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经院宏观经济学试题库 5yz(>EVH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 _+E5T*dk
第一单元 V]db'qB\
一、单项选择题 &eX!#nQ_.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 @P?~KW6<|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lp^<3o*1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Z'
7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 }|8_9Rx0*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AiO$<CS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g0["^P1tV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 ,1+y/{S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保险业服务。 %#xaA'?
[
4、实际GDP等于( ) wG
-HF'0L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E8_Oz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7Bd-!$j+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 fO[+LR
'ax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Zm_UR*"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 DrY:9[LP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Ra,Eu
二、判断题 U
"^kH|
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 @a0DT=>dT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 CU@Rob} s
3、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品。 jk [1{I/
( ) ]rH\`0
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 8h*Icf
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 R?
"q]af~
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 E%,^Yvh/
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 ) PIoLywpRn
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P等于消费+投资+税收。( ) yDegcAn?
三、简答题 nG'&ZjA
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sHt].gZ
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J$GUB3
G
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4CSh
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AB商定相互抵消300美元,结果A只收B100美元。应如何计入GNP? \F/hMXDlJ
K<SyC54
第一单元答案: ^cP!\E-^
一、C、A、D、B、A、D; 9.gXzPH
二、错、错、对、错、错、对、对、错; T?tgdJ
三、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计算时所用的价格不同。前者用不变价格,后者用当年价格。两者之间的差别反映了通货膨胀程度。 /'l{E
2、国民生产总值用人口总数除所得出的数值就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前者可以反映一国的综合国力,后者可以反映一国的富裕程度。 wnEyl[ac
3、由于能长期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房的增加看作是投资的一部分。当然,房屋被消费的部分可算作消费,假定它是出租的话所得的房租可以计入GNP。 (a.z9nqGA
5、计入GNP的是400+300美元。因为GNP计算的是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至于相互抵消多少与GNP计量无关。 fzb29 -
>~[c|ffyo/
第二单元 }Qn&^[[miL
一、单项选择题 F;4vPbH+
1、根据消费函数,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素是() K1"*.\?F
A、价格水平下降; B、收入增加; C、储蓄增加; D利率提高。 bMg(B-uF7
2、消费函数的斜率取决于() Z'`gJ&6n
A、边际消费倾向; B、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总量; LsqA*
*=
C、平均消费倾向; D、由于收入变化而引起的投资的总量。 JQ8fdP A
3、在简单凯恩斯模型中,投资增加使储蓄(b) #~}nFY.
A、不变; B、增加; C、减少; D、不确定。 7~^GA.92
4、以下四种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 jnK WZ/R
A、边际消费倾向为0.6; B、边际消费倾向为0.4; U@_dm/;0&
C、边际储蓄倾向为 0.3; D、边际储蓄倾向为0.1。 z;{iM/Xe
5、假定某国经济目前的均衡收入为5500亿元,如果政府要把收入提高到6000亿元,在边际消费倾向等于0.9的条件下,应增加政府支出()亿元。 U\4g#!qj
A、10; B、30; C、50; D、500。 @5=oeOg36
6、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投资支出增加60亿元,可以预期,这将导致均衡GNP增加()。 tZ:_ag)o
A、20亿元; B、60亿元; C、180亿元; D、200亿元。 :mh_G
7、若其他情况不变,所得税的征收将会使(b)。 \HxT@U
Q)~
A、支出乘数和税收乘数都增大; B、支出乘数和税收乘数都变小; 8Wrh]egu1
C、支出乘数增大,税收乘数变小; D、支出乘数变小,税收乘数增大。 N..yQ-6x?
8、政府在预算平衡条件下增加支出会使总产出(a)。 5{|7$VqPF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 dpAjR
9、IS曲线向右下方移动的经济含义是(a)。 p `8s
A、利息率不变产出增加; B、产出不变利息率提高; f2Klt6"9
C、利息率不变产出减少; D、产出不变利息率降低。 ][gq#Vx@
10、货币供给量增加使LM曲线右移表示(d)。 5,3'=mA6
A、利息率不变产出增加; B、利息率不变产出减少; \rx3aJ
l
C、产出不变利息率提高; D、产出不变利息率降低。 .*@;@06?
11、水平的LM曲线表示(a)。 x5,++7Tz
A、产出增加使利息率微小提高; B、产出增加使利息率微小下降; _X^1IaL
C、利息率提高使产出大幅增加; D、利息率提高使产出大幅减少。 63q^ $I
12、自发投资支出增加10亿元,会使IS曲线(c) 9TgIB
A、右移10亿元; B、左移10亿元; ~Sg5:T3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元; 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元。 *]ly0nP
13、自发总需求增加100万元,使国民收入增加了1000万元,此时的边际消费倾向为(b) iZ#!O*>
A、100%; B、90%; C、50%; D、10%。 <;9I@VYK
14、利息率提高时,货币的投机需求将(c) (yu/l6[
A、增加; B、不变; C、减少; D、不确定。 ;+W#5<i
15、假定货币供给量不变,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增加将导致货币的投机需求(c) :8L8q<U
A、增加; B、不变; C、减少; D、不确定。 !^^?dRd*v
二、判断题 eV2W{vuI
1、若资本的边际效率高于市场利息率,则表示现有投资规模偏小。() oiF}?:7Q7
2、自发消费随收入的变动而变动,它取决于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 5m*iE*+
3、在资源没有充分利用时,增加储蓄会使国民收入减少,减少储蓄会使国民收入增加。() sd ,J
3
4、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越高乘数越小。() X\`_3=
5、在物品市场上。利率与国民收入成反方向变动是因为利率与投资成方向变动。() :Ux?,
6、若边际消费倾向提高,则IS曲线横截距增加。() J ][T"K
7、若投资对利息率的反应提高,则在利息率下降相同时产出的增量减少。() M`. tf_x
8、投资乘数等于投资变化除以收入变化。() T m_bz&Q
三、简答题 q4R5<LW"
1、凯恩斯投资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whmdcVh.
