我来说,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多读书,多积累。我允许自己不优秀,但不能不进取、不上进。而读博正是一个可以让自己变得不同的有效办法,我可以完全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而不附和于复杂的人际关系,甚至尔虞我诈的纷扰中。读博过程中,势必会接触到行业内的大牛,专家,学者以及自己的同班同学。那么,在长时间的打交道过程中,会无形间形成自己的学术圈子,跟他们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谁都知道,这些也是我们日后职业发展的宝贵资源。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难免会遇到瓶颈。为了最小化这个瓶颈的可能性,那么我要未雨绸缪,至少在学历上,要有一点优势。而且,在目前的教育大环境下,大学生、研究生已经遍地都是,要想在人群中崭露头角,一定程度上,博士学位是必要的。这一点可以从很多政府官员,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很明显看出来。上述三点大概就是我作为一个上班族要考博的主要原因。
+Q.[W`goV
二、联系博导 *RPI$0
众所周知,博士招生的过程中博士生导师的自主权还是很大的,甚至对考生是否能录取起到主导作用。对于脱产考生而言,联系导师将容易很多。但对于在职考生,有时则夹杂着无奈与悲情。我们知道,国内高校每年在大幅度削减在职博士录取人数,说白了就是为了提升博士的质量和含金量,这样的话将直接导致在职人员读博变得异常艰难,甚至只能停留在一个美好的幻想中。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想尽一切办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去接触那些博导们,至少让对方有一个了解你的机会。事实上,当我联系了一些导师们之后,心情几近崩溃。因为结果基本分为三种,直接拒绝,间接拒绝,不拒绝不表态。幸运的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考博前,我还是见到了我现在的博士生导师。
DcS~@ ;
三、博士报名 I,D=ixK
不同院校报名方式及报考时间不尽相同。报名虽然比较简单,但也比较繁琐,因为要提交很多的材料(下一部分会讲到),这里要提醒各位一定要关注着目标院校的报考时间,以免错失考试机会。很多院校是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简称“研招网”)上进行报名的,但是有些院校是在自己的研究生院网站上报名的。这一部分没什么难度,只需要经常访问目标院校的研究生院网站即可得知相关讯息,主要关注点在招生简章及招生目录等。事实上,对于一所学校来说,每年的报名开始时间都是差不多的,因此可以参照往年的招生简章提前准备。
tBrVg<]t
四、提交材料 <$E8T>U
无论是在研究生院网站还是研招网上报名后,一般都需要往报考学校邮寄或现场送报考材料。材料通常包括:个人简历,2封专家推荐信,体检报告,二代身份证复印件,硕士学位论文,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拟开展的研究计划等。最常见的就是专家推荐信和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拟开展的研究计划了。专家推荐信可以找硕士阶段的导师作为推荐人,另一名可以找你所报考的导师来推荐,这样也能增加博导对你的印象。但要注意部分学校要求是正高级职称人员才可推荐,这一点还是要看清楚。拟开展的研究计划的话,网上一般都会有一些范文,可以参照着写写。这些都是流程的问题,只要用心即可。
xQQ6D
五、初试准备 Ch3##-
常听人说,考博很简单,基本不用复习,多则一两个星期,少则三五天,随便翻翻书就可以了,这真是一种天大的误解。考过的人都明白其中的辛苦。试想一下,即便联系好了导师,但是初试考的一塌糊涂,博导即便想要你,但面子上也挂不住呀。所以还是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比较好。具体到每一门来说,英语我先背了机工社的《2018考博英语词汇10000例精解》,前前后后应该背了不下于3遍。其次就是阅读理解了,毫无疑问,疯狂做真题,反复做真题。如果所报院校没有真题,可找名校真题来进行模拟练习。考研的时候,大家都听过,得阅读者得天下,阅读能力强,才可能考试得高分。考博亦如此。最后的部分就是作文了,还是老老实实地背诵模板吧,毕竟有很多人模板都背不会,更不用说高分词汇,华丽从句了。专业课方面,还是要依据招生简章上的要求,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酌情增加弱势科目的学习时间。特别对于一些跨专业考生,会存有更大的难度,比如我。其中一门专业课,我从没有听过名字,所以从从始至终对这门课都是高度重视,虽然考的还是不好,但至少别人也没比我高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