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首先要正确地提出问题
L9l]0C37e /<J5?H }kJ9<h, LRdV_O1e6M q 1A0-W#4 五十年代,美国有甲乙两个皮鞋公司各派了一名推销员到南太平洋一些无名的小岛去做生意。两个推销员几乎同时到达上述地区,并发现了出乎意料的同一事实:那里的人根本不穿鞋。
Zlv`yC*r /1hcw|cfC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XWtw21I1 甲公司的推销员大为懊恼,认为应当事先打听一下才来嘛,现在却是白白跑了一趟。于是他立即向公司拍发了这样一份电报:“这些岛上的人都不穿鞋子,我明天搭第一班飞机回去。”乙公司的推销员则完全相反,他看见这种情况,竟喜出望外,为自己的海外奇遇暗暗欢呼。他也向公司拍了一份电报,他写道:“太好了!我拟长驻此地,这此小岛上无人穿鞋子,这是一个最有潜力的市场。”
jz I,B JP]-a!5Ru 没有人穿鞋子,你把鞋子卖给谁呢?这是甲推销员的逻辑;没有人穿鞋子,如果让他们都穿上,这该是多好的生意啊!这是乙推销员的逻辑。面对同样一个问题,却产生了截然相反的看法,其结果是一个走了,另一个却留下,究竟谁是正确的呢?且看留下的乙推销员如何去做。
l5U ^
lc "&\]1A}Z-x 乙推销员坚信自己的逻辑是正确的。但开始时事情并不顺利,任凭他磨破嘴皮,费尽口舌怎样宣传,岛上居民们却无动于衷。后来,他想出一个主意,先用“免费赠送”、“试穿”的办法,让岛民们尝试穿鞋子的滋味,慢慢地,这舒适、文静、美观的鞋子被岛民们接受了。一年以后,乙公司的皮鞋遍布在南太平洋那些数不清的小岛上,甲公司大为吃惊。
.|y{1?f_ cejD(!MKe 事实上,甲推销员的错误就在于他的判断是建立在原有的知识上,而问题正好是向这种知识进行了挑战,因而不能对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乙推销员的想法就不同,他的才能突出表现在正确地分析事物情况和合理提出问题上,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案才会行之有效。
xfqU
atC %D ,(S-Uj 在学习过程中,要使自己在理解方面解除困惑,你很有必要将问题正确地提出来。一般学生通常是这样提出问题的:“这个问题是如何解答的?”这种提问方式几乎毫无回旋余地,暗示了这样一种心思:即要靠死记硬背记住这个问题的答案。而实际上,这却给自己加上一种弄巧成拙的负担。请看下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我解答这问题的路子对不对,还有没有我本可运用的别一些路子?这是一种有效地提问方式,它为思考解答更多其它类型问题的程序、途径和方法开辟了渠道。举例说,传统数学的重点是统计最终数据,而最新的教学观念则并重计算技巧与数学思维。以一道简单的数学题来说,传统的问法是:我口袋里有一枚5分硬币,一枚1角硬币,一枚5角硬币,我口袋里共有多少钱?而现代的问法则是:我口袋里有三枚不同的硬币,我口袋里最多可能有多少钱?