2、所得税降低对产出和利率有何影响? gw
Oa$f%O
四、分析说明题 -l`f)0{
1、用IS-LM模型简要说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R5(R
2、用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分析“节俭的悖论”。 p6]7&{>
五、计算分析题 kY&k-K\
1、假定货币需求为L=0.2Y,货币供给M=200,消费C=90+0.8Yd,税收T=50,投资I=140-5r, H;?{BV
政府支出G=50,求: )LdP5z-
(1)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pf%=h
|
(2)若其他条件不变,政府支出G增加20,那么收入、利率和投资有什么变化? $LKI
T0
(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XF P atd
2、假定一两部门经济中,消费C=100+0.8Y,投资I=150-6r,货币供给M=150,货币需求L=0.2Y-4r,(1)求IS和LM曲线; |2?'9<
(2)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Uw<$!$-]s
3、假定某经济中的消费函数为:C=0.8(1-t)Y,税率t=0.25,投资I=900-50r,政府支出G=800,,货币需求L=0.25-62.5r,实际货币供给M/P=500,求: 8}c$XmCM
(1)IS和LM曲线; R%Qf7Q
(2)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Y,GU%[+
4、设IS曲线为:Y=5600-40r;LM曲线r=-20+0.01Y。 ;o^eC!:/%
(1)求均衡产出和均衡利率; ;,$NAejgd
(2)若产出为3000,经济将怎样变动? ^@I
5、设有下列经济模型: y)F;zW<+
Y=C+I+G,I=20+0.15Y,C=40+0.65Y,G=60。求: B.wYHNNV
(1)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2)均衡的Y、C、I。 03xa'Of>
6、两部门经济中,如果在初始年份是均衡的,国民收入为1500亿元,现在:(1)每期投资增加100亿元,国民边际消费倾向为0.9,试问国民收入要达到多少亿元才能使国民经济恢复平衡?(2)如果不是每期投资都增加100亿元,而是每期消费增加100亿元,上述答案上否会变?如果每期消费增加150亿元呢? S\''e`Eb"5
q`|LRz&al
第二单元答案: BHd&yIyI
一、B、A、B、D、C、D、B、A、A、D、A、C、B、C、C; GT~)nC9f
二、对、错、对、错、对、对、错、错; g3Ec"_>P
三、1、凯恩斯认为:(1)企业投资水平决定于资本的边际效率与市场利息率的对比。在资本边际效率一定时,投资随着利率的下降而增加,随着利率的上升而减少;(2)随着投资的增加,资本的边际效率呈递减规律;(3)由于货币的流动偏好的作用,利率的下降是有限度的;(4)由于资本的边际效率的递减和利率的下降受阻,导致投资需求不足。 /,1D)0
2、所得税降低使乘数增加,从而使IS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均衡产出增加,均衡利息率提高。 d{rQzia"mV
四、1、(1)IS曲线是描述物品市场均衡,即I=S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存在着反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LM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即L=M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存在着同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2)两个市场同时均衡,即I=S,L=M时,两条曲线的交点决定了国民收入和利息率。(3)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比如政府支出增加,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在LM曲线不变条件下,国民收入增加,利息率上升;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货币供给量增加,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在IS曲线不变条件下,国民收入增加,利息率下降。 W@ T~ly;e*
2、在两部门经济中,储蓄增加将会导致国民收入减少,储蓄减少能使国民收入增加,这是凯恩斯主义的观点。由此得出一个自相矛盾的推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好事,但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经济萧条,对整个社会来说却是坏事;增加消费或减少储蓄会减少个人财富,对个人来说是件坏事,但由于会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繁荣,对整个社会却是好事。这就是所谓的“节俭的悖论”。 VOKZ dC-
四、1、(1)由Y=C+I+G得IS曲线为:Y=1200-25r; 3Dg,GaRk
由L=M得LM曲线为:Y=1000;说明LM处于充分就业的古典区域,故均衡收入为:Y=1000;联立IS和LM得到:r=8,I=100; #OBJzf*p
同理得:r=12,I=80,Y仍为1000。 V7GRA
#|
(2)G增加20使投资减少20,存在挤出效应。说明政府支出增加时,只会提高利率和完全挤私人投资,而不会增加国民收入,这是一种古典情况。 5 elw~u
2、(1)由Y=C+I得IS曲线为:Y=1250-30r; 8
![|F:
由L=M得LM曲线为:Y=750+20r; CJ(NgYC h
(2)联立得:Y=950; r=10。 s<*XNNE7
3、(1)由Y=C+I+G得IS曲线为:Y=4250-125r; j H19k}D
由L=M/P得LM曲线为:Y=2000+250r。 f_[<L
(2)联立得:r=6;Y=3500。 L/wD7/ODr
4、(1)联立得:r=25.7,Y=4572; kV?y0J.
(2)产出3000高出均衡收入,此时利率也高于均衡利率,利率将会下降。进而引起产品市场求大于供,产出趋于增加。又引起利率提高。最终经济趋于均衡水平。 w<zIAQN
5、(1)边际消费倾向为0.65;边际储蓄倾向为1-0.65=0.35。 g$(
V^
(2)Y=C+I+G得:Y=600,C=430,I=110。 :r%P.60H X
6、(1)国民收入增加额=100×1/(1-0.9)=1000亿元,即国民收入要达到2500亿元才能恢复国民经济均衡; #rxVd
7f
(2)不会变。如果消费增加150亿元国民收入增加额为1500亿元,即国民收入要达到3000亿元才能恢复国民经济均衡。
A{UULVp
{8 8 )~
bx<RV7>0
g$HwxA9Gp/
第三单元 ;w:M`#2
一、单项选择题 :q=%1~Idla
1、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价格水平上升时( d ) aD=a ,
A、投资会减少;B、消费会减少;C、净出口会减少;D、以上因素都是。 :{qv~&+C
2、总需求曲线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因(A )而右移。 QF{4/y^j{
A、名义货币供给量增加; B、政府支出减少; *&?c(JU;<
C、价格水平上升; D、税收减少。 m0LTx\w!
3、使总供给曲线上移的原因是( A ) j*F`"df
A、工资提高; B、价格提高; C、需求增加; D、技术进步。 =3q/F7-
4、在短期总供给曲线区域,决定价格的力量是( b ) )p
T?/J
A、需求; B、供给; C、工资; D、技术。 hfnN@Kg?B}
5、在长期总供给曲线区域,决定价格的力量是(a ) |_o=^?z'
A、需求; B、供给; C、工资; D、技术。 Uu!f,L;ty
6、当总供给曲线为正斜率时,单位原材料的实际成本增加总供给曲线移向( d ) %
FXfqF9
A、右方,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 B、左方,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 U Z.=aQ}M
C、右方,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 D、左方,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 O<96/a'
7、根据总供求模型,扩张性财政政策使产出( D ) mocI&=EF2X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 {LX.iH
9}l
8、根据总供求模型,扩张性货币政策使价格水平(D ) Sl-v W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 e_s&L,ze
二、判断题 qtiz a~u
1、价格水平下降时,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 W5?yy>S6N
2、扩张总需求政策的价格效应最大,表明总供给曲线是长期总供给曲线。( ) uwa~-xX6
3、在短期总供给曲线时,总需求的变动会引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反方向变动。( ) }| J79s2M
4、在总需求不变时,短期总供给的增加会使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 ) m>4ahue$
5、若扩张总需求的产出效应最大,则表明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 ) :!5IW?2
三、简答题 Lg~B'd8m
1、政府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利率的影响有何不同? FL(6?8zK
2、在萧条经济中,价格水平下降。根据向下倾斜的总需求曲线,将刺激总需求增加。这样,萧条将会自动走向繁荣。这种说法对不对?试分析。 Mu{;vf|j
3、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原因是什么? o&`<+4
i
4、总需求曲线与单个商品的需求有何不同? >=UF-xk;
四、分析说明题 MS0Fl|YA
1、国民收入决定的三种模型有何内在联系? Fx5d:!]:$?
2、用AD-AS模型比较两种对付通货膨胀的方法。 X5X?&* %{
五、计算分析题 Lb;zBmwB
1、设消费函数C=100+0.75Y,投资函数I=20-2r,货币需求函数L=0.2Y-0.5r,货币供给M=50。 #<e\QE'!
