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于1955年,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的集科研、医疗、教学工作为一体综合性中医药研究机构,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建设的第一所中医药科研、医疗和教育基地。1978年恢复高考后,经教育部批准中国中医科学院成为首批具有
博士授予权的单位。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中医科学院建院60周年贺信中指出“60年来,中国中医科学院开拓进取、砥砺前行,在科学研究、医疗服务、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以屠呦呦研究员为代表的一代代中医人才,辛勤耕耘,屡建功勋,为发展中医药事业、造福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
fx_7B ( 中国中医科学院现有中
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三个一级学科所涵盖的所有二级学科专业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具有中医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和在职人员申请学位的资质,科研教学力量雄厚,下设18个研究所、4家三级甲等医院和研究生院、中医古籍出版社、中医杂志社等单位。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国中医科学院组建了第一支国家中医医疗队援鄂抗疫,医疗队集体、多位个人受到国家表彰,并研制了第一个抗疫新药“化湿败毒颗粒”,其科研成果转让费1.5亿元将全部用于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自1978年招收研究生以来,已为中医药事业输送了一大批学术领军人物、行业管理专家、学科骨干人才,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RS$:]hxd>_ 中国中医科学院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希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峰,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的指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会议精神,始终坚持“四为”方针,“十四五”期间将围绕“做大做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总体目标,秉承青蒿素精神,推动科技创新工程、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筹建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和重要举措,加快高层次人才的创新培养。为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增进和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不断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
Y<kvJb&1* 一、培养目标
q@^
=im 培养能够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专业素质、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从事创新性科学研究的高层次中医药人才。
/5wvXk|@ 二、学位类型
=o5hD, >e 1.学术学位:以培养从事基础理论或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人员为目标,侧重于学术理论水平和实验研究能力的培养,毕业时授予相应学科门类的学术学位。
5HJ6[.HO 2.专业学位:以培养高级医学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侧重于从事中医学临床实践工作能力的培养,毕业时授予中医专业学位。在招生专业目录中,专业代码以“1057”开头的专业均为该类型博士研究生。
R%5\1!Fl=G 三、招生规模
vB#3jI 2025年预计招收博士研究生人数与2024年度持平(含普通招考计划、“申请—考核”计划、直博生计划、硕博连读计划、联合招生计划等),最终以教育部实际下达的招生计划指标数为准。
vU~#6sl 四、招生类别、培养方式与学制
.Cm wR$u& 1.非定向:全日制脱产在校学习,学制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
))k^7g9M` 2.定向:全日制学习,仅限中国中医科学院所属单位正式在编职工,学制4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6年。
M)-+j{< 五、报考条件
o[8Y %3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端正,无任何考试作弊、剽窃他人学术成果及其它违法违纪受处分记录等。
0p~:fm 2.年龄不超过45周岁(1980年9月1日以后出生)。
j@ =n|cq 3.身体健康,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标准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C96|T>bk 4.考生必须符合下列学历学位条件之一:
``zg |h (1)已获得硕士学历学位的人员或应届硕士毕业生(应届生须在博士研究生报到入学前取得硕士学历学位);
g*!2.P (2)持国(境)外大学硕士学历学位证书者(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报名时提交认证报告);
3Vt-]DGX (3)已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以同等学力身份申请的考生应需具备以下条件:
scrNnO[3j ①修完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全部学位必修课程,并提交硕士就读学校开具的学习证明及成绩单;
^i@t OtS ②所学专业及目前所从事专业应与报考专业相近,获得学士学位后从事本专业工作六年以上(自获得学士学位到录取为博士生当年的9月1日之前);
4Tq%V|5"& ③获得硕士学位后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公开发表的与所报考专业的学科范围一致或相关的2篇学术论文,论文要求在影响因子在0.3以上的科技核心期刊发表(当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核心版;增刊、综述除外)或
北大中文期刊发表;
>JnEhVRQJ9 ④经初试合格者,须加试两门硕士主干课程,加试合格,方可复试。
tl0_as
5.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两名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书面推荐。
JYKaF6bx8 6.报考攻读中医博士专业学位还须符合下列条件:
Cee?%NaTS (1)全日制统招中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应取得硕士专业学位证书及毕业证书(应届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证书,报名时需提交培养单位开具的培养证明)、《医师资格证书》(执业范围为中医专业或中西医结合专业)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
w^P4_Yr[T (2)已获得医学硕士学位人员或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人员,应具有《医师资格证书》(执业范围为中医专业或中西医结合专业)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
>#xpg&2x 7.申请者只能报考学习方式为全日制、录取类别为非定向的博士研究生,需全日制脱产在校学习,入学前将全部人事档案、组织关系等转入我校,否则不予报到注册。
*I>
1O* 六、报名方式
I~#'76L[ 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以下简称研招网,网址:
http://yz.chsi.com.cn/)报名,每位考生在每个报名阶段(“申请—考核”报名或普通招考报名)只能填报一个志愿,报考多个志愿本年度报名无效。
O cm
报名费200元,应在规定时间内在线支付,一旦缴费成功,报名费不予退还。未在规定时间内缴费或因个人原因缴费不成功者,报名无效。
材料不齐或材料审核不通过不准考者,报名费一律不退。
&]uhPx/ 七、选拔方式
M~P}8
0I (一)“申请—考核”制
{3`9A7bG 1.报考条件
OTa
lR;:]r (1)应达到第五条所规定的基本报考条件。
z\Qg 3BS (2)
英语水平应达到以下要求之一:
;h] zN ①国家英语六级考试(CET-6)≥425;
o;-)84Aa ②新TOEFL成绩90分以上;
O@??
NF6G ③新GRE成绩305分以上;
2&06Db ( ④WSK(PETS 5)考试合格;
K)F;^)KDHf ⑤IELTS≥6.0;
64`V+Hd ⑥国家英语专业四级考试(TEM-4)合格;
QT^W00h ⑦在相应的英语国家或地区获得过学位。
S}ZM;M (3)学术论文要求:
jjEkz 5 ①申请人发表的文章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1篇SCI文章(影响因子≥2分,综述除外);或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中医药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1级期刊发表1篇文章(综述除外);或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2篇及以上文章,其文章所属期刊为SCI期刊或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期刊或中医药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2级期刊或核心期刊(核心期刊论文要求当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影响因子0.3以上;增刊除外;综述除外)。
}B}?q V 以上发表的文章必须为5年内(2020年1月1日~2024年12月31日),且2024年12月31日前见刊(网络优先发表文章不计入见刊文章)。
1JJ
Q(b ②在相应的英语国家或地区获得学位的申请人,如毕业当年的院校在QS世界大学排名、Times世界大学排名或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任一排行榜中排名前100名的大学,可不受论文发表限制直接申请。
C$
nT&06o (4)其他要求:
c,4UnEoCR ①我院在职人员以“申请—考核”制方式报考,须经单位人事部门批准。除满足以上条件外,还须符合以下条件:在我院工作满5年以上;且近5年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级课题。
TfVB~"&