LEAU3doK; A*W/Q<~I 对中学生来说,无论碰到什么样的问题都要认真地想一想,对理解上存在困惑的地方,首先要正确地提出问题。
`t7GYmw^# ZRUI';5x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zJZ*\2ob ItG|{Bo X-SR0x >NA{* *$0 10、疑问带来学习思考的认知方法
KwxJ{$|xH VWMr\]g p8z"Jn2P eGI&4JgJ. (U*Zz+ R 要正确地提出问题,关键在于能否分析问题,揭示未知同已知的关系,对这种关系分析得越清楚、准确,问题提出的正确性就越大,而这就需要在认知方法上下一番功夫。为了正确地提出问题,一般来说应考虑以下几种途径:
8qs8QK deutY.7g 一是从回忆对照中提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你一定会有这样的体会:当你在别人的带领下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如果一路上不注意路径的特征,那么即使顺利地到达了目的地,也只是带路人的成功。若让你一个人照着原路再走一遍,或让你沿着原路回去,往往会走错路,有时还会误入歧途。同样,听课犹如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路,如果不注意体察教材内容的特征,多问几个“为什么”,那么一堂课下来,表面上似乎觉得什么都懂,没有什么疑问,而运用起来则不免错误百出。因此,为了及时弄清自己的疑问所在,在课后学习时,不妨先把书本关上,也不要急于看笔记,而是凭自己的回忆,把一堂课的思路先“想”一遍,然后再和笔记本或书本相对照,看一看哪些地方对了,哪些地方错了,哪些地方忘了,想一想错误的原因在哪里,遗忘的原因是什么,查一查自己的思路是否正确,等等。这样通过回忆对照,你常常可以发现一大堆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学习与思考,一般能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获得增强记忆的效果。
J 77*Ue^ 4Gsq)i17j 二是从逻辑结构上提出问题。从学习的具体内容来看,知识是错综复杂、各不相同的;但就其思维形式而言,却具有共同的规律,各种知识都是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联系起来的。因此,在课后学习时,如果从逻辑结构上提出问题,常常可使自己思考深入下去,获得系统而深刻的理解。例如,学习概念及其定义时,一般可提出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要引入这些概念,它们是从哪些实际问题中概括和抽象出来的;概念的内涵是什么,概念的外延指的是哪些;表述概念的定义采取了什么方式,是描述性定义,还是属约定式定义;定义中包含哪些关键性用语,它们的真实含义是什么,能否改用其它的说法来定义,等等。上面这些问题,从概念来说是具有共同性的,不论什么样的概念,我们都可以如此提出类似的问题,深入地思考一番。又如,学习定理、公式,不妨可能性这样询问自己:这一定理(或公式)表述了一个什么样的判断,它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条件和结论是怎样联系起来的,是用什么样的思想方法来推导的,推导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关键性的步骤有哪些;定理(或公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适合于什么样的范围,应用时要注意些什么问题,等等。一般来说,定理、公式,都可以提出类似的一系列问题,以求深入思考,加深理解和记忆。
l
i2/"~l ^NO;A=9b[ 三是从不同的方面提出问题。看问题要从各个方面去看,不但要看到它的正面,也要看到它的反面,还要看到它的不同侧面。从各个不同的方面设想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深刻理解教材内容,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这是一种很有用的学习方法。例如,在学习定理、公式或重要例题时,可以斟酌它们的具体情形,提出以下问题:它们的解题思路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能否改用其它的思路;条件能不能减弱,结论能不能加强;如果把条件和结论调换一下,新命题是否成立,条件或结论是否可以改用其它的说法;它们能不能进行推广,是否具有特殊形式;如果超出了它们的适用范围,为什么不能应用,会产生什么样的错误,等等。恰当地思考上述问题,对于正确地把握定理、公式,灵活掌握解题方法,是很有帮助的。
X Qj+]-m H&0S 四是从相互比较中提出问题。学习的知识对象往往是相互区别而又相互联系的,它们之间常常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为了深入认识事物的个性和共性,弄清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通过适当的比较来发掘问题。例如,可以把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把新知识与旧知识相比较,把课堂知识与书本知识相比较,把教科书与参考书相比较,把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比较,把同一问题的不同解题思路相比较,把同一解题方法解答的不同问题相比较,把形同质异或质同形异的问题相比较,等等。通过这样的比较,常常能发掘出不少有价值的问题,然后进行深入的思考,一般能获得对问题全面而深刻的理解。
.Mzrj{^Y u6P U(f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
Vymb 以上,我们简要地介绍了提出问题的一些途径。在学习中,当提出了许多问题以后,应当进行适当的归纳,围绕教材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分清主次,抓住重点,深入思考。对于在日后学习中要加以研究的问题,或实际意义不太大的问题,可以暂不考虑,或放到以后逐步解决。
BWsD~Ft [Mlmn$it T`) uR*
$ fq0[7Y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