价格水平为P。求: @;<ht c
(1)总需求函数;(2)当价格为10和5时的总需求;(3)政府购买增加50时的总需求曲线并计算价格为10和5时的总需求;(4)货币供给增加20时的总需求函数。 7<%<Ff@^)O
2、设劳动需求函数L=400-10(W/P),名义工资W=20,未达充分就业时劳动供给弹性无限大,充分就业量为380。 q4}PM[K?=\
(1)求P=2时的就业状况;(2)求P=5时的就业状况;(3)价格提高多少能实现充分就业。 Ku\Y'ub
3、已知:C=100+0.7(Y-T), I=900-25r, G=100, T=100, Md/P=0.2Y+100-50r, Ms=500, P=1, 求均衡的Y和利率r。 "I=\[l8t
4、已知货币供给量M=220,货币需求方程L=0.4Y+1.2/r ,投资函数为I=195-2000r, 储蓄函数S=-50+0.25Y。设价格水平P=1,求均衡的收入水平和利率水平。 ;]gP@ h/
yY[<0|o u
第四单元答案 $/=nU*pd
一、D、A、A、B、A、D、D、D; %^1cyk
二、错、对、错、对、对; <Q?a=4
三、1、(1)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一般会提高价格水平。价格水平的提高使实际货币供给减少,由此导致利息率上升;(2)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量,利息率会下降。但由于价格水平会提高,而价格水平提高使实际货币供给减少。因此,利息率的下降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v"3*.org@
2、不对。根据总需求曲线,价格下降确实会使总需求增加,但只是有可能性。是否下降还要取决于总供给。在萧条经济中,总供给处于能够接受的最低价格水平,价格不可能继续下降。因此,虽然由于可能性的价格下降,总需求会扩张,但是,该经济实际上不可能按照这种方式由萧条自动地走向繁荣。 wjh=Q
3、(1)名义工资提高使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它表明在劳动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名义工资提高造成利润下降,迫使企业降低产量。(2)技术进步使总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它表明技术进步降低了企业的成本,企业愿意增加产量。 jM$`(Y
4、(1)总需求是指支出,单个商品需求是指商品数量。(2)总需求受价格总水平影响, 单个商品的需求受相对价格的影响。(3)二者都受到价格的影响,对前者的解释必须从利息率的变化入手,对后者的解释则是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ax{ ;:fW
四、1、(1)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是建立在价格水平不变、利率不变的前提下,用乘数理论来解释财政政策的效应。该模型对产出决定和政策效应的分析实际上总需求分析。(2)IS-LM模型保持了价格水平不变的假设,在此基础上引入货币因素,从而分析利率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该模型在利率可变情况下,分析总产出决定,并分析了利率的决定。对财政政策的分析既保留了乘数效应,又引入挤出效应,还分析了货币政策效应。但是该模型仍然是总需求分析。(3)总供求模型引入劳动市场从而总供给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放弃了价格不变的假设。该模型在价格可变的情况下,分析了总产出的决定并分析了价格水平的决定。不仅分析了需求管理政策的产出效应,而且分析了它的价格效应。不仅进行了总需求分析,而且进行了总供给分析。 cs1l~bl
2、发生通货膨胀价格水平过高,对付通货膨胀就是要使价格水平降下来。根据AD-AS模型有两种方法,一是抑制总需求,AD曲线向左下方平行移动,价格水平下降,国民收入减少;二是增加总供给,AS曲线向右下方平行移动,价格水平下降,国民收入增加。从理论上讲,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更好。但实践中,增加总供给需要一定的条件,一旦通货膨胀来得比较快,采用的更多的仍是第一种方法。从长期来看,为防止通货膨胀,应采取措施改善供给尤其是有效供给。 Ma8_:7`>O
五、1、(1)由Y=C+I得IS曲线:r=60-1/8Y i&vaeP25)
由M/P=L得LM曲线:r=-100/P+0.4Y TQ`Rk;0R
联立两式得总需求曲线:Y=190/P+114. UTf9S>HS
(2)根据(1)的结果可知:P=10时,Y=133;P=5时,Y=152。 "TUe%o
(3)由Y=C+I+G得:Y=190/P+162 srYJp^sC
P=10,Y=181;P=5,Y=200。 em\ 9'L ^
(4)LM曲线为:r=0.4Y-140/P,再结合IS曲线r=60-1/8Y,得:Y=267/P+114
W -
2、(1)P=2时L=400-10(20/2)。劳动供给大于劳动需求,劳动需求决定就业,就业为300,失业为80。 )ZBY* lk9
(2)同理,就业为360,失业为20; nK$X[KrV'
(3)380=400-(200/P),得P=10,即当价格提高至10时,可以实现充分就业。 2*N_5&9mE
3、由Y=C+I+G得:0.3Y+25r=1030; yuDZ~0]R
由Md/P=Ms得:0.2Y-50r=400。 I
j$lDJS
联立得:Y=3075;r=4.3。 z
fwS
4、产品市场均衡条件为:I=S,故0.25Y+2000r=245; Zum0J{l
h
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为:M/P=L ,故0.4Y+1.2/r=200; E[O<S B
I
联立得:Y=500, r=0.06。 C=s1R;"H
f]G>(V=i
G NS`.fS
第五单元 A8q;
q 2
一、单项选择题 0vVV%,v
1、充分就业的含义是( ) f8SL3+v
A、人人都有工作,没有失业者; B、消灭了周期性失业的就业状态; xB@|LtdO9;
C、消灭了自然失业的就业状态; D、消灭了自愿失业的就业状态。 @ JvPx 0
2、引起周期性失业的原因是( )
HLBkR>e
A、工资刚性; B、总需求不足; f>s?4
C、经济结构的调整; D、经济中劳动力的正常流动。 U,+[5sbo
3、一般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的物价指数是( )
.AYj'Y
A、消费物价指数; B、生产物价指数; F q!fWl
C、GDP平均指数; D、以上均正确。 ?6nF~9Z'
4、在通货膨胀不能完全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将有利于( ) $5v0m#[^
A、债务人; B、债权人; C、在职工人; D、离退休人员。 Qj3a_p$)P
5、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办法是( ) ATy*^sc&"
A、减少货币供给量; B、降低失业率; 8)kLV_+%
C、提高失业率; D、增加财政赤字。 RJy=pNztm
6、货币主义认为,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交替关系( ) wHIj<"2
A、只存在于长期; B、只存在短期; 1yV: qp
C、长短期均存在; D、长短期均不存在。 p-%|P]&
7、认为长短期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均不存在交替关系的经济学流派是( ) 6G}+gqbX
A、凯恩斯主义流派; B、货币主义学派; L{E^?iX
C、供给学派; D、理性预期学派。 Ew
S!]h?
8、财政部向中央银行借债弥补财政赤字,导致高能货币( ) f30Pi1/h=c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 Iyd?|f"
9、财政部向公众借债弥补财政赤字,高能货币( ) lQfL3`X!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 saU]`w
_Z*
10、中央银行收购公众持有的债券,导致债券价格( ) -k(CJ5H9
A、提高;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fx8mu
z:y
11、由工资提高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是( ) EZ.!rh~+
A、需求拉动; B、成本推动; C、结构性; D、其他。 m%"uPv\
12、由原材料价格提高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是( ) <xJ/y|{
A、需求拉动; B、成本推动; C、结构性; D、其他。 ^FZ^6*
13、政府支出增加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是( ) JbO ~n
)%x
A、需求拉动; B、成本推动; C、结构性; D、其他。 }tPk@$
14、通货膨胀使实物财产所有者利益( ) (~)%Fo9X"
A、提高;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5j0{p$'9
15、通货膨胀使货币财产所有者利益( ) SEl#FWR
A、提高;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XhdSFxW}
16、通货膨胀使工资收入者利益( ) W$qd/'%
A、提高;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qzFQEepso
17、通货膨胀使利润收入者利益( ) $|$e%
A、提高;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r}u%#G+K,
18、抑制通货膨胀的收入政策是指( ) CzV(cSS9-
A、收入初次分配;B、收入再分配;C、收入、价格管制;D、其他。 o{*ay$vA]
二、判断题 55t\B ms{
1、在供给型通货膨胀情况下,若扩张总需求,则价格水平提高。( ) 1! p/6
2、充分就业与任何失业的存在都是矛盾的,因此只要经济中有一个失业者,就不能说实现了充分就业。( ) JaWv]@9*
3、根据奥肯定理,在经济中实现了就业后,失业率每增1%,则实际国民收入就会减少2.5%。( ) M,3wmW&d6
4、在任何经济中,只要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压力,就会表现为物价水平的上升。( ) 91of~ffh
5、紧缩性缺口是指实际总需求小于充分就业的总需求时两者的差额;膨胀性缺口是指实际总需求大于充分就业的总需求时两者的差额。( ) 44\>gI<
6、凯恩斯认为,引起总需求过度的根本原因是货币的过量发行。( ) ,}xbAA#
7、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所引起的通货膨胀称为供给推动的通货膨胀。( ) 6zIgQ4Bp24
8、经济学家认为,引起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和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的根源都在于经济中的垄断。( ) U,1AfzlF
9、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理性学派,围绕菲利蒲斯曲线的争论,表明了他们对宏观经济政策的不同态度。( ) bg?"ILpk
10、若发生通货膨胀则总产出一定增加。( ) kW6%32
三、简答题 E)ugLluL
1、凯恩斯是怎样解释失业存在的原因的? .BO<
2、失业的社会经济损失有哪些? O`cu_
3、货币主义学派如何解释菲利普斯曲线的? g^kx(p<u`
4、如果现在社会上失业率很高,人们估计政府要实现膨胀性经济政策,这属于适应性预期还是理性预期?为什么? Y{ f7
f'_
5、什么是周期性失业?凯恩斯是如何解释需求不足原因的? /T0nLp`gi
四、分析说明题 Aox3s?
1、试述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 LT+3q%W.UC
2、试述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K8^kJSF\
3、通货膨胀有利论和不利论的理由各有哪些? (}!C4S3#
五、计算分析题 lS{r=y_0.
1、设某国价格水平在1998年为107.9,1999年为111.5, 2000年为 114.5。求: <XQ.A3SG!
(1)1999年和 2000年的通货膨胀率各为多少? RE46k`44
(2)若以前两年的通货膨胀的平均值作为第三年通货膨胀的预期值,计算2001年的通货膨胀率。 p4X{"Z\mn
(3)若2001年的利率为6%,计算该年的实际利率。 6k])Kl J2;
2、假定某经济社会的菲利普斯曲线为gp=36/U-10,其中P和U均为百分数表示。求:(1)失业率为2%时的价格上涨率;(2)价格水平不变时的失业率;使失业率下降20%时的价格上涨率的表达式。 A q#/2t
O>DNC-m)i{
(N~$x
第五单元答案: H*e'Cs/
一、B、B、A、A、C、B、D、A、C、A、B、B、A、A、B、B、A、C。 sDiHXDI_m
二、对、错、错、错、对、错、对、对、对、错。 Ar,
9U9
三、1、凯恩斯认为:决定一个经济社会总就业水平的是有效需求,即商品的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但它们一致时并不保证实现充分就业。均衡的国民收入也并不等于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当实际的有效需求小于充分就业的总需求时将存在紧缩的缺口,从而出现失业;反之会发生通货膨胀。一般情况下,实际总需求是小于充分就业时的总需求,失业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 &hZwZgV+3
2、失业会给个人和社会带来损失,这就是个人和社会为失业而付出的代价。对个人来说,如果是自愿失业,则会给他带来闲电暇的享受。但如果是非自愿失业,则会使他的收入减少,从而生活水平下降。对社会来说,失业增加了社会福利支出,造成财政困难。同时,失业率过高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带来其他社会问题。从整个经济看,失业最大的经济损失就是实际国民收入的减少。
&LQ%
3、(1)在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是存在的。因此,扩张总需求的政策能够有效地降低失业率。(2)在长期,由于通货膨胀预期的存在,工人要求增加工资,这样菲利普斯曲线上移。一方面,失业率稳定在自然失业率水平;另一方面,通货膨胀率越来越高。即长期中,扩张总需求的政策无效。 G`]w?
Di4
4、属于理性预期。这是根据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的关系作出的判断。如果失业率较高,根据两者的关系,人们预计政府会提高通货膨胀率以联系人降低失业率。于是人们抢先一步把预期的通货膨胀率考虑到工资合同中去,这样在政府推行扩张性政策时,由于工资与物价同步上涨,实际工资没有下降,所以厂商并不扩大产量和增雇工人,即使短期中,政府也不能用提高通货膨胀率的方法来降低失业率。这里,人们对通货膨胀所作的判断不是依据过去通货膨胀的经历作出,因此不属于适应性预期。 eS!C3xC;J]
5、周期性失业是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一般出现在萧条阶段。凯恩斯将总需求分为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取决于国民收入水平和边际消费倾向,投资需求取决于预期的利润率(即资本的边际效力)与利息率水平。因为边际递减规律的作用,在经济萧条时期,两种需求都不足,从而总需求不足,导致失业。 ^nDal':*
四、1、(1)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这是从总需求的角度来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它是指在商品市场上现有的价格水平下,如果经济的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水平,就会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2)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这是从总供给的角度来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它是指由于生产成本的提高而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成本的增加意味着只有在高于原有价格水平时,才能达到原有的产出水平。(3)供求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这是将总需求和总供给结合起来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许多经济学家认为,通货膨胀的根源不是单一的总需求或总供给,而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4)结构性的通货膨胀。是由于各经济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特征和各经济部门之间收入水平的攀比等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i#BjZl/
2、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是指由于生产成本的提高而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供给就是生产,根据生产函数,生产取决于成本,因此,从总供给的角度,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成本的增加。成本的增加意味着只有在高于原有价格水平时,才能达到原有的产出水平,即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总供给曲线左上方移动使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根据引起成本上升的原因不同,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又可分为工资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和进口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三种。 HD # r0)
3、(1)有利论的理由:通货膨胀有利于雇主增加利润,从而刺激投资;可以增加税收,从而增加政府支出,刺激经济发展;加剧收入分配不平等,而富人的储蓄倾向高,有利于储蓄的增加,这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2)不利论的理由:价格不能反映供求,从而失去调节经济的作用;破坏正常的经济秩序,投资风险加大,社会动荡,经济效率低下;所引起的紧缩政策会抑制经济的发展;在固定汇率下通货膨胀所引起的货币贬值不利于对外经济交往。 ~I_owCV
Z
五、1、(1) gp1999=(111.5-107.9)/107.9×100%=3.34%; XQ;I,\m
gp2000=(114.5-111.5)/111.5×100%=2.69%; y8s=\`~PR
(2)gp2001=(3.34%+2.69%)/2=3.015%; jMpa?Jp 1
(3)2001实际利率 =6%-3.015%=2.985%。 -@bp4Z=
2、(1) gp=36/2-10=8; M'jXve(=yF
(2)gp=0, 36/U-10=0, U=3.6; $iMC/Kym
(3)U1=U(1-20%)=0.8U, gp1=45/U-10。 lH1g[ ))
!L\'Mk/=A
第六单元 |4SW[>WT:
一、选择题 12gw#J/)9h
1、经济周期的中心是(C) 70iH0j)
A、价格的波动; B、利率的波动; y lL8+7W
C、国民收入的波动; D、就业率的波动。 pC^[ [5A
2、从谷底扩张至经济增长的正常水平称为(D) ,{<Fz%
A、繁荣; B、衰退; C、危机; D、复苏。 __)qw#
3、危机阶段的主要特征是(C) CIQwl 6H9
A、工资、价格不断上涨; B、投资减少、产品积压; zl)&U=4l
C、大量工厂倒闭; D、大量机器更新。 :WX0,-Gn
4、8-10年的经济周期称为(C) j+>Q# &h9
A、库兹涅茨周期; B、基钦周期; fv==Gu%{
C、朱格拉周期; D、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I$}#
5、熊彼特第三个长周期的标志创新产业为(C) 8-A|C<
"
A、蒸汽机; B、 钢铁; C、汽车; D、纺织。 nLd~2qBuv
6、经济之所以会发生周期性波动,是因为(D) >UN vkQ:
A、外部因素的变动; B、乘数作用; $^$ECDOTB
C、加速数作用; D、乘数和加速数交织作用。 8A/>JD3^
7、如果国民收入在某个时期趋于下降,则(B) l\aUresm
A、净投资大于零; B、净投资小于零; Xiju"Cup"
C、总投资大于零; D、总投资小于零。 1f;or_f#k?
8、根据经济统计资料,经济周期性波动最大的一般是(A) ysth{[<5F3
A、资本品的生产; B、农产品的生产; 2FT-}w0;
C、日用消费品的生产; D、没有一定的规律。 -mC:r&Y>[
二、判断题 d5'
)6
1、当某一经济社会处于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时,总需求逐渐增长但没有超过总供给。(对) cuMc*i$w!
2、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依次是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对) o'^phlX
3、基钦周期是一种中周期。(错) %O_t`wz
4、经济学家划分经济周期的标准是危机的严重程度。(错) _/Tlqzp
5、以总需求分析为中心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的特征之一。(对) w>vmF cp
6、熊彼特周期是一种长周期。(错) )-)pYRlO
7、顶峰是繁荣阶段过渡到萧条阶段的转折点。(错) .t:DvB
8、经济周期在经济中是不可避免的。(错) We\Y \*!v
三、简答题 S|) J{~QH
1、消费不足论怎样解释经济周期? #!1IP~
2、熊彼特怎样解释经济周期? uDI}R]8~
3、投资过多论怎样解释经济周期? ;x16shH
4、纯货币理论怎样解释经济周期? H.9yT\f.
四、论述题 3F
uCW
1、试述经济周期四个阶段的主要特征。 ik1XGFy
?
2、乘数原理与加速原理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HoV{U zm
3、经济波动为什么会有上限和下限? d["x=
[f
XUf7yD
W1;=J^<&1
=!YP$hf Y
第六单元答案: InP[yFV-z
一、C、D、C、C、C、D、B、A; rI *!"PL
二、对、对、错、错、对、错、错、错; h&q=I.3O|?
三、1、在经济高涨过程中,投资增加导致投资品生产增加,其中包括生产消费品的投资品生产增加。在一定范围内,投资品生产增加可以孤立地进行。这样随着的增加,消费品大量增加。然而消费需求不足,于是导致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ey]),f54
2、熊彼特用他的创新理论解释经济周期。企业家的创新活动获得超额利润。这引起其他企业的仿效,形成了创新浪潮,进而导致经济逐渐走向繁荣。随着创新的普及,超额利润逐渐消失,投资下降,经济逐渐走向萧条。新一轮创新出现,导致新一轮的经济波动。 ),MU+*`
3、该理论对经济由繁荣转向萧条的解释是:在经济扩张过程中,投资过渡扩张。投资过渡扩张造成的结果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投资品过剩、消费品不足。消费品不足限制了就业的增加,从而使扩大了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利用。另一方面,资本不足或储蓄不足。尽管投资过渡扩张已经消费减少,储蓄增加,然而储蓄增加仍然赶不上投资增加,结果造成储蓄不足或资本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投资扩张还不可能继续进行下去。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经济势必由繁荣转向萧条。 =>e?l8`%
4、纯货币理论认为,银行信用的扩张和收缩是经济周期的唯一根源。银行信用的扩张导致经济的扩张。但是,银行信用不可能无限制扩张。黄金准备金和国际收支因素会迫使银行收缩信用。银行信用的收缩导致整个经济的收缩,经济逐渐进入危机。经过危机,银行的准备金逐渐增加,下一轮的扩张又开始了。 \4/:^T}*
五、1、从经济增长的正常水平扩张至谷顶称为繁荣。其主要特征是:就业率不断提高、资源充分利用、工资物价不断上涨。从谷顶至经济增长的正常水平称为衰退。其主要特征是:需求下降、产品积压、失业率上升、价格下降。从经济增长的正常水平至谷底称为危机。其主要特征:工人大量失业、工厂大量倒闭、价格水平很低、生产下降至最低点。从谷底扩张至经济增长的正常水平称为复苏。其主要特征是:大量机器开始更新、企业利润有所增加、经济开始回升。 cB_pyX9Z
2、乘数原理考察投资变动对收入水平的影响程度。投资乘数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投资引起的连锁反应越大。其作用是两方面的。加速原理考察收入或消费需求的变动反过来又怎样影响投资的变动。其内容是:收入的增加引起对消费品需求的增加,而消费品要靠资本品生产出来,因而消费增加又引起对资本品需求的增加,从而必将引起投资的增加。生产一定数量产品需要的资本越多,即资本-产出比率越高,则收入变动对投资变动影响越大,因此,一定条件下的资本-产出比率被称为加速系数。同样加速作用也是双向的。可见,两个原理是从不同的角度说明投资与收入、消费之间的相互作用。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认识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从中找到经济自身的因素发生周期性波动的原因。不同的是:乘数原理是投资的变动导致收入变动的倍数;加速原理是收入或消费的变动导致投资变动的倍数。 Kyu@>9Ok
4、由于乘数和加速数的结合,经济中将自发地形成周期性的波动,它由扩张过程和收缩过程所组成,但是,即便依靠经济本身的力量,经济波动也有一定的界限。经济波动的上限是指无论怎样增加都不会超过一定界限,它取决于社会已经达到的技术水平和一切资源可以被利用的程度。在既定的技术条件下,如果社会上一切可被利用的生产资源已充分利用,经济的扩张就会遇到不可逾越的障碍,产量停止增加,投资也就停止增加,甚至减少。这就是经济波动的上限。经济波动的下限是指产量或收入无论怎样收缩都不会再下降的一条界限,它取决于总投资的特点和加速作用的局限性。因为总投资降至最小时即为本期不购买任何机器设备,也即总投资为零,它不可能小于零。这就构成了衰退的下限。又因为从加速原理来看,它是在没有生产能力剩余的情况下才起作用。如果厂商因经济收缩而开工不足。企业的过剩的生产能力,则加速原理就不起作用了。此时,只有乘数作用,经济收缩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停止收缩,一旦收入不再下降,乘数作用又会使收入逐渐回升。这就是经济波动的下限。 Imke/ =h
8 NxUx+]
~37R0`C
loR,XW7z
第七单元 Tw}@
+-
1、假如要把产量的增长率从5%提高到7%,在资本-产量比等于4时,根据哈罗德模型,储蓄率应达到(A) ?ISI[hoc
A、28%; B、30%; C、32%; D、20%。 =!(S<]
;
2、资本与劳动在生产上是可以相互替代的,这是(B) a^
%8QJW
A、哈罗德模型的假设条件; B、新古典模型的假设条件; [y_yPOv
C、哈罗德模型和新古典模型共同的假设条件;C、新剑桥模型的假设条件。 tN[St
3、根据哈罗德模型,储蓄率提高,则合意经济增长率(A) o*?[_{xW
A、提高;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KSF5)CZ5
4、根据哈罗德模型,若资本生产率提高,则合意经济增长率(A) (6e!09P&
A、提高;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Tavtr9L0XY
5、实际增长率等于合意增长率小于自然增长率,表明经济(A) K3a>^g
A、持续萧条; B、持续过热; C、均衡; D、变化不确定。 UIO6|*ka
6、实际增长率等于合意增长率大于自然增长率,表明经济(B) }m9S(Wal
A、持续萧条; B、持续过热; C、均衡; D、变化不确定。 qK<aZ%V
7、新剑桥模型认为,与利润收入者相比,工资收入者的储蓄率(B) @=02
A、较高; B、较低; C、相等; D、不确定。 &uv>'S#%
8、根据新剑桥模型,若工资收入占总收入比例提高,则社会储蓄率(B) 5wT',U"+
A、提高;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58M'r{8_
9、根据新剑桥模型,若利润收入占总收入比例提高,则社会储蓄率(A) qPp1:a"
A、提高;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cZPbD;e:
10、经济增长的标志是(C) OJnPP>
A、失业率下降; B、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 'hxs((['\
C、社会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 D、城市化速度加快。 }".\
4B$n
11、为提高经济增长率,可采取的措施是(D) B)(p9]q
A、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B、刺激消费水平; P}ehNt*($
C、减少工作时间; D、推广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研究成果。 Q3 K;kS
12、根据哈罗德模型,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大于自然增长率,经济将(B) pP?<[ql[w
A、持续高涨; B、长期萧条; C、均衡增长; D、不能确定。 i n[n Aa
13、如果实现了哈罗德的自然增长率,将使(A) n,CD4Nv
A、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B、实现均衡增长; s4\SX,
C、实现充分就业下的均衡增长; D、经济持续增长。 Hj}g1"RA
14、当合意的资本-产出比率大于实际的资本-产出比率时。厂商的反应(B) aL_;`@4
A、增加投资; B、减少投资; C、保持原投资水平;D、不能确定。 BZ
]&uD|f
15、强调经济增长会加剧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模型是(D) >=.ch5h3J)
A、哈罗德模型; B、新古典模型; &6|6J1c8
C、哈罗德模型和新古典模型; D、新剑桥模型。 *Y|lO
二、判断题 V Z4nAG
1、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是技术进步。(错) C=xo&I7
2、只要有技术进步,经济就可以实现持续增长。(错) VZ9e~){xA
3、哈罗德模型认为,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大于实际增长率,经济将会收缩。(对) }w|=c>'_}
4、新古典模型认为,在长期中实现均衡增长的条件是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对) &F@tmM~
5、新古典模型认为,资本-劳动比率的改变是通过价格的调节进行的。(对) KD[)O7hYC
6、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研究的是同样的问题。(错) %8bFQNd
7、经济增长最简单的定义就是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和社会福利的增加及个人福利的增加。(错) rRF+\cP?.
8、在经济增长中起最大作用的因素是资本。(错) *g/I&'^
三、简答题 I(iGs I
1、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什么? "GIg|3
2、经济增长的特征有哪些? bi4^ zaCEE
3、简述经济增长的含义。 bUipp\[aV
四、分析说明题 (_s!,QUe
1、新古典模型怎样论述一致性条件的实现机制? Gc3PN
2、实际增长率、合意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不相等会出现什么情况? @n~ND).
五、计算分析题 ul5::
1、已知资本增长率为K=2%,劳动增长率为L=0.8%,产出或收入增长率为Y=3.1%,资本的国民收入份额为a=0.25,问;技术进步对经济的贡献为多少? IArpCF/"8
2、假设国民收入中资本的份额a为0.4,劳动的份额b为 0.6,资本的供给增加了6%,而劳动供给下降了2%,对产出的影响会怎样? 6 ^6uK
3、设利润收入者的储蓄率为15%,工资收入者的储蓄率为5%,利润收入占总收入的 30%:(1)社会储蓄率为多少?(2)若劳动增长率为2.5%,资本生产率为0.25,一致性条件是否满足?若不满足应如何调节? t&p:vXF2
4、设利润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P/Y)为0.2;利润收入者的储蓄倾向Sp为 0.4,工资收入者的储蓄倾向Sw为0.2,资本-产量比率为3,试根据新剑桥模型计算:(1)储蓄率;(2)经济增长率;(3)如果Sp、Sw、C都不变,要使经济增长率达到12%,P/Y与W/Y分别应该是多少?这时收入分配发生了什么变化? Z;dwn~Tw
H7cRWB
l")o!N?
第七单元答案 0z
q\ j
一、A、B、A、A、A、B、B、B、A、C、D、B、A、B、D; ej??j<]
二、错、错、对、对、对、错、错、错; n=#[Mi $Y
三、1、经济增长的源泉要说明哪些因素导致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因素是劳动的增加、资本存量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其中,劳动的增加不仅仅指就业人数的增加,而且包括就业者的年龄、性别构成、教育程度等等。资本和劳动的增加是生产要素的增加。技术进步包括发现、发明和应用新技术,生产新的产品,降低产品的成本。技术进步能使生产要素的配置和利用更为有效,推动经济的增长。 c+\Gd}IJq
2、(1)按人口计算的产量的高增长率和人口的高增长率;(2)生产率本身的增长也是迅速的;(3)经济结构的变革速度是高的;(4)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的迅速改革;(5)经济增长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大;(6)世界增长的情况是不平衡的。 QVA!z##
3、(1)经济增长集中体现在经济实力的增长上,而这种增长就是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2)技术进步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3)经济增长的条件是制度与意识的相应调整。 37<GG)
四、1、新古典模型认为市场经济的价格机制可以保证一致性条件的实现。一致性条件实际上就是等于合意增长率的资本增长率等于自然增长率(即劳动增长率)。当二者不相等时,价格机制会促使二者相等。具体地:(1)资本增长率大于劳动增长率,会使资本价格下降,劳动价格上升。这样企业会增加资本投入,减少劳动投入,从而使单位资本的劳动投入减少。随着这种投入替代,资本产出比率提高,合意增长率下降。与其相符的资本增长率下降,逐渐与劳动增长率趋于一致。(2)资本增长率小于劳动增长率会促使资本价格上升,劳动价格下降。这样企业会减少资本投入,增加劳动投入,从而使单位资本的劳动投入增加。随着这种投入替代,资本产出比率下降,合意增长率提高。与其相符的资本增长率提高,逐渐与劳动增长率趋于一致。 (t]R#2{
2、(1)如果G>Gw,说明社会总需求超过厂商所合意的生产能力,这时厂商将增加投资,投资的增加在乘数的作用下,使实际增长率更高,显得资本存量不足。其结果是需求膨胀,引起累积性持续扩张;(2)如果G<Gw,说明社会总需求不足,厂商拥有的资本过剩,厂商将削减投资,由于乘数作用,实际增长率更低,显得资本更过剩。结果是收入下降,经济持续收缩;(3)如果Gw>Gn,说明储蓄和投资的增长率超过了人口增长和技术水平条件下所能允许的程度,增长受劳动力不足和技术投机倒把的限制,出现资本闲置,厂商将削减投资,引起经济的长期停滞;(4)如果Gw<Gn,说明储蓄和投资的增长率未达到人口增长和技术条件所要求的水平,因劳动力过多而使工资低廉,刺激经济形成长期高涨。因此,只有当G=Gw的情况下,经济才能 均衡增长,否则将出现短期内经济收缩与扩张的波动。只有当Gw=Gn时,才能在既定的技术水平下实现充分就业,否则将使经济处于长期的失业或通货膨胀。当G=Gw=Gn时,可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这是一种最理想的经济增长状态。 u0$5Fd&X
四、计算分析题 a7 '\*
1、劳动的贡献份额为:b=1-0.25=0.75; k%bTs+]*
劳动和资本的综合贡献率为:aK+bL=1.1%; vr]dRStr
而实际的产出增长率为3.1%。 nG(|7x
两者的差额即这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取得的增长率,即因技术进步提高了要素生产率而对经济增长所作的贡献。因此,技术进步对经济的贡献为3.1%-1.1%=2%。 )I0g&e^Tzy
2、根据经济增长理论,资本和劳动对总产出的综合增长率的影响为:aK+bL v*T@<]f3j
资本的贡献为:aK=2.4%;劳动的贡献为:bL=-1.2%。 "MVN/Gl
两者的综合贡献为:aK+bL=1.2%。 EWvid4QEi
说明资本供给增加使总产出增长了2.4% ,而劳动供给的减少使总产出下降了1.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两者相抵后,总产出将增长1.2%。 &`9bGO
3、(1)S=15%×30%+5%×70%=8%; =*O9)$b
(2)S1=8%×0.25=2%<2.5%; *Sp O|*'
说明一致性条件不满足,必须使社会储蓄率提高,设为S2 kQ:>j.^e
则S2×0.25=2.5%,得S2=0.1 5Qe}v
设应将利润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调整到X,则: ?\ i,JJO
15%×X+5%×(1-X)=0.1, X=50%。 VE+
p&0
即应使工资收入和利润收入各占总收入的一半。 8B(Q7Qj
4、(1)S=0.2×0.4+0.8×0.2=24%;(2)G=S/C=24%/3=8%; >5YYij5Aj
(3)12%×3=X×0.4+(1-X)×0.2; 1,sO =p)Yg
X=80%。 ~o\]K
即P/Y=80%;W/Y=20%。说明利润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上升,工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下降。经济增长以加剧收入分配不平等为前提;经济增长的结果也必然加剧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Z#]_C{Y-)
EC&1
9
X$Qi[=L
第八单元 iS^^Z ZyR
一、选择题 Zi '8~iEH
1、属于内在稳定器的项目是( ) E9NGdp&-Ah
A、政府购买; B、税收; C、政府转移支付; D、政府公共工程支出。 [@71
2、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工具的是( ) [AK %~Kg9
A、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B、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DL/*t.)"et
C、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kA$;vbm
3、如果存在通货膨胀缺口,应采取的财政政策是( ) [
}B{
e=`!
A、增加税收; B、减少税收; C、增加政府支出; D、增加转移支付。 zj0pP{y
4、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采取的财政政策是( ) uY#58?>'j
A、增加政府支出; B、提高个人所得税; gl4
f9Ff
C、提高公司所得税; D、增加货币发行。 BB}iBf I'
5、通常认为,紧缩货币的政策是( ) !h
aXO
A、中央银行买入政府债券; B、增加货币供给; "g&l~N1$
C、降低法定准备金率; D、提高贴现率。 m_W.r+s~C4
6、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运用会导致( ) vVR
CM
A、减少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 B、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9U%}"uE
C、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D、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q+=@kXs>+
7、法定准备金率越高( ) 5 s2}nIe
A、银行越愿意贷款; B、货币供给量越大; d3hTz@JY
C、越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D、商业银行存款创造越困难。
WN?`Od:y
8、对利率最敏感的是( ) '
=s*DL`0
A、货币的交易需求; B、货币的谨慎需求; ~.=HN}E
C、货币的投机需求; D、三种需求反应相同。 |0Ug~jKU
9、在下列哪种情况下,紧缩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将削弱?( ) "U~@o4u;
A、实际利率很低; B、名义利率很低; (4gQe6tA
C、实际利率很高; D、名义利率很高。 |L#r)$n{1
10、在凯恩斯区域内( ) 00
,jneF
A、货币政策有效; B、财政政策有效; GOgT(.5
C、货币政策无效; D、两种政策同样有效。 x"=q+sA
11、在古典区域内( ) P_Ja?)GT
A、货币政策有效; B、财政政策有效; YuuG:Kk
C、货币政策无效; D、两种政策同样有效。 W-B[_
12、双松政策国民收入( ) DFH6.0UW
A、增加较多; B、增加较少; C、减少较多; D、减少较少。 WM7/|.HQ
13、双紧政策使利息率( ) ooxzM `
A、提高;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Q(Y,p`>
14、松货币紧财政使利息率( ) pIjVJ9+j
A、提高很多; B、提高很少; C、下降很多; D、下降很少。 0(6`dr_
15、松财政紧货币使国民收入( ) -C
]a2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 U~c;W@T
二、判断题 j ZafwBi
1、降低贴现率将增加银行的贷款意愿,同时导致债券价格下降。( ) (NlEb'~+
2、内在稳定器能保持经济的稳定。( ) `a9>4
3、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都可以与一般客户有借贷关系。( ) *a.*Ha
4、商业银行体系所能创造出来的货币量与法定准备率成反比,与最初存款成正比。( ) 2C&%UZim;P
5、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的目标是实现充分就业,而货币主义货币政策的目标是实现物价稳定。( ) q{(&:~M
6、中央银行购买有价证券将引起货币供给量的减少。( ) b
DvbM
7、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和货币主义货币政策是相同的,都是通过货币供给量来调节利率,通过利率来影响总需求。( ) xz'd5 re%
8、提高贴现率和准备率都可以减少货币供给量。( ) `v
er "s;
9、收入政策以控制工资增长率为中心,其目的在于制止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 |
Ylk`<
10、工资指数化是按通货膨胀率来调整实际工资水平。( ) w\4m-Z{
三、简答题 xo+z[OIlF
1、为什么边际消费倾向越大,边际税率越小,财政政策的效果越小? pP&M]'
2、在价格不变条件下,为什么增加货币供给会使利率下降? a"4 6_>
3、什么是补偿性财政政策? 1i2w<VG1
4、扩张财政对萧条经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K@hUif|([
四、分析说明题 K@lV P!z
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何区别? %W+Fe,]
2、IS曲线和LM曲线怎样移动才能使收入增加而利率不变?怎样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才能做到这一点? DVH><3
FF
3、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应如何运用经济政策? _Y=yR2O
五、计算分析题 Y6a|\
K|
1、设消费函数C=100+0.75Y ,投资函数 I=20-3r,货币的需求 L=0.2Y-0.5r,货币供给 kRPg^Fw"Vw
M=50。(1)求IS和LM曲线的函数表达式;(2)求均衡产出和均衡利率;(3)若政府购买增加50,求政策效应。 [l:.Q?? )|
2、设IS曲线为 LM曲线为 uUs>/+
求:(1)均衡产出和均衡利率;(2)政府购买增加50的效应;(3)货币供给增加20的效应。 W
aU_Z/{0
3、假定某银行吸收存款100万元,按规定要留准备金15万元,计算:(1)准备率为多少?(2)能创造出多少货币?(3)如果准备金增至25万元,能创造多少货币? UJ:B:hh''
4、设债券的收益为20万元,利率为5%,计算此时的债券价格为多少?如果利率上升为8%,债券价格又为多少? l<?wB|1'
R#M).2::
1\uS~R R
第八单元答案 ).xWj
VC
一、C、B、A、A、D、C、D、C、A、B、A、A、D、C、D; Ok!{2$P8U9
二、错、错、错、对、对、错、错、对、对、错; rB]/N,R
|*i-Q @
D
三、1、边际消费倾向越大,边际税率越小,投资乘数越大。因此,当扩张财政使利率上升并挤出私人部门投资时,国民收入减少得越多,即挤出效应越大,因而财政政策效果越小。在IS-LM模型中,边际消费倾向越大,边际税率越小,IS曲线就越平缓,这时财政政策就越小。 QR4o j
2、在一定利率和价格水平上,私人部门持有货币和非流动性金融资产的数量会保持一定比例。增加货币供给会打破这一比例,使人们手中持有的货币比他们愿意持有的货币多一些,因而会增加购买一些金融资产,以恢复他们希望有的资产组合比例。在债券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这会使债券价格上升,即利率下降。这里价格不变条件下很重要,因为如果增加货币供给量时价格也随之上升,则货币需求会增加,增加的货币供给可能会被价格上升所吸收,人们就可能不再多出货币去买债券,于是利率可能不会下降。 R0[Gfq9M=
3、相机决策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和财政政策有关手段的特点相机决策,主动采取的增加或减少政府支出,减少或增加政府收入以稳定经济,实现充分就业。宏观经济学认为,相机决策的财政政策要逆经济风向行事。具体来说,当总需求不足、失业持续增加时,政府要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减少政府税收,刺激总需求,以解决衰退和失业问题;相反,当总需求过旺,价格水平持续是涨时,政府要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政府支出,增加政府收入,抑制总需求,以解决通货膨胀问题。这种交替使用的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被称为补偿性财政政策。
8z"Yo7no
4、当经济萧条时,扩张性财政政策会使收入水平增加。一方面,扩张性财政意味着总需求扩张;另一方面,通过乘数的作用,扩张性财政会导致消费需求增加,因此总需求进一步提高。当然,在扩张财政时,由于货币供给不变,利息率会提高。这样投资需求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在一般情况下,扩张性财政的产出效应大于挤出效应,最终结果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国民收入增加。 m`~ Qr~
四、分析说明题 F
mPF7
1、(1)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改变政府的收支来调节宏观经济,货币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货币供给量来调节宏观经济。(2)财政政策本身就是总需求扩张的因素,通过乘数总需求还会进一步扩张;货币扩张是通过降低利息率刺激私人部门需求增加带动总需求扩张的。(3)在陷阱区和古典区,两种政策的效应恰好相反。(4)某些因素对这两种政策的效应的影响是相同的,某些则不同。(5)财政扩张会产生一个财政融资问题,而货币扩张则没有。 ~WSC6Bh@9
2、一般而言,如果仅仅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即LM曲线不变,向右移动IS曲线会导致利率上升和国民收入的增加;如果仅仅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 即IS曲线不变,向左移动LM曲线,可以降低利率和增加国民收入。考虑到上述特点,只要IS、LM向右同方向和同幅度向右移动,就可以使收入增加而不变。为此,本题可采用松财政和松货币结合的政策,一方面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总需求;另一方面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减少挤出效应,使经济得以迅速复苏、高涨。 "2J;~
3、(1)萧条时期,总需求不足,失业增加,采用扩张性政策,一方面是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另一方面是货币政策,在公开市场业务中买入大腹有价证券,降低贴现率及放宽贴条件,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其目的是增加总需求,达到总供求的均衡。(2)繁荣时期,与上述政策的运用相反。 uvL|T48
五、计算分析题 4)_ [)MZ\j
1、(1)由Y=C+I得IS曲线为:Y=480-8r V|=
1<v
由L=M得LM曲线为:r=-100+0.4Y 43Q&<r$[T
(2)联立上述两个方程得均衡产出为Y=305;均衡利率为r=22; n !QjptQ
(3)将政府购买增加50代入IS曲线。因为乘数是4,实际代入200,即: ctGjqHo
IS曲线为: IWkBq]Y
再联立得均衡产出Y=352,产出增加47;均衡利率r=41,利率提高19。 \iFE,z
(4)计算政府购买增加50而利率仍为22时的均衡产出为:Y=504;均衡产出增加:504-305=199。这是利率不变时的政策效应。而上述已计算了利率提高后的效应为47。由此,挤出效应为:199-47=152。 &N EzKf
2、(1)均衡产出为304;均衡利率为22。 ;1KhUf;&F
(2)三部门经济,均衡产出为504,产出增加200;均衡利率为22不变。 e042`&9=Ic
(3)货币增加20不改变均衡状态。 08Q:1 '
3、(1)15%;(2)667万元;(3)400万元。 GCrN:+E0FJ
4、(1)400元;(2)250元。 m#Cp.|>kP4
NoMC*",b>
第九单元 ,#crtX
1、衡量一国开放程度高低的标准是( ) HN:{rAIfc
A、进口与GDP的比率; B、出口与GDP的比率;
G 6][@q
C、净出口与GDP的比率; D、以上均正确。 1||e!W
2、属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账户的是( ) 7
ir T6O<.
A、资本性转移; B、间接投资; C、服务; D、证券投资。 Z1Ms~tch
3、属于国际收支资本与金融账户的是( ) |A2.W8`o
A、货物; B、服务; C、收入; D、证券投资。 \R~Lf+q
4、一般地说,国内投资增加将( ) IflpM ]
A、减少向其他国家的进口; B、增加出口而进口保持不变; dWI\VS 9
C、改善外贸收支; D、恶化外贸收支。 (k[<>$hL*
5、从均衡出发,出口增加将( ) <Sz9: hg-
A、减少外贸差额; B、使储蓄超过国内投资; m_pK'jc
C、使投资超过储蓄; D、降低均衡收入水平。 LE7o[<>
6、美元升值将会( ) DU;]Q:r{
A、增加中国对美国的出口; B、减轻美国的通货膨胀压力; '8dqJ`Gj
C、增加日本的通货膨胀压力; D、以上说法全部正确。 8
J)x>6
7、下列哪种情况有利于本国产品出口( ) o:?IT/>
A、外汇汇率下降; B、本国发生通货膨胀; R8ZW1
C、外国发生通货膨胀; D、本国通货膨胀率高于外国通货膨胀率。 #oHHKl=M
8、在浮动汇率制下,本国货币供给增加。( ) FCg,p2
A、IS曲线向右移动; B、IS曲线向左移动; .9`.\v6R
C、LM曲线向右移动; D、LM曲线向左移动。 a+]@$8+
9、当本国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时( ) }@x0@sI9
A、本国均衡国民收入增加; B、资本内流; u!t'J
+:
C、与本国有贸易关系的其他国家收入增加; D、以上都正确。 " I:j a7
10、如果一国内部实现均衡,国际收支有顺差,这时适宜采取( ) HSTtDTo
A、紧缩性财政政策; B、紧缩性货币政策; `LNRl'Zm
C、紧财政松货币政策; D、松财政紧货币政策。 u\6:Txqq
11、如果一国处于国内失业、国际收支有逆差的状况,这时适宜采取( ) &Uzg&eB
A、扩张性财政政策; B、扩张性货币政策; d~qDQ6!
C、紧财政松货币政策; D、松财政紧货币政策。 `2GHB@S"k
12、在开放经济条件中,下列( )项不是政府宏观政策的最终目标。 XWK A0
A、国际收支平衡; B、不存在贸易顺差或逆差; 'DVPx%p
C、经济均衡增长; D、消除通货膨胀。
`2{x8A
二、判断题 qRTy}FU1
1、国内总需求增加,既可增加国民收入,又可以改善贸易收支状况,因此是绝对有利的。( ) /I="+
2、在开放经济条件中,对外贸易乘数大于一般的乘数。( ) e;,D!
3、出口增加会使国民收入增加,贸易收支状况改善。( ) -(~CZ
4、当国内存在通货膨胀而国际收支赤字时,可以通过采用紧缩性的政策来同时实现内外均衡。( ) =p$1v{L8
5、当国内存在经济衰退而国际收支赤字时,仅仅采用扩张性政策无法同时实现内外均衡。( ) FhW\23OC
6、自由贸易可以实现全世界经济福利最大化,从而使各国本身的经济福利达到最大化。( ) vWwp'q
7、汇率贬值后马上可以改善贸易收支状况。( ) |6$6Za]:
8、在开放经济中,国内总需求的增加将引起国民收入增加,贸易收支状况恶化。( ) {Dqf.w>t
9、提高关税的税率将使本国的厂商可以提高同类产品的竞争力。( ) gTm[ <Y
10、与封闭经济相比,在开放经济中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将更小,是因为总需求方加入净出口后使支出乘数变小。( ) G|v{[>tr
三、简答题 Y@F@k(lOo
1、在开放经济中,若价格、汇率等不变,IS曲线会有怎样的变化?有何经济含义? ;i> |5tEy
2、在固定汇率情况下,国际收支平衡机制如何? le`fRq8f&
3、在浮动汇率情况下,国际收支平衡机制如何? P;{f+I|`
4、在顺差的萧条经济情况下,应该采取怎样的宏观经济政策? SVo:%mX
5、在顺差的过热经济情况下,应该采取怎样的宏观经济政策? ,)|nxX
四、分析说明题 6j+_)7.V
1、为什么国际收支平衡表总是平衡的?为什么一国国际收支还存在着顺差或逆差? ESft:3xyw
2、为什么本国货币升值会使出口减少进口增加? ZXh6Se4o
五、计算分析题 p~6/
1、在不考虑资本流动和汇率变动的情况下,已知某经济社会的宏观模型为 1!~=8FTv
Y=C+I+X-M, C=40+0.8Y, I=50, X=100, 2c
LIz@
M=0.2Y+30, Yf=500 Cj#$WZga%
Yf为充分就业时的产出水平。求: >/9f>d?w^
(1)外贸乘数;(2)产品市场均衡的产出水平及贸易收支;(3)使贸易收支均衡的产出水平;(4)实现充分就业时的贸易收支。 |>Qj]
2、设一国边际进口倾向为0.2,边际储蓄倾向为0.1,求当政府支出增加10亿美元时,对该国进口的影响。 3dTz$s/[
Qo+I98LX[
第九单元答案 >|'u:`A
一、A、C、D、D、B、D、C、C、D、D、D、B; _8P0iC8Zg#
二、错、错、对、对、对、错、错、对、对、对; Qyx%:PE
三、1、在开放经济中,IS曲线更为陡峭,这表示当利息率下降时,产出增加的幅度变小。原因是:利息率下降时,投资会增加。这使收入增加,通过乘数的作用,总需求进一步增加。在开放经济中,在增加的收入中有一部分要购买进口品。这使乘数变小。因此,当利息率下降时,产出增加的幅度变小。 $aDAD4mmm
2、在固定汇率情况下,国际收支平衡的机制是货币供给量的变化。顺差导致本币升值的压力,为了维持固定汇率,中央银行必须投放本币、回收外币。货币扩张一方面使利率下降,资本流出增加,顺差减少;另一方面使需求增加,收入增加,进口增加,顺差减少。这样,顺差逐渐趋于国际收支平衡。逆差则会导致货币收缩,以及进一步的调整,最后使逆差减少,趋于国际收支平衡。 n** W
3、在浮动汇率情况下,国际收支平衡的机制是汇率变动。逆差导致本币贬值,净出口增加,逆差减少,趋国际收支平衡;顺差则导致本币升值,进行反方向的调整。 7&;M"?m&
4、(1)扩张货币一方面使顺差减少,但同时使净出口减少,需求减少,产出减少,所以可取;(2)本币升值固然可以使顺差减少,但同时使净出口减少,需求减少,产出减少,所以不可取。 QH7"' u6
5、(1)紧缩货币可以使需求减少。同时,紧缩货币导致收入减少,进口减少,顺差增加;另一方面紧缩货币导致利息率提高,资本净流出减少,顺差增加。因此,紧缩货币政策不具有兼容性;(2)本币升值一方面使顺差减少,另一方面使净出口减少,需求减少。所以,本币升值政策具有兼容性。 ?Dm={S6
四、1、(1)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从形式上看总是平衡的,这主要是因为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依据复式簿记原理编制的。(2)虽然平衡表本身总是平衡的,但这并不是说一国的国际收支总平衡的。因为一国国际收支平衡与否是针对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某些账户而言的。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是指自主性交易账户的平衡,不包括非自主性交易如:官方储备账户所记录的国际经济交易活动。当自主性交易账户总余额出现顺差或逆差时,一国国际收支就处于不平衡状态。 "H\1Z,P<m
2、这主要是由于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汇率变化后,会影响两国的进出口商品及劳务的国内外比价。一国货币升值后,以外国货币表示的本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上升,那么出口品在外国市场上的竞争力下,出口会下降;相反,进口商品本身本币的价格相应下降,需求会上升,因而会扩大进口。 (?4m0Sn>#h
五、1、(!) K=1/(1-c+m) c=o.8 m=0.2 K=2.5 WR,MqM20
(2) Y=C+I+X-M Y=400 X-M=-10(贸易赤字) yK9:LXhf
(3) X-M=0 Y=350 A{X:p3$eN
(4) Y=Yf X-M=-30。 >%LZ|*U
2、在开放经济中,政府购买乘数为:Kg=1/(s+m)=10/3 HueGARS
政府支出10亿美元时,收入增加为:△Y=Kg△G=100/3 ?TTtGbvU
这样,该国进口增加为: △M=m△Y=20/3